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569章 什伍之法,掣签定序

如水剑道 第569章 什伍之法,掣签定序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群侠寂寂,呼吸可闻。

两山一水间,只有不识趣的鸟鸣声,偶尔在寂静中荡出涟漪。

元载见群侠如此,心中自是得意,面上依旧风轻云淡,接续道:“方才吾观今日登名录簿之侠士,计宗门教派六十余家,凡门人、弟子、教众共九百七十三人。若逐人两两相决,不但旷日持久,而且所耗弥繁,亦非诸门诸派心之所愿!

故假借‘什伍之法’,请诸门诸派自行遴选决断:凡登名录簿的宗门教派、参会侠士不满五人者,可选推一人登台比武;满五人、不足十人者,可选推两人登台比武;满十人、不足十五人者,可选推三人登台,以此类推。

选推诸人、须遵掣签之法,以定登台次序。比武不设时限,但须两两对决,拳脚、诸兵、暗器概不禁绝。待一方出言认输、或落于四方台外,即为落败。胜负既分,胜方不得再出手加害;败方亦须愿赌服输,不可复登台纠缠。

各门派领首之人,如方丈、堪布、监院、郎将、校尉,以及各观、门、宗、堂、谷之共主,不在选推之列。可于本门派推选之人悉数落败后,再行掣签定序、登台出手。不得挟怨冲台,堕了门派风范。

登台比武,只为胜负,不决生死,望诸位侠士悉知。然刀剑无眼,纵有死伤、亦在所难免,诸门诸派切不可因此聚众相殴,滋扰大会。不然,释门诸僧必将滋事门派驱离会场,以儆效尤,以正视听!”

元载说罢,群侠议论声便如潮涌鼎沸一般、哗然而起。

小门小派之辈、乃至游侠散人,此前便多有忧虑,担心高门大宗凭着人多势众的车轮战法,将他们气力耗尽,最后不得不拱手服输。此时欣闻“什伍之法”,自是拍手称快。

而似释门、道门、祆教、点苍派等人数众的门派,或是面色复杂,或是愁眉锁眼。各家皆不乏武技卓越之辈,究竟孰战孰留,却是吵得不可开交,一时间也难以取舍。

此外便是如“扬州八怪”之类的闲云野鹤,惯以群战之法取胜。得知须将他们拆分开来、与群侠两两对决,自是牢骚满腹,怨气冲天。若非顾忌那许多持棍而立、金刚怒目的武僧,几乎便要指着元载鼻子、破口大骂……

群情难抑,众口难防,也是人之常情。纵有不经之语,元载听在耳中、也只是一笑置之。

待群侠议论之声渐小,元载才将博袖一扬,畅然笑道:“吾观众位侠士,皆有登台之心,想来片刻工夫、实难便下决断。故昨日便知会河南尹萧大人,早令洛阳左右教坊、演练了几部舞曲,现在大校场外恭候。此时恰可召来,给诸位侠士助兴!”

群侠闻言,这才眉头微舒、连声叫好起来。

少顷,几辆油壁香车徐徐驶入,在辕门前停下。十二个簪花服彩的舞伎鱼贯而出,踏着云头绣履,轻轻盈盈跑到了四方台上。紧随其后的,却是携鼓提箫、抱琴持笛的一队乐伎,行过栈道,分作两行,在四方台南北两面列好。

熏风忽过,一串笛音乍然响起,惊飞山鸟,响彻云霄,激得众人汗毛耸立。

随即“嘭咚”几声羯鼓,似在群侠胸膛跳荡。接着一阵清脆的拍板,伴着碎珠溅玉般的琵琶声,由徐转急,声调渐高。然后排箫、洞箫、筚篥、骨笛四管齐发,仿佛群鸟喧春,尽是生机勃勃之意。最后琴筝和鸣,如泉似涧、叮叮淙淙,在众人心头潺湲流过……

群侠议论渐歇,便连争执声都低了几分。喜好音律之人,已然跟着拍子、摇头晃脑,哼吟起来。便是五音不分的汉子,也觉躁郁顿去,水上乐声仿佛带着凉气、直入心田,遍体舒泰,浑身三千六百个毛汗孔,便如三伏天喝下一碗乌梅冰饮,无不畅爽服帖。

蓦地清音唱起,端的是字字珠玑,句句冰滑,闻者惜声,听者忘俗。

杨朝夕与几个熟识之人热络几句后,也都静下身来,一齐循声望去。却见是个中年男子,一袭圆领白袍,腰束蹀躞革带,头上扎着乌纱软脚幞头,唇上颌下、蓄着乌黑细长的山羊须,竟是扮作了“青莲居士”李太白的模样。

这男子昂头负手,侧对群侠,声调忽转沉郁,一字一句唱道: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男子唱罢,徐徐转过身去,退入乐伎之中,重新拿起洞箫吹奏起来。长轩下李小蛮却是身子微震,心中不由暗忖:洛长卿,他又来此作什么?

这时,方才十二名舞伎才款款行至台中,旋腰扭胯,蹑足摆头,裙摆飞动,披帛招摇,一派仙人之姿。

接着羯鼓越敲越密,笛箫声发天际。舞伎也和着乐声,以身为轴,双腿蹬踏、开始飞旋起来。榴裙散开,如花初绽,如蝶翩跹。一双双素净白皙的长腿,在花团蝶影中若隐若现,瞧得群侠双目发直、口舌洞开!

便在群侠皆被乐舞吸引之时,元载已向灵真禅师使了个眼色。

灵真禅师当即会意,向几个知客僧挥了挥手,很快便有两僧抬过来一方香案,摆在了长轩前。

香案上一无贡果,二无香烛,却摆着一只圆口鼓腹、三足双耳的铜瓯。铜瓯连足竟有两尺余高,外面纹饰繁复、嵌宝镶珠,一瞧便知价值非凡。

小半个时辰后,四方台上乐舞渐歇。乐伎、舞伎依次退出、钻回油壁车中,轧轧而去。

灵真禅师立在铜瓯香案前,徐徐又道:“诸门诸派,若已敲定登台比武者、可来此案前暂聚,稍候一并掣签定序。无门无派的游侠散人,现下便可来我处签押留字,以备不虞。”

话音刚落,便有人自群侠中陆续走出,多是恶名昭著的亡命凶徒、或者独行江湖的游侠剑客。

亦有似杨朝夕这般,脱出宗门教派,孑然游行四方的道士、番僧之流。

中有一男子,褐衣芒鞋,十分特立独行。右肩上担着一根四尺来长的扁担,扁担下挑着两只大腹便便的油篓,手中还攥着一柄两尺有余的竹木油杓。

杨朝夕只瞧了一眼、便认出此人,正是诗名赫赫的张打油。想起那夜大闹颍川别业之事,又瞥了眼长轩下正襟危坐的元载,不禁替他捏了把汗。张打油见他望来,却是会心一笑,并无半分忧色。

颇为意外的是,那个游方至杨柳山庄后,便在半山结庐、传经布道的胡僧慧朗,竟也来到此间。方才和许多头顶光洁的僧人混在一处,尚不算惹眼,此时独个儿跑出来,却是醒目非常。见到杨朝夕颇有些古怪的打扮,也只是笑笑,并不上来攀谈。

又过数息,各宗门教派选推之人,也渐次走出。

有几个杨朝夕早已熟识,大半却是生面孔,或凶戾、或倨傲、或阴沉、或木然,几无面善之徒。

道门自不消多说,上清观是他学道修艺的宗门,众师兄弟孰优孰劣,自是心中了然。弘道观、麟迹观、圣真观、通玄观、道冲观等各观出类拔萃的弟子,当年斋坛演武之时,他便已识得。

释门中所识之人不多,却皆与他有些过节。譬如昭觉寺不眠和尚、崇化寺惠从和尚、齐云庵妙静师太,以及一些杂庙小寺的和尚,跑马岭恶战时似乎见过……总而言之,一旦对上,自当提起十二分的小心。

祆教之人,却是个个认得。除了端坐长轩下的圣女小蛮、不在推选之列,其余便是地维护法叶三秋、曜日护法张松岳、神火护法祝炎黎、建木护法唐竹轩,以及几个传教使。皆照那元载“什伍之法”选推而出,反而来此护持的“百合卫”“双戈卫”等教中卫卒,无一人登台。

然后便是南衙双鹰、贱籍四友、唐门六姝、魏州八雄、河朔二十八宿、乞儿帮掌钵、潇湘门花姬、木兰卫黎妙兰、山翎卫崔九、铁鍤帮郭盛等人,或因事相交,或因故结仇,皆称得上各方好手……

不必细数,便知登台比武者、其数已然过百。

百余侠士乌泱泱挤在一处,不免互有擦碰。于是才半盏茶工夫,便有数人口角起来,以至于抽刀拔剑、便要互殴。幸而周围香山寺武僧赶至,连拉带劝,方才作罢。

便在此时,灵真禅师扬了扬手,登时两个颇为健硕的武僧、抬着一大捆做好标记的羽箭走了上来。看数目亦是不少,当是照登台比武人数所制。

众侠士只听得“呯呯叮叮”一阵乱响,大捆羽箭登时倒入铜瓯中。根根杆杆、歪歪斜斜,似杂草丛生,却有森然之气透出,叫人心中一警。

灵真禅师清了清喉咙,忽又运起“十方梵音功”,唱了个佛号才道:

“阿弥陀佛——!诸位英侠,稍安勿躁!如今瓶签具足,请诸位依次上前,掣签定序,预备登台!”

方才还吵吵嚷嚷的一众侠士,瞬间安静下来。却都盯着着那金光锃亮的铜瓯,一时竟无人上前。

杨朝夕想起师父李长源的嘱托,心底暗叹一声,当先一步跨出,行至香案前。昂然笑道:

“既然诸位大侠谦让,便叫在下先来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