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527章 船停伊水,人聚城隍

如水剑道 第527章 船停伊水,人聚城隍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山排闼,伊水中流。

龙门东山草木葱茏,香葛茂盛,故名香山。泛舟伊水之上,便能闻到漫山幽香旷远,令人心脾俱爽。

时有山民背了柴担与荆筐,结伴采掘香葛,好送到洛阳城的药铺中、换些银钱。劳作之余,时时唱起俚歌,歌声在两山间回荡、许久方歇。

香山脚下,翠波腾浪。一座五丈见方的木台,凌空架在伊水之上。台面之下、皆是人腰粗的巨木,一根根没入水中,巨木上纵横排嵌着三层半尺厚的木板。便是寻常刀兵想要凿穿一层、也绝非易事。

木台四周立着四十八根半人多高的栏柱,栏柱粗过大腿,宛如儿臂的绳索将这些栏柱串在一起起,构成了木台的围栏。木台东面、留了道六尺来宽的木栅门,门外是窄窄的一条栈道,只有三四丈长短,通往水岸。

这木台,便是“神都武林大会”那日,各路英侠即将角力之所——四方台。

四方台边,水岸之上,香山寺僧人众并雇来的民夫,早将乱石杂草清理一空,腾开半圆形的一片开阔地来,与栈道相连。栈道起点上方,搭起一座数丈高的辕门,门上额外伸出两道木椽,想来是供那“如水剑匣”悬置之用。

一切似已就绪。

然而开阔地周围,仍有许多褐衣草履的民夫,手持镰具,弯腰忙碌着,将新长出来的杂草一点点割掉。

四方台下,亦有许多腰系绳索的民夫,悬荡在巨木之间,却不知在做些什么。

一艘漕船顺流而至,抛下铁锚、徐徐停靠在了四方台边。船头立着两人,一人双袖负后、不怒而威,恰是元载。另一人头顶光洁、满面褶皱、白须白眉,套了一袭百纳僧衣,却是香山寺方丈灵澈禅师。

元载直直盯着四方台下忙碌的民夫,瞧了半晌、才转过头来,向灵澈方丈道:“上师!昔年元某寒微时,曾在河东亲见上师弘播佛法、讲说诸经,其中一句,至今记忆尤深!”

灵澈方丈双手合十、无喜无悲道:“不知檀越所言,却是哪一句?”

元载徐徐捋须,似陷入回忆,片晌才接续道:“忍苦捍劳,繁兴大用。虽粗浅中皆为至实,惟贵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践将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灵澈方丈耸眉微笑道:“阿弥陀佛!檀越本有鸿鹄志,偶得点化,以至诸念通彻。然却非经义之功,而是檀越自渡之德。这一句却也不是什么经文,只是老衲当年奔波疲弊、五内愁苦,发的一句牢骚之语罢了!”

元载听罢,终于哈哈大笑:“上师与众不同处,便是不附媚、不矜功,唯有一颗淳淳赤子之心,最是难能可贵!便如这汤汤伊水,曲直迂回,随方就圆,无处而不自在!”

灵澈方丈合十行礼道:“善哉、善哉!檀越谬赞。出家之人,淡求寡欲,本为寻个自在。只是扰扰红尘,能守初衷、明本心,而不随波逐流者,却也十分不易。”

元载听得心中一动,知道灵澈方丈言有所指。只是言语委婉、不露痕迹,细细品来,更颇觉有深意。当即转过话头道:

“上师!元某与齐国公既是同僚,亦为挚友。每每同席而坐,品茗调弦之时,所言所论、皆是禅理佛经。是以他奉召回京前,千万嘱咐于我,务须多加关照这回‘神都武林大会’,莫叫天下英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是以早前几日,元某才着人送来数千两布施。一为这‘神都武林大会’前后、往来叨扰贵寺之人的诸多靡费;二也为达诚申信,助香山寺修缮庙宇、多建功德之用。只是不知为何、上师却坚辞不受呢?”

灵澈方丈听得话入正题,这才面色微正道:“元相莫怪!我等修禅,以苦为甘。若一箪食一瓢饮,便可自得其乐,又何须仓廪殷实、车马具足?

此前河南府为此盛会、已送来千两官银,老衲心中、对诸公盛意,早也是感激不尽。若还要贪昧黄白阿堵之物,如何还能问心无愧、在世尊像前膜拜诵经?”

元载听他这般解释,原本还有的一丝愠怒、登时烟消云散。面对灵澈方丈这等无欲无求、高风亮节的禅师,便是久历宦海、权势滔天如他,心头也不由涌起一份敬重与虔诚。

登时又转过头去,看着四方台周围上上下下的民夫,眼底掠过一抹得色。又将话头一转,装作漫不经心道:“再过得几日,四方游侠豪客、便要咸聚于此。这一场群雄盛会,不知香山寺诸僧,是否登台先技、决个雌雄?”

灵澈方丈又唱了句佛号,才展颜笑道:“香山寺既做东道,便决意不与天下英豪比短论长。惟愿多备斋果、住处,好叫八方来客,皆无后顾之忧。阿弥陀佛!”

元载还有些不甘心,当即眼眸微抬、亦是满面笑容道:“八方诸客,稂莠不齐。更不乏狷狂放诞、纵酒狎伎者,难免唐突了贵寺庄严。若无凌人之势、慑人之威,只恐这些宵小,便会轻看了贵寺,反而借故滋事、最后不可开交。”

灵澈方丈微微一笑:“这些杂事俗务,自有我师弟灵真料理。佛门清净之地,想来亦会有客打抱不平、仗义出手,免得扰了大伙儿的清净。善有善相助,恶须恶人磨,一切俱是因果。”

元载心服口服,叉手向灵澈方丈行了一礼。两人相视一笑,再没了言语。

心内如汤煮,炎日似火烧。

却说李长源等人奔出修文坊,只寻到刘忠翼、却失了杨朝夕的踪迹,个个面色不豫。恨不得将这没卵之人痛殴一番,以泄心头之恨。

弘道观观主尉迟渊、自是晓得轻重,当即打发观中弟子朝宗子连江平,将刘公公背回弘道观、好生照料。自己则随着一众道士,各自施展轻身步法,循着那些刺客奔逃中遗落的血迹,一路穷追不舍。

数息后,群道穿过新中桥、直入玉鸡坊,追到一处城隍庙前。那些刺客留下的血渍和足印,竟都在此处戛然而止。

群道自不肯干休,闯入庙中一通翻找,竟然全无所获!

群道出得庙门,俱是面色阴沉。李长源虽笃定这城隍庙必藏有密道,一时间却摸不到头绪。正要与一群道友起卦占卜、以窥破玄机之时,却见一个酒肆伙计模样的男子,从庙外碎步行来。

这男子一见尉迟渊,当即稽首行礼道:“传宗子方七斗拜见师父!拜见诸位道门前辈!”

尉迟渊眼见这个得意弟子眼神闪烁,当即打了个哈哈、将方七斗扶起,笑眯眯道:“这几日行营休沐么?怎么放了你回来、还穿成这副模样?”

方七斗笑着接道:“这几日家中几处产业有些纠纷,便向上官告了假、回来看看。顺手帮着做些粗实活计,免得那些个活计、帮闲们偷懒,倒叫师父见笑啦!”

二人一面说着、一面走去一旁。见再无人注目,尉迟渊才面色一肃,沉声问道:“传宗子!你给为师照实说,忽然来此,究竟为何?!为师那些道友、哪个不是心思玲珑之辈?又怎会轻信这般巧合之事?”

方七斗这才从袖囊中摸出一张字条,压着嗓子道:“师父,这字条是我爹爹所书,特差我送来、只为叫你们放心。杨师弟此刻已化险为夷,还请师父多劝诸位前辈、无须继续在此逡巡。”

尉迟渊将信将疑、暗暗展开字条一瞧,却见上面并无一字,只用炭条草草涂了一龟一蛇。乍看去全无章法、细细瞧却别有意趣,竟带着几分吴道玄的神韵!

尉迟渊自然能认得,这便是易水阁“玄武堂”的徽记。且看龟蛇相缠的轨迹、竟颇含易理,比之他从前见过的“玄武令”,更不知高明了多少。登时心下又明白了几分,不由向方七斗道:

“当年你爹爹送你来弘道观学艺,曾暗向为师展露过一块令牌。却不如今日这字条涂鸦、瞧起来更加玄奇……难道你爹爹便是……玄、武!”

“嘘!师父小声些!”

方七斗忙打出一道噤声的手势,四面观瞧后才道,“弟子也是那年成婚之日,爹爹大醉酩酊、无意间说漏了嘴,才被弟子套出了实情。虽说易水阁之人并无太多畏忌,但这种身份,能不被人知晓、自是更好!”

尉迟渊闻言亦点头道:“确是此理。若果真如此,冲灵子之事便是虚惊一场啦!想来元休这些狂徒,便是玄武堂麾下刺客了。既有你爹爹作保,为师还有什么不放心?”

方七斗忙又拱手行礼:“弟子还有些俗务,便不与诸位道门前辈道别啦!他日得空,再回观中看完师父!”

尉迟渊颔首,目送他离去。这才折过身形,凑到李长源耳边一通耳语。

李长源听得神情变幻,最后才剑眉一舒、面色转晴道:“今日有劳诸位道友!助长源躲过一劫!如此恩德,必铭记在心。至于贫道弟子之事,自当由我这做师父的亲自奔走,借重公门之力、详加搜寻。

想必诸位道友观中,也有繁杂事务、须时时理会,长源实不忍再多加劳烦。便在此向诸位道友拜别!这几日诸事一了、长源便回江南,他日有缘,自当重聚!”

群道听罢,纷纷还礼。一番道别后,终于各自散去。

公孙玄同、佟春溪几人,到底放心不下。待众人走后,才又凑上前来,向李长源、尉迟渊询问缘由。

尉迟渊这才将那字条拿出,拣要紧处说了一些,自是将方七斗爹爹身份一节、轻巧掠过不提。

李长源这才叹息一声道:“想不到元载、王缙之流如此奸猾狠毒!不但将事情暗暗传到了圣人耳中,特遣派天使传谕申斥;竟还想借刀杀人,欲置贫道于死地。

幸而刘忠翼今日受惊昏迷,此事尚有一两日转圜余地。贫道现须寻个僻静之所,再与几位道友商议一番、做些布置,才能不叫元载之流奸计得逞。不知可有去处?”

公孙玄同思虑片刻,忽地双眸一亮:“如今‘神都武林大会’在即,若去各处宫观、只怕也躲不开太微宫布下的眼线。此间离那北市最近,不如咱们便寻个茶肆雅阁,权作烹茶论道之戏,以障人耳目如何?”

几人听罢,连声叫好。登时再不犹疑,一齐奔北市去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