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514章 篷船漫谈

如水剑道 第514章 篷船漫谈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初日喷薄,云霞万千。

朝晖灿烂夺目,在乌篷船头涂下一抹金色。

杨朝夕将自己所知《两京头资榜》引发的刺杀事件、以及易水阁的一些典故,细细与肖湛等人说完,才面色凝重道:

“山雨欲来风满楼。‘神都武林大会’启幕在即,洛阳城竟又变生乱象!小道觉得这些幕后之人、似是惟恐天下不乱,非要搅出些事端不可!偏偏易水阁又与之沆瀣一气,从旁推波助澜,若能得见那易水阁阁主,小道必唾其面!”

肖湛闻言,登时面色一惊,慌忙做出个噤声的手势,接着压低嗓音道:“杨师弟慎言!江湖上还有句熟语‘宁触圣人怒,不谤易水阁’,若被易水阁知晓你那不敬之语,只怕赏格还要再涨一千两。”

杨朝夕怒意稍敛,依旧满面阴沉道:“易水阁既做得出这些事,还怕旁人毁谤么?便是灭得了我一人,又岂能堵得住天下悠悠众口?!”

黎妙兰也在一旁劝道:“肖大哥忠言逆耳,也是为你着想。那易水阁明面上‘永籍刺客’并不多,‘临籍刺客’亦是九流三教中武艺卓然之辈,可实际上收罗招徕的刺客、远不止这些,甚至传闻有一支极少显山露水的‘隐籍刺客’,只听命于阁主,为易水阁做些见不得光的差事。杨师弟即便心中有怨气,也要多忍耐些,免得引火上身。”

仆固行德听罢,不由奇道:“妙兰妹子何故对易水阁这般清楚?连肖大哥与我在洛阳厮混这些年,也只是有所耳闻。当真是奇也怪哉!”

黎妙兰面色一红,含羞带笑道:“其实、其实去岁妙兰便被洛阳元氏家主举荐,做了易水阁的‘临籍刺客’……不过还只在易水阁办过两次差、领了一回酬金……肖大哥你们放心,妙兰杀的乃是恶贯满盈的采花盗,绝无滥杀之举。嘻嘻!”

黎妙兰说罢,不但是仆固行德、便连肖湛与杨朝夕也都大吃一惊。

肖湛剑眉高耸、面色古怪道:“妙兰,肖某真的有些庆幸,不曾在你面前说过半句易水阁的坏话。想来杨师弟一时激愤、口不择言,你也定然不会放在心上吧?”

黎妙兰看三人忽然拘谨的模样,不禁掩口轻笑:“怎么会?不过一句牢骚,何须小题大做。再说易水阁阁主、少阁主,哪有你们想得那般小肚鸡肠?和气生财的道理、不但他们懂得,便是阁中刺客也人人皆知,决不会动辄便要取人性命。”

杨朝夕将信将疑,沉吟半晌、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问题:“黎姑娘!昨日小道手刃了四个刺客,却还有三人眼见不敌、转头逃脱。不知那易水阁、最快何时会再派出刺客,前来报复小道?”

黎妙兰玉手轻摇,笑意盈盈道:“自然还会再派。不过却不是报复,而是其他刺客接手这一桩差事。至于那些被你反杀的刺客、只能说技不如人,易水阁连抚恤银也未必肯多出,又怎会组织刺客跑来报复?”

杨朝夕这才徐徐点头,接着又问道:“我看那《两京头资榜》上,仅神都洛阳便有近百人挂了赏格、榜上有名。为何至今,只有小道与那潇湘门熊苍被刺?”

“杨师弟此言差矣!”

肖湛闻言苦笑道,“此事妙兰他们不知,我却有所耳闻。昨日听武侯铺的几个兄弟说,立夏以来、陆续在神都落脚的各门各派,几乎皆有弟子遇袭。

岭南潇湘门、关外燕侠盟等皆有门人徒众遇害,中州妙手堂、南诏点苍派亦有弟子受伤,东吴胭脂谷更有女弟子遭人戏侮、曝尸郊野……桩桩奇案齐发,河南府早已是焦头烂额。”

杨朝夕想起前两日月漪楼中、柳晓暮提到的诸门诸派,又隐约记得那《两京头资榜》上、确也刊列了一些门派弟子的赏格,便知肖湛所言非虚。只是从未听说“中州妙手堂”之名,忙以此相问。

仆固行德当即哂笑道:“这‘中州妙手堂’可不是什么上得了台面的帮派,杨师弟不问也罢。”

杨朝夕愈发好奇:“为何?”

黎妙兰也噗嗤一声笑将起来:“若论这帮派,可算得上‘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江湖中还另给这‘妙手堂’取了个更贴切的名号、叫做偷儿帮,现下杨师弟总该猜得到,他们是做什么的了吧?”

肖湛也跟着笑道:“妙手堂专精盗术,徒众多混迹在坊市铺肆之间,商贾、小民多深受其害。譬如什么‘探囊取物’‘妙手空空’‘无本万利’,皆是为江湖同道所不齿的功夫。”

仆固行德也补充道:“这偷儿帮的团头,武技虽是平平、却习得一套唤作‘脚底抹油’的轻功。只要他出马、几乎没有失手的财货,且不怕衙差与不良卫的拘捕,每每都能溜之大吉!

皆因此人艺高人胆小,出手时不但贴着胶皮面具、更套着几副颜色迥异的衣袍。一旦被追到途穷,必使出‘金蝉脱壳’之法、将面具与衣袍抛下。再改换行姿坐态,混入浩浩人流中……”

杨朝夕直听得瞠目结舌,半晌说不出话来,许久才喃喃自语道:“原来如此!倒是小道孤陋寡闻了。”

接着抬眸拱手,看向黎妙兰道,“黎姑娘既是易水阁的刺客,不知可否知晓,这些被挂了赏格、刊入榜册之人,有没有什么法子,能将名字从榜册上剔除?”

黎妙兰笑容微滞,歉声还礼道:“这种事、阁中却是极少发生。所谓‘解铃还须系铃人’,只要发出悬赏之人肯主动撤手,易水阁才会通告麾下刺客、取消某人赏格。只不过已交入易水阁的银钱,也只能取回五成。

杨师弟须得明白,庙堂也好,江湖也罢,人与人积怨越深、仇恨越重,易水阁才越能从中取利。倘或天下太平,官民和乐,道不拾遗,夜不闭户,又哪里会有易水阁生息之所?”

杨朝夕听罢,也是不禁默然:天下愈兴,才会政治清明、人心思进,共绘一幅四海升平的画图。而世道愈乱,便愈有人趁火打劫、大发横财,最后搅得江山飘摇、民不聊生。而易水阁虽自诩买卖公道,又何尝不是寄生在盛朝官民身上的一颗毒瘤?

心念转过,却见一轮红日渐上城垣,倒映在东流的洛水之上。千波一脉,浮光跃金,却也将许多消沉与迷惘、失落与惆怅,排荡一空。

肖湛看他神色低迷,还道是创口疼痛所致,忙转过话头道:“杨师弟再稍忍片刻。夏时天明早,晨鼓喧噪迟,待城中坊门皆启,我与仆固师弟便带你去病坊医伤。”

黎妙兰亦附和道:“此间距南市不远,便是稀罕些的草药、也必能买得到。”

杨朝夕却缓缓起身,舒展了几下四肢道:“小道自觉已然大好,不须去叨扰郎中啦!”

肖湛、仆固行德皆是双目圆瞪:明明记得昨夜将他捞上来时,还满身创口、半死不活。待向渔夫讨了件粗缯缺胯袍,才将他那副千疮百孔的袍衫换下。怎地一觉醒来,这小道士竟像无事人一般,坐卧从容、行止由心,再无半分虚弱模样?

仆固行德终是耐不住好奇,奔上前将他袖子撸起。只见原本被刀兵划伤的地方、竟只剩下一点点血痂,连瘢痕都十分浅淡。而肿胀之处亦复元如初,全无淤青与紫痕。

肖湛瞧见,先是一怔,旋即哈哈大笑:“看来杨兄弟非但福泽深厚,而且道功大进、已臻化境,竟有不药而愈之能!当真可喜可贺!”

黎妙兰眼中异彩连连:“难道这便是释门所言‘无漏金身’?水火不坏?诸邪不侵?”

仆固行德终究是出身道门,当即哂笑道:“杨师弟修得可是道门正宗内丹之术,怎会与释门扯上干系?这‘不药而愈’只能,便是借重内息、催动气血周流。内息愈浑厚、气血便欲旺盛,作用于创口之处,自然事半功倍,愈合之速便远超常人。”

黎妙兰虽认同他所言,却也还了一记白眼:“哼!谁要你好为人师?肖大哥难道便不懂这些么?真是画蛇添足。”

肖湛对两人斗嘴自是见惯不怪,当即拉起杨朝夕、便往篷舱外走:“不论如何,杨师弟化险为夷总是一桩喜事。咱们便再捉些河鱼,烤熟佐酒,好生庆贺一番!”

两人听完,连声叫好。当即也紧随其后,出了篷舱,各寻钓竿去了。

晨雾渐散,舟舫穿梭。洛水上渐渐热闹起来。

晨鼓声早已响过。四人盘坐船头,行令猜谜,筛酒烹鱼,好一番其乐融融之景。

酒过三巡,杨朝夕才起身告辞道:“小道谢肖大哥、黎姑娘、仆固师兄款待!昨日小道命大、得几位兄姊相救,方才逃过一劫。可吾师长源真人、对此事还一无所知。小道急欲向他禀明,便与几位兄姊别过啦!”

肖湛知他救师心切,也不好再强留,便也拱手笑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杨师弟自去便可!肖某已同家母搬回老宅居住,他日有若事,可来道德坊寻我!”

黎妙兰、仆固行德见状,也纷纷将各自居处,报与杨朝夕知晓。只说江湖虽大、良友难寻,以后但有急难事,必倾力相助。

三人立在船头,目送杨朝夕飞跃而下、踏着浮草碧波,迅速消失在芦苇丛中。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