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456章 禅房密会

如水剑道 第456章 禅房密会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檐瓦漫乌色,风灯照夜明。

肩舆盛着崔曒、东行十余里,才向北一转,直奔履道坊而走。

小半个时辰前,崔曒醉呕之后、执意步行。奈何他毕竟有几分醉意,步履错乱、行过数百步,便一跤跌在当途。恰滚落在道旁一处水洼中,弄得满身泥汤。

于是崔曒愈怒,便在水洼中撒起酒疯来,又哭又叫,又嚎又骂。附近巡夜的不良卫闻声而来,皆被他呵斥退去,竟是无人敢触其霉头。最后筋疲力竭,才在崔大搀扶下、返回舆车中,重归入夜一般的死寂。

回到崔府正门时,三更锣声已遥遥传来。只见两名婢女挑着风灯,立在阶前。主母卢氏披了道绣金绛绸帔子、早在重檐下静候。

肩舆停住,卢氏已快步迎了上来,口中责道:“崔大!你是如何看顾老爷的?竟醉成这般模样!那元府不是儿女亲家么!何故不留老爷客房过夜?”

崔大不敢还嘴,只是垂头拱手,口中连连告罪。

崔曒却徐徐抬起头来,意兴阑珊道:“娘子,此事与崔大无干。是我受不得那颍川别业的腌臜气,自己要回来的……”

卢氏双目微润,心疼道:“郎君,纵然心气不顺,又何必、何必醉成这般……这满身污泥又是哪里沾惹来的?快送老爷回房!”

一夜折腾,又是擦洗、又是熏香,卢氏几乎没怎么合眼。到得四更天时,才靠在榻前、勉强眯了一会。

晨鼓初响,崔曒便撑着身子、徐徐从榻上坐起。揉了揉尚且昏胀的脑袋,一声哀叹。

卢氏听得动静,当即醒转:“郎君!昨日好端端地赴宴,怎会落得那般狼狈?难不成元氏竟对你动了粗?”

崔曒摆摆手,垂头丧气:“那元载寸步不让,铁了心要迎琬儿过门,好给他三子元季能续弦。不论如何、我这做爹的也算尽心尽力啦!奈何开弓难有回头箭,一步行错、步步皆错……琬儿这桩婚事,照例加紧筹办罢!”

卢氏听罢,也是面色一僵,登时背过身去、解下锦帕,抽噎起来:“琬儿啊!都怪为娘、一时迷了心窍……呜呜呜!还以为那元季能是什么俊才人物,原来却是个不学无术的浪荡纨绔……如今聘礼早至,婚期已定,当真覆水难收……”

崔曒知她貌似自责,实则埋怨他急功近利,将琬儿当做了筹码、执意要攀附元氏。如今两番受辱,琬儿又誓死不从,待想要与元载商议退婚,却是为时晚矣!

然而卢氏哭声越来越大,只搅得他心烦意乱,终于耐不住喝道:“莫哭了!当务之急,该想个稳妥法子才是。似你这般哭哭啼啼,除了糟心、又有何益?!”

卢氏当即哑火。却依旧挥袖抹泪,也不去理会他。

崔曒这才按下心中躁郁,和声细语道:“娘子,是崔某话重了些,你莫往心里去。那元氏权势炎炎,我崔氏确是招惹不得……莫如这样,娘子不是与那麟迹观素有往来?且近来听崔大说,那位佟观主近来几次三番、着人传话,要带琬儿回麟迹观静修。娘子不妨请她来府中坐坐,或有什么妙计也说不定。”

卢氏转过身,点头应下。却又想到一人、登时试探道:“琬儿婚事,其实也非全无回旋余地。我那堂兄卢杞,如今正领殿中侍御史、六部员外郎之职,虽官位不高,从前却与那元载私交甚笃。或可做个中间人、去拜会一番……”

崔曒却不以为然道:“便是那位‘日揣名刺三百张、不辞长作称病人’的卢大人么?倒有几分狡智,只是在朝中风评一般。他又能帮得了什么?”

卢氏却道:“郎君,你从帝京迁至神都、如今已有数年。且不说起复是否有望,就而今朝中形势,又能知晓多少?但我那堂兄久在朝中,上下经营、耳濡目染之下,或有什么真知灼见、也未可知。”

崔曒这才精神一振:“若是如此,便劳烦娘子修书一封,代致崔某往来之意……”

风清日朗,天阔云疏。

这日卯时二刻,宰相元载与妻室王韫秀偕至崇化寺。

车驾刚至山门前,便有崇化寺惠定方丈,携寺中监院、比丘、武僧出来相迎。

一番见礼寒暄,元载、王韫秀便令府中总管,将两封银铤、交奉至监院身后的比丘手中。旋即在两个知客僧的带引下,穿过莲池、绕过七层宝塔,径直来到佛殿前。

旋即焚过头香,拜过世尊,供上花、果、灯、烛等物,众人才出了佛殿。因王韫秀还要再拜观音菩萨,便与元载分开。在一众仆婢、武僧护卫下,继续绕过大殿,往寺院深处去了。

元载双手合十、向惠定方丈行礼道:“惠定禅师,许久未见,寺中一向可好?”

惠定方丈忙还礼道:“阿弥陀佛!多蒙元相与诸位檀越香火供养,如今阖寺上下俱精研佛典、競业修持、身体力行。以周贫济苦,普渡慈航。”

说罢,又摆出一道请手势,“老衲近来冥想苦思、颇有所悟,特备了些湖州紫笋茶,欲请元相至禅房一叙。品茗消暑,观竹辩经,方得人间自在。”

元载微微一笑:“便劳禅师在前引路了。”

惠定方丈再度行礼:“好说,好说。”

穿廊绕柱,步石踏阶,直往西北而走,不多时便穿过一道月门、来到处数丈见方的禅院。

禅院苍松遒劲,翠柏遮檐,禅房前绿竹猗猗,占据了大半禅院,与院外的竹枝隔墙呼应。倒不像院中有竹、而是竹中有院,当真是个闹中取静的所在。

惠定方丈引着元载来到禅房前,打起竹帘、只见一个双鬓微白的老者,早早便立在那里。见到元载到来,当即叉手道:

“元相安好!下官王缙恭候多时。‘湖州紫笋’已然烹好,还请元相品鉴一二。”

元载微哼了一声,却不答话。当即除下官靴,就上首趺坐下来,才开口道:

“夏卿兄,你我熟识多年,又同朝为相,若还强论‘上下’,岂非生分?你托贱内邀我来此,究竟有甚话说,不妨直言。”

王缙略一沉吟,便自怀中取出一封折好的黄麻纸、双手递到元载手中,开口艰涩道:“前日刘忠翼刘公公来太微宫,代圣人宣了一道口谕……都在纸上了。愚兄寓居洛阳六载,诸事尚未料理干净……特请公辅贤弟前来,盼能点拨一二。”

元载眉头微凝,一语不发,打开黄麻纸便细细瞧了起来。看罢,面色如常道:“圣人既有诏谕,夏卿兄回京便是。又有何顾虑?”

王缙刚为两人分过茶汤,正要浅啜一口、缓解心头焦躁。听完元载之语,登时一盏热茶全洒在了前襟,急道:

“公辅贤弟!洛阳诸事……多得你一路相助。如今诸事不成,反而与萨宝府交恶,近来又沾惹了这许多麻烦。若贤弟作壁上观,愚兄回京、无异于自投罗网啊!”

元载心中自是如明镜一般,特别是阻截圣女、弹压祆教之事,多半是他或撺掇、或暗示各方所为。若王缙回到帝京、当真被御史台那群疯狗咬住,再下狱用刑,难免要将他牵扯进来……于是他忙换上笑脸道:

“夏卿兄误会我也!圣人有命,自当肝脑涂地、以报万一,此为臣子本分。此间之事我亦有所耳闻,既有小人作梗,亦有妖邪作祟,诸事所以不成,根由皆在此也!我既来神都,自是要做些善后之事,免得胡民再受人蛊惑、以至酿生祸端。届时你我,岂不要背那千古骂名?”

元载听罢,面色稍缓,才又叉手道:“听闻前日,公辅贤弟去通远渠面见太子殿下、最后不欢而散,却不知究竟为何?”

元载面色一沉,忽地咬着牙关道:“还能为何?!那‘白衣山人’李长源与河南尹萧璟沆瀣一气,不知给太子殿下灌了什么**汤,竟然事事听任摆布!

我身为重臣,自是气不过,便与他们一番理论,想规劝太子殿下、将那出世的‘如水剑’奉至圣前,以安天下人心。

岂料太子殿下一意孤行,执意要将‘如水剑’做个彩头,赐给给那‘神都武林大会’拔得头筹之人!后来那剑,终究是被悬挂在了河南府衙前的影壁之上……”

王缙听罢,忽而淡然一笑,从背后拉过一只锦缎包裹的匣子来。见元载面色诧异,也不多言,当即将那锦缎一拆,登时露出一只黄澄澄的崖柏木匣子来。

元载当即惊起:“夏卿兄!这、这……这剑匣你从何处得来?!那悬在河南府衙影壁之上的‘如水剑匣’,每日都有数十双眼睛死死盯在那里,如何能容你轻易取走?!”

王缙这才重又给自己添了茶汤,一口喝下,捻须笑道:“这剑匣的来历,稍后愚兄会一一为你道来。而这愚兄手上这柄‘如水剑’,便是请贤弟过来、最须紧切商议的一桩要事!

愚兄这几日便要打点行装、早早往帝京复命,可贤弟却能在洛阳多呆些时日。愚兄便想,能不能拿这柄‘如水剑’做一篇瑰丽文章,好在那‘神都武林大会’上,叫太子殿下身旁的那一干小人,奸计尽数落空?”

元载终于不复方才沉稳之态,主动抓起身前茶盏一饮而尽:

“好!便依夏卿兄,好好谋划一番!”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