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444章 乔装浪荡子,对面不相识

如水剑道 第444章 乔装浪荡子,对面不相识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穿隙而过,奔入院落。

杨朝夕却好似被烫到双脚,忽又侧身一闪、躲入右边宽檐下。

旋即他慢慢睁大眼睛,先看了看小院正中明晃晃的日光、被四面宽檐撑起的阴凉围成四方形状;又抬眼瞧了瞧湛蓝如洗的晴空,日头藏在檐后,却依旧将难耐的灼热铺洒下来。

才记起、这里便是“刘记木作行”正屋后的那座小院,昨夜师父李长源与“贱籍四友”一番短暂交手,便是在这小院之中。

又分辨了一下东南西北,终于发觉自己这一觉睡得着实漫长!此时天已过午、约摸已交未时,若不抓紧时间,报仇又得明日了。

随即听到南面正屋内,响起一阵阵有规律的声响:“呜——嗤!呜——嗤!呜——嗤!”

这声音熟悉无比,恰是锯木头的声响。一时听得杨朝夕竟有些恍惚,仿佛时间倒转、又回到了当年的杨柳山庄。

杨朝夕自幼在山乡长大,小时与关虎儿、牛庞儿、孙胡念等人,早不知在杨柳山庄张木匠家淘气过多少回。且那张木匠正是牛庞儿的外家翁、对其极是宠溺,自是从来舍不得呵斥。是以这群蓬头小子玩闹起来、便愈发无法无天,时常偷了刀锯斧头、跑去附近山田中祸害,每每被锄草的村夫村妇捉个正着,提上门去理论……

如今回想起来,惆怅中却带着难过与苦涩。昔日的青梅小丫头、如今已给牛庞儿做了新妇,原来情比至亲的结拜兄弟,那晚和头酒后、也已各从其志。而那“邙山四兽”的噱头,也早被他尘封在了不堪的记忆中。

便在这一愣神的功夫,锯木声戛然而止、正屋旁的那扇小门已然洞开。

刘木匠一手提着工字锯,立在小门中,正直直地盯着他、面目表情。脸上又贴上呢那层薄薄的胶皮面具,显然不肯以真面目示人。

杨朝夕见躲不开,忙拱手行礼道:“刘大哥!小道这一觉起来,身上小伤大好、疲乏尽去,正好出去走走,舒活一番筋骨。修习‘铁钉打穴’之法,不知可否留待晚间?”

刘木匠却只淡淡回道:“杨少侠,报仇便是报仇,有什么说不得?柳姑娘走时早有交代,若你执意要去,下手之前,须问明真相,免得杀错了人、覆水难收。另外,柳姑娘特意留了套衣衫装束,要我转交于你。既要出门游逛,总须装扮一番才好。”

不待杨朝夕回话,刘木匠已从身后拽来一只包袱,向他直直抛来。杨朝夕从惊诧中回过神、探手接下,随即一头钻进旁边矮小的房舍中,窸窸窣窣换了起来。

不换不知道,一换吓一跳。柳晓暮留给他的一只锦缎大包袱中,不但有织锦半臂、绸缎襕袍、轻罗长衫,还有巾子、幞头、束带、贴身汗衫、短袴、长裈、罗袜、铜环蹀躞带、乌皮**靴等等,可谓是极尽周详。此外,还有一团铜镜、一柄镶金鎏银的宝剑、一张薄如缯布的胶皮面具。

杨朝夕一番挑拣,将这些装束大半换上。对镜一照,岂止改头换面,简直如脱胎换骨一般!活脱脱一个成日斗鸡走马、击鞠为乐的纨绔公子模样!

他不再耽搁,在刘木匠略显诧异的目光中,跨出“刘记木作行”、一径往东行去。不多时便出了北市,来到车马熙攘的安喜门大街上。

此时炎日微偏,人影短小。杨朝夕立在街边,看着来来往往、神情委顿的贩夫走卒,忽觉自己有些格格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不入。

忙从腰后抽出一把八角纨扇来、遮在额上,来挡住些刺目的光亮。心中却在思忖,每日这个时候,城中的纨绔浪荡子们、大概都躲在酒肆间,一面吃着樱桃酥酪,一面拥着胡姬、行令作乐;也有的人手中宽裕、便寻了赌坊,聚为叶子戏,感受一掷千金的畅快。

似杨朝夕这等“西贝”纨绔,只一身行头还像模像样。腰间荷包中、却只装了一袋石子和几十枚大钱,自是不敢去酒肆、赌坊、青楼这等奢靡之所。

心中念头电转,忽而想到昨日通远渠上,那组成“九宫八卦阵”的上清观道士中,似有关虎儿、孙胡念夹杂其间。登时想到个“顺藤摸瓜”的法子:

若关大石果真来到洛阳城公干,必然找相熟之人借宿、或寻馆舍落脚。恰好上清观一众师兄弟,近来一直都在圣真观等几处道观中挂单。依着关虎儿的性子,必会向观主、师父告假,去见一见关大石。自己只须盯住关虎儿、再尾随其后,想来不难追到关大石的踪迹……

只是,若当真要动手、还须是三更之后,神不知鬼不觉。免得被人撞破,报给武侯铺。再传到关林儿、关虎儿耳中,便是当真是覆水难收的结局了。

想到这里,不禁暗暗叹服柳晓暮所虑周全:若非换了这身行头、又敷上了胶皮面具,只怕自己刚接近上清观的一群师兄弟,便要被立时认出。尴尬尚在其次,想要悄悄跟踪关虎儿、也便没那么容易了。

左右思忖间,杨朝夕踱着大喇喇的步子、已横穿过安喜门大街,进到立行坊中。

立行坊与北市一街之隔,坊内食肆、茶肆、馆舍、香行、药铺等倒也不少。南来北往的行商徜徉其间,或打尖歇脚,或三五小酌,莫不惬意非常。

近来香火繁盛的圣真观,便坐落在这繁盛喧嚷的立行坊中,颇有些闹中取静的意味。

由于数日前,南面时邕坊通远渠畔、发生过一场血气冲天的惨祸。自那以后,时邕坊闹鬼的传闻、便一度甚嚣尘上,惹得周围几坊官民人心惶惶。许多信道之人,便纷纷跑来立行圣真观,磕头烧香、求取灵符、贴在宅中,免得邪祟之物侵门踏户,惊扰了家中老人与孩童。

于是不到一月间,圣真观每日入观奉香求符的十方善信,多时逾千人,少时亦有近百人,当真是络绎不绝、应接不暇。

因而上清观观主公孙玄同刚委婉提出、想让上清观道士在圣真观挂单时,圣真观观主毛庆元委当即满口答应,且连公孙观主带来的挂单银钱也一概回绝。只提了一个要求,便是请五成上清观的道友、协助圣真观道士,每日接引前来奉香求符的十方善信,好给他们每日多空些喘息吃斋、诵经修行的时间。

于是两观道士混在一处,日则同行同做,夜则同止同息。数日下来,非但没有互生龃龉,反而情同手足、其乐融融。

尤其在昨日同组“九宫八卦阵”时,更是相辅相成、默契非常,令得阵型威力大增。虽最终在“雌雄双霸”手里吃了些亏,幸而折损不大,并未堕了道门声威。

好在夺剑之事,终于暂告一段落。

潜在通远渠数日的上清观道士,终于悉数撤回到圣真观,沐浴更衣,重梳道髻。一夜休整歇息,便又生龙活虎、精神百倍起来。此时趁着日午后无事,便邀了几个圣真观道友、一道往北市而来,预备照着监院驭虚子彭式坤嘱咐,采买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山中短缺的用度之物。

杨朝夕已打定主意、扮作香客,要往圣真观中一探。谁知刚行至半途,便见一群道士袍衫齐整、道髻高耸、迎面走来。

前面打头之人,却是许久未见的圣真观凌川子廖海谦。仍旧一双木刀在胯,行步意气风发,正与一旁的上清观暝灵子卓松焘有说有笑。再向后瞧去,皆是上清观中一张张熟悉的面孔,看得杨朝夕几乎热泪夺眶。

缀在最末的几人中,关虎儿赫然在列!

杨朝夕忙揉了揉微潮的双目,小心瞧去。却见关虎儿正亦步亦趋、漫不经心地走着,似有心事凝在眉宇之间。便对一旁手舞足蹈、兴高采烈的孙胡念,也有些爱答不理。

杨朝夕既要扮作纨绔浪荡子,自是高视阔步、旁若无人。摇着手中纨扇,便从一群道士间纵穿而过,全然不顾其中几人指指点点、低声咒骂。

待与关虎儿、孙胡念两个擦肩而过时,却不知何故,那原本心不在焉的关虎儿、竟忽地偏过头来,怔怔瞧了他一眼。旋即又一脸疑惑、转了回去,惊得他心头一跳。

好在有惊无险,杨朝夕暗舒一口气。

复行数步后,利索地拐入一道坊曲,旋即借着墙角遮挡,偷眼向结伴而行的关虎儿等人瞧去。

却见一众道士刚好出了坊门,直往北市而去,心道这般情形、该是要去游逛一番吧?当下远远跟在后面。却也不敢跟得太近,继续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一会买几粒槟榔,扔进嘴里大嚼特嚼;一会买半扎馓子,吃得黄屑簌簌而落;一会又立在坊道旁,就着瓷碗将酸梅汤一饮而尽……

如此缀行了大半个时辰,才陡然转身、快步出了北市,躲入道旁一株茵茵如盖的槐木之后。

约莫十多息过后,便见一众道士驮着大包小裹,前呼后拥、出得北市来,竟是满载而归!

杨朝夕眸子里掠过一丝失望:看来今日关虎儿有差使在身,应当不会去寻关大石了。

就在他准备扭身、返回回北市“刘记木作行”时,忽见关虎儿将手中三卷黄麻纸,递到孙胡念手中,口中似道了句“有劳”。接着便紧赶几步,行至卓松焘身侧,又是一番嘴唇歙张后、关虎儿面色微松。旋即作别众道士、背着一只米袋,径直向安喜门行去。

杨朝夕心头微觉诧异:难道自己估计有误,关大石这两日已返回山中?那么关虎儿携着米袋,又是去探望何人?印象中、关大石一家在洛阳城中并无亲友……

心中虽生出百个疑团,一时难解。身体却已先他一步,顺着道旁槐荫、借着行人车马的遮掩,小心翼翼跟了上去。

关虎儿背负米袋、脚步轻快,将至安喜门时,却忽地向右一转,顺着破旧的城墙,向东面而行。

此处行人已渐稀少,褐衣麻服的民夫、衣衫褴褛的乞丐却渐渐多起来。

杨朝夕一袭华服、穿行其间,确是十分惹眼。登时便有七八个乞丐目现贼光、围拢而来,好似群狼遇到一头落单的幼鹿,必欲剥皮吮血、析骨食肉而后快。

杨朝夕自然识得,这些大小乞丐、皆是乞儿帮牛掌钵麾下的“得力干将”,若不将自己剥一层皮下来,定然不会轻易放过。

眼见关虎儿渐行渐远,终于走到了一处坊门时、又是一个右转,登时消失不见。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