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426章 旧事重提

如水剑道 第426章 旧事重提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唰!唰!唰……”

东宫卫率刀剑出鞘、身影交错,顷刻将太子李适护在中间,个个如临大敌。

元载自知这些东宫卫率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手,若非自己已然位极人臣,似此刻这般唐突冲撞太子殿下,早便被捉拿起来,甚至当场格杀。

元载更知太子性情,绝不至于轻易便下重手。于是非但不退,反而一把揽过东宫卫率手中横刀、按在自己肩斗,声泪俱下道:“殿下!这‘如水剑’之所以名扬天下,便因其既是昌兴之剑,亦是不详凶兵!

若天子厚德、四夷宾服,再得此剑,自会气运加身,万民称颂;可若储君、藩镇、世家、番邦、豪侠等得之,虽也能如虎添翼、一呼百应,却会因此招致非议、嫉恨,纵然自己身正影直,也耐不住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故而‘如水剑’虽世所罕有,却也是一桩不可轻易沾惹的是非!俗谚曰‘千金之子、坐不垂堂’,太子殿下已贵为储君,何必定要取这是非之物、给蠢蠢欲动之徒留下口实?难道竟已忘了昔年永王之冤!”

“放肆!”

太子李适勃然大怒,“元载,我李氏家事,岂容你在此嚼舌置喙!”

元载却将脖子一梗,硬撑起几分犯言直谏的气魄来:

“天子虽曰圣人,又岂能行百策而无一失?远的老臣不表,单说永王李璘之事,当今圣人若非知其冤情,岂会力排众议、为之昭雪?

岁序若能倒溯二十载,天下谁人不晓,永王李璘乃肃宗先圣亲自抚养成人。虽曰兄弟,情同父子,若非天下情势所迫,肃宗岂忍杀之?

平心而论,永王殿下受封开府、领四道节度使、东镇江陵,坐拥江东肥沃富庶之地。兼又与肃宗手足情笃,便是给他一百个由头、也断无反叛之意。

而永王之所以最后招致猜忌、被逼与官军相抗,皆因其轻信麾下谋士蛊惑,不听敕令,拥兵自重。再加上有小人从中煽动挑拨,终至行差踏错、万劫不复!

老臣今日,看殿下见猎而心喜,竟欲以太子之尊、而胁令臣等将‘如水剑’拱手奉上,当即便想到那恃宠而骄、妄自尊大的永王。为免殿下重蹈覆辙,老臣不惜以死相谏!”

太子李适听罢,竟觉心惊肉跳。虽怒意不改,心底却已开始发虚起来,将元载巧言述说的一番道理、却是信了大半。不由脱口强辩道:

“本宫嗜剑,父皇向来知晓!岂会因一段凡铁而见疑于我?不过本宫从不独断专行,既然元相觉得本宫不该强取此剑,照你之意,又当如何处置?”

元载看太子眼神已自露怯,心中更多了几分把握,依旧一脸忠直道:“依老臣浅见,此剑自当由老臣星夜不停、亲自奉至圣人玉阶前。便如长源真人所言,既堵普天之下悠悠众口,亦灭各方蠢蠢欲动之心……”

哥舒曜、李长源却知他一番巧舌如簧,实是要太子殿下投鼠忌器,自己好独揽这旷世奇功。

届时,圣人必对他愈发宠信,内朝外朝再无人能威胁到他。甚至遴选妃嫔、废立太子等皇家

(本章未完,请翻页)

之事,他也能插手其间,做些布置、以利长远。好令元氏也能跻身于“五姓七宗”那般的世家豪族,封荫子嗣,数代不衰,与国同修,世享荣华。

好个元载,打得一手好算盘!

正待李长源要出言驳斥,却听雁门郡王田承嗣终于按捺不住、跳将起来:“元相之言,假公济私!今日一役、我魏博镇卫卒死伤甚重,这‘如水剑’自当由我魏博镇卫卒一路护持,西往长安,呈送圣人。非田某贪功!那死难卫卒的家小亲眷,总须朝廷抚恤嘉奖,才会感念圣人恩德……”

“放你娘的屁!”

哥舒曜当即忍不住、爆了句粗口,打断了田承嗣一番歪理:“田老狗!你魏博镇一点死伤、就向朝廷请赏要抚恤,本将麾下死伤的军将、便不须赏银抚恤了么?

再则,你未经圣人谕旨准允、私引藩兵来神都闹事,已是僭越谋逆之举。此刻不思悔罪自赎,竟还颠倒黑白、又想从朝廷搜刮些好处来,简直恬不知耻!”

田承嗣听他连珠炮似地乱骂一通,已经气得七窍生烟,当即抽出佩剑、向前一指道:“哥舒匹夫!诬我太甚!!来人!谁与我取了这哥舒匹夫项上人头,田某便收他作义子!视如己出!!”

话音落定,“河朔二十八宿”与天雄卫部分军将,早已双目赤红。纷纷各擎兵刃、一拥而上,当真是为取哥舒曜性命而来。

哥舒曜麾下四卫兵募自也不是孬种,眼见主帅与那田承嗣口角、竟惹来杀身之祸,如何能安坐旁观?也不约而同转动军阵,将蜂拥而来的藩兵、爪牙拦在半途,又“叮呤咣啷”激斗起来。

“殿下在此!谁敢放肆?还不住手!”

李长源见刚刚平息的争斗、竟又死灰复燃,也是怒从心起。又担心有人趁乱对太子殿下不利,当即看向身后群道,“烦请几位前辈保殿下万全!其他同道,提剑入阵,再有私相聚斗者,直接格杀!”

元载也没料到,方才还对他十分恭顺的几人,转眼便已不将他放在眼里。出言驳斥他不说,竟还因一言不合、便当着太子殿下之面,大打出手!郡王风范,毁于一旦……

元载见道门已经介入劝阻,自也不肯落后,忙瞧向灵澈方丈等一众僧尼道:“还请诸位禅师出手,莫再叫战衅再起。堂堂郡王,急怒互殴,成何体统?!”

两人说罢,诸观道士与一众僧尼果然摆阵而入,不到十息工夫、便连成一堵厚实的“人墙”。“人墙”将田承嗣藩兵爪牙、与哥舒曜行营兵募分离开来,急得两方之人跳脚对骂,却无论如何也冲不开“人墙”阻隔。一时间,渠岸上污言秽语、大呼小叫,竟如闹市一般,吵得人头痛不已。

太子李适倚马而观,面色很快又阴沉下来,急忙将李长源召至马前、询问破解之策。

李长源与公孙玄同谋划数日、才布下这么一盘大局,说是殚精竭虑、煞费苦心亦不为过。好在从“如水剑碑”现世,到种种乱象演化至今,大体上并未超出两人预料。只不过又有许多性命留在此地,着实叫人于心不忍。

此时渠岸上再度不可开交,自己又被

(本章未完,请翻页)

太子殿下传召,李长源便知火候已到。当即拽着一旁战战兢兢的河南尹萧璟,一齐向太子李适行礼道:“老臣有罪!”

太子李适莫名其妙,挥手便道:“长源真人于本宫亦师亦友,此番为寻此剑、可谓呕心沥血!萧大人心怀黎民、老成持重,近来洛阳城中几出大案,都处理的妥妥帖帖。二位何罪之有?还是快说说今日之事,到底要如何收场才好!”

李长源与萧璟对望一眼,才率先拱手道:“元载久在内朝、田承嗣统辖一镇、哥舒曜只听圣人号令,道门、释门皆是坐食之徒。以上五者、皆非洛阳主政官,如何能定洛阳之事?故此,若要调和各方、叫这‘如水剑’落个妥当归属,不再横生事端。如此重任,却非萧大人莫属!”

太子李适闻言,双眉一挑、颇以为然。旋即双目灼灼、望向萧璟道:“本宫这半晌焦头烂额,倒是怠慢了萧大人!不知有何高见?”

萧璟听罢,拱手一笑。面上忧惧之色顿时一扫而空,看着太子李适道:“此剑所以风闻天下,盖好事之人煽风点火、着意为之尔!因而早在数天之前,我河南府便已放出消息、鼎力支持释门办一场‘神都武林大会’,好将群侠找寻‘如水剑’的一桩公案,做个妥当了结。

当时是苦于通远渠疏浚现场被江湖游侠渗透,时时便要爆发‘民变’,滋扰城中安宁。后来太微宫与祆教不睦、闹出几出乱子,反令那些江湖游侠死的死、伤的伤,短时内再难成气候。故此那‘神都武林大会’的想法,反而显得有些‘鸡肋’。

今日之事,虽则棘手,性质与那争执的江湖游侠、却没多大分别。因而,下官与长源真人密谈过许久,才决定旧事重提、将这个‘神都武林大会’再度提上日程来。请今日怒争‘如水剑’的各方,各派好手、在那擂台上一较高下。

至于那柄稀世神兵‘如水剑’,自当由胜者得之!若败者心服口服、自然最好;即便落败各方仍不肯罢休,自去寻那得剑之人的麻烦,又与朝廷何干?”

太子李适听罢,不禁拍手称快:“此法甚妙!江湖事,江湖了!反叫这些人不好再明目张胆去恃强凌弱、蛮取豪夺,要照江湖规矩来拼得。便是传到父皇耳中,也只会当成一桩趣闻轶事!哈哈!”

萧璟见太子认同此法,悬着的心终于彻底放了下来,趁热打铁道:“若殿下果真嗜剑如命,待‘神都武林大会’尘埃落定,那‘如水剑’也有了归属,不妨将得剑之人招入詹事府、交由东宫卫率辖制。届时不但‘如水剑’归于太子,便连那拔得头筹的侠士,亦可为朝廷所用,岂不美哉!”

太子李适闻言,登时笑逐颜开:“萧大人岂止爱民如子,简直老谋深算!若父皇重用之人,皆如你这般德才兼具,又何愁肘腋之患?”

李长源这才笑着凑上前来:“若要各方服软低头,这‘神都武林大会’之事、还须殿下开个金口,萧大人才好依令施为。”

太子这才恍然,不由笑着伸出一指来,点了点李长源道:“好你个李长源!竟与萧大人一唱一和、将本宫也‘算计’进来啦!哈哈哈!也罢!事已至此,今日‘如水剑’之事,本宫便一力揽了!”

(本章完)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