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410章 邙山俚歌

如水剑道 第410章 邙山俚歌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呯——”

萧璟念头刚落,只觉颈左一痛。同时,一道尖锐的金铁交击声、在耳畔炸响,险些将他三魂七魄都给惊飞出来。

原来就在千钧一发之际,萧璟脑后劲风忽起。一柄突兀的铁剑、险之又险拦在了横刀前,将这夺命一刀堪堪挡下。许是出招仓促,这剑终究慢了一丝,董仲庭那刚猛迅捷的横刀,终究在萧璟脖颈上带出一道血痕。

陆春堂这才反应过来,当即抬起两脚、接连踹在几个衙差屁股上,声嘶力竭吼道:“保护大人!都是死人吗!快!!”

衙差们后知后觉,慌忙抽出腰间佩刀,一起挡在萧璟身前。不知是因为愤怒还是害怕,手中环首刀颤抖不已,似乎随时都会抖落下来。

萧璟死里逃生,不免浑身疲软,被眼疾手快的陆春堂一把架住。定睛瞧去,来人竟有几分眼熟,套着一身青灰色缺胯袍,手中银蛇飞窜,身形矫若猿猱,已同那董仲庭斗在一处。

忽地那人身子一侧、让过董仲庭刁钻刀势,露出棱角分明的侧颜。萧璟心头一颤、老泪夺眶而出,失声叫道:“湛儿!”

那人正是肖湛。只见他肩膀微滞,便又出招如常,一套“太白醉仙剑”舞将出来,当真醉态蹒跚、双足踉跄。可董仲庭连攻数刀,却是刀刀落空,根本摸不透他每一剑的时机、角度、快慢、虚实。

便是李长源也不禁侧目望来,一面观摩、一面颔首。心中连连暗赞李太白传下的这套剑法,果然形醉意不醉、招招如鬼魅。因借醉意出招,每每怪生剑端、意出尘外,完全不能以常理度之。

董仲庭与他对过数招后,虽微落下风、嘴角却渐渐勾起一抹得色来。手中横刀宛如狂暴的雨点,冲着肖湛剑身便倾泻下来,竟试图封住他所有攻势。

就在肖湛略感不耐,忽地一剑弹出之时。董仲庭双眸一亮,竟不顾剑尖锋锐、挥刀便向剑格处劈下!

只听得“叮啷”声起,整个剑身都被那一刀斩断、跌入碎石泥草中。董仲庭乘胜追击,不待肖湛回过神,又是一刀反手上撩、直冲他下巴抹来。这两刀行云流水、一气呵成,就连略通拳脚的萧璟,也在心底暗暗道了声“好刀法”。

可这刀法愈好,肖湛便愈危险。

就在围观众人以为肖湛下巴要被剖开时,一杆长槊横空飞来,“噹!”地一声鸣响,便将董仲庭这一刀接下。

肖湛不禁揉了揉鼻子:“黎少侠!你们护住萧大人便好,这董仲庭我应付得了。若咱们两个打一个,岂非要被人笑成以多欺少?”

“哼!不识好歹。”

使槊之人却是黎妙兰,只见她气鼓鼓指了指身后、已然赶来的木兰卫们,不服气道,“保护萧大人周全,其他人便已足够啦!我偏要过来助你。再说今日又不是比武切磋,讲那么多规矩干嘛?”

董仲庭见斩杀萧璟之事、已然希望渺茫,当即右臂一挥,沉声道:“诸位兄弟皆跟我数年,当知‘良禽择木而栖’。今日董某人将追随田公,从此不做中原城中犬、只做北境荒原狼。若有志同道合者,便随我杀了这昏官!若有放不下城中家小者、现下便可自去,董某人一人做事一人当,绝不连累诸位兄弟!”

董仲庭说罢,倒有大半不良卫应声而至,举着横刀、向萧璟杀来。

肖湛与黎妙兰对望一眼,都从彼此眼中看到了凝重。

黎妙兰倒也果决,槊柄一挥、先将肖湛赶到后面:“还是你护着萧大人。他们人多,交给我‘木兰卫’便是!”

说罢当先跃出,拖着长槊、径直向董仲庭杀去。其他“木兰卫”见状,登时追奔上来,与冲破陌刀队防御的不良卫们兵刃相接,顷刻又杀成一片血海。

哥舒曜见元氏“木兰卫”赶来,令本有些吃紧的战局、登时又缓和了许多。

两军人数相差并不悬殊,但完全听他号令的、也只有洛城行营的四队兵募而已。且兵募中如队正方七斗这样的高端战力,较之田承嗣麾下“河朔二十八宿”、天雄卫校尉,以及前来投靠的不良卫武侯董仲庭、锁甲卫校尉王轩等人,差的却不是一星半点。

此外,混在其间的道门之人,皆不擅军阵之法。被两军冲散后,能够勉强自保互助,已是不易,又如何能逆势而起、助其翻盘?

加上一旁的李长源与几个老道,并无继续出手之意。因此,木兰卫虽是为保护萧璟而来,但能拦下董仲庭所率不良卫,使得横刀队压力大减,甚至可以腾出手来、与天雄卫相抗。对哥舒曜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

田承嗣持缰立马,笑意全无。身边只留了八个天雄卫护他周全,其余兵卒,已是人马尽出。

原以为自己重兵突至,必能以摧枯拉朽之势、迅速荡除通远渠上这群乌合之众。加上他早便收买的董仲庭、孟渠长,以及乘势从王缙处收编的锁甲卫,自问想要夺碑取剑、已是十拿九稳。

岂料还是低估了中原江湖对“如水剑”的狂热。不但公门、军门、道门、释门、世家、番邦竞相出手,便连东宫太子也披挂上阵,令今日这番争夺,竟已演变为相持不下的状态!看来自己若再留手,只怕便要败兴而归了……

一念及此,田承嗣忽向身旁天雄卫招了招手,登时便有人会意,自身后取来油纸伞,捧到他身侧。

田承嗣撑起纸伞,才从怀中里摸出一道黄符。八个天雄卫瞧得分明,那黄符正中书着个醒目的篆体“王”字,周边皆是鬼画符一般的吐蕃小字。田承嗣既不掐诀、亦不念咒,只将那黄符就伞下一抛。黄符竟无火自燃,很快化作一团灰烬,被渐渐转徐的雨水、冲得痕迹全无。

“桀桀桀桀……雁门郡王召我何事?”

不过数息,一阵阴恻恻的笑声、在雨帘中炸响。

众人只见半空中走来个金瞳大汉,龙骧虎步,凌空而行,宛若神魔,手里还提着一柄双头宣花斧。身后一领黄黑相间的披风、正猎猎狂摆,显出非凡气概。雨帘似也惧他威势,竟分作两股、自动避让开来。

方七斗正与“白虎七宿”斗得不可开交,骤然听得阴笑声、不由一惊。待抬眼望去,已自心下骇然:

那个霍仙人……不是已被杨师弟打回原形、毙于跑马岭外了吗?那虎头可是他亲手斩下……怎么会毫发无损、又冒出一个金瞳大汉来?!

同样被惊起的、还有躺在南面树下“昏迷不醒”的不眠和尚。当时他亦是亲眼瞧见杨朝夕与柳三爷、追着霍仙人跃出舱顶大洞,不多时便传来霍仙人死前不甘的咆哮。咆哮声震彻林岳、横贯天地,至今回想起来,依旧心有余悸。

一众老道皆已住口,纷纷转过脸来、望向金瞳大汉。眼中灰败之色尽扫、射出莹润光华来。

李长源捋须淡笑道:“该来的终究来了!果然河朔三镇早已勾结妖族,欲行不臣之事。若不及早震慑,难免养虎遗患……”

田承嗣面上、已露出少有的恭维之色,向那金瞳大汉抱拳行礼道:“燕山圣君!今日本王顺天应时、来取此碑,奈何一群宵小频频作梗,不能得偿所愿。还望圣君助我,事后必有重谢!”

“此事好说!只盼郡王所言‘重谢’,莫叫本圣君失望才好!桀桀桀!”

燕山圣君霍仙铜言罢,不禁仰头大笑,一双金瞳透出森然杀气。

它当然察觉到了对面阵营中、释放出的数道敌意,却并不放在心上。特别是那几个行将就木的老道,杀之少肉、嚼着塞牙,令它着实提不起什么兴趣来。

霍仙铜说罢,身形已飘然落下。足下龙旋起,水洼縠纹生,竟将脚下污泥尽数吹走。腾开一块五尺见方的空地来,泥水难入,风雨不侵。

田承嗣身旁八个天雄卫已看得目瞪口呆,纷纷跪倒长呼:“燕山圣君,仙法绝伦!振我藩军,骁勇长存!”

霍仙铜立在丈许开外,听得桀桀狂笑。笑罢两袖扬起,登时从袖管中钻出两道黄尘。

黄尘亦真亦幻,在狂风骤雨间穿梭来去,却未沾湿半点。忽在哥舒曜、萧璟、李长源等人周围一卷,登时消散不见。

几息后,通远渠岸上的乱草污泥间,忽地“长”出许多灰白的骷髅手臂。手臂宛如禾苗、颤颤而上,待肘骨出来后,便纷纷向下倒落。旋即一只只骷髅手臂、仿佛攀住了地面,用力拉扯起来。不多时,便见一颗颗滚圆的骷髅头冒出地面,牙关“咯嘣”作响、将乱草污泥碾得粉碎……接着是脊骨、肩胛骨、肋骨、盆骨、腿骨……

不过数息工夫,渠岸上已爬出数百具骷髅。每具头骨眉心之上,都印着两个相连的“卍”字,字符略红,色若朱砂,给人既神秘又诡异的感觉。

骷髅钻出地面,立时矫若猴猿,枯手抢过旁人兵刃、便大肆挥砍起来。许多行营兵募猝然不防、登时中招,霎时间渠岸之上一片哀嚎。

原本相持的战局、登时被这骷髅异军打破,田承嗣脸上复又显出狂喜之色。当即又许下金银、财帛、官职、战勋,喝令麾下之人全力拼杀。

李长源与一众老道本已取出法器,预备将这自封“燕山圣君”的妖物降服。却不料霍仙铜率先出手,不知使的什么邪法、竟招来这许多“六骸阴兵”!

阴兵抢刀夺剑、逢人便砍,却不惧兵刃加身。即使被长槊砍下颅骨、斩断腰椎,也能自行拼接。一旦复原如初、便会对伤它之人穷追不舍,直至斩杀才肯罢休……

见此乱象,李长源面色终于沉了下来。一面从怀中摸出一把赤豆,连甩带弹,将这些赤豆打向阴兵眉心玄窍。每一颗赤豆打中、便会化为一蓬黑烟,中招的骷髅便似施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原地,任人宰割。

然而不消片刻,这些被赤豆定住骨架、砍作数段的阴兵,却又从泥水中爬起,自行拼接好骨架。接着纷纷挥起枯爪、兵刃,向李长源围攻上来。

几个老道见状,岂会袖手旁观?也都扬起各自手中法器,与潮涌而至的“六骸阴兵”斗起法来。

一时间各种铜镜、墨仓、桃木剑、天蓬尺、敕神旗……挥击而出,将许多阴兵打得散落一地:有的落地后,尚能复元;有的滚落泥中、被践踏久了,竟失了邪异,成了一堆无用的残骸……

渠岸众人,正自胶着。

忽地几声震耳欲聋的羯鼓,从四面八方传来,敲在了众人心上:

嘭、嘭!嗙嘭!嘭、嘭!嗙嘭!嘭、嘭、嘭、嘭……

接着一道拉长了音调的俚歌,伴着“嘭嗙”作响的羯鼓,在渠岸上空响起:

妹妹若是来看我,莫要坐那牛车来~老牛身上牛虻多,我怕妹妹被它蛰!

妹妹若是来看我,莫要走那山路来~山坳里面贼人多,我怕妹妹陷贼窝!

妹妹若是来看我,莫要进到洛阳来~洛阳城中公子多,我怕妹妹抛下我!

俚歌拢共三段。每一段唱完,中间便要夹上一串叮叮咚咚、醉人心魄的琵琶声。既低徊懊恼,又苍凉高阔。

琵琶响罢,鼓声又起。

放歌之人内息悠长,一唱三叹,是以鼓声虽大,却盖不过这人的歌声。

再去细听这俚歌,只觉荒腔走板、粗陋不堪,无可奈何中,却也带着三分俏皮。

混战的人群中,当即有人忍不住笑将起来。初时只一两人、渐渐连成一片,不论是敌是友,俱被这俚歌所扰,手中兵刃竟都渐渐慢了下来。

笑声最大之人,却是方七斗。只见他双刀跌落、滚在污泥中,已然笑得前仰后合。忽地腾跃而起、躲开一人偷袭,朝着半空笑道:“敢问这位朋友,唱的什么曲子?当真妙极!”

那放歌之人虽不知所踪,却亦笑着回道:

“俺这曲子唤作《邙山俚歌》!尊驾若是喜欢,俺便接着唱来!哈哈哈!”

本站最新域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