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39章 同门角力

如水剑道 第39章 同门角力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承虚子想到那面篆文“王”旗,便觉心口一阵剧痛,软软地倒在了那木床之上。

许久之后,道童黄硕有句经义咀嚼不透,便来寻承虚子请教。敲门不应,便斗胆推门而入,却见虚子歪倒在那,一动也不动,似是行功有岔、走火入魔。黄硕不敢耽误,慌忙跑去向公孙真人禀报,公孙真人便领了两个道人过来,略一察探,才断出是气厥之症。一阵推宫走气,承虚子方才悠悠醒转过来,不过仍是气息虚浮、面带悲戚。

这时,一些在承虚子座下受业的弟子闻讯赶来,围在居室门外,关切之意溢于言表。公孙真人隐隐猜到,此突发之症应有内情,便即摒退众人,独自向承虚子问起因由。承虚子也不隐瞒,将方才杨朝夕、孙胡念画虎之事细细禀报了。此刻虽无大碍,但一想起那个“王”字,依旧心痛如绞。

公孙真人面色如常,想了一下才道:“此事应属巧合,那虎如何能与贼兵扯上干系?只怕是你思虑过甚,还不能将旧事看淡。两个徒儿也只是无心之过,你做师傅的,切勿心生芥蒂才是。”

承虚子面有惭色:“是弟子道心不专,不能尽弃旧事……生死本有命,气形变化中。天地如巨室,歌哭作大通。弟子当效法南华真人,纵不宜鼓盆而歌,却也不再畏死贪生。”

公孙真人微笑点头:“你若肯想得通透,便是最好。生死喜悲,原无定分,贫生、贵生,均为新生;老死、横死,皆是就死,又有何分别?道人非是不重生死,只是不愿为生死所掣肘罢了。吾辈修道,便只修这生死间的数个寒暑,明心性、定志趣、弃虚浮、得正理。此系为师壮时所感、毕生所悟,今日说与你听,或可为殷鉴。”

承虚子俯首微躬道:“弟子受教!必自宽胸怀、笃力弘道!”公孙真人才出了这居室,嘱咐在外间探头探脑的弟子们,取些静气安神的草药来,煎好了端给承虚子。自己则回紫极宫去了。

公孙真人方才一番宽慰,承虚子便从悲戚之态中解脱出来,但他身体却颇感虚乏,便叫来大弟子卓松焘、道号暝灵子的,吩咐他代授几日经义,才服过药歇息下。公孙真人此时也在圆座中坐定,面前便是那两幅斑斓大虎的画像。

公孙真人拿起两幅画,对比着看了又看,也有些起疑:照说盛朝立国至今,凡一百四十余载,官宦儒生多习楷、行、草体。便是碑、隶之书,也已少见,更不用说古篆、金文。若贼兵中确有以古篆之“王”为帅旗,却不知是哪路贼兵?又有些什么渊源?长源真人半世云游、见多识广,此时却不在观中,公孙真人便是百思不得其解。只好嘱咐身边道童将画收好,再取些纸笔给杨朝夕、孙胡念那两个道童送去,以作嘉奖。

却说承虚子气厥之症后十余日,皆是由暝灵子卓松焘代为传经授业。这日上午,承虚子座下十多个道童听卓松焘师兄讲完经义,却还不到餐时。左右无事,便拉着卓松焘问东问西,说些无关经义的话题。牛庞儿前几日缠着教习师傅探求“以气使力”之法,却只问到个似是而非的答案,心中尚有大半不能明白,便在这时提了出来。

卓松焘经义学得虽多,却颇有些阔论清谈的喜好,并不曾在武艺上下过太多功夫。但被师弟问起,自不能推诿,于是侃侃而道:“以气使力,便是在发力之时,气随拳出。气足则力足,气虚则力虚。便如这般——”

卓松焘说到这里,便已从圆座上站起,双足弹跳交错,挥拳劈掌时,口中一阵“哼、哼!兮、兮!”的声响。

牛庞儿却摇摇头:“大师兄说的自是有理!可是我当日身上挨的两下,便不是这样打出来的!杨朝夕你说,是也不是?”杨朝夕正饶有兴致看着大师兄的演示,虽然心中不屑,却也没敢冒失说出来。这时被牛庞儿“点将”,大家的目光便都集中过来,便也有些错愕。但转念想起素日里,师傅虽常与公孙真人玩笑,但语涉经义时,却每每据理而争、不多让步。自己身为亲传弟子,怎能堕了师傅风骨?

一念及此,杨朝夕便道:“大师兄此言谬也!长源真人曾道‘以力相击、隔靴搔痒,以气相击、柔可制刚’,便是要先练功、次练力,功在力前,力凭功发……”

“杨师弟所言自是有理。不知当日与庞儿师弟切磋时,又是怎样一番情形?”卓松焘没料到这小师弟竟敢班门弄斧,面子上便有些挂不住。但也知他师傅原是长源真人,不好当面驳斥,便刻意诱导,以便伺机让他吃个亏。

杨朝夕却当这大师兄从善如流、不耻下问,便将当日比斗情况、以及与关大石切磋时“以气使力”的那种感觉详细描述了一番,众师兄弟也都听得目不转睛。这时卓松焘才笑道:“杨师弟所言情状,确与‘以气使力’有些类似。但据各位师兄弟所知,不过是以个人意念激发出来的一些潜能,却不是真的‘以气使力’。师弟方才不是也说,后来便感到浑身困乏、有脱力之感么?”

杨朝夕首次感到苦心经营的自信、以及费力打通的路径,就要在轻飘飘的几句论断下化成泡影!顿时呆愣在那里,不知如何作答。众师兄弟却在卓松焘的暗示之下,尽皆哈哈大笑。杨朝夕便觉一股灼烧之意从双颊开始,向头脑、脖子、全身蔓延开去,整个人便要炸裂一般,固执地喝了一声:“你胡说!若不信,我便同你演示一番!”话一出口,心里却冷静下来几分,知道便要闯祸,可是覆盆之水、却已收不回来了。

卓松焘等的便是这句,便谦和一笑:“朝夕师弟以武证道,师兄自当奉陪。只是试手切磋、点到为止,师弟切莫下手重了,师兄担心挡不住你全力一击。”杨朝夕便也不再说话,先跳到院中,卓松焘便与众师兄弟紧随而出。

卓松焘既有心让杨朝夕出丑,自然不会真的“点到为止”。若再能激发出这小道童的狂性来,自己便可在众目睽睽下,代承虚子师傅来好好教训一番这个“顽徒”。想到这里,便摆出一个请手的架势来,静等杨朝夕来攻。

杨朝夕已是面红眼赤,便用出关大石教的“搏命九式”,招招猛狠地扑了上去:一步到位、双管齐下……七窍生烟、八面来风、九死不降!

这“搏命九式”,其实是关大石随口起的名号,本就是在行伍中学的实战拳法,又经多场战阵拼杀、不断修整完善,才归拢出的九个杀招。“搏命九式”招数虽简,但配合体力和躲闪的身法,却也是一套克敌求胜的务实拳法。

奈何杨朝夕终究是人小身短,兼修道日浅。一阵疾风骤雨般的连攻,却都被卓松焘连消带打、轻松化解,而他所用的,却是上清观一众道士每日习练的拳法之一,还有个颇为雅致的名字——翠云道功。

杨朝夕也是越打越震惊,想不到每日习练的软绵绵的拳法,也能放对迎战。只是卓松焘似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将他的攻势化解后,却没有反攻的招式使出。不知是这大师兄仁厚?还是这拳法本就以防御为主?

杨朝夕正这般想着,却突然觉得脚下一空!却是卓松焘看他拳法懈怠,找了个破绽,将腿别在了他的下盘。此刻他冲势正猛,猝不及防间脚下遭了暗算,便如一大捆麻草般,“噗”地一声、重重砸在地上,鼻梁下溅起一蓬鲜血。

卓松焘还不解气,欺身过去、便要一脚向杨朝夕脚踝踏下。这时,却听得不远处一个沉稳的声音道:“住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