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20章 兵燹无情

如水剑道 第20章 兵燹无情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自蓟州之乱始,中原战火不熄,山河风雨飘摇,煌煌盛朝,竟似露出下世的光景来。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兵燹之祸,多残黎民!东都洛阳城,自天宝十四载腊月十二陷落,先遭贼兵屠戮,十室而九空;到至德二载十月十八光复,又遭回纥骑兵焚掠,民多以纸为裳;及至乾元二年九月,复被史思明攻占……其间惨苦,实难尽述!

长安、洛阳,两京光复之时,躲在邙山之中的乡民,本该携眷归乡,却闻回纥兵残暴,犹豫不前。直到两年后洛阳再落贼手,一些难民在邙山团练的护送下,提前从洛阳城中逃出,才知战事远未平息。而杨柳山庄所在的小小的山谷,却又多了一些新造的茅舍。关大石操练的团练兵,也增加到二十余人,在官军与贼众的互相攻伐中,不断地发挥作用。

然而邙山深谷虽据山险,却非人迹罕至,更算不得世外桃源。自河东郡归来,关大石便在操练之余,在下山关要处安排了暗哨,每日三人,昼夜轮换。这兵灾年岁,小的惊险却是常有,好几次贼兵进山打猎,都被暗哨发现,便放了哨鸽通知乡民。

乡民得了敌情,就在庄中留守团练兵护持之下,向山谷深处一方隐蔽的山洞中逃去,躲避些时日。贼兵即便找到杨柳山庄,也不过一座空巢,又没无什么值钱的物品可以搜刮。纵然恼怒,烧掉些茅舍,这山中林密草深,也就费些时日,重新盖好便是。如此这般,陆秋娘家茅舍倒也被烧过两回,当时携了年纪尚幼的杨朝夕出去避难,却也顾不得这许多身外之物。

最严重的一次危机,却是杨朝夕出生后的第四个年头。时值二月下旬,盛朝天下兵马副元帅李光弼携大军渡河南下,在邙山布阵,欲从贼首史思明手中夺回洛阳。邙山团练欣喜若狂,在上清观道人串连之下,纷纷加入战阵。然而贼众也不乏老于战阵之兵,据城而战、进退自如。加上官军大将仆固怀恩等不听调派、消极应战,苦战之下,竟尔攻守之势逆转,最终官军大败!携余部退回河东去了。

官军方退,关大石便知情势紧急。忙领了幸存的团练兵赶回杨柳山庄,避开大队官军退走的方向,组织乡民径直往上清观方向躲避。此时上清观早已做好了诸多应对措施,在观后荆棘隐蔽处,挖了处极为深大的地窨子,将山中难民尽数藏匿其中,每日派道人趁夜间送些胡饼、热水等进去。贼兵倒是漫山搜索了几回,见上清观依旧每日诵经清修,便略过了这方山野小观。只将抓到的落单官兵抓回城中,一番拷打后,尽数虐杀。

这一躲便是月余。贼兵却再没了搜山的行动,有道人冒险在洛阳城中打探了一番,才知道贼众又起了内讧。各处乡民才从地窨子里鱼贯而出,各自回谷。临行时,关大石与杨柳庄团练兵向公孙真人郑重拜谢了一番。站在关大石一旁的关虎儿看着有趣,也像模像样地学着大人的手势,惹得公孙真人等道士捋须解颐。

这时,紧抓着陆秋娘裙裾的一只小手,却蓦地松开。一个四岁上下的男童跑到关虎儿身边,憨态可掬地向那公孙真人作了个揖。公孙真人含笑间看到那男童抬起头来,却是愣了一下,藏在广袖间的手指略一掐算,才笑着问道:“关施主!此子面相非凡,不知是你何人?”

关大石忙到:“便是俺那杨三郎兄弟的孩子,叫做杨朝夕。”陆秋娘此刻也走了过来,向公孙道人行了一礼,便赶忙拽住杨朝夕,向观外去了。

公孙真人叹了一声:“义士遗孤,当好生抚养才是!日后此子稍大,可随关虎儿一并来我观中修道。多懂一些经义,学些粗浅拳脚,总是好的。”关大石听罢称是,连连拜谢。

却说杨柳山庄乡民回到谷中,放眼一看,却是一片刺眼的焦黑——所有茅舍尽数被贼兵烧毁掉,乡民们有的沉默、有的抽泣。关大石便喊了口令,所有团练兵迅速集中起来,在他指挥下,率先开始清理起残骸。其他乡民看到,明白再怎样伤心也都于事无补,纷纷加入其中,到得天色将晚,才将各家各户茅舍中能用的物品,全都收拢出来。

关大石看看天色,又看看毁于兵燹的村落,心里叹息着,知道未来几日,众乡民只好在树下露营了。便叫来团练兵,安排了夜间警戒等事宜,防止贼兵和野兽的袭击。忙完这些,转过头去,却看见陆秋娘蹲在倾圮的茅舍边,望着被烧得面目全非的织机,肩膀不住地颤抖着。小杨朝夕钻在陆秋娘怀里,蓬头垢面地四处张望着,不知娘亲何以如此伤心。

关大石慢慢走过去,小杨朝夕看到了,怯生生叫了句:“关世伯!”陆秋娘才转过头来,抹了抹腮边的眼泪,看了眼关大石,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陆秋娘本是妇人,不善田耕之事,平日全靠这台织机产些粗布,与乡民们换些粥粮之类的度日。但她性子刚强,又不肯平白开口向他人乞些吃食或物品来用。因此这时看见关大石,心中多少还有些芥蒂,求助的话却无论如何也张不开口。

关大石长叹了一声,只好扭头走开了。不多时,郭婶子却和几个妇人找过来:“杨家娘子!可叫俺们一顿好找!俺们几户人在那边搭了个帐篷、又熬了些黍子,赶紧带孩子过去吃点热乎的……夜里要冷一些,咱们这些妇人,不如挤在一处,也更暖和些。”

小杨朝夕听见有吃的,两只眼睛都亮了起来,期待地向陆秋娘看去。陆秋娘也知事急从权,又不忍孩子挨饿,便先道了谢,方才随了郭婶子几人,一起往火光跳动的那边过去……半夜里刮起了寒风,众妇人把能找到的兽皮、袍服全裹在孩子们身上,自己则互相抱紧茅草取暖。如此一夜,倒是七八人受了风寒。

好在山中苦日子过得惯了,身体也没有初来时那般娇气。张函郎中就溪边挖来许多白蒿草,熬成一大锅汤水,分与众人喝下,风寒之症才得以缓解。庄里有个年纪稍长的老妪,却因风寒牵扯出腑内上的病症,一连数日吐泻不止,又进不了食物,最后遗憾离世,令乡民们不禁伤感了很长一阵子。

茅舍重造,也不过七八日光景,就已全部完成。但兵燹之祸在乡民心中留下的创伤,却是久久不能抚平。陆秋娘在新的茅舍中安顿下后,第一件事便是找来一根绳子,拴了那烧坏的织机、拖在身后,往张木匠家走去。

牛冲这日却是带着张香儿和孩子,在岳丈这厢吃饭,看见陆秋娘过来,忙扔下碗筷上来帮忙。张香儿却比几年前发福了不少,扭过头来笑道:“杨家嫂嫂吃过没?今日俺爹爹做了汤饼,你也尝一尝!”

陆秋娘笑着摇摇头,走上前向张木匠行了个礼,又摸了摸躲在张香儿身后的小脑袋:“庞儿又长身子了!看这脸蛋,竟是和牛冲兄弟一模一样!”

陆秋娘又转过头,认真地对张木匠说道,“张世叔!这织机叫贼兵给烧坏了,须劳烦您还照着从前的样式做一个。剩下的木头我没舍得扔掉,一并给您送来,或许还有得用……只是,我现在一没有银钱,二没有丝帛……这工钱料钱只能先赊一段时日了……我可以起个誓,今秋丝麻下来,第一批织好的纱绢、布帛都给您送来……”陆秋娘说着说着、便说不下去,眼眶微红,强忍着不叫眼泪溢出来。

张木匠听她这番肺腑之言,装作没看到她的情绪,笑着道:“杨家娘子既这么说,便这么好了。只是俺这把老骨头,如今也是眼花手慢,可能要一两个月才能交差。杨家娘子素来手巧,庄里人都是知道的,又和俺姑娘是妯娌一般的交情!若是再织出来好料子,俺这小老儿倒是要占一回先机了!”

陆秋娘听他一番欲扬先抑的开导,心中着实感激,便破涕为笑,连连拜谢了一番才离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