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175章 秉烛夜谈

如水剑道 第175章 秉烛夜谈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一城凉夜寂寂,半轮孤月朦胧。

李长源当先跃起、身如鹏鸟振翅,飘飘然滑入坊墙内。单看身法、虽不比柳晓暮迅如鬼魅,却有七分相似!

杨朝夕带着疑问、紧随其后,也进了敦化坊。二人一路疾行,很快来到一座道观前,两团黑乎乎的石雕麒麟,依旧安分守己地呆在那儿,凝视着万古不变的长夜。

李长源款步上前,轻叩门环,“当!当当!”过得片刻,观门徐徐打开,开门之人,竟是暝灵子卓松焘!

“长源真人,我家观主已经休息。他料您今夜会过来,特命弟子恭候……咦?冲灵子!”卓松焘先是按部就班、向李长源说了情况。然而眼神却无意中瞟见了杨朝夕,不禁失声惊呼。

杨朝夕略有些尴尬,只好俯首抱拳道:“卓师兄,今日在外偶遇师父,特跟随来此一叙。叨扰你们了。”言语间透出的疏离和客气,便是李长源、都忍不住回头看了他一眼。

卓松焘无言,默默将两人迎进观中,将门栓好,便回房去了。

杨朝夕跟着李长源,也走进一间客房,很快掌起灯烛。烛火摇曳几下,便在漆黑中撑起一方光明天地。

然后,他熟练地寻来烹茶之器,学着在乞儿帮时、向龙在田学会的烹茶手法,为师父烹了茶汤奉上。

忙完这些,才在师父右边的腰凳上坐下,开口道:“师父,记得幼时,您与我讲过些关于‘如水剑’的事情。当时懵懂不解,如今想来,师父怕是知道些密辛吧?”

李长源捧着茶盏的手、微微一顿,未料想自己这弟子,竟也问起了“如水剑”之事。

近来洛阳城中暗流汹涌、无一不是因这“如水剑”而起,夕儿既然发问,说明他也已卷入其中。身为“始作俑者”之一的李长源,此刻终于生出一丝失控的明悟。只不过事已至此,后悔无益,唯有尽力而为、消弭因果,才是上上之策。

斟酌许久,李长源才叹了口气:“夕儿,‘如水剑’之事,为师不但知道其中密辛,早先许多谋划、也是为师与公孙道兄联手而为……”

说话间,李长源便将当年之事,细细与杨朝夕道来:

十八年前,蓟州之乱爆发,公孙玄同找到李长源、共商破贼之计。二人利用“如水剑”传闻、穿凿附会出一篇典故,并暗暗联络洛阳城中诈降的道士,将这些传闻吹到了贼首安禄山耳中。时间久了、果然三人成虎,从安禄山到叛军主将,皆对此深信不疑。尔后,二人又伪制出“如水剑碑”,借叛军盗掘邙山古墓之机、将如水剑碑“送”到了安禄山帐下。

自此之后,“如水剑”风闻仿佛被坐实了一般,种种离奇传说不胫而走。直到安禄山被安庆绪所戮,那伪制的“如水剑碑”不翼而飞,此事便成了谜团。直到蓟州之乱平息,江湖绿林间、才渐渐记起这桩传闻。并在有心之人推波助澜下,愈演愈烈。仿佛山火一般,一旦燃起,便彻底失控。成为连李长源和公孙玄同都追悔莫及的一桩错事。

杨朝夕听罢,愕然良久。竟没想到,如此引得洛阳几方势力觊觎的“如水剑”,最初只是个子虚乌有的传闻。联想自己下山前、公孙观主的一番嘱托,以及交代给自己的“吉谶”和“如水剑歌”,原来是颇有深意。

或许公孙观主一早便听闻了洛阳城中诸多事情,猜到了有心之人的图谋。也知道自己一进洛阳城,难免会与这些事发生关联,所以才苦口婆心、谆谆告诫,甚至不惜将“玄同剑”相赠与他。其用心之良苦,如今方才体会到。

杨朝夕沉吟道:“师父,既然‘如水剑碑’是您与公孙观主所刻,那首‘如水剑歌’便是您的诗作吧?”

李长源苦笑一声,却摇了摇头:“却非我所作。乃是当年一位故人随口吟诵,被我留心记了下来……其实,若说‘如水剑’之事子虚乌有,也并不准确。关于此剑的江湖风闻,五胡乱华时便有了,只不过、从未有人见过此剑罢了。”

杨朝夕忽然想起,方才自己在望春宫大殿的横梁上、偷听到的一番话,知道师父所言非虚。在众人心里,皆希望有这样一柄神异非凡的宝剑,能助自己剑道大进、笑傲江湖,或是助自己雄踞一方、世袭罔替……自古以来,在自信和实力不足的情况下,人们想要实现种种野望,便常常会寄托于这样的绝世神兵。

然而毕竟是偷听,他犹豫半晌,终究没敢向师父坦白。毕竟方才柳晓暮为替小蛮解围、已经现身出手,如果师父知道自己当时也在躲在横梁上,怎会猜不到其中关联?

这些倒还在其次,若师父得知自己已经与柳晓暮这样一只妖修结为道友,只怕会在一番痛心疾首后,将自己逐出门墙。

YY

杨朝夕顾虑重重,颇感头大。只好决定将这些暂且搁下,聊点不这么沉重的话题:“师父,那年‘翠云丹会’,我恰在这麟迹观中养伤,未能见您一面。如今想来,依旧无比遗憾。

后来回到观中,看了《翠云丹会辑要》和《道门内丹说》,才真正对道门内丹修行之术,算有了一知半解。如今初入‘炼精化气’,尚有许多不明白之处,以至于近来修行难以寸进。师父可有什么关于内丹修行的经卷、可供弟子修习参详?”

李长源想了想道:“公孙道兄和吴天师合撰的《道门内丹说》,算是近百年来内丹之术的集大成者。以之为总纲,才不会误入歧途、甚至走火入魔。不过若论可供参详的经卷,倒有一人、叫做司马承祯,亦是道门上清派宗师,他所著《修身养气诀》《服气精义论》《形神坐忘论》,颇有可信服之处,明日为师便找来,供你一观。”

杨朝夕拱手低头道:“弟子谢过师父了。”

李长源忽而笑道:“昨日听公孙道兄说,你早先便已尽学‘公孙剑法’,又从《五圣千官图》中悟得裴旻剑意。如今剑术之精,已远超同辈之人。为师亦通剑法,他日有暇、先考较你一番。若颖悟足够,便将毕生修习的‘无为剑法’传授给你。”

杨朝夕双眸一亮:“真的吗?师父!当年随公孙观主学剑时,便听他说过,师

父的剑法还在他之上。当年他凭一把玄同剑、一身族传剑法,打遍河南道、未逢敌手。唯一一次吃亏,便是栽在了师父手上。尔后才与师父不打不相识,从此结为至交好友。”

李长源眉毛微蹙、旋即又笑起来:“确有此事。我都快记不清了,公孙道兄竟还对此念念不忘!可见荣辱相较之下,唯有耻辱更能叫人印象更深。不过,为师也是侥幸胜了一招半式。若是生死相搏,未必便是他的对手。”

杨朝夕又问道:“师父!前些时日我回杨柳山庄时,跟半山上结庐参禅的一个胡僧,学了手‘一苇渡江’的轻身功法。然而方才看师父身法、似乎更胜一筹,不知又是什么轻功绝技?”

李长源亦释然道:“方才见你腾跃、下落之姿,便觉有些眼熟。原来竟是不空和尚的成名绝技,你果然福缘不浅!为师这轻身功法叫‘逍遥御风’,乃是为师的师父罗浮真人所亲授。只不过如今你道功尚浅,还不能开始修习。”

杨朝夕心中骇然:这是巧合、还是另有隐情?!恰好柳晓暮所使轻功,也叫“逍遥御风”,同样点明自己不能修习的原因、是修为不够。然而自己认识柳晓暮之事、尚属隐秘,便不好当面求证。一时间心头麻痒难忍……原来强忍好奇心的感觉,竟与强忍**一般、叫人难耐。

李长源以为他只是沮丧,便温言道:“倒也不必心急。以你之聪慧,短则三年、长则十年,必能入炼气化神境,届时再修习此功,也不算太迟。另外,听公孙道兄说,你最近在探查一桩案子的隐秘。不知可遇到什么困惑和难处?为师或可帮你解答。”

杨朝夕将几日来的收获、在心头迅速盘点了一番:如今无论是通远渠、武侯铺、祆祠,还是昨晚偶遇的太微宫“虎贲卫”,都有线索逐渐露头。自己要做的,无非是尽力搜集、然后条分缕析,形成更明晰合理的推测。

唯一不可预测的,便是那虎妖随时可能而至的报复。尽管钟九道前辈答应出手,不过、以他两度现身的速度,只怕道门和不良卫死伤大半、他才会姗姗来迟,一面降服虎妖,一面捉鬼收魂。而自己目前除了被动等待,竟毫无办法!

一念及此,杨朝夕便将自己查到的、关于虎妖的信息,详细与李长源说了,并直言不讳地道出了自己的担忧。提到钟九道前辈时,则一律以“神秘人”代替。

李长源也是眉头微皱,神色复杂道:“这虎妖的确是个大麻烦!不过、听你所言,它的品阶最多是炼气化神圆满,如今损失一道化身,实力只降不增。

道门、释门不乏降妖伏魔之法,所以,只要能说动道门、释门联手,纵然不能降服镇压,要重创并驱走虎妖、叫它不敢再来洛阳行凶,倒也不是太难。”

杨朝夕听出了关键所在:“那么,如今洛阳城中,又有谁能代表道门出面、去说动释门与道门联手?”

李长源表情略显郑重:“便是人称‘假道真禅’的弘道观观主尉迟渊。”

杨朝夕惊道:“竟然是尉迟观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