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如水剑道 > 第154章 铁羽飞刀

如水剑道 第154章 铁羽飞刀

作者:花淡茶浓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5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新月如钩,悬于中天。暗夜沉沉,春露渐浓。

元季能房舍内,崔琬面色潮红。方才杨朝夕与那明眸女子进来打昏元季能、商议联手时,她便一直醒着。

只是身上衫裙凌乱、险些遭到凌辱,猛然听到杨朝夕声音,更觉无颜以对,只好装作昏迷。好在房中烛火昏暗,并未将她不自然的表情暴露出来。

待杨朝夕与那女子冲出房外,“呯嗙”之声四起时,她便知外面已然战得不可开交。而自己能否脱困,便全靠杨朝夕等寥寥几人。心中不免也跟着紧张起来:

既希望杨朝夕力挫贼人,又希望他不要为自己受伤……既希望自己尽快脱离魔爪,又希望他若不敌、能全身而退……心中矛盾重重、早就无以复加。

过得许久,房外激斗之声渐息,隐隐听到杨朝夕几人声音,不似受重伤的样子,一颗悬了良久的心、才渐渐放下来。

此时,几名黑袍人影陡至榻前,便是崔琬也大吃一惊,正要呼救、却被其中一人掩住嘴巴:“六小姐,我是崔九!主公叫我来带你回去。”

崔琬眼中惊恐散去,点了点头。心中已经对来人身份、有了几分明悟:这便是崔府暗中培植的“山翎卫”。

爹爹是朝中官员,自然免不了明争暗斗。许多时候、有些事情他不便出手,便是由这些“山翎卫”在暗中代劳。或铲除异己爪牙,或抗衡别的朋党,都是一张不可或缺的底牌。

却说杨朝夕眼见崔琬被一群黑袍人影带走,便不再理会那明眸女子,与不经和尚一前一后,向着黑袍人影衔尾追去。

先是追出广利坊、追至厚载门大街,接着一路向南、又折转入永通门大街,才向着正东方位,一路疾驰。两人一旦追得近了,那些殿后的黑袍人影便甩出数道暗器,“嗖嗖嗖”的声响里,透着森森杀意。

杨朝夕拂袖卷起一枚、草草看过,便收入怀中:却是枚打造成羽毛模样的飞刀:羽轴细长,羽片刃薄,羽根形如锥尖、闪着碧油油的毒光。

不经和尚也夹起一根铁羽飞刀,看了几眼、随即丢掉:“这些来历不明之人,使的是唐门暗器,单看身手,围杀我二人不在话下。但却只带了六小姐便走,贫僧以为、他们并无恶意。”

“那也须追上了,问个清楚。”杨朝夕双足连点,“一苇渡江”轻功的身法、速度俱佳。待说完这句、便陡然加速,将不经和尚远远甩在了后面。

寂寂无人的空旷长街上,昏昏沉沉的更夫正敲着铜锣,不时叫一声“门窗紧闭、太平无事”。恍惚间看到数道身影一闪而过,向他身后飞去,顿时寒毛炸开、发足狂奔:“鬼……鬼啊!”

黑袍人影奔过集贤坊后,陡然向北转去,直到履信坊西南角时,才扔下崔琬、四散而去,仿佛不曾出现过一般。

杨朝夕忙奔上前去、将崔琬扶起,轻呼几声“琬儿”,才见她悠悠转醒,心中涌起“幸不辱命”的欣慰。

黑暗中,听着熟悉的声音,努力分辨着眼前俊美无俦的轮廓,崔琬终于“嘤”地一声、扑进杨朝夕怀中,低低抽泣起来。此时此刻,除了相拥,一切安慰的语言、都显得徒劳。

不经和尚也已追来,站在不远处、看着眼前一幕,识趣地没有上来打扰。心中对那群黑袍人影的身份,虽有些猜测、却难以证实。好在他们也是为救六小姐而来,至于崔家家主从何处搬来的救兵、便不得而知了……

残红积巷陌,熏风满洛城。

崔府廊檐下,杨朝夕与不经和尚边走边聊。忽然笑道:“小道有一事不明,冒昧请禅师解惑?”

不经和尚面容慈和、全不见昨夜动手时的狠决:“阿弥陀佛!杨施主但说无妨,贫僧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禅师法号,为何叫做‘不经’?是荒诞不经的‘不经’,还是另有禅理、深蕴其中?”杨朝夕抱拳行礼,嘴角却早扬起一道弧度。

“贫僧中年方入释门,只喜坐禅、不通佛经,所以上师赐名、法号‘不经’。”不经和尚面色从容,更无半分愠怒。

“禅师既从北地而来,敢问在哪座寺庙挂单?”杨朝夕方

才一句铺垫,其实是为打探不经和尚一干人的来历。

“贫僧云游四方,酒色不戒,杀伤随心,只留一缕佛缘在身,故而无寺庙肯接纳贫僧。”不经和尚倒也坦率,直言自己不是恪守戒律的僧人。只是杨朝夕想要打探他来历的想法,便落空了。

杨朝夕正要再说,却见府中老管家崔大,正从花树间折转而来,对着他二人拱手道:“家主请不经禅师和杨少侠去书房议事!”

两人闻言,便不再闲聊,跟在崔大身后,来到崔曒平日读书议事、处理公务的书房。

书房中,上官衡、杜箫客、宗万雄等幕僚早已坐定,正慢慢啜饮着婢女奉上的茶汤。见杨朝夕和不经和尚进来,便纷纷起身,或拱手或抱拳,说着“昨夜辛苦”“名不虚传”“佩服佩服”之类的客套话。

杨朝夕连忙抱拳、不经和尚合十双手,两人对众幕僚的恭维逐一致谢,表达谦和之意。此时,崔府幕僚尚有几人还没赶到,众人便喝茶等待,说着闲话。

家主崔曒端坐在正位上,淡笑道:“多蒙不经禅师和杨少侠舍命相救,小女才能有惊无险、安然回府。我已另备谢仪,稍后着人送到二位房中。”

杨朝夕和不经和尚连连称谢。自知昨晚的一场成功营救,自己与这胖和尚、算是在崔府站稳了脚跟,也开始被崔府一众幕僚所接纳。只是,尚有一些疑问存在心里,百思不得其解:

比如那明眸女子究竟是谁,为何要掳走元季能?比如那些黑袍人影是哪方势力,为何要出手相助?

想到这里,杨朝夕小心翼翼从怀中取出那枚铁羽飞刀,捧到崔曒身前:“家主!小子不敢居功。昨夜营救六小姐时,有一群黑袍人后来出手、将小姐带了回来。这便是他们所用暗器。”

崔曒接下铁羽飞刀,端详片刻才道:“此事我会着人去查。既然是为救小女而来,想必是友非敌。你还有什么见闻?不妨一道说说。”

杨朝夕抱拳道:“我与不经禅师营救时,碰到一位身手了得的女子,便是与她联手、才打退了颍川别业中的守卫。只不过,她却是为劫掳元季能而来。昨晚我二人走的仓促,想必后来、那元季能应该已被她掳走。”

“你是说?元季能被人掳走了?!”崔曒陡然起身,表情严肃道。

“确是如此。”杨朝夕答道。

崔曒表情凝重:“若元季能被人掳走,元相必然震怒,事情便没这么简单了!以他做事风格,昨夜相关之人必会逐一查起……不经禅师、杨少侠,近日须委屈两位一下,搬离崔府、自寻一处馆舍居住。一应花销,俱由崔府来出。客居在外,若非必要、尽量不要四处走动。待此事一过,再请两位回府。”

上官衡闻言,立刻走上来征询道:“家主,那今日所议之事……”

崔曒将手一摆,正色道:“无妨!不经禅师、杨少侠既是我崔府幕僚,便有资格参与议事。方才要他两人出府暂避,一是不想元载怒火殃及崔府,二是他两人更宜作为‘暗子’、来做这桩事情。”

这时,书房中幕僚已渐渐到齐,上官衡看了看眼崔曒,得到肯定的示意后,才朗声道:“家主今日召集各位,是有桩事情须咱们去做。众所周知,祆教自三百年前传入中土、总坛便在洛阳。自蓟州之乱中,祆教上代圣女暴毙于叛军之手,到如今、祆教已有十余载没有圣女。

今年春信初至,便从西域商路上传回一道消息:大食国祆教总坛选出了新一代圣女、已启程前来中土,再有一旬左右,便可抵达洛阳。河南尹萧璟府中幕僚,前几日邀我等去鹤殇酒肆,实则是借机传话给洛阳诸公,要大伙各派好手,暗中阻截新圣女进入洛阳、防止祆教重燃圣火……”

“祆教圣女、是作什么用的?该不会是人人可用吧?这个倒也简单,一刀砍了便是!啧,有点可惜了……”一名幕僚插嘴道,引得众人哄堂大笑。

崔曒捻了捻胡须,淡淡笑道:“这祆教自来行事诡秘,自魏朝以降,颇能鼓动人心,且不服王化,以至于杀官造反。因此,阻截圣女重燃圣火,打落祆教勃勃野心,是公门同僚心照不宣的共识。”

上官衡接过崔曒话头,笑道:“若

要杀人,自不必费这么大周章。但此番行事只为阻截、却不能杀人!特别是这位新圣女,不但要保她安然无恙,还要‘原封不动’地送回西域才行。”

头陀装束的宗万雄奇道:“这是为何?不能砍杀、又不能享用,倘若那圣女丑陋还罢!若是美若天仙、岂不要馋坏了弟兄们?”众人听罢,又是大笑。

崔曒笑道:“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盛朝开立至今,圣人却爱之如一,所以才有了‘昭武九姓’俯首称臣。这九姓胡人皆是栗特人,而祆教教众里,栗特人居多。若公然杀圣女、灭圣火,岂不是要逼那祆教打出义旗、鼓动九姓胡人揭竿造反?”

杜箫客点头道:“河南尹萧璟萧大人的意思,便是要借中土江湖人之手、逼那祆教圣女回国。这样一来,既打压了祆教,又不会与九姓胡人撕破脸面。”

上官衡颔首:“正是此意。诸位通晓武艺的兄弟、届时由我统辖,一道与其他府上的幕僚汇合。务必换上江湖游侠的行头,不要露出半点官样来。”

崔曒转头看向杨朝夕和不经禅师:“两位将以‘暗子’身份介入此事。具体做法,上官兄稍后单独与两位细说。”

说完,崔曒又将方才的‘铁羽飞刀’从桌案上拈起,眼含深意地望向杜箫客:“杜兄弟,黑袍客之事,便交由你去细查。这枚铁羽飞刀你拿去,若是一股可用的势力,正好做个信物、拉拢过来。”

议事完毕,崔府众幕僚又问了些昨夜营救的细节。杨朝夕与不经和尚分别讲了一通,听得众幕僚时而紧张、时而大笑。尤其是听说那明眸女子使一根连枷棍、将“巴州双杰”压着打的场景,无不拍案叫绝。恨不能身在当场,与那明眸女子结交一番。

众幕僚从书房告退出来,上官衡果然叫住杨朝夕、不经和尚两人,邀他们去自己客房品茗小坐。两人会意,便随他进了一处客房,分长幼坐下,烹起春茶。

杨朝夕抿了口茶汤、单刀直入:“不知家主要我二人如何当这‘暗子’?”

不经和尚双手合十:“阿弥陀佛!若能不杀生、不打诳语,才是最好。”

上官衡将手中茶盏放下:“家主的意思,是要两位加入祆教,从中刺探些可靠消息来。若是我等未能成功阻截回新圣女,阻拦重燃圣火之事,便会以两位为先锋,里应外合,以成大计。”

不经和尚似是早有猜测,低头拨弄着楸子佛珠。杨朝夕眼睛瞪得浑圆:“小道虽已出山,道籍尚在,有度牒为证。若改换门庭、转投祆教,与欺师灭祖何异?”

上官衡给他重添了茶汤,笑道:“所以,只是假意加入,并不是真要你叛出道门。待此事了结,再脱身出来便是。”

杨朝夕这才平复了心绪:“若是如此,倒也无伤大雅。只是祆教为何物?我久居山中、所知寥寥,还须劳烦上官前辈讲解一番。”

上官衡颔首微笑:“这是自然。祆教发端于古波斯国,胡语呼作‘锁落雅诗得’,魏时传入洛阳,昭武九姓胡国、举国信奉。教徒皆拜光明神阿胡拉,以火为尊,重视洁净,故小民呼作“拜火教”。所修经卷称为《阿魏斯塔》,要求教徒‘善思、善言、善行’……”

上官衡娓娓道来,将祆教的来龙去脉,向杨朝夕、不经和尚两人,细细讲解了半晌。令两人对祆教的一些教仪、节庆、饮食等,有了粗略的了解。以防加入祆教后、两眼一抹黑,露出破绽来。

不经和尚口称佛号,似是对祆教的“善恶之辩”颇感兴趣,听到最后,竟露出如痴如醉之态。杨朝夕想到自己未查清的案子,正好能去祆教总坛打探,岂不是一举两得?于是也不由地心生向往。

上官衡见两人神态专注、表情投入,嘴角溢出欣慰笑容。知道家主所嘱“暗子”一事、两人已欣然接受,这事便算成了一半。剩下一半,便要看两人入教后的种种机缘了。

杨朝夕出了上官衡客房,绕过一方小池和几堆假山,遥遥看到一道绾着宝髻、紫襦翠裙的少女,正在他客房前、迟疑地踱着步子。

少女无意间转头,看到他阔步走来,不禁羞红了双颊,弱弱嘤哼了一声:“冲灵子……你回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