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八百三十五章 治军之道

蜀山悬剑传 第八百三十五章 治军之道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

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

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

——《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杜牧〔唐代〕

……

众朝臣心中一凛,知道大戏要上演了。

白复掏出一本薄薄的小册子,道:“这是我从内侍府拿到的一份人员清单。这上面记载了内侍宦官艾东的履历。

此人原本是平康坊怡红院的龟公,因攀附上了杨国忠的三姨太尹凤蓝才净身入宫,成了宦官,升迁至内射生使。

无数大唐男儿奋勇杀敌,为国捐躯,才平定刘展之叛。

如此赫赫战功,本应得到朝廷隆重的封赏。没想到,朝廷竟然委派这样的人成为钦差大臣,宣慰江淮唐军。

身为江淮唐军的统帅,我深以为耻!

今日上朝,我就想问个明白,是谁向陛下推荐此人,让此人宣慰江淮?!”

白复此言一出,朝堂再次哗然。

要知道龟公乃是妓院里给娼妓和嫖客沏茶倒水及打杂的男性,也有一些手黑心毒的人,被老鸨一手培养起来充当狎司、打手,也被称作大茶壶。地位极为低下,一旦干上这行,连子孙都抬不起头来。

若情况属实,让一个曾经当过龟公的宦官成为钦差,这是对唐军将士莫大的侮辱!

士可杀不可辱,更何况侮辱的是保家卫国的三军将士!

这一次,连太子李俶的脸上都变了。他的手心浸满了汗水,此事处理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白复接着说道:“我接到兵部调令,立刻离开江淮大营,返回长安。路上接到前方鸽信军报,为了捞更多的钱财,钦差宦官艾东和监军宦官邢延恩联手,对我安西诸将威逼利诱、行刑逼供,逼迫诸位将领悔罪认错、自污名节……

我想问诸位大人,这就是朝廷对待有功将士的态度吗?

呼延铁衣、尉迟骠骑两位将军从少年起,就在安西从军,追随高仙芝、封常清、李嗣业三位将军与诸胡作战七十余次,威震西域。

他俩没有死在小勃律之战、没有死在怛罗斯之战、没有死在香积寺之战,没有死在吐蕃人手里,没有死在大食人手里,没有死在安禄山史思明手里,却差一点死在龟公宦官手里!

当年,飞将军李广宁肯拔刀自刎,也不愿意受刀笔吏的污辱。难道诸位大人要让这一幕再次重演吗?”

白复声如洪钟,讲到动情处,大殿里轰然作响、振聋发聩。

参与决策此事的几名朝廷重臣低下头,噤口不言。针对功高盖世的将领,让其自污名节,乃是朝廷常用的潜规则,上不了台面。一旦挑破,就是社稷震动的局面。

涉事将领要么像白起、韩信一样被诛杀,要么像秦末大将章邯一样,阵前倒戈,断送大秦帝国。

关键是,白复作为青鸾公主的准驸马,身份实在太过特殊。

朝廷敢像诛杀高仙芝、封常清那样,诛杀白复吗?

白复行事固然霸道跋扈,但他敢像安禄山、刘展一样,一言不合,大闹天宫吗?

太原王氏的王璟心中暗道:“白复还是年轻,挑破这层窗户纸,让朝廷和他都没有退路。

徐太傅离世、长孙晏行远遁,白复缺少一个朝廷经验老道的人给予指导,帮他规划入仕为官之道。刑部尚书颜真卿和户部侍郎刘晏虽然是白复的好友,但颜大人太过耿介正直,刘晏仅是精于财税,都不足以辅左白复。

金鳞岂是池中物,一遇风云变化龙。

倘若白复能得到王氏家族的支持和扶持,此子或许能真正明白帝王心术,成为雄才大略的一代雄主。”

……

众人各怀鬼胎,白复侃侃而谈,道:“说到这里,我希望朝廷能认真检讨一下监军制度,尤其是让宦官来做监军使。

潼关之战,正是宦官监军使边令诚索贿不成,对高仙芝将军怀恨在心,误导太上皇,自毁长城,阵前杀掉高仙芝、封常清两位盖世名将,导致叛军攻破潼关,杀入长安,让京师沦为人间地狱。

刘展起兵,原江淮将领纷纷倒戈,加入刘展叛军。为何?

就是因为监军使邢延恩向对待安西诸将一样,以克扣军饷等罪名为由,刑讯逼供,罗织罪名,在军中整人弄人!导致原江淮将领跟大唐离心离德,积怨甚深,一旦叛军蛊惑扇动,马上阵前倒戈。”

听到此处,山南东道十州节度使来瑱有感而发、频频点头。

来瑱此时正在长安述职,此人铮铮铁骨,人称“来嚼铁”。

听到白复康慨陈词后,来瑱出列,对众朝臣道:“白将军所言甚是。这两年,朝廷对待我们将领的手段,实在令人心寒。不能因为节度使中出了安禄山这等逆贼,就视我们领兵大将为洪水勐兽,严加看管。

弟兄们抛家舍业,在战场上出生入死,不予奖励也就罢了,用刀笔吏背后捅刀子,实在让人心寒。

韩非子曰:“宰相必起于州部,勐将必发于卒伍。”

大唐以前的主将,都是从底层提拔起来的,对自己一路成长起来的军队有很深的情感,很强的归属感。

像封常清、李嗣业这样从底层小兵干到安西节度使的,你说他对安西军没感情,谁都不信。

这些将领该捞捞,该拿拿,但是他把军队当家,对麾下的将士多少有个交代。

即便是李光弼这样军纪森严、军令如山的将领,也不会把下面将领压得太紧,毕竟都是一起从枪林箭雨中成长起来的兄弟。

不管平时训练怎么严格,甚至鞭抽打骂,年底都会从军饷中拿点儿钱出来,让大伙儿过个好年。

逢年过节时,搞个聚餐,杀猪宰羊,划拳猜枚,小赌怡情啥的,乐呵乐呵,收买下人心。

唯有这样,上下才能同欲。无论主将是身先士卒型的,还是运筹帷幄型的,到了生死决战时,士兵们才愿意追随主将,披坚执锐,舍生忘死,宁死不退!

自从安禄山叛乱后,为了防止节度使做乱,朝廷一改往日做法,将几大边军的主将肆意轮换。某种角度上来讲,有些矫枉过正。

这些年,我身边这些军队的主将,几乎都是朝廷派的,没听说过再有从底下干上去的。

主将是从上面派来的,三五年后再轮换走,自然跟这支军队没感情。

于是乎,这些主将既不关心麾下将士的死活,也不关心是否能打赢胜仗。

他们只需要按照朝廷的要求去管军队,去操练军队,对朝廷有交代,尽量不打败仗就够了。

因为他们不关心将士,也不了解这支军队的优良传统,更不懂每位将领的心思,所以对下面的将士也不信任,拿麾下将领全当贼防,外头儿听两句江湖黑话就当兵法,天天瞎jb折腾。

倘若军队出了纰漏、吃了败仗,全推到底下人身上,轻则杖责,重则枭首,反正朝堂上有人保护,下级官兵能拿你怎样?!

至于自己麾下这支军队是不是一支铁血之师,官兵士气如何,能不能击败敌军,他们根本就不关心。他们来军队的任务就是在这炼个级,当个跳板,增加行伍履历,然后接着去别的地方,当更大的官。

主将尚且如此,再来个不懂军事,还能对将领任用、战略战术指手画脚的监军使,这次军队就算曾经是一支虎狼之师,也会束手束脚、自废武功。一遇劲敌,必然一触即溃,屡战屡败。”

……

一个白复就让太子李俶下不来台了,此时又来了个年纪更老、资历更深的老军头帮腔,让这场问责白复的朝会,变成了声讨朝廷瞎指挥军队的大会。

太子李俶从尴尬变成羞臊,再从羞臊变成恼怒。

李俶脸色铁青,恨不得立刻把这两员虎将推出去,午门问斩!

就在太子李俶正想着如何以一个体面的方式,结束今天的朝会时,就听宫门外禁军卫兵一个接一个,接力传令:“八百里加急,邙山大败,李光弼军全军覆没!”

众人皆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