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八百零六章 文弱书生

蜀山悬剑传 第八百零六章 文弱书生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

唐军与刘展军在江州抛锚,相持了三天。

张子明给许峄的第一印象,是一个书呆子。张口就是穷儒生的酸腐气,一肚子的不合时宜。吃个茴香豆,都要用茶水在桌桉上,写出五个不同的茴字。

这种穷书生容易对付。

许峄耐着性子跟张子明攀谈。先是拉家常,接着批驳李隆基昏庸无道,重用奸臣杨国忠、安禄山,导致狼烟四起,生灵涂炭,百姓离难。

然后,引申到江淮盛传的谣谶“手执金刀起东方,证明刘展才是上天选定的真龙天子。

最后,许峄道出了真实想法:与我合作,诱降江宁,你不仅能活,还能高官厚禄、荣华富贵;不归降,凌迟而死,身首异处!

许峄拍了拍张子明的肩膀,语重心长道:“子明啊,我看你也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才在唐军中担任一个小小的行军司马,太屈才啦!

倘若你归降大将军,我保证你高升为吏部尚书,光宗耀祖。”

张子明在威逼利诱下,终于动摇,他抬起头,问道:“许大人,要我怎么做?”

许峄满意地点点头,道:“你只要告诉江宁的守军,唐军水师在赤水湖大败,白复被杀。如此这般……”

张子明点头应许。

……

刘展凭借庞大的舰队将江宁团团围住,将唐军水师拦截在数十里之外,切断内外的联系,封锁消息。

江宁的粮草曾经被刘展征用过。许峄推算,城内粮食应该不多,拖不了太多时日。

一旦城内守军误以为唐军水师大败、再无援军,在粮草不济的前提下,定会军心动摇,不战而降。

正所谓,不战而屈人之兵。许峄对自己这条妙计甚是满意。

如今,只要张子明跟自己联袂演一出双黄,定能以假乱真。

许峄带着张子明,押着赤水湖之战俘虏的近百名唐军战俘,来到江宁城下。

许峄让张子明按照自己计策,对守城士卒喊话,劝降唐军。

见张子明单枪匹马来到城下,守城唐军放下戒备,探出头来。

江宁守将乃是江淮节度副使李藏用的部将温晁。温晁认得张子明,怒道:“子明,枉我敬重你学富五车,把你当兄弟,你竟然投降叛军!”

张子明对城楼上的温晁深施一礼,大声喊道:“温将军,赤水湖一战,咱们的水师大败叛军水师,杀得他们人仰马翻、抱头鼠窜。

白复将军率领的大军就在数十里外,还请大家务必坚持下去!”

此言一出,城上欢声雷动,城下一片哗然。

许峄傻眼了,他没想到张子明这个孱弱的读书人竟有这样的胆量,将自己玩弄于股掌之中。

刘展偷鸡不成蚀把米,不但没能动摇唐军将士的军心,反倒坚定了他们坚守城池的信心。

刘展气急败坏,抄起鞍桥旁的弩箭,射杀张子明。

张子明身中数箭,犹立不倒。他捂着胸口,用嘲弄的眼神看着刘展,鲜血从嘴角汩汩涌出。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张子明头一歪,缓缓倒下,康慨就义。

“子明!”

城楼上的温晁嘶吼一声,看着张子明英勇就义,目眦尽裂。他一拳锤在城墙砖瓦上,墙砖锋锐的棱角将拳头刺破。温晁拳头鲜血直流,浑然不觉。

刘展怒气未消,为了泄愤,他在两军阵前将张子明枭首,将唐军战俘尽数处死。

首级送到刘展面前,张子明死不瞑目,依然带着嘲弄的眼神。人死开不了口,却胜过千言万语。

刘展这才明白过来,这个文弱书生从一开始就不怕死,从他踏入自己大帐的那一刻,就没想活着出来。

更令刘展不安的是,身旁众将垂手而立,对着张子明的尸身静默无言。刘展从将领们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对这个手无缚鸡之力读书人的敬佩。

“这些杀人不眨眼的家伙居然会佩服这个文弱书生?

为什么这个微不足道的读书人,年纪轻轻却不惜命,明知送死还要来?”

刘展第一次对自己的行为方式产生了怀疑。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权威解决不了的,无论你多么高高在上,无论你把自己如何粉饰美化。英明还是愚蠢,公道自在人心。

刘展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如同权势滔天的封疆大吏安禄山永远不懂得颜真卿、张巡这些大唐小吏的气节一样。

……

与刘展的泄愤杀戮不同,唐军反其道而行之。

白复释放了刘展军的俘虏,凡受伤者一律予以医治,并下令祭奠战死的双方将士。

唐军和叛军水师,双方在江宁城外的长江上,抛锚对峙了三天。刀兵的搏杀暂停了,另一场交锋随之展开。

这场看不见刀光剑影的厮杀,是人性与兽性之战。

就像白复此前预言,当刘展妄想用暴力逆天改命的那一刻,他的结局便已注定。

这天下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江山,是民心。

……

刘展大军开始呈现瓦解之势。刘展军内部最严重的叛离事件是叛军两员大将李可封、孙待封的归降,暴露出刘展众叛亲离的前兆。

孙待封在湖州乌程,向唐军江淮节度副使李藏用投降;

李可封献出常州,向唐军归降;

杨持璧献出苏州,向唐军归降。李晃献出泗州,向唐军归降;宗犀献出宣州,向唐军归降……

这正是张子明当日的计策,以仁义对暴政,以光明对决黑暗:

面对沙场百战的安西众虎将,孱弱的张子明侃侃而谈:“孟夫子云: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天下莫不与也。

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

秀才将一块白方巾递给白复,长叹一声道:“我们清点张子明遗物时,发现了这块方巾。这是子明给其妻写下的最后一封家书。

他的同乡告诉我,子明并不是孤身投军,其家人尚在故乡老宅,父慈子孝。子明与其妻感情深厚、琴瑟和鸣……”

白复轻轻掀开这块方巾,见字如面,张子明清瘦俊朗的笑容跃然纸上:

“淑珍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今是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

一封并不长的与妻书,让白复几度泪奔。

“无情未必真豪杰。”

张子明正值风华正茂,临巾絮语,儿女情长。饱含深情的倾诉,使三军将士心魂为之悲悯、激荡。

……

草木含悲,风云变色。

江宁城外的校场上,鹅毛大雪洋洋洒洒、铺天盖地而落,让天地变成白茫茫一片净土。江淮一带,少见这般大雪。

大雪纷飞中,大唐三军将士军容整齐,神情肃穆,列队送别。

白复走到张子明和捐躯战士的棺椁前,单膝跪下,右拳抚胸,致以最崇敬的军礼。

良久,白复起身,大步走到三军将士面前,拔出倚天长剑,斜指长空,大声高呼:“浩气长存,老兵不死!”

“浩气长存,老兵不死!”

“老兵不死!”

校场内回荡着三军将士的呐喊,浑厚悲壮,久久不息。

“轰轰轰”

临近校场的江面上,唐军水师火炮齐鸣,二十一响,声声霹雳,感天动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