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七百九十一章 临危受命

蜀山悬剑传 第七百九十一章 临危受命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无题·重帏深下莫愁堂》李商隐〔唐代〕

……

不出白复所料,刘展造反之事,果然没那么简单,有人在幕后下一盘大棋。从「手执金刀起东方」这句谣谶四起,就可以看出,有人想把江淮这池水搅浑,然后浑水摸鱼。

早在刘展起兵之前,史思明便得到密报,江淮即将大乱,希望史思明能早做准备。

见刘展在江淮作乱,史思明大喜,立刻派部将田承嗣率五千铁骑前往淮西,王同芝率军三千人马前往陈州(HEN省ZK市淮阳区),许敬江率军两千人马前往兖州(SD省兖州市)、郓州(SD省东平县),薛萼率军五千人马前往曹州(SD省曹县)。

十二月二十日,党项部落攻击华原(SX省铜州市耀州区)、同官(SX省TC市)两地,大肆劫掠后退走。

与此同时,秦州发生民变,乱民首领郭愔等引导羌、胡等部落,击败秦陇战区防御使韦伦,斩宦官监军使。

一时间,大唐境内,东西两域再次烽烟四起,告急文书如雪片般呈送朝堂。

天下兵马大元帅越王李系举荐白复领兵,剿灭江淮刘展之叛。不少朝臣纷纷附议。太子李俶保持缄默,格外低调。

白复暗自观察,但凡主动建议自己领兵的朝臣,大都是五姓七望家族的门生,希望尽快将自己这个瘟神调离长安,好让他们过几天舒服日子。

但设局陷害自己的人,恐怕不是他们。大鱼显然还隐藏在水下,等待自己犯错。

当然,也有不少拥戴白复的朝臣希望白复能领兵出征。

颜真卿、刘晏等重臣,认为江淮乃是朝廷财税重地,不容有失,也希望白复能重掌兵权,横扫江淮。

见太子李俶眼观鼻鼻观心,仿佛事不关己。白复也学太子,保持缄默,不表露任何态度。

「领兵出征?可以。但……」白复心中暗道。

但白复还要等一个最好的出兵条件,否则就真落入他人的陷阱了。

经过朝堂文武百官的激烈争辩,肃宗下定决心,命白复出战。

肃宗任命白复为江淮兵马大元帅、开府仪同三司(文散官一级·从一品)、兼侍中(使相)、兼河南、淮南、淮西、山南东、荆南、江西、浙东、浙西等八道行营节度使。

白复心中盘算:「朝廷授予的官职太高。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让睢阳一带的节度使心生嫉妒。

更重要的是,「八道行营节度使」这个职务看似风光,实际上无一兵一卒。调动任何兵马,都要看这八个节度使的脸色。

关键时刻,每一个节度使都可能抗命不遵,借叛军之手,除掉自己。」

睢阳之围时,有三支唐军距离睢阳都不算远:许叔冀驻扎在谯郡(今AHZZ市),尚衡驻扎在彭城(今江苏XZ市),贺兰进明驻扎在临淮(今江苏泗洪县南)。可他们为了保存个人实力,却无视睢阳危急,全都拥兵不救。

最后,近万睢阳将士不是战死在沙场,而是被叛军尹子奇围城,生生饿死。

同僚相残、人不如兽这一幕,白复毕生难忘。

白复坚决辞让,肃宗不许。

见白复死活不肯上套,终于有人按捺不住。

僵持不下间,越王李系向肃宗进奏道:「父皇,儿臣知道白将军顾虑什么。如今江淮兵权皆在各路节度使手中,白将军担心手中无兵,虽贵为「八道行营节度使」,

实则是个光杆元帅,一时之间,无法整编军队,难以指挥诸路大军。

驻守在雁门关的安西北庭行营乃是天下精锐,自从李嗣业将军为国捐躯后,安西北庭行营唯有白复将军能够指挥。

儿臣建议,命安西北庭行营南下,将其统兵虎符交予白将军。」

这句话看似不经意,实则暗藏杀机。这支几乎是天下最精锐的部队仅有白复能指挥,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朝堂上很多老臣噤口不言,唯恐卷入越王李系和白复的矛盾之中。

肃宗眼神牢牢锁定着白复,通过冠冕上的流苏,暗中观察着白复的态度。

白复不急不躁,深施一礼,道:「回禀陛下,驻守在雁门关的安西北庭行营乃是实施李泌先生「彭原对策」的主力部队,臣不敢因小失大。

若陛下坚持让臣平叛,臣愿意不带一兵一卒,赴任江淮。

「江淮兵马元帅」、「八道行营节度使」位高权重,非皇室宗亲不能担任,非德高望重的老臣不能服众。臣才疏学浅、资历尚薄,不敢僭越。

臣愿意以朝廷特使身份协调各路诸军,剿灭刘展。」

说到这里,白复偷偷观察了一眼肃宗表情,趁机进言:

「与此同时,臣以为,天下还没有安定,不应该把郭令公放在闲散位置。臣希望能够重启李泌先生的「彭原对策」,安西北庭行营乃唐军精锐,若交给郭令公指挥,定能一举攻破范阳。」

肃宗望向太子李俶,李俶颔首道:「越王和白大人的意见,皆有道理。儿臣无异议,一切听凭父皇圣裁。」

肃宗沉吟片刻,道:「系儿之言差矣。自从李嗣业将军为国捐躯后,安西北庭行营在陕州驻防时,兵马已经分拆给李若幽、卫伯玉等诸军。

如今的安西北庭行营仅有五千将士是李嗣业麾下的精锐,其余士卒皆是白将军从陕州百姓中招募的乡勇。

可以说,这支军队乃是白将军一手组建的新军,由白复指挥,确实更加妥帖。

就按系儿的奏折办,调安西北庭行营驰援江淮,由白复统领。

由越王李系遥领江淮兵马大元帅,白复任江淮兵马副元帅、八道行营节度使。」

白复还要争辩,肃宗摆了摆手,道:「朕知道你担心什么,朕心里有数儿。朕意已决,你就领命吧。」

白复无奈,领旨谢恩。

作为对白复进奏的回应,肃宗随即下诏:「命郭子仪统率各战区军队,从朔方出发,直接攻击范阳,班师途中,扫平河北(黄河以北)叛乱。

调发英武军(禁军第七、八军)等禁军,征召朔方战区、鄜坊战区(总部设鄜州〔SX省富县〕)、邠宁泾原战区(总部设邠州)等各战区蕃汉混合兵团,共七万人,全受郭子仪指挥。」

……

白复回到府邸,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出征。

青鸾公主闻讯,赶到卫国公府,不顾还有侍女在旁,乳燕投林,扑入白复的怀中,紧紧搂着白复的脖颈。

白复轻轻抚摸青鸾公主的秀发,柔声道:「鸾儿,最近政务繁忙,没有好好陪你。我最对不住的人就是你了。」

青鸾公主依偎在白复怀中,泪眼涟涟。

青鸾公主啜泣道:「昨晚听到消息后,我夜不能寐,一想到会有数个月见不着你,战场上又凶险万分,我的心就揪着疼。」

白复安慰道:「天下战乱不断,不知有多少恋人像你我一样,分隔两地,只能靠家书以慰相思。

我这次出征,就是要尽快结束这场战乱,让天下的父母妻儿都能团圆。」

青鸾公主道:「听说刘展大军势如破竹,你去了可要小心,别中

了他的埋伏。」

白复笑道:「区区刘展,不足为惧。我这次领兵,名为剿灭刘展,实则是为了对付史思明。

这次征战,我已精心策划多年,做了周密的筹备。如果一切顺利,能将史思明斩落于马下,一举捣毁叛军范阳老巢。」

白复目光炯炯,气势豪迈,语气中充满了统领千军万马,横扫**的自信。

青鸾公主崇拜地仰望着白复,这才是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夫君。

过了半晌,青鸾公主低下头,叹了口气,道:「复哥哥,为了给母后守孝,我一直都没答应与你完婚。

没想到江淮突然出事,朝中这么多将领放着不用,父皇却偏偏点名让你出征。咱俩的婚事怕是又要延期了。

复哥哥,我真心想为你多生几个孩子,青梅竹马,膝下承欢。」

白复爱怜地看着青鸾公主,把青鸾紧紧搂在怀中,道:「等我把这最后一仗打完,到时候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我就解甲归田。

你不是一直想去江南看看嘛?后年烟花三月,咱们骑鹤下扬州。

我听师父说,江南风光迤逦、诗情画意。特别是杭州一带,到了春天,天竺、灵隐二寺所在的北高峰、天竺、白云峰一带,鸟鸣涧幽,茶草静谧。看寺僧采茶制茶,品茗诵经,禅茶一味;

到了八月桂花开时,漫步满觉陇。桂树偃伏石上,香飘数里,沁人肺腑。倘若有风穿过,桂花随风洒落,密如雨珠,人行桂树中,沐雨披香。再看脚下,满阶满径都是细细密密的桂花,就像铺了一层金色的雪。别有一番意趣,当地人称「满陇桂雨」。」

「到了冬天,江南还有绝至美景吗?」青鸾公主痴痴地问。

「有啊。」白复答道。

「杭州城内有一风姿曼妙之湖,名为钱塘湖,湖心有一小亭。

等到雪下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时,咱们可撑一叶小舟,裹着裘皮,带着火炉,携手前往湖心亭看雪。

此时,雾凇沆砀,天云山水,上下一白。天地间,仅有舟影一芥,长堤一痕、湖心一亭、舟中你我夫妻二人而已。

到了湖心亭,铺毡对坐,烧炉沸酒,煮雪烹茶,连浮三大白。人生痴乐,不过如此。」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青鸾公主偶得一诗,浅诵低吟。

依偎在白复厚实温暖的怀中,青鸾公主仿佛嗅到江南初春豆蔻的气息,沉醉在溪亭日暮、藕花鸥鹭的憧憬之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