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七百零一章 盗墓大案

蜀山悬剑传 第七百零一章 盗墓大案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秋歌》李白

……

大明宫之叛,让无数朝臣人头落地,让无数官家女眷沦为掖幽庭仆役;让无数官宦子弟流涉千里,死在茫茫戈壁。

几家欢喜几家愁。

又有无数人迅速填补叛军将领、谋逆朝臣留下的空缺。

一时间,灞桥长亭,泣声不断,一群群脖戴枷锁、脚拴铁链的囚徒与亲人道别,踏上生死不明之路;

而到了夜晚,平康坊内的勾栏瓦肆,灯火酒绿、莺歌燕舞、纸醉金迷,无数飞黄腾达的官员喝的酩酊大醉,意犹未尽。

白复冷眼旁观,兴趣索然。

平定内乱之后,白复没有参与朝堂内的斗争,也没有参与“分赃大会”,他谢绝各路人马的笼络,独自在巴蜀会馆静休,顺便治疗重伤的子车裂。

说起子车裂之伤,也是一桩迷案。

白复等人在大明宫布下天罗地网,守株待兔,静等嗣岐王李珍等人落网。

当所有人的注意力都放在大明宫的时候,子车裂突然心生不安,他潜入兴庆宫,暗中埋伏在玄宗寝殿附近。

就在三更时分,当嗣岐王李珍率领羽林军将蓬莱殿团团围住时,一名身穿夜行衣的刺客突入兴庆宫,刺杀玄宗。

刺客身手矫健,行如狸猫,翻入宫殿,没有被宫中侍卫发现。

刺客落入寝殿地面时,轻如一片羽毛。如果不是侍寝的宫女如仙媛武艺高强,玄宗早就命丧当场。

刺客出手狠辣,如仙媛显然不是对手。

千钧一发之际,子车裂及时赶到。

以子车裂的功夫,本以为可以轻松将刺客拿下。没想到,刺客不仅武功诡异,更精通道法。

两人大战数十回合,子车裂虽然将刺客击退,自己也受了重伤。

玄宗遇刺这事颇为蹊跷,玄宗是这场宫廷之乱的始作俑者,谁会暗杀玄宗呢?是肃宗吗?

肃宗在知晓玄宗和嗣岐王李珍的密谋后,不提前动手捉拿李珍,就是要把玄宗复辟谋逆之事做实,以免落下自己弑父的罪名。

玄宗一旦政变失败,一世英名也就扫地。一败涂地的太上皇是不会再有人追随的,只需将其软禁即可,不用杀之。

反之,只有玄宗政变胜券在握,肃宗鱼死网破之际,才有可能出此下策。否则肃宗完全没有动手的必要。

而刺客行刺之时正是肃宗开始收网之际,时间、节奏完全对不上。

以此推断,可将肃宗排除在外。

那么,刺客幕后的黑手是谁呢,谁才是玄宗之死的终极赢家呢?

白复和方曙流百思不得其解。

……

白复拿出宫装布偶残留的碎布条,递给方曙流。

方曙流一见此物,倒吸一口凉气。他将碎布条拿到光亮处反复打量,观察丝线织纺的手法、布条的材质、纹理……

方曙流指着布条上独特的花纹道:“不错,就是它!这个碎布条来自刘华妃尸体上的裹尸布。”

见白复一脸茫然,方曙流讲起十数年前震惊长安的一桩大案。

华妃刘氏乃是庆王李琮的生母,为玄宗诞下长子庆王李琮、荣王李琬、仪王李璲。

华妃生下三名皇子,本应母凭子贵,安享荣华富贵。然而,红颜薄命,刘华妃病故于开元二十八年(740年)之前。

玄宗对刘华妃颇为宠爱,赐给她的陪葬品极其奢侈,这就引起了盗墓贼的注意。

盗墓贼盯上刘华妃的墓后,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因为玄宗担心华妃墓被盗,专门派了几十名士卒,看守刘华妃的墓。

开元二十八年,一伙盗墓贼想出一个办法。他们先假装家中有人去世,然后在华妃墓百步外,另起了一座大坟。盗墓贼以其为掩护,在这座坟墓下开凿地道,从地下挖到了刘华妃的墓中。

就这样,在华妃墓外有守卫的情况下,这伙盗墓贼神不知鬼不觉的闯入华妃墓中。

打开棺椁后,盗墓贼发现美艳的华妃皮肤光洁,富有弹性,四肢柔软,可以屈伸。

盗墓贼们将墓穴内的珠宝洗劫一空,仍不甘心。

看到贵重的金钏一圈一圈地缠在刘华妃的手臂上,盗墓贼们为了取下金钏,直接拿砍刀将华妃的双手剁去。

为了不让刘华妃的魂魄托梦告发他们,他们不惜割下了刘华妃的舌头。

这还不算完,他们看到刘华妃的尸体保存有术,栩栩如生,竟然起了色心,惨绝人寰地对刘华妃的尸体进行了疯狂的凌辱……

得手后,盗墓贼顺着地道,带着大批珍宝,退回自己所挖的那个大坟里。此时天色已晚,盗墓贼都夜宿大坟内。

……

当天夜里,庆王李琮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母亲披头散发,赤身**,双手被砍去,身上沾满鲜血,哭着向自己求救:“琮儿,母后好惨啊。盗墓贼掘我陵墓,凌辱我身。你要为母后报仇雪恨啊!

这伙贼人明天会出现在春明门外,你务必要将其捉拿归案!”

随后,刘华妃向庆王李琮详细描述了盗墓贼的面貌。

庆王李琮至孝,于梦中哭醒,一早便入宫面圣。经查,华妃墓果然被盗,华妃被凌尸。

朝野震惊。

玄宗龙颜大怒,命京兆尹和万年县令,率领数十名不良人守候在春明门,对过往行人严加排查。

……

再说这伙盗墓贼。为了不引起注意,盗墓翌日,盗墓贼的同伙伪装成一户人家的送葬队伍,派人从京城拉着空棺材来到郊外,将所盗珍宝装在棺材里,欲拉回长安城销赃。

当然,他们还不知道,长安差役和捕快已经全部出动,准备捉拿他们。

当这伙盗墓贼满载而归,到达春明门外时,正好被京兆尹、不良帅等人逮个正着。

人赃俱获之下,盗墓贼供认不讳。

一查他们的身份,负责审讯的大理寺官员颇为意外,因为这伙盗墓贼并非为生计铤而走险的穷苦百姓。这伙盗墓贼都是长安城里不学无术的官宦子弟。

根据盗墓贼的口供,大理寺官员顺藤摸瓜,又逮捕了数十人。

真相大白后。庆王李琮嚎啕大哭,恨意难平,上奏父皇,要亲手处死五名主要的盗墓贼。玄宗准奏。

李琮将五名盗墓贼首领千刀万剐、剖腹挖心,取出五脏,煮透炸熟,祭奠华妃。其余数十名盗墓贼则被拉出京兆门,斩首示众。

玄宗下令,择地重新安葬了刘华妃,以告慰刘华妃的在天之灵。

饶是如此,庆王李琮服丧三年,哀伤不已。

……

讲完这桩盗墓案,方曙流道:“当年,我是此案的侦办人之一。此案虽然人赃并获、真相大白。但有两个疑点一直困扰在我的心头。”

白复知道方曙流这话必有深意,静静聆听。

方曙流道:“其一,我们将盗墓贼所获赃物与刘华妃的陪葬清单做过对比,独独少了裹尸布一物。

要知道,刘氏贵为华妃,其裹尸布亦非凡品,都是记录在案的。价值连城之物都没有少,为何此物会凭空消失?”

白复猜测道:“会不会是混乱中,盗墓贼带出墓穴,又随手丢弃在地道等处?”

方曙流摇摇头,道:“最后一名离开墓穴的盗墓贼清楚地记得,他离开墓穴时,用裹尸布抹了一下沾满泥的手,将其扔在墓道门后。”

白复点点头,不再打断方曙流,让他把两个疑点讲完。

方曙流道:“其二,我们赶到华妃墓被盗掘的现场时,墓穴凌乱不堪。刘华妃的尸体被侧立起来,一支蜡烛插在其**之内……

盗墓贼凌辱刘华妃尸体的残忍手段,不堪入目、令人发指。但这一环节,却没有任何一名盗墓贼承认。”

白复道:“也就是说,他们招认了更残忍的手段,但却没有招认这个?”

方曙流点点头,道:“不错。他们犯下的罪行足够凌迟、枭首四五遍了,也不差这一个。但自始至终,他们没有招认这一点。”

白复沉思片刻,抬起头道:“也就是说,在盗墓贼离开刘华妃之墓后,还有人赶在你们六扇门之前,进入了华妃墓?”

方曙流手缕长髯,道:“不错。此人应该是在庆王李琮跟玄宗哭诉后,才动身的。

照此推断,此人很可能是宫中之人,而且能有机会骑乘宝马良驹,且身手不凡。

更关键的是,此人定然人格分裂,性情扭曲,残忍变态!

开元二十八年,李辅国正是大内飞龙马厩的养马宦官,身份刚刚好!

他会修炼白骨夫人的白骨爪、丧尽天良的妖术‘怨偶凶灵’,足以证明此人性情扭曲、分裂阴戾!”

说到此处,白复和方曙流对望一眼,不寒而栗。

如此穷凶极恶、人神公愤的人物竟然是肃宗的心腹宦官。历任元帅府行军司马、开府仪同三司、知内侍省事,封郕国公。身居要职,权势熏天!

此贼不除,大唐危矣!

------题外话------

注释

刘华妃之墓被盗掘案,记载于唐朝人戴孚所著的志怪传奇集《广异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