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有生于无

蜀山悬剑传 第一百九十七章 有生于无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欧阳修

……

郦雪璇见此,换个话题问道:“前辈讲到,不管是先天八卦图还是后天八卦中,两者中间都有留白的部分,先天卦图中称为‘零’,后天卦图中则称为‘五’,两者都是太极所在的位置。请问这当如何理解?”

青衫道人道:“《周易系辞传》曰:“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于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后汉的马融解释说:《易》有太极,谓北辰也,太极生两仪,两仪生日月,日月生四时,四时生五行,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节气节。北辰位居不动,其余四十九运而用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演数之法,必除其一,天地之理,尽在这两句之中。

术家视这两句为教人卜筮之法。术家卜筮,需用蓍草五十根。演数时,随机抽出一根,将其放于桌几上方,只用四十九根来卜筮。这个放于桌几上方,悬而不用的一根就是太极。

三国时期的易学大家王弼注释易经曰:‘演天地之数,所赖者五十也,其用四十九,则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数而数以之成,斯《易》之太极也,夫无不可以无明,必因于有,故常于有物之极,而必明其所宗也。’”

青衫道人问道:“你俩谁能说说这是何意?”

郦雪璇回道:“千变万化,定有一个恒定不变。或者说,千变万化,隐含在一个变化之中。”

青衫道人赞许道:“‘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之以通,非数而数以之成’。这两句用中藏体,体中藏用,实乃术数的精义。,‘不用之一’的存在是另外的四十九能够发挥作用的条件。‘不用之一’不是数,但所有的数都因为它而成其为数。《晋书·王衍传》载:‘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不用之一’是本,是作为万物的根源和根据的‘无’。

五十乃完整之数,当数处五十时,天下万物各居其位,恒定稳固。可若虚其一数,其它四十九数便可流动变化,千变万化,生生不息。”

郦雪璇略一沉吟,心领神会道:“如同‘捉放曹’这个游戏,空出一格,便有百种变化,千般结果。”

青衫道人笑道:“你这娃娃果然冰雪聪明。‘捉放曹’这个游戏是孩童版的奇门遁甲,而奇门遁甲,遁的就是这个‘一’,数由一始,亦从一终,一始一终,变化始生。”

白复剧震,虎目精芒乍现,把握到一种微乎其微、玄之又玄的道法。

白复问道:“敢问前辈,‘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也。不温不凉,不宫不商。听之不可得而闻,视之不可得而彰,体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尝。故其为物也则混成,为象也则无形,为音也则希声,为味也则无呈。故能为品物之宗主,苞通天地,靡使不经也。’如何理解?”

青衫道人顿了顿道:“‘无形无名者,万物之宗’说的是一切‘有’都来源于‘无’。

《老子》云:‘天下万物皆生于有,有生于无’。万物的‘有’恰恰是通过否定性的‘无’建立的。天地万物的属性都来源于否定性的限定——由一连串的“不是”构成了它的“是”。

说这匹马是白的,就意味着这匹马不是其他任何颜色。说鸡蛋是圆的,就意味着鸡蛋不是其他的任何形状。

如同用凿子去雕石像,每凿一下都是对石头的‘否定’,而每一次‘否定’都意味着石像作为‘有’的呈现。

‘有’,有生有灭。‘无’,无始终、无成毁。

‘有’能发挥作用,在于‘无’。‘有’必须借助‘无’才能存在。

陶罐器皿之所以能盛物,不是因为实心的部分,而是因为虚空的部分。屋子之所以能住人,也是因为中空。”

青衫道人说道这里,停顿一下,望着郦雪璇道:“天下各门各派,唯有峨眉藏有御剑术秘籍,但你们峨眉为何近百年出不了剑仙一类的卓绝人物?”

郦雪璇一愣,道:“剑仙,那只是个传说吧?就我所知道的历代祖师中,就是达到明心见性境界的几位大宗师,也没能达到剑仙级别。”

青衫道人傲然一笑,道:“那是因为他们没得其法。”

郦雪璇正色道:“阁下武功高绝,我辈今生望尘莫及。您可以责罚我,但不能侮辱我峨眉历代祖师!

青衫道人正要反唇相讥,但见郦雪璇凛然正气,话到嘴边,又忍了回去。他琢磨了一下措辞,道:“这几位大宗师佛学修为确实高深,但佛学乃是从天竺传来,与中土诸子百家不是一脉。

“缘起性空”,是佛陀历尽千辛万苦之后悟出的“道”。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若无尘劳,智慧常现,不离自性。悟此法者,即是无念、无忆、无着。不起诳妄,用自真如性,以智慧观照,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佛学讲究觉悟圆满,反映在剑法上,就是“剑禅合一”,剑术占四成,禅理占六成,剑客必须达到“无念、无想、无我”的意境,剑术才能大成,方能由剑入道。”

郦雪璇不解,反问道:“难道不是吗?”

青衫道人道:“不能说有错,只能说这是佛门一家之言。

在道家看来,剑道本质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试探。”

郦雪璇不明白:“为什么剑道不追求完美和圆满呢?”

青衫道人淡然道:“所谓的圆满代表着某种平衡。同样,圆满也代表着没有变化。‘须弥纳芥子,芥子纳须弥’。

但是剑道就是一种残缺,没有绝对的静止,没有绝对的平衡。如果刚才所讲,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地演化,必除其一。”

说道这里,青衫道人若有所思,感慨道:“所谓修行,就是在不完美的世界里感知完美,哪怕只有一世的时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