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权力的傲慢

蜀山悬剑传 第一百六十九章 权力的傲慢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记年时、人人何处,长亭曾共杯酒。酒阑归去行人远,折不尽长亭柳。渐白首。待把酒送君,恰又清明后。青条似旧,问江北江南,离愁如我,还更有人否。

留不住,强把蔬盘瀹韭。行舟又报潮候。风急岸花飞尽也,一曲啼红满袖。春波皱。青草外、人间此恨年年有。留连握手。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何梦桂(宋)

……

李俅道:“父王,我听说王忠嗣、哥舒翰两位节度使都跟圣上进言,安禄山必然谋反。但圣上不但不以为然,反而恩宠日深,不知这是何故?”

李琮叹道:“说起来,父皇真是安禄山的贵人。当年安禄山违法军令,被押送东都,交予朝廷发落。宰相张九龄面试复核后,看出安禄山‘外若痴直,内实狡黠’,其罪按军令理应处斩,于是大笔一挥,同意秋后问斩。

圣上不知为何,竟关注到这么一个小人物,免其死罪,让其阵前戴罪立功。张九龄坚决反对,奏报‘安禄山狼子野心,面有逆相,臣请因罪戮之,冀绝后患’。

圣上没有采纳张九龄之言,反而用王衍看石勒的典故,告诫张九龄不要枉害忠良,下令赦免安禄山。从此安禄山因祸得福,在军中扶摇直上。”

李俅道:“张九龄一代名相,廉谨自律,圣上为何在安禄山这个小兵处置上,与宰相意见不一致呢?”

李琮道:“张九龄孤高耿介、宁折不弯,高估了圣上的纳谏雅量,又低估了龙颜的威仪,触怒逆鳞,暗淡退场。不仅仅是安禄山,圣上在牛仙客、李林甫的选用上,圣上都否决了张九龄的意见。

当年提拔李林甫之前,圣上询问张九龄对李林甫入相的看法。张九龄认为宰相一职事关国祚绵长,应慎用人才。若李林甫为相,日后恐怕会成为社稷之忧。

圣上没理睬张九龄,直接任用李林甫入相。

牛仙客的事亦复如是。圣上欲将朔方节度牛仙客使调回朝中担任尚书,张九龄极力反对。张九龄反对的原因是,尚书一职要么由卸任的宰相出任,要么是由德才兼备的人担任。牛仙客一直在边疆工作,没处理过朝廷事务,突然要职中枢,恐有不妥。

不过,让玄宗感到欣慰的是,并不是每个宰相都像张九龄这么不通情理。

当天散朝后,李林甫没有跟文武百官一起退出大殿,而是留了下来,单独对玄宗说:“仙客有宰相之才,任尚书有何不可?九龄只是一介书生,不识大体,陛下不必理会他。”

有了李林甫的支持,玄宗的底气就足了。在第二天的朝会上,玄宗再次提出要加牛仙客实封。当然,张九龄还是坚决反对。

玄宗勃然作色,厉声道:“难道什么事都由你做主吗?”

张九龄一震,连忙跪地叩首,说:“陛下不察臣之愚昧,让臣忝居相位,事有不妥,臣不敢不尽言。”

玄宗冷笑:“卿嫌仙客寒微,如卿有何阀阅?”

你嫌牛仙客出身寒微,可你自己又是什么名门望族?

完了,皇帝说出这样的话,根本不是在讨论事情,而是在进行**裸的人身攻击了!

这场廷议进行到这里,满朝文武都不禁替张九龄捏了一把汗。在他们的印象

中,天子李隆基似乎很少当着百官的面发这么大的脾气,如果张九龄识趣的话,到此就该偃旗息鼓、鸣金收兵了。说到底,这也不是什么关乎社稷安危的大事,让天子自己做一回主也是理所应当的,你张九龄低个头、服个软,这事就算过去了,何必如此不识好歹地死扛,让自己和天子都下不来台呢?

可是,百官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个不识好歹的张九龄还偏偏就死扛到底了!

只见他抬起头来,迎着天子的目光,一脸正色地说:“臣是岭南蛮荒之地的微贱之人,比不上仙客生于中原。但是,臣毕竟出入台阁、掌理诰命多年,而仙客再怎么说也是个目不知书的边隅小吏,若予以大任,恐怕难孚众望。”

此言一出,说好听点叫作据理力争,说难听点就叫作反唇相讥了。张九龄这种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的名士做派和认死理的劲头,比之当初的“硬骨头”宋璟和“一根筋”韩休,真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可想而知,玄宗被彻底激怒了。

他忽地一下站起身来,头也不回地拂袖而去,把面面相觑的文武百官全都扔在了鸦雀无声的大殿里。

当天的朝会再次不欢而散。

看着如此火爆的一幕,李林甫无声地笑了。

当天下午,李林甫就通过内侍宦官给玄宗捎去了一句话——“苟有才识,何必辞学!天子用人,有何不可?”玄宗闻言,不禁在心里再次发出感叹:看来还是李林甫最贴心啊!

几天后,玄宗断然发布了一道敕令——赐牛仙客陇西县公之爵,实封食邑三百户。

这回轮到张九龄彻底无语了。

牛仙客**后,张九龄在玄宗心目中的地位一落千丈,与此同时,李林甫则扶摇直上,成了玄宗跟前的大红人。虽然李林甫在名义上还不是首席宰相,但玄宗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已经远远超过了张九龄。

局面演变到这一步,张九龄在玄宗眼中仅存的最后一个优点,也就是他那不计个人得失的坦荡公心了。尽管玄宗对张九龄的名士做派越来越难以忍受,可他也知道——无论张九龄如何与他面折廷争,毕竟是出于公心,并非出于一己之私。所以,至少在表面上,玄宗还必须尊重这样的宰相。

……

圣上不顾风度,怒斥张九龄:‘天下之事都由你做主吗?’”

李俅道:“圣人如此讨厌张九龄吗?”

李琮叹道:“圣上只是不喜欢张九龄的犯颜直谏,但一直欣赏他的才学和风度。张九龄病逝后,圣上常常追思不已。每次拔擢官员,圣上总是会问此人,‘风度得如九龄否?’”

李俅奇道:“若是如此,圣上为何在重大人事任用上总是否决张九龄的意见?”

李琮道:“这就是权力的傲慢。圣上睿智神勇,有唐以来,唯有太宗皇帝能与之媲美。无数次成功的经验也让圣上无比的自信。他不可能犯错,也永远不会犯错。

张九龄就是一面镜子,让圣上看到他的缺点。

而李林甫则如蜜糖,将圣上封神敬仰。

一来一往,两人命运相悖,而国运也随之移星转斗。”

李俅大急:“父王,慎言!”

李琮道:圣上登基以来,所任命的宰相中,姚崇推崇通达,宋璟推崇法治,张嘉贞擅长基层负责,张说擅长文学修养,李元然、杜暹崇尚节俭,韩休、张九龄崇尚正直,各有各的长处。张九龄被罢相后,这十数年来,朝堂众臣为保官位俸禄,再无公正直率的奏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