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蜀山悬剑传 > 第一百零三章 金榜题名

蜀山悬剑传 第一百零三章 金榜题名

作者:大明终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3:4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登科后》孟郊(唐)

贞观三年,太宗皇帝下诏曰:“白屋之内,闾阎之人,但有文武才能,灼然可取。”

高宗皇帝显庆年间,先后诏令五品以上官员及诸州牧守荐举武勇之才。

则天皇帝长安二年,始创武举。第一次把武科放在与进士、明经两科同等的地位。

玄宗皇帝开元年间,始设武学,专门培养军事人才。开元十九年,朝廷诏令武贡举人与明经、进士同行乡饮酒礼。开元二十六年,朝廷诏令由兵部侍郎取代兵部员外郎主持武举考试。

本朝左武卫大将军、安北副都护郭子仪将军就是玄宗皇帝开元初年武举出身,以“异等”的成绩补任左卫长上。

……

按照玄宗此前的圣旨,这次从武林各大门派挑选出来的少年精英将拔擢为武举,入兵部培养,学习兵书战策。

武举中的佼佼者,将直接面圣,由陛下亲自考核后,钦点为御林军禁卫。但因白复的缘故,所有的考核、拔擢程节仪礼都重新拟定。

没几日,圣旨到,宣布新的仪礼:

本次进京的少年精英皆视同会试中举,拔擢为武进士。再通过殿试分出等次,共分三等,称为“三甲”。

一甲为前三名,也称为“鼎甲”,赐武进士及第。头名是武状元,授正五品的亲勋翊卫羽林郎将,赐勋上骑都尉。第二名是武榜眼,授从五品的上府果毅都尉,赐勋骑都尉。第三名是武探花,授正六品的中府果毅都尉,赐勋骁骑尉。

二甲十名,赐武进士出身,授从六品的亲勋翊卫旅帅,赐勋飞骑尉。

二甲以下都属三甲,赐同武进士出身,授正七品的亲勋翊卫队正,赐勋云骑尉。

……

本次殿试规格很高,由玄宗皇帝率三省六部重臣,亲自主考。

殿试揭晓后,在太和殿唱名,皇城门外挂榜。前三名“鼎甲”入宫面圣谢恩,接受圣上钦点三甲,赐武进士及第,恩赏朝服、顶戴花翎,赐紫金鱼袋、黄金明光铠。然后由金吾卫将士护送三者归第,光耀恩荣。

翌日,在兵部举行盛大的“试宴”,全体武进士正式授封、典录,由兵部授予官职,登记造册,领取朝服、甲胄、银两等。然后,由京兆尹护送,披红挂彩,跨马游街,接受长安百姓祝贺,赞阅,好不热闹,好不风光。真所谓春风得意、风光十足。

……

白复没有勇气见证这个时刻,再加上亦蝉刻意躲着自己。白复一连数日躲在弘文馆,冷水就馍,煎熬数日。这一日,册封游行完毕,等到月上林梢时,白复方才鼓足勇气回到巴蜀会馆。

册封这日,巴蜀少年一大早就入宫,折腾了一天,精力耗散。此刻都累瘫了,各自回屋,睡躺在床。这才避免了白复见面的尴尬。

一进屋,王虎翼就凑了过来。原来,那日黄震和牛召一战后,廖牧野不好意思面对黄震,所以就和王虎翼换房住宿。

王虎翼不忍刺激白复,没多讲细节,只讲了一下这几日的概况。聊到最后,王虎翼告诉白复,他们被授予武进士后,从明天即将搬入武学。由兵部派人教授兵书策略,行军布阵,骑马射箭等战场技能。

白复突然问道:“前三甲都是谁啊?”

王虎翼惊讶道:“复兄,殿试的结果你还不知道啊?那你猜谁会夺得魁首?”

白复勉强打起精神,道:“应该是少林吧?”

王虎翼笑道:“复哥儿,你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呢?告诉你吧,峨眉之雪三战三胜,力克昆仑和崆峒,险胜少林,夺得魁首,被圣上钦点为武状元。可为咱们巴蜀武林争光呢!”

白复一愣,道:“怎么少林和昆仑这一批没有绝顶高手呢?”

王虎翼道:“你怎么好像希望咱们巴蜀选手败阵呢?我跟你讲,少林武僧和崆峒那帮小道士都很强。哦,我不是针对你们青城,崆峒这次来的一半都是出家的道士。

哎,被你打岔了,回到话题。

少林不亏是武林的泰山北斗,平均水平确实高出巴蜀武林一筹。但峨眉之雪太过优秀,遇强更强。她阅读比赛的能力惊人,临场发挥的淋漓尽致。

对了,复哥儿,你个人实力也很强悍。我们都看了你和峨眉之雪那场决赛,其实你和她不相上下,只是按照比赛规则,你输了一招。

要是换成生死格斗,你只是轻伤,她是重伤。所以,大伙公认,如果今天你上场,状元和榜眼都是咱们巴蜀武林的!”

白复自黑道:“咱儿不是把圣上得罪了嘛?要是上殿,惊了圣驾,保不齐拖出去重责五十大板。算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随缘吧。”

王虎翼点头赞道:“还是复哥儿豁达宽广。不过话说回来,以你复哥儿的才学,如锥在囊中,迟早会名动长安的。”

两人又聊了一阵,各自睡去。

注释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武进士之设。本书为烘托气氛,让这一制度过早诞生,还请海涵。本章关于武进士的制度,依照的是清代武举的程序和等级。为避免读者被本书误导,以下简单科普以下武举制度: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唐代。武则天长安二年(700)“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武举”或“武科”的正式出台。自此以后,武举考试为大多数封建王朝所承袭,成为封建国家网罗武备人村的重要制度。

宋以前并没有“武状元”之设。首名武状元产生于宋神宗时,为福建人薛奕,后与西夏作战时战死。

历史上著名由武举出身的武将尚有唐代的郭子仪(唐玄宗开元初年武举异等),北宋徐徽言(文进士出身,后弃文习武,徽宗授武状元)等等。

唐代武举偏重于技勇,重点是马上枪法,而整个制度还不够完备,只能说是武举的创制时期。宋代开始,武举被纳入整个科举体系之中,确定了三组考试的程序和外场考武艺、内场考策论兵书的考试办法,武举制度臻于规整。元代武举废止不行。武举的兴盛是明清两代,特别是在清代。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