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儒侠英豪 > 第十六章:岂期于此刺探漫

儒侠英豪 第十六章:岂期于此刺探漫

作者:别月居士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3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再说李如风一行四人进了罗田县城,正寻思着怎么去寻找冯延朗的下落。忽然,街道上一阵骚动,只见两个旗官骑着高头大马在前头喊话:“让开、让开……”后面一个卫士鸣锣开道,百姓纷纷避让。

一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过来了。那队伍中间,赫然拉着几大车箱子。只听路旁有人道:“又是上茶去了”。四人却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这“上茶”是什么意思。

“燕姐姐,我们快走吧!”曾锦依却急着要去找到冯延朗,再去找爹爹的遗骸。于是,四人转了几条街,终于从南边挤出了城。

行了约10公里的样子,来到了一座山下。忽听人马叫唤,一个百余人的马队呼啸而过。只见那些人都是些虬髯大汉,衣服胡乱的扎着、手捧各式各样的武器,一脸的凶神恶煞。那些人中有几个还恶狠狠地望了他们几眼,只望得曾锦依头皮发麻。

李如风一直觉着哪里不对,又往前走了半炷香的功夫,突然停了下来。方凌燕也大叫一声:“不好”。二人同时驻足,对望了一眼。

“什么?”景云鹏显然还没意识到什么。

“刚才那群人是马贼,冲着那批货物去的。”李如风道。

“马贼?货物?什么货物?”景云鹏还没想明白。

“就是我们在城里见到的那些大箱子。”方凌燕补充到。

“云鹏,你和锦依先走,在汉口江山月等我们,我和你方师姐去看看那群马贼搞什么名堂。”李如风对景云鹏道。

五岳门徒,向来深受侠义之教,遇到这种事情,多半是要凑上一手。

“可是……”景云鹏想说自己和曾锦依两个人上路有点不习惯,又怕李如风和方凌燕多想,只得打住。灵机一动,便说了句“可是你们什么时候才能回来,锦依妹妹可是很着急的。”

这话说出来又把大家拉回了现实,曾锦依怎么可能还找得到曾玄英呢?

曾锦依看着大家的眼睛,明白了师兄师姐们的心思,然而,她还是想去找父亲,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没事,燕姐姐,我可以一个人先走。”

这让三人感到十分为难。方凌燕想了想,便对李如风道:“要不我和他们俩一起先走,在江山月等你,不管你探出什么,明天傍晚一定赶到汉口会合。

“嗯,这样也好,你们三个都没怎么出过远门,一起有个照应。”

“我们无碍,只是师哥你万事一定要小心啊!如有大事一定知会我们一声。”

“没事,我又不是第一次在江湖上漂。”李如风一脸的洒脱。方凌燕知道,论独自行走江湖,李如风是有经历也有经验的。然而,现如今的五岳毕竟已是分崩离析,非常时期,更多非常之事,她不禁对李如风抱了几许担心。

四人商量定,便分了路各自离开。

李如风折身而回,循着马贼的踪迹小心翼翼地赶去。走了约二十多里的路程,到得一座山下,只见路口出现两具尸体,穿的都是卫士服。走近了一看,一个小川内,一片狼藉,卫士的尸体、马贼的尸体都有,而那几辆大车却都不见了。李如风到处搜索,发现了一处延伸出去的车辙,便顺着车辙往前探路,又顺着车辙走了大约半炷香的功夫,进入了山里,车辙消失不见,却留下了一串串因故意掩盖脚印而导致的泥土翻新痕迹。李如风哼了一声,寻迹而去,不知不觉已经上了山。奇怪的是,在离山脚六十丈处,上山的路径突然向左转,而痕迹则突然消失不见。李如风仔细查看,除了看到右侧有一座供行人歇息的亭台之外并没有发现路上有什么异常。难道是这群马贼把车辙都抹去了?那也不可能一点痕迹都没有。李如风想了一会儿,不知到底如何,寻思着,且上了山顶再说。

一路上山,李如风并没碰到什么情况,只是在山东南方的石壁上,发现一座天然而成的观音像,与别处不同的是,这观音像是反背而坐的,佛像两边一幅谒语“问大士为何反背,劝世人及早回头。”让人暗暗称奇。

再行4里路程,到得山顶,只见竟藏着一座古寺在茂林中。这古庙看起来修建时间颇为久远,虽然不大,却也颇具气象。庙宇正门上分明写着“观音山寺”四个大字。

李如风信步走进去,只见正殿中立着一尊佛像,却是依山腰的反背观音像塑造而成。李如风穿过殿堂,在寺里到处转了转,却是一个人都没有。难道这竟是座不受香火的寺庙?李如风隐隐觉得这与那官军被杀、货物被劫之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他一边往寺庙后面山的最高处走去,一边思索,但却怎么也找不到这其中的问题所在,正兀自懊恼,一抬头往山下看去,猛然发现这山有些奇怪,山势呈“丁”字形。

只见这山山腰上有几处地形往内向凹进去,特别是方才上山来的那个方向,有一处似乎是一条深涧,深涧的两边非常陡峭,而且树木茂盛,外面很难看到里面有什么。而那里刚好离刚才车辙消失的地方不远。李如风又想到这寺内也不像无人居住的样子,明显不合常理。

直觉告诉自己,那深涧中定是有人的。李如风便决定先到那里一探究竟再作计较。下了高台,李如风便奋起脚力,朝山腰的深涧奔去。只一盏茶的功夫,李如风便到了那深涧西边崖壁上。他仔细看了看,发现这路的周围都是灌木丛,并无什么特别之处。斟酌了半晌,李如风还是决定下到涧中探探究竟,便纵身一跃,顺着崖壁上的藤蔓、灌木下到了谷底。只见下面一片平地,竟比涧口还开阔,只是并不明朗,上面的亮光星星点点的洒下来,照在一片湿润的土壤上,中间一条小溪穿过。小溪旁边明显有人活动的痕迹。

李如风大喜,循着小溪往上游走去,走不多远,小溪越来越窄,而地面越来越干燥、越来越平整,一看就是有人经常走过。李如风不觉小心起来,一步一探。走不多远,突然看见对面崖壁上好像有一扇门。

李如风施展轻功越过小溪,到得门前,仔细一看,果然是扇石门。这也奇了,在这样的深涧里居然还有石门,定是有人居住。李如风更加肯定被劫的货物定与这里面有关了。李如风不敢贸然开门,侧着耳朵贴着门板听了一会儿,什么也没听到,于是便准备开了门进去,却苦于无法拉开。正准备放弃,眼睛却在崖壁上瞟了瞟,发现上面皆是凹凸不平的石头,也许开关设在这上面了。心里想着,李如风便动手在那些石块上按着、旋着,终于在离门丈许的地方按下了机关,门碌碌的开了。出现在眼前的是一节正对着石门的阶梯,李如风擦亮了随身携带的火折子,沿着阶梯往上走着,走了不到半盏茶的功夫,发现又是一处绝路,头顶上都是硬硬的石板。

李如风略一思索,明白了,原来这是通往地上的,那么这头上的石板就是往上开的门,只不过又得找到机关而已。他随手摸了半天,却是什么反应也没有。李如风又施展内力向上猛击,石板却是纹丝不动。虽然明知道从这里出去或许可以找到那货物怎么失踪的,但是却被难在了这里,李如风不觉有些气馁。他定了定神,仔细分析了这座山内外的形势,猛然醒悟这里可能就是那车辙消失附近的那座亭台底下。既然如此,一时又找不到开门的机关,那便转身回去,那些人把东西运进来了就肯定放在里面某个地方藏起来了。

李如风又回到小溪边继续往前走,不多远,发现一处瀑布,小溪中的水便是从三丈高的地方流下来的。水帘背后蓦然便是一口洞穴,顺着溪边小路蜿蜒可进。只见那洞口大约高7尺,宽3尺。李如风寻思着那些人是怎么把整车的货物从那密道口运下来,又从这么窄的洞口运进去的呢?必是将里面的货物全都搬运出来了。那么,那箱子里装的货物应该不会很重,而那些大车也应该被推到某个地方藏起来了。他小心翼翼地进了洞,便隐隐约约听到有声音发出来,似是有一群人在里面高声喧笑。

李如风定了定脚步,贴着洞壁轻轻地朝前探行着,慢慢地感觉有更强的光影闪烁,甚至能看到对面有许多条人影。他心知是到了洞内的一处大堂了。

这洞内较为简陋,洞壁也都是开凿而成的,并没什么砖石,也没有隔门。里面的人可能压根儿没想到还有人进来,连上面的亭台、下面的溪边都没有布置守卫,更不用说洞中了。

李如风贴在洞壁上听他们高声地讨论,竟是要将一批茶叶分批带往汉口,走水路偷运到西洋。原来那被劫的货物就是李如风寻思的本地贡茶,那可是上好珍品。但也正因为如此,那些盗匪也不敢在大明境内售卖,只能走私到西洋。须知此时大明东海大洋也并不太平,时不时有小股倭寇上岸劫掠,其中不乏与中土盗匪勾结者。

了解到这些情况,事情已经基本清楚了,眼下只需到当地官府进行举报,官府带人查抄此地便可破了此案。李如风虽是江湖中人,这次做了回探子感觉也甚是不错,心想着这就回县城向当地官府报告情况,也好早些去追赶方凌燕等人。当然,他还有更深层次的目的,如果这次贡茶与宫里有关,那么,自己或许能得到一个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