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837、唐蕃战争与会盟

人生流浪 837、唐蕃战争与会盟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837、唐蕃战争与会盟

然而,噶家族的覆灭并没有结束唐蕃之间的军事纷争,吐蕃依然与唐朝在西域、河西和南诏三个要害地区展开拉锯战。在中亚、西域,吐蕃与大食、突厥诸部联合起来,与唐朝对抗,企图控制丝绸之路。

公元751年,唐将高仙芝与大食军在恒罗斯(今哈萨克斯坦东南的江布尔)进行了在中西交通与文化关系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著名战役,唐朝势力退出中亚西部,而大食的阿拔斯王朝由此振兴,其首都巴格达(即如今的伊拉克首都),开始了中亚的伊斯兰化,唐朝则走上了更曲折的道路。

755年,安禄山反唐,使大唐王朝已衰弱的根基产生动摇。唐朝调兵平叛,吐蕃趁势进击,收罗党项、白兰、沙陀、吐谷浑各部,向唐朝内地大举逼进。

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七月,吐蕃入侵大震关,陷兰、廓、河、鄯、洮、岷、秦、成、渭等州,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资治通鉴》记曰:“大唐王朝自高祖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开元中,又置朔方、陇右、河西、安西、北庭诸节度使以统之,岁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供粮糗,设监牧,畜牛马,军城戍逻,万里相望。及安禄山反,边兵精锐者皆征发入援,谓之行营,所留兵单弱,吐蕃、党项各部相继内侵;数年之间,西北数十州纷纷沦没,自凤翔以西、汾州以北,皆为各部占据。”

在西域地区,由于唐朝的退出,天山南部即为吐蕃控制,原属唐朝管辖下的部落民族相继投归吐蕃。留在西域的唐朝守军,只能依赖于东部天山地方,通过漠北鄂尔浑河流域的“回鹘路”来求得活路。回鹘的地位由此加强,以北庭与西州(吐鲁番)为中心的天山东部及东北部地方进入了回鹘的势力范围,帕米尔至西域南道及河西地区成为吐蕃的领土,而包括焉耆、龟兹在内的西域北道则成为夹在两者之间的缓冲地带或相互争夺地区。吐蕃在789~792年与回鹘的北庭争夺中以失败告终,从而回鹘人在西域站稳脚根奠定了基础。

在南诏地区,唐朝的苦心经营也付之东流。在松赞干布时期,吐蕃已把军事势力伸进云南洱海地区,当地分裂的五诏均受吐蕃控制,唯有南诏与唐朝保持着良好的国际关系。唐朝一直派兵支持南诏的统一和与吐蕃的抗争。

738年,唐朝封已统一六诏的南诏王皮罗阁为云南王、西南大酋、特进越国公。南诏在唐朝抵御吐蕃东侵的战斗中,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

公元751年,驻守南诏的唐朝都督张虔陀,利令智昏,经常借势奸污南诏王妻女,引起仇怨而被南诏王阁罗凤杀死,而大唐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既不察实情,又不顾南诏王一再申辩,进兵南诏,终使南诏臣服吐蕃,联合攻唐。你看看,又是一个因“男女之间的**望”而引起的战争。

广德元年,公元763年,东侵的吐蕃军还攻陷长安,迫使唐代宗皇帝仓皇出逃陕州(河南三门峡),吐蕃大将马重英(达札路恭)立金城公主之侄广武王承宏为帝,立年号,置署官员,以司封崔环等为相。停留十五日,引兵西退。

公元842年,吐蕃末代赞普达磨因灭佛被僧人刺死,吐蕃贵族分为两派,一支拥立达磨王妃遗腹子沃松(意为光护),一支拥立王后买来乞人之子永丹(意为母坚),两派展开争夺。这一斗争也直接影响到吐蕃统治下的河陇地区。洛门川(甘肃武山)讨击使论恐热与鄯州节度使尚婢婢激烈混战,各地反抗吐蕃统治的运动也不断掀起。吐蕃本部地区的奴隶起义更是气势凶猛,他们杀贵族,挖王陵,动摇了吐蕃王朝的基础。而河陇地区的吐蕃属下各部奴户还形成了温末军,被奴役的河陇地区汉人纷纷归唐。

公元848年,沙州人张议潮率众起义,沙州吐蕃守将西遁。

849年,吐蕃秦、原、安乐三州及原州所辖石门、驿藏、制胜、石峡、木靖、木峡、六盘等七关守将降唐。

851年,张议潮以瓜、沙、伊(哈密)、肃、鄯、甘、河、西、兰、岷、廓等十一州图籍归唐。河陇唐人“解胡服,袭冠带”,欢呼雀跃。唐朝遂置归义军于沙州,以张议潮为世度使,结束了吐蕃扩张与统治的历史。

然而,唐蕃之间的战争并没有影响双方之间的交往,他们之间事实上的君臣之礼已改为舅甥之礼。与唐蕃双方频繁战争相伴随的,还有会盟与划界之举。

据史书记载,在706年至822年的100余年中,唐蕃双方的重要会盟就有7次之多。

第一次是在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706年),并以黄河为界。及金城公主出嫁吐蕃赞普(709年),吐蕃厚贿鄯州都督杨矩,表请皇帝以河西九曲为金城公主汤沐地。唐中宗许之。九曲者,水甘草肥,适宜畜牧,又近唐境,吐蕃越过黄河建桥筑城,并设独山、九曲二军,使唐军无险可守,常受寇掠。

714年,吐蕃提出新的划界会盟要求,与唐朝约定在河源(青海西宁东南)会盟。未定盟,吐蕃军首领坌达延将兵10万进攻唐临洮,入掠兰、渭监马。会盟未能举行。

唐蕃第二次会盟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729年,唐朝攻克吐蕃建立的石堡城(青海湟源南)。次年,吐蕃请和,唐朝许以会盟。734年,双方会盟约和,并以赤岭(河源西日月山)划界。

第三次会盟是在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天宝年号也占一部分),地点是唐长安鸿胪寺。

第四次会盟是在唐代宗永泰元年(765年),也在京城长安,于兴唐寺中举行。

第五次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建中二年(781年)双方确定以贺兰山为界。次年欲盟未果。783年正月双方盟于清水(甘肃清水西)。

第六次为德宗贞元三年(787年),双方盟于平凉,此盟为吐蕃所劫。

第七次是在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分别盟于长安与拉萨,并立碑铭文为证。拉萨的唐蕃长庆会盟碑至今犹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