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813、“库库诺尔”

人生流浪 813、“库库诺尔”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813、“库库诺尔”

至此,咱们还有必要向各位介绍一下这吐谷浑赖以生存的青海湖。上文《北史》所载的“青海”二字就是说的“青海湖”。这湖古称“西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

青海蒙古语称青海湖为“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故称青海。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系断层陷落所成。为什么说它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呢?各位只要听听下面一些数字便会从中寻得答案。这青海湖,面积达到4583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197米,绕湖一周约360公里,湖面最长处106公里,最宽处63公里,湖水最深处38米,平均水深亦在19米以上。

所以说,有时你要是“蒙冤受苦被陷”了,你不光是跳进黄河里洗不清,你就是跳进青海里也无法洗清!不信,你可以去试试!据说这青海里就死过不少的冤魂!

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上,距西宁150公里,面积4500平方公里,海拔3200米,湖水冰冷且盐份很高。青海湖蒙语叫“库诺尔”,藏语叫“错温布”,也就是“青色的湖”的意思。在青海高原东北部,日月山,大通山和起伏连绵的青海南山环抱着一个高原湖泊——青海湖。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面积4400多平方公里,海拔3260多米比古城西宁还高出1000多米,这里气候凉爽。即使在烈日炎炎的的盛夏,日平均温度一般都在15℃左右,是理想的避暑胜地。青海湖蒙语叫“库库诺尔”,意思是“青蓝色的海”,是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后,幸存下来的。 重要数据和景观

面积:4500平方公里

海拔:3200米

位置:距西宁150公里

景观: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像大海一样广阔神秘。青海湖之于青海省,就好比是**之于北京。

推荐景点

青海湖:浩瀚如海、神秘雍容的高原明珠,夏天油菜花开时的人间仙境。

鸟 岛:4-7月份的生态奇观

茶卡盐湖:柴达木盆地的著名景观

最佳旅游时间

青海湖一年四季都可以旅行,但是由于气候的原因,旅游者大多集中在夏季前往,因为夏天的青海湖气温较高,夜间常有降雨,因此也较为湿润。每年8、9月份,青海湖北岸有大片的油菜花开放,成为青海湖的一处主要景点。但如果旅行的主要目的是鸟岛的话,以5月份为最佳。

这青海湖中还有五个小岛,其中以鸟岛最著名,另外便是海心山、海西山、三块石、沙岛等,每年春季有十万多只斑头雁、天鹅、棕头鸥、鸬鹚等来此,使这里成了鸟的世界、鸟的天堂。非但如此,从四面八方流淌而来的甘子河、沙柳河、黑马河、布哈河、泉吉河、莱挤河、倒淌河等汇集湖中。由于湖水含硫酸镁、氯化镁等无机盐较多,所以湖水并不能饮用。但是,湖中盛产无鳞湟鱼。此种鱼遍体滚圆、光滑,肉多细刺,肥嫩味美,在湖边野炊,用湖水煮食饶有风味、甘美无比。

这就是吐谷浑赖以生存的青海湖。在它定居青海地区以后,由于地理因素及羌族农业部落的影响,其农业也相应发展起来,故史称其人“亦知种田,有大麦、粟、豆。然其北界气候多寒,唯得芜菁(即蔓菁)大麦,故其俗贫多富少。”经济因地而异,农业主要分布在青海湖东南的赤水、浇河、洪和、抱罕一带,兼有牧业。吐谷浑辖下的鄯善、且末,主要为畜牧、冶金和商业。今甘南、川西北及青海东南辖区主要为羌族,以游牧为主。吐谷浑的采矿、冶炼和兵器制造技术均颇有名。其地多铜、铁、黄金、银和朱砂,兵器有弓、刀、甲、矛等。吐谷浑人在如今的青海循化清水河口地方所建的黄河桥(也就是河厉),反映了他们高超的桥梁建筑技术。最值得称道的是吐谷浑所处中西交通要道上的地理位置和因此而繁荣昌盛的商业贸易。

从青海湟水流域等地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来看,由祁连山南,沿湟水至青海湖,再经柴达木盆地而至新疆,是一条主要的中西要道。这条道路在吐谷浑建政于此时期得到恢复与繁荣,吐谷浑人因此之便,与北方的蒙古草原,西部的西域、中亚,南与青藏高原、印度,东与黄河、长江流域均有贸易往来。吐谷浑与南朝、北朝政权,及柔然、突厥等民族均有商业联系,而且还起到了中介者的作用,贸易物品自然以丝绸为主。

公元553年,西魏(后被北周替代,都城长安。)凉州刺史得知吐谷浑通使于北齐(由东魏演化而来,都城安阳。),遂派兵于州西赤泉偷袭,“获其仆射乞伏触板,将军翟潘密、商胡二百四十人,驼骡六百头,杂彩丝绢以万计。”它向南朝、北朝政权进贡的物品除特产的善马、牦牛外,还有乌丸帽、女国金酒器、胡王金钏及玉石等。女国的丝绸可能即通过吐谷浑而传入。1955年在青海西宁出土76枚波斯萨栅朝卑路斯(457~483年)时期的银币,即是该路丝道繁荣的最好物证。中原与西域、印度的高僧如慧览、宋云、阇(shé)那崛多、唐初的玄奘法师等均取道于此。人们习惯上称该道为河南道或青海道,它直接连接着东西丝绸主干道和吐蕃丝路交通。

吐谷浑的风俗见于汉文记载的主要是鲜卑统治者的习俗,这与属民羌人的风俗有一定的差异。史称,其俗丈夫衣服略同华夏,多以幂禽为冠,亦以缯为帽。妇人皆贯珠束发,以多为贵。国无常赋,须税则征用富室商人税以充其用。刑罚简单,杀人及盗马者死,其余则罚以财物。杀人时必以毡蒙头,持石从高击杀之。婚姻方面,与北方的突厥(当然还有匈奴、柔然等地方政权。)相同,父兄亡后,妻其后母及嫂等。贫者不能备财物娶妻者,常常盗女而去。人死后实行土葬,保持本族旧俗。其王、后服饰略异,可汉以皂为帽,椎髻、毛珠,坐金狮子床。其妻号为恪尊,衣织成裙,披锦大袍,辫发于后,头带金花。但其主要居民则为羌文化风俗。

这就是我们所要介绍的吐谷浑。经过绕了这么一个大圈子,相信各位一定能抓住这吐谷浑的一鳞半爪,对吐谷浑这个古老而又复杂的混合民族政权有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但是有些人不禁要问了,据前文所言,这吐谷浑,早在唐高宗龙朔三年(也就是公元663年),东侵的吐蕃终于灭亡了吐谷浑,占有其地。既是吐谷浑在663年就已被消灭,它又如何在公元909年五月间被义昌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守文重金利用去攻打其弟刘守光也就是幽州的卢龙节度使、同平章事呢?这在时间上和地域上都说不过去啊?请问作者和说书讲艺者如何解释?

好!在此我单田芳作为说书讲艺者就给各位讲个明明白白我的心!

咱们可以听听前文的这一段记述:“高宗龙朔三年(663年),东侵的吐蕃终于灭亡了吐谷浑,占有其地。大部分吐谷浑人辗转来到宁夏、陕北、山西西部北部及内蒙古南部地区,与汉族、北方各族相互融合。”

这两句话只要掂平了看,就不难冰释前疑。不能仅重前一句,还应考虑到后一句。不错!吐谷浑王国是被吐蕃灭亡了,但其流亡别处的部落后裔依旧存在。不要说是公元909年五月份,就是到现如今的二十一世纪初其后裔子孙也仍然存在!当然,在公元909年之际吐谷浑的流存之众能为义昌节度使兼中书令刘守文所重金利用去攻打其弟刘守光也是情理之中的正常之事,对其后裔的流存则勿庸怀疑,而且在时间和地域上也能说得过去。这些就不用怀疑了。不知各位对此还有何异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