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710、“死猪”

人生流浪 710、“死猪”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710、“死猪”

穿过这历史的浓烟,让我们重新回到眼前。孟夏四月二十八日晨初,就在这前秦王苻坚墓冢的脚下,只见一位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毛胡大肚皮汉子正像“死猪”一般酣睡不已,活脱脱一个死乞丐!就连相府杀手“降神十二星”和“天罡地煞”从他身上践踏而过,他却依旧酣然大睡、不醒人事,真是人间一道“怪哉”!

你道这头公猪一般的毛胡大汉何许人也?实不相瞒,这位貌似钟离昧的死乞丐大肚汉就是陈抟、钟离权、李八百、吕洞宾、女真毛女等诸多奇人异士的好友谭峭·谭大侠。此人在耶无害与陈抟对弈华山的那一章节里曾经出现,如今他却死睡在荒冢一堆前。

然而,你却别小瞧了这头死乞丐,他却是五代时期的奇人隐士之一,乃著名的道士、道教学者,字景升,泉州(今福建泉州)人,唐国子司业洙之子,从小聪颖,早年广涉经史,博闻强记,为文清丽。其父望子成龙,希望他能考中进士,平步青云。只是谭峭对黄老等诸子之学兴趣浓厚,搜集《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阅读,幡然有悟,辞别父母,出游终南山。他的父母不知就里,以为终南山靠近京都,游览一下并无害处,爽然同意。谁知这一去不要紧,谭峭早已胸有成竹,一出家门,再不返回,尽情游历了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庐山、潜山……。面对父亲的谴责,他驰书答复说:

茅君昔为人子,而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母以其坚心求道,不以世事拘之,乃听其所从。

谭峭后拜嵩山道士为师,勤学苦炼十余年,尽得其师辟谷、养气之术。后周游各地,行踪不定,无所不至,成为一名游方道士。

谭峭平时所为,往往大异于常人。夏裘冬葛,状如疯颠。有时卧于风雨霜雪之中,终日不醒,人们都以为他已经死了,但仔细察看,则气出怵怵然。而实际上,谭峭已经得到道门正宗内修法诀,正宗的睡功,而且功夫高深,不以寒暑为意。这就是我老单常说的“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活有行尸走肉一般。”

睡功秘诀曰:真人之睡、仙人之睡、至人之睡,留藏全息,饮纳玉液,金门牢而不可开,土户闭而不可启。苍龙锁于青宫,素虎伏于西室,真气运转于丹池,神水循环乎五内。呼甲丁以值其时,召百灵以卫其室,然后吾神出于九宫,恣游青碧,履虚如履实,升上若就下,就下如上升,冉冉与祥风遨游,飘飘共闲云出没。诗云:至人本无梦,其梦乃游仙;真人变无睡,睡则浮云烟。炉里长存药,壶中别有天。欲知睡梦里,人间第一玄。故曰真人之睡非欲长睡不醒也,意在隐于睡,并资修内养,非真睡也。

谭峭不蓄财产,两袖清风,欣欣然忘情物外。经常将其父寄来的衣物钱帛散与贫寒人家。谭峭以其所悟,撰写了《华书》,其中透露他对社会现实、人生哲理、超越思想等领域深入探索后得出的精辟见解。从谭峭经常吟诵的诗中,足可以看见他的博大胸怀和对道的认识:

线作长江扇作天,屐鞋抛向东海边。

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

谭峭走儒出佛过仙入道,但他对社会问题仍经常予以关注。为了将自己所悟之理能为更多的人所了解,他在长期的行游过程中,物色人物,以利刊布他的著作。

谭峭《化书》所揭示宇宙万物变化的总原则是:

道之委也,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生而万物所以塞也。

道之用也,形化气,气化神,神化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

谭峭认为,大道的运动,构成一个完整的圆圈,开合舒卷,生灭转化,体虽虚无而用无穷。宇宙万物的发展程式是道~神~气~形(万物)。如此,使得世界生生不息,变化万端,千变万化不离根本,万物都具有一个共性,即形~气~神~虚,“虚明而万物所以通也。”这一道化的程式、框架、原则、精神,放之四海而皆准。即便想用于解析社会演化现象,也完全行得通: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顾盼,而顾盼化揖让,揖让化升降,升降化尊卑,尊卑化分别,分别化冠冕,冠冕化车辂,车辂化宫室,宫室化掖卫,掖卫化燕享,燕享化奢荡,奢荡化聚敛,聚敛化欺罔,欺罔化刑戮,刑戮化悖乱,悖乱化甲兵,甲兵化争夺,争夺化败亡。其来也,势不可去;其去也,力不可拔。

谭峭似乎有意想构成一幅宏大的人类历史演化图,他从人类的起源,私有制的发展,皇权的建立到剥削、压迫、反抗的历史锁链中,认识到了历史的某种必然性,从而作出了具有中国传统方式的描述。尽管其理论显得十分朴素、简单,甚至有的环节衔接不上,无法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思想。。理论经典作家的同类论述相比,但他在距今一千年之前,对社会历史的认识达到这样一个水平,已经是难能可贵的啦。正是他的这种宏观认识,才使他能够得出许多对社会治乱问题的独到见解。

谭峭对于人类本身的演化程式也有一个概括:

虚化神,神化气,气化血,血化形,形化婴,婴化童,童化壮,壮化老,老化死,死化虚。

虚复化为神,神复化为气,气复化为物。

化化不间,由环之无穷,夫万物非欲生,不得不生;万物非欲死,不得不死。(《化书·死生》)

人类最初从何处来的问题,至今仍是科学界争论不休的大课题。当然谭峭是一切从道、虚出发,来对人体胚胎形成作了分析,并认识到生老病死是一种铁的规律,也认识到万物虽有变化,却循环不灭的现象。

谭峭认为,古代圣贤通过精思极虑,终于察觉到“穷通事之端,得造化之源”,而人类的超越途径,修持原则也就显而易知,并不玄奥了:

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虚实相通,是谓大同。藏之为元精,用之为万灵,含之为太一,放之为太清。是以坎离消长于一身,风云发泄于七窍,真气薰蒸而时无寒暑,纯阳流注而无死生,是谓神化之道。(《化书·紫极宫碑》)

“神化之道”也就是人类的超越之道,经过修炼,可以使人的生命发生逆向运动,即从虚~神~气~血~形~婴~童~壮~老~死的生命演化程式改变运动方向。这不是死后的改变,如若是这样,就无异于彻头彻尾的宗教迷信了,而是生命活动依然存在的时候,不管这一个体的生命是处于青、壮、老时期,抑或健康,患病,就开始走上返还之路:形~气~神~虚。“达此理者,虚而就之,神可以化,形可以不生。”

神不化,是不顺化生气、血、形、婴,忘形、返形为气、为神、为虚就超出了人类死生的状态。谭峭这一关于陶铸人体形神气血达到虚无,永不坐化的理论,世人会感到玄虚、捉摸不透,如果结合陈精《无极图》,就会使人们感觉到,道教学者是在进行一场什么样的探索,他们所进行的是一个人体以及人体与宇宙生命工程的伟大事业。

从上述所引《化书·紫极宫碑》的一段话里,我们了解到谭峭能够异乎常人,卧冰雪而坦然,虽经日而气息仍怵怵然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体内真气熏蒸起了抗寒防冻的作用。典籍关于佛道中高人严冬露坐、融冰化雪的记载就有不少,不独谭子一人。当然谭峭能够如此,也表明他在悟道中进入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对此,他在《化书》中作了一个原则性的透露:

物有善于蛰藏者,或可以御大寒,或可以去大饥,或可以万岁不死,以其心冥冥兮无所知,神怡怡兮无所之,气熙熙兮无所为,万虑不能惑,求死不可得。是以大人体物如身,体神知真。是谓吉人之津。(《化书·蛰藏》)

是以真人体物而知身,体身而知道。(《化书·阴阳》)

在大自然中,龟、蛇、鹤、鹿等长寿动物,种类很多,谭峭细心体察,由远及近、由彼及此,总结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蜇藏”。蜇藏不仅仅是形蜇、身藏,而是心蜇、神藏。道教内修法诀中有蜇藏之法,就是指的后者。谭峭说:“得天地之纲,知阴阳之房,见精神之藏,则数可以夺,命可以活,天地可以返复。”(《化书·载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