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598、大千世界

人生流浪 598、大千世界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598、大千世界

“何谓乾闼神?”

“即天空音乐神。”

“何谓阿修罗神?”

“即非天神。”

“何谓迦楼罗神?”

“即金翅鸟神。”

“何谓紧那罗神?”

“即天上歌唱神。”

“何谓摩侯罗迦神?”

“即大蟒神。”

“孰是善神,孰是恶神?”

“谁都是善神,谁都是恶神。善恶并没有根本的区别。”

“如此说来,天龙八部是善恶混杂其中,难分真伪了?”

“非也?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层断除,无明断尽,佛性也就彻底圆满,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萨,了生死入涅磐,根本也没有什么善恶可言。至于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走出世间法,乃是无善无恶。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象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以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故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区别,唯有如此,才能平等博爱地来普渡众生。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着而已。”

“方丈!佛教不言善,不言恶,那人性之本究竟是善还是恶?”

“悟静!看来你还未领悟老衲刚才所言的真正含义。”

“方丈!悟静在入佛门之前,虽是一介武夫,但我对于世间各家学派对‘性本善?性本恶?’的纷争还是了若指掌。孟子讲‘人之初,性本善’,荀子讲性本恶,杨雄认为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告子讲性无善无不善,甚至还人推崇孟子主张‘食,色,性也’,而后人则多数倾向于孟子。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阿弥陀佛!悟静!你休要再受其观点主张的影响,只要你一心向佛,总有一天会悟出禅机,你便不会再搅在‘性本善?性本恶?’的纷争之中。到那时,你便会超凡入圣,无有生死善恶之分了。”

“方丈!总而言之,佛教之中还是有善恶之说的。”

“阿弥陀佛!悟静言之有理。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这也就是说佛教也主张人性本善之论。但是,事实之上,佛教虽说是性善论,也可以说是性恶论。然而,佛教的本质,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既是如此,佛教之善恶,当应随缘而定。”

“善哉!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却是性恶之论。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但目的还是一样。所以,佛教可以适其所适、因缘而定。

若从根本上说,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坠地时算起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也就是业。但他们却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孟子偏重理性价值,所以说是性善;荀子着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而实际上,他们都是片面之观。

从这一点上讲,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因为佛看众生皆有佛性,他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达成‘佛性’目的。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所以,说人之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不对。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如此说来,佛教的善恶观与杨雄的善恶混合以及公孙子的性无善无恶论、告子的性无善无不善有大同小异之处?”

“阿弥陀佛!不可如此乱加联系。佛教善恶之观超凡脱俗,谁也无法取替。佛教说善说恶,但其本质上又讲无善无恶。可这也不能等同于公孙子的性无善无恶之论,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之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只是在出世以后,才设法加上善恶的名目。这从根本上来说,性无善无恶论便没有道出人性之本源。而佛教认为,人性的善恶之观不是一成不变,要彻底废除一切善恶及无善无恶的定论。”

“阿弥陀佛!经老方丈这么讲说,悟静渐渐在开悟。”

“阿弥陀佛!不再言善言恶,你则会立即醒悟。”

“承蒙老方丈开导。请老方丈继续为弟子说法。”

“善哉(载)!汝还有何佛理未通?”

“弟子请问,何谓芸芸众生?”

“芸芸众生即是说宇宙众生、大千世界不可胜数。”

“何谓大千世界?”

“佛教以每一千大世界为一个佛国土,包括一千的三次方个太阳系,相当于天象中的一座星云。它把一千个太阳系称为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

“何谓西方极乐世界?”

“所谓西方极乐世界,也称弥陀净土。它在《华严经》中的位置虽然不高,但它在地处东方的中原和扶桑的佛教僧侣心目中,却是一切佛国中影响最大、‘声誉’最高的一个。《阿弥陀经》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说:‘从是西方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名曰极乐’。这就是说极乐世界距这地球相隔了十万亿座星云。净土宗就是以念阿弥陀佛,死后往生阿弥陀西方净土为目的。”

“西方极乐世界究竟如何?”

“佛经中描绘的西方极乐世界是个尽善尽美庄严奇妙的仙境。在那里,国土以黄金铺地,所有一切器具都是由无数珍珠玛瑙、百千种香料共同粘合而成,到处莲花结香、鸟鸣雅音。在西方净土里,众生没有任何痛苦,享受着无限乐趣。如若饮食,则七宝器钵自现眼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衣着果品、花香璎珞、缯盖幢幡、微妙声乐,所居舍宅、宫殿楼阁,称其形色高下大小,或一宝二宝,乃至无量众宝,随心所欲,应念即至,吹之便去。在那个冥冥高空之上的西方极乐世界,一切人间的痛苦忧愁都会顿然消失,人们可以得到世间所求而不得的幸福和快乐。这个圆满世界乃由阿弥陀佛愿力所成的佛国净土。在十方法界之内,有着十方的诸佛净土,西方极乐世界,祗是无量佛国净土中的一个。”

“西方极乐世界只是净土之一,那其他净土该当如何?”

“一切净土,尽是妙不可言。所以,佛教三宝弟子也有不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愿往生甚世界的。东晋时代的道安大师、唐代的玄奘大师及窥基大师,都是愿往生本界大千世界兜率内院的弥勒净土。如果是悲愿宏深而信心坚强的佛教徒们,也有不愿往生他方佛土而愿生生世世在人间度化。

至于华藏世界,也即莲华藏世界,《华严经》中说是毗卢舍那佛的显现,各类生灵动物,山川大地,一切现象都是佛光佛体,一切声音都是佛法的狮子吼。毗卢舍那佛就是莲华藏世界的教主,他的国土全部是佛教化众生的净土。莲华藏世界的构成特别妙胜,由须弥山无数风轮所持。最下面的风轮能持上面的一切宝焰,最上的风轮能持香水海,香水海中有大莲华,四周为金刚轮山所围绕。莲华藏世界有无数香水海,每一香水海各有大莲华,每一莲华中又包藏无数世界,所以称莲华藏世界。莲华中包藏的多层次世界,次第布列,其中第十三重为娑婆世界,为人类所居住。由于整个莲华世界是光明灿烂的世界,因此娑婆世界里,人人都可以成佛。人人都有佛的本性,只要彰显佛的本性,就能得道成佛。”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何其远也!”

“阿弥陀佛!西方净土,远可至无限天边,近可在有限眼前。关键在于你怎样修心养性。”

“方丈!悟静已得知何为西方极乐世界,但不知那十八层梵天又为何物?”

“天并不止是指天。它包括六欲天,色界十七天或十八天,无色界四天。欲界六天又称六欲天,即四大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色界在欲界六天之上,具体分为十八层梵天,高高居于地球和欲界之上。色界为四禅十八梵天。初禅三天,即梵众天、梵辅天、大梵天;二禅三天,即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三禅三天,即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四禅九天,即无云天、福生天、广果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大自在天。无色界四天即空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天、无所有处天、非想非非想天。”

“何谓十八层地狱?”

“地狱是欲界六道最低的空间位置,十八层并非确数,极言其低而已。不管是八大地狱、十大地狱还是十八层地狱,数量多少并不重要,只要世人不敢为恶,一心向善向佛即足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