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446、名胜古迹

人生流浪 446、名胜古迹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446、名胜古迹

广武山上,有汉霸二王城,正是汉王刘邦和和楚王项羽在此对垒的东西广武城。西城为汉所筑,叫汉王城;东城为楚所建,称霸王城。两城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沟,名广武涧,又称鸿沟。沟口宽约800米,深达200米,沟内有鸿沟村。北面向黄河,西南对群山,地势险要,是古代交通咽喉、军事要塞。刘邦、项羽往来荥阳一带,战于京、荥之间。刘、项多年战争,在此形成中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鸿沟以东为楚。只可惜,如今汉霸二王城北部已有一部分坍入水中。汉王城东西长1200米,南北仅留300米,墙体塌落处宽约30米,现存最高处达10米多,高出黄河水面200余米。霸王城东西长1000米,南北残长400米,墙身宽26米多,城角处宽达70米,城墙西南角高达15米。这两座城墙均用黄土逐层分段夯实。当地农民偶能拾到铁镞、铜镞等战争遗物。

说完这汉霸两城之间的“鸿沟”,咱们有必要提一下“鸿门”之处的“鸿沟”,用以区别勿要混淆。说这“鸿门”,必然要说到历史上著名的“鸿门宴”:秦二世胡亥三年(公元前207年)项羽在钜(巨)鹿(河北平乡县北部)歼灭了秦军主力,率军入关后,在鸿门宴请刘邦,史称鸿门宴。这鸿门就是在陕西省临潼县城东约5公里的鸿门堡村。东接戏水,南靠高原,北临渭河。在两千年前这里是通往古新丰的大道,由于雨水冲涮,形似鸿沟,在北端出口处,形似门道,故称“鸿门”。著名的历史典故“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也是发生在鸿门宴上。

虎牢关,又名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河南荥阳县汜水镇。相传周穆王“射猎鸟兽于郑圃”,曾将进献的猛虎在此圈养,因名虎牢关。此关地处东西咽喉,南连嵩山,北拒广武山及黄河,山岭夹峙,犬牙交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形势险要,设置关隘,镇守重兵。楚、汉争霸时长期在此交战。三国时“刘、关、张”三战吕布也是发生在此。东晋列国战乱时期,此地为刘渊(匈奴族)、石勒(羯族)、慕容氏(鲜卑族)等互相争夺的战场。南北朝时刘宋与北魏都曾一再攻取此关,以图消灭对方。唐初窦建德与李世民也曾在此一决雌雄。北宋司马光曾题虎牢关诗曰:“天险限东西,难名造化功,路邀三晋会,势压两河雄。除雪沾枯草,惊飚卷断蓬,徒观争战处,今古索然空。”现存清雍正八年(1730年)竖立的莲座石碑,上书“虎牢关”三个大字。

这三大古迹,很快就在耶无害的眼皮底下一晃而过。接下来,他还有更多的路要走。

第二日,耶无害抵达洛阳东部的偃师县。在这里,他又慕名瞻仰了大唐高僧玄奘的故里。

玄奘故里,在河南省偃师县市(洛阳东几十里许)缑氏镇。玄奘,公元602~664年,本名陈袆(音灰,这个字竟然不是形声字!),洛州缑氏(今偃师缑氏镇人),号称三藏法师,唐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和翻译家。后人为纪念他的卓越成就,在此建永庆寺。寺内大殿为清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重修。四周山川秀丽,景色宜人。玄奘从小在洛阳净土寺出家,一生从事佛教研究。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历时十七年。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到长安,随即应召去洛阳见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8年,移往大慈恩寺,在此翻译佛经,著作《大唐西域记》。

说完这河南偃师的玄奘故里,在此要略提一下他的陵墓所在。

兴教寺,在陕西省长安县少陵原畔。是唐代樊川八大寺院之一。为迁葬大唐高僧玄奘遗骨而修建。玄奘圆寂后,原葬在西安东郊浐河东岸的霸陵(霸上、霸头)白鹿原上;总章二年,即公元669年迁葬少陵原畔的兴教寺,并建塔以资纪念。因唐肃宗李亨题塔额“兴教”二字,故名。现除玄奘、窥基、圆测三塔尚存外,其他建筑于清同治年间悉被兵火焚毁。1922年和1939年曾两度重修。今正殿、藏经楼及长方形敞亭等都是近代建筑。寺西慈恩塔院内,中间最高的一座是玄奘的舍利塔,左右是玄奘两名弟子窥基和圆测(新罗人)的墓塔,均有石刻塔名和泥塑像。

当日下午,耶无害又来到了东都洛阳。这里的历史陈迹,更是让他留恋了数日。

说起这洛阳,它应该是中原的第二大繁华都市,是西京长安的陪都,号称东都,乃是中原大地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枢纽之所在,正宗的中原之都,故又称中都洛阳、神都洛阳。但如今已是大梁开平元年,即公元907年。大梁皇帝朱温奉唐昭宣帝李祝(chù)为济阴王,一切皆如前代故事,唐中外旧臣官爵并如故。以汴州为开封府,命曰东都;以故东都洛阳为西都;废故西京长安。故此,洛阳由东都又演变为西都。在她身上,久已凝聚下无数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成为古都圣迹;但是,在她身上更是打烙下无数战争的伤痕和印迹,曾致使她几度千疮百孔。“古今多少兴衰事,尽看洛阳不必走。”她曾经在数个朝代的都城所在,然而一旦朝代更替,便是“亡旧朝必毁其都”。可想而知,她已经经历了多少次历史战争的洗理(礼)和折磨,历史的长河又究竟使她沉浮了多少次!也难怪有人称“洛阳!落阳!”为“太阳落下去的地方”,这话仿佛就是在说“旧朝沉落的地方”!“龙蛇潜影伏行,朝野相合连山。”就是对古神都洛阳的真实写照。

然而,耶无害毕竟是奉家师曹吕庄之命前来游学至此。应该说这是家师所指点路线的最后一站,他在此游历完毕,就应该折道返回。如若他再取道西京长安,怕是有违师命。更何况,他奉命出游已达七、八个月。仅在武当山,他就花了半年之多的时间,虽然有违师命,但他毕竟获益非浅。后来他又随老道长隐蔽深山老林之中炼气化神,又是花去他一个多月的时间。但是,这两次经过名人指点学艺,他已是收获甚大,也算是他游学之中的意外经历。因为他好文也好武,所以这场游学已使他文武兼收、大有侠士风度。虽然他自幼体质瘦弱,家父家母不许他练武,但这次出门在外,他还是顺其自然、“得来全不费功夫”地炼就了一身好本领。

这洛阳城,就是他游历的最后一站。在这里,他究竟会有什么收获、什么新发现呢?带着这个问题,耶无害再次走向一个个的千古名胜!

龙门石窟,在河南洛阳市南13公里的伊河两岸。《水经注》云:“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河历其北流”,因此又名曰“伊阙”。这是世界闻名的艺术宝库,又为山水相趣的风景区。其石窟造像开创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3年)前后,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四百余年的大规模营造,两山窟龛,密似蜂窝。其代表性洞窟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药方洞和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奉先寺、看经寺等,共计窟龛二千一百多个,造像九万七千三百余尊,题记和碑碣三千六百多品,佛塔三十九座。这些古代艺术大师创造的丰富多彩的艺术造像,已成为研究中国历史和艺术的重要资料。石窟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手捧果品凌空飞舞,或奏乐高歌,或布撒花雨,其姿态之轻盈,神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龙门石窟的题记、碑刻,如著名的“龙门二十品”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书写的“伊阙佛龛之碑”等,都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珍品。

古阳洞,在龙门西山南部。建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内容比较丰富多彩的一个洞窟。窟内两壁镌有三列佛龛,其拱额和佛像背光精巧富丽,图案纹饰五彩斑斓。供养人像姿态虔诚持重,生动逼真,有运动感。刻品琳琅满目,为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窟内的造像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所谓“龙门二十品”,其中十九品即在此洞窟内。不愧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宾阳洞,在龙门西山北部,其三洞。中洞开凿于北魏景明元年,即公元500年开凿,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建成,历时二十四年,用工八十万零二千多个。主佛释迦牟尼和弟子、二菩萨,面相清瘦略长,衣纹折叠规整而稠密,体现了北魏造像的艺术特色。南北两壁为一佛、二菩萨,窟项雕莲花宝盖和十个迎风飘逸的伎乐供养天人。洞口内壁两侧为大型浮雕,分《维摩变》、《佛本故事》、《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及《十神王像》四层。但《皇帝礼佛图》和《皇后礼佛图》大型浮雕在解放前已被帝国主义分子盗往国外。所以,中国人民应该将它们向“帝国大盗”索回;“中国的地面上,决不能让你们横行霸道!”南洞和北洞始刻于北魏,迟至唐初方才完成。

莲花洞,在龙门西山。因窟外左上方有明代书刻“伊阙”二字,又名伊阙洞。建于北魏晚期。主佛释迦牟尼立像,高5.1米。面部和两手已损毁,但仍能看出双手前伸,右边迦叶手持锡杖,可能为“释迦乞食像”。所以说,信佛之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释迦牟尼也曾是历经磨难从乞讨要饭中渡过来的,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洞中佛龛较多,构图精美多彩,有尖拱、楣拱和屋檐,有璎珞、帷幕和华绳,又有云纹、卷草纹和几何纹,以及莲花、宝相花等,刻工精细,富于变化。窟顶镌刻有一大莲花,其旁边的高浮雕大型飞天,更是婀娜多姿,优雅传神,令人心向神往。

药方洞,在龙门西山北部。开创于北魏晚期,建成于唐代武则天时期,历时约二百年。洞内的主佛、弟子、菩萨和洞外的力士、八角莲柱,皆为北齐作品,具有多样的艺术风格,是龙门石窟中唯一具有北齐造像的较大洞窟。洞口两侧所刻治疗疟疾、反胃、心疼、消渴、瘟疫等一百四十余种疾病的药方,为唐代作品,是研究中国古代医药学的重要资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