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人生流浪 > 187、“禅月大师”

人生流浪 187、“禅月大师”

作者:yxy110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4:00:21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黄巢(?~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人。盐商出身。曾到长安应试未举。唐僖宗乾符二年875年领导农民起义,广明元年880年在长安建大齐国,登皇帝位,年号金统。金统五年884年战败自杀于山东泰安虎狼谷。《全唐诗》录其诗三首。)

韩偓(842~923?年,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年进士,官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天复初,随昭宗奔凤翔,进兵部侍郎、翰林承旨。以后不附朱温被贬斥,南依闽王王审知而卒。其诗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后期诗风转变,不乏感时伤乱之作。原有集,已散佚,后人辑有《韩内翰别集》。)

鱼玄机(约844~约871年,字幼微,一字蕙兰,长安人。本为李亿妾,唐懿宗李凗咸通年间,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因杀侍婢被处死。有《鱼玄 机诗》。)

贯休(852~913年,僧人。本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属浙江人。唐昭宗李晔天复年间入蜀,蜀主王建赐号“禅月大师”,武功盖世,而且是文武双全。有诗名,部分作品能反映当时社会现实。有《禅月集》。)

李晔(867~904年,即唐昭宗。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初封寿王。公元889~904年在位。天佑元年904年迁都洛阳,被原黄巢部将朱温·朱全忠杀害!存诗四首。)

李存勖(885~926年,即后唐庄宗。小字亚子,李克用之长子。本姓朱耶,沙陀部人。公元923年灭梁称帝,建都洛阳,国号唐,史称后唐。同光四年926年以伶人郭从谦之变中流矢而死。好俳优,洞晓音律,能度曲。存词四首,在《尊前集》中。)

冯延巳(约903~960年,一名延嗣。字下正中,广陵今江苏省扬州人。南唐烈祖李升时为秘书郎,与李景游处。保大中,累官自中书侍郎拜平章事,出镇江西抚州。后再入相,罢为太子少傅。善作新词,思深辞丽,律均调新,多写男女离情别恨和士大夫的伤感落寞情怀。在五代词中,堪与温、韦分鼎三足。对北宋晏殊、欧阳修的词颇有影响。有《阳春集》传世。)

李璟(916~961年,南唐中主。本名景通,改名璟。字伯玉,江苏省徐州人;还有说是浙江省湖州人。反正都是中国人!公元943~961年在位。词存四首,意境较高,风格凄怨深远。后人他和李煜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其父李升,为南唐烈祖,公元938~943在位,应为南唐前主!)

李煜(937~978年,南唐后主。初名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公元961~975年在位,世称李后主。降宋后封违命侯,结果被宋太宗赵匡义用药酒毒死。其词以975年降宋为界,可分前后两期。前期词大都描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亦有清丽之作;后期多抒发亡国被俘的痛苦以及对往昔帝王生活的怀念,表现出浓重的感伤情绪。艺术上善于运用白描手法,生动而形象地抒写真情实感,在题材和意境方面突破了晚唐以来以艳情为主的窠臼,使词从音乐的附庸渐变为抒情述怀的工具,提高了词的文学表现功能。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乌夜啼·林花谢了春红》、《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等等。后人将他的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其先辈邠(彬、滨)今属陕西彬县人!后徙苏州吴县,后来这吴县被分封划作苏州几区,主要为吴中区,真是灭了古县名,不便于历史、地理研究。在下以为,古吴县应该历代流传、万古流芳,岂能抹杀掉?但为了现代城区发展,也只好如此。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进士。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又曾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知邠州。守边多年,西夏称他“胸中自有数万甲兵”。号称“军中有一范,凶奴闻之心胆颤!军中有一韩(韩琦),凶奴闻之心胆寒!”卒谥文正,名符其实的“文武双全高手”。著有《范文正公集》。词存五首,风格、题材均不拘一格,如《渔家傲》写边塞生活,苍劲明健,《苏幕遮》、《御街行》写离别相思,缠绵深致,均脍炙人口。有今辑本《范文正公诗余》。)

柳永(?~1053年,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真宗赵恒景佑元年1034年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生潦倒。善为乐章,长于慢词,以描写歌妓生活、城市风光以及失意文人羁旅行役的生活等题材为主,语多俚俗,尤善铺叙形容,曲尽其妙。对北宋慢词的兴盛和发展起过重要作用。代表作有《雨霖铃》、《八声甘州》、《望海潮》、《蝶恋花》、《戚氏》等。有《乐章集》传世。)

晏殊(991~1055年,字同叔,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人。北宋真宗赵恒景德二年1005年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宋时,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当时名家范仲淹、富弼、欧阳修和词人张先等,均出其门。卒谥元献,世称晏元献。诗属“西昆体”,词风承袭五代冯延巳,闲雅而有情思,语言婉丽,音韵谐和。其《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一联,以属对工巧流利著称。有《珠玉词》。)

梅尧臣(1002~1060年,字圣俞,宣州宣城今属安徽省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宋仁宗赵祯皇佑三年1051年,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名郎,世称梅都官。诗主平淡,多反映现实生活和民生疾苦,以矫宋初空洞靡丽之诗风。著有《宛陵先生集》,词存二首。)

苏洵(苏轼、苏辙的父亲。):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自号老泉,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并以文学著称于世,世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议论明畅,笔势雄健,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与《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轼·苏东坡(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苏洵长子。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累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颍州等。元丰三年1080年以谤新法贬谪黄州。绍圣初,又贬惠州、儋州。徽宗立,赫还。卒于徽宗上台的第一年即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追谥文忠。历经宋仁宗赵祯、宋英宗赵曙、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宋微宗赵佶五世。他博学多才,善文,工诗词,书画俱佳。于词“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题材丰富多彩,意境开阔,突破晚唐五代和宋初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樊篱,以诗为词,开创豪放清旷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亦有婉丽之作。著有《东坡七集》、《东坡词》。)

苏辙(苏轼之弟): 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一字同叔  ,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谏事而被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皆为文林高手。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  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栾城集》等行于世。

欧阳修(1007~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北宋仁宗赵祯天圣八年1030年进士。累擢知制诰、翰林学士,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神宗当朝,迁兵部尚书,以太子少师致仕。卒谥文忠。政治上曾支持过范仲淹等的革新主张,文学上力主“明道”、“致用”,反对论卑气弱、艰涩险怪的时文和风靡诗坛的“西昆体”,是北宋诗词文 革新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散文、诗、词均有成就。著有《新五代史》、《集古录》、《欧阳文忠集》、《六一词》。他的词基本上沿袭晚唐五代馀风,抒情委婉深致,写景清新明丽,亦有少数篇章风格豪放疏宕。)

王安石(1075~1134年,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宋仁宗赵祯庆历二年1042年进士。神宗当朝两度任相,实行变法。封舒国公,改封荆国公。晚居金陵。卒,谥曰文。诗、文皆有成就,为“唐宋八家之一”。词作不多,风格高峻,一洗五代绮靡旧习。以《桂枝香·金陵怀古》为代表作。著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歌曲》。)

曾巩:唐宋八大家之一,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汉族,建昌军南丰(今江西省南丰县)人,后居临川,北宋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曾巩祖父曾致尧、父亲曾易占皆为北宋名臣。曾巩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幼时读诗书,脱口能吟诵,年十二即能为文。嘉祐二年(1057),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以明习律令,量刑适当而闻名。熙宁二年(1069),任《宋英宗实录》检讨,不久被外放越州通判。熙宁五年(1072)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元丰四年(1081),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六年(1083),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追谥为“文定”。

曾巩为政廉洁奉公,勤于政事,关心民生疾苦,与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并称“南丰七曾”。曾巩文学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冲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称“南丰先生”。

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仁宗赵祯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仁宋末年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神宗时反对五安石变法,出知永兴军。哲宗元佑初年,拜尚书左仆兼门下侍郎。为相八月,病卒。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骨》,并和修《资治通鉴》。存词三首。)

黄庭坚(1045~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举进士。历著作佐郎、秘书丞。宋哲宗绍圣初,以校书郎坐修《神宗实录》失实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徽宗立,如知太平州,九日而罢,复除名,编管宜州。三年而徙永州,未闻命而卒。“苏门四学士”之一。诗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江西诗派之宗主,影响极大。词与秦观齐名,号秦七、黄九。词风疏宕,俚俗处甚于柳永。晁无咎谓其小词固高妙,然非当行家语,自是著腔子唱好诗。著有《豫章集》、《山谷词》。)

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辞,喜读兵家书。见苏轼于徐,作《黄楼赋》,轼以为有屈、宋才,勉以应举。元丰八年1085年登进士第。元佑初,除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官。宋哲宗绍圣初,坐党籍,削秩,监处州酒税。徙郴州、又徙雷州。徽宗当朝,赫还,至藤州卒。其词清丽和婉,深有情致,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茧。代表作有《满庭芳·山抹微云》、《踏莎行·雾失楼台》、《八六子·倚危亭》、《鹊桥仙·纤云弄巧》等。著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