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龙雨 > 第一卷 少年初长成 第0005章 西北独孤丧家子

龙雨 第一卷 少年初长成 第0005章 西北独孤丧家子

作者:可笑无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9:5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大兆忱氏王朝治理天下的这五百年间大体可分为可分文兆三百年和武兆二百年。

文兆时期最为兴盛,棋茶书画、诗词歌赋、百家学问熔于一炉,可文人治国的弊端也使得王朝在兴盛百年之后,整个官场变得迂腐不堪,举国上下颓废荒凉,乱民四起。

因此在二百年前,大兆武烈帝整顿官场,并将文兆改为武兆,以武立国,除叛乱、杀反贼、镇藩王、开疆拓土、收复失地,为大兆王朝重开盛世。直到上一代申武帝时,武兆版图已经可纵横万里。

申武帝忱尧在位时,朝中曾出现过一位英年早逝的天纵奇才。

那位读书人划分天下、填补州郡、删减地方,最终将纷繁复杂的古老地名,错综复杂的地域划分规整为如今的武兆二十八州,二百一十四郡。

大小相宜,井井有条。

申武帝大喜,为此在分封七个皇子时,特意以新州名命名,封一字王。只是三王之乱至太子忱乾登基以来,已七去其四。先有秦、齐、雍叛乱,再有蜀州蜀王忱毓禅位晏临霄亲弟弟晏临渊归隐清城山以求自保,如今只剩魏、楚、闽三字为亲王,另存一个至开国之日起便世袭罔替的殷氏燕北王。

众所周知先帝忱尧在位的三十四年间“重武轻文”,以武平乱局,马上安天下。究其半生功过,也是毁誉参半,其殿前亲封的“十大治世能臣”中就有七人是武夫。

而那位改州制的读书人便是武兆王朝二百年间的第一文臣,曾被一向见不得文人的申武帝视若良师益友,并为其亲自赐下功德牌匾,上书“一品风流”,武兆申武年间的无双国相,“一品神卿”—宋光霁。

只是申武十六年时,这位风采无双的宋神相死于相位,年仅三十二岁,死因成谜,至今无人知晓。

这位出身名门的宋神卿,少年时曾拜于天下第一书院轩辕书院号称“未出山已知天下”的诸葛大先生门下。少年学成后,一出书院便连中三甲,一篇状元文让向来不通五经的申武帝都赞不绝口。在朝十二年,其仅凭一张三寸舌便屡立奇功。

德行上,能使王朝众多功勋武将甘愿争相为其牵马;谋略上,为天下文人广开文路,为天下武夫大改武将官制引得江湖宗师入朝为官,文武并举,朝野安宁;文治上,频出新政上下并施,填补王朝百年积攒下来的弊病,安定社稷。可以说这位“神卿”用一个人的十二年,重振了整个王朝。

以至于这位第一文人死时,举国同哀,连同国柱栾灵玉在内的十六位王朝战功地位皆是绝顶的武将亲自为其抬棺,数万书生自发送行,京城中各色女子哭倒街头。举国齐哀。也是自此之后,先帝忱尧不再立相。

文人极致,不过如此!

如果说那位八百年前的剑帝,是天下执剑之人的向往,那么这位闻名于武兆申武年间的一品神卿,便是百年间天下文人的梦想。

自神卿宋光霁规整地制以来,王朝二十八州除边境九州之外,一州之长皆为刺史,多由文官担任,边境九州责由武将担当一州之长,称作都督。

与历史不同,自成一体。

可并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武兆这二十八州之外还有存在着大小诸国:

北境之外,有如今一统四部,疆域可占武兆三分之一的鲜努王建立的大汗国虎视眈眈,大战不起,小战不断。

南境有二百年前文兆末期的叛党余孽,逃至蛟州以南,凭借天险建立的南象国,妄图重回中原。

西境有名存实亡的南昭诸部。

东海更有扶桑小国,不值一提!

而这些武兆邻国中,真正算得上历史积淀深厚的当数西北边境之外的独孤大桓。

桓国地处武兆凉州以北,所辖划分天圣,楼兰,敦煌,玉河,萧图五州。

桓国独孤氏相传早在八百年前便已在中原建国,曾与那个在江湖上流传至今的千古剑帝争过天下,其最兴盛时甚至可以吞下半个中原江山。

可惜自剑帝隐于江湖后,中原被后来居上的殷氏收入囊中,建立了二百年国祚的大殷,桓国一路溃败,最后只得偏居一隅,在离曾经都城千里之遥的天圣州建都,苟延残喘至今。

随后大兆始祖皇帝灭殷朝而雄踞中原,桓国国土一度缩减至如今的凉州以外,自此以后,桓国独孤氏便再无人能率众重返中原。

有先人评价历史时这样说:桓国独孤氏,代代为贤君,可惜百年没出过一个野心勃勃之流,不敢与这天下争一争,一味求存,不思开疆拓土,偏安至今。

大兆建国五百年间,历代君王何曾不想吞并大桓这个来自中原的“属国”,可就是在大桓独孤王室一代代君王励精图治的运作之下,偏偏是凭借着这五州之地,百万之民,残喘至今。

武兆申武年间忱尧在位时期,西北桓国独孤氏曾经历过两起大患,几尽灭国。

一事为桓兆和亲,另一事为独孤氏内乱。

当年的桓王独孤楚一生曾有三子一女。尤其是其女儿,还未出过闺阁便已是名满天下,被称为“天下第一美人”,其容貌号称“国色掩千古,玉颜羞群芳”,更引得当时武兆无数风流士子借口游历求学之名不远万里奔赴桓国,只为一睹美人风彩,那怕是远远看一眼!

世人只说美人可惑国,但不知其也可救国。

申武三年,申武帝忱尧下旨派遣有“铁将”美誉的心腹爱将莫志淳率三十万大军陈兵西北,攻取大桓。

三十万雄兵压境,桓国上下人心惶惶。

然而在一国生死存亡之际,独孤帝竟然力排众议,准了桓国帝师一个文人领兵御敌。也正是这位很少显山露水、少有人知的一国帝师亲手造就了一场以多胜少的完美“守国之战”。

这位帝师仅以一人之力“纸上谈兵”运筹帷幄、排兵布阵、诡兵奇出、谋略如神,与那位当时刚刚在燕北一战成名的武兆铁将周旋于玉河州边境三月有余。

三月之间,武兆无一兵一卒踏入大桓国境!

这位读书人最终竟以桓国十三万兵力为代价,换掉了武兆二十万主力。这场两国攻守战,最终竟是以武兆“铁将”莫志淳退兵收场。

震惊两座朝堂。

从那以后,世人便皆知西北桓国有个不输武兆“神卿”宋光霁的读书人。随后有人得知,那个读书人出身中原,名为,秦若阳!

更有人言,得宋光霁、秦若阳一人者可得一国,二人兼得者可得天下!

可人力终有穷时,玉河州一战,虽为桓国出了一口憋在心口百年的恶气,但也使桓国外患空前加剧,北境汗国虎视眈眈,东境武兆受此屈辱更是难免要卷土重来。

正所谓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此战之后,桓国国力大损,再也不可一战!

一国存亡只在一线之间,不得已之下,当时的桓国君主独孤楚只得罢免帝师秦若阳,含泪拱手送出其掌上明珠,派遣使臣向武兆求亲。

不禁感慨,“天下第一美人”、堂堂独孤公主,竟要沦为他人玩物?

而那位身不由己的美人,就这么和自己的国家告别。

她对自己的国心灰意冷,毅然独行中原,一别便是永别。

却正是这个倾国倾城的大桓公主,救了整个大桓国一命---申武六年,桓国公主独孤氏在国柱栾灵玉护送下入京,那一天京城数万人出城迎接,只为一睹这传闻中的天下第一美人。同年,申武帝忱尧不顾众人反对,下旨立大桓独孤氏为武兆皇后,母仪天下!

谁也不会想到那个毅然出城,孤身南下,背负一国命运的独孤公主,最后竟然能做了武兆皇后,生下了如今的淳丰帝,忱乾!

大桓开国至今巍巍八百年,到最后竟要靠一个女子脱灭国之难!可怜!可悲!

申武三十年,大桓国君主独孤楚病死。死时曾看向东方,或许是仍存一统中原之志死而有憾,亦或许是身为父亲心存愧疚!

之后,一向性情寡淡寄情诗文的独孤楚长子独孤南继位主持朝政。

可自认胸怀远志,谋略不输其大哥的二王爷独孤北却心有不甘,他私下联合独孤氏皇亲暗中操控楼兰、敦煌两州兵权,企图夺位。

申武三十一年,独孤北楼兰州兵变,带兵杀入天圣州,亲手屠尽了自己的皇兄满门,弑兄上位,甚至连其兄长刚出生的幼子也没有放过。

独掌玉河州兵权的三王爷独孤朔在得知此事后气急,扬言“不耻为反贼之臣”,竟直接将玉河州一州之地拱手送给了武兆,使得桓国玉河州变成了武兆第二十九州——桓州,而独孤朔自己则放着一国藩王不做,为武兆当了个桓州都督。

女儿救国,儿子乱国。滑天下之大稽!

申武三十二年,桓帝独孤北派出众多江湖杀手,奔赴中原。

随后有江湖传言流出,独孤南门客曾在兵变中用自己的儿子换出了独孤南幼子,且独孤北夺位后老太师秦若阳不知去向,似乎是去了中原。

有一文人纵观桓国历史时叹曰:

立身不与九州同,存亡难得自在朝。

西北独孤八百年,不愧生民不负天。

八百年独孤,八百年荣辱,又有几分对错!

——再回正题。

启山竹屋,西蜀剑仙之子晏龙雨醒来后看到的那个坐在门槛上的冷俊同龄稚童,便是被门客换出的独孤南幼子,独孤楚之孙,当今武兆太后的小侄儿,天子忱乾素未谋面的小堂弟,桓国皇子,独孤浩荡。

那个门口劈柴的严肃老儒生,正是带着小皇子来到中原避难,曾教过独孤楚、独孤南以及这位小皇子的桓国三朝帝师,被桓帝独孤楚称作“问天先生”的秦若阳。

世人只知那“神卿”宋光霁出身轩辕书院,文才无双,却鲜有人知道这位出身中原的大桓帝师秦问天也是轩辕书院的得意门生。正是那“一品神卿”的师兄,那位诸葛先生的大弟子,当年的轩辕四杰之首。

更没人会想到,他秦若阳也曾去过武兆金銮殿,其入那武兆金銮殿时,他那小师弟宋光霁,甚至还是一个连圣人典籍都没读完的孩儿!

轩辕书院,尽出大才!不愧为当今天下学府之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