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侠骨飘香 > 剑出中原 第220章 鸽子

侠骨飘香 剑出中原 第220章 鸽子

作者:石塘周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崔莺莺给桌上的酒杯斟满,白玉天一边看着书信,时不时抿上一口,神态极为紧促。只因从未见过此等书信,信中信息量于他一个武人来说,有些过大,一时难以记住。迫于五山道人那慎重其事的态势,将书信重复看了好几遍,差不多看明白了来,将书信递还给五山道人,喝完杯中酒水。

五山道人接过书信,折好装回袋子中,喝下杯中酒水,问道:“可看出了什么名堂?”

白玉天笑答道:“不瞒道长,我就一个山野武人,不懂国家大事,看了等于没看。不过,民族之争,本就没什么好与坏,对与错,能不妄动干戈定是不妄动干戈的好,范仲淹法大人信中所言不无道理。”

五山道人笑道:“范大人言语虽好,可却忘记了一个道理。”

白玉天问道:“什么道理?”提起酒壶给酒杯斟满,敬了五山道人一个。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放下酒杯说道:“世间有三种人,一种畏威不畏德,一种畏德不畏威,一种畏威也畏德。”喝下白玉天敬来的酒水,接着说道:“李元昊累祖上之功德,占地千里,只为脱宋自立为帝,若不到走投无路、山穷水尽之时,岂会跟大宋朝廷言和。帝王向来为了自己的功业,可将他人的生死抛诸脑后,典型的畏威不畏德,这时跟他讲握手言和,岂不为时过早。”

白玉天给酒杯斟满,轻声说道:“虽说战可养战,可久战必损国,岂能无休止的打下去。不管处于什么目的挑起战争,若不能彻底消灭敌对势力,都该有个暂停时,握手言和是最好的出路。”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酒杯重重落桌,愤然说道:“可此封书信一经落笔,西北战事一时败局已定,大宋失去西北边疆稳固差不多已成事实,再也乏天无数了。”

白玉天见之、听之,茫然问道:“道长何出此言?”

五山道人说道:“李元昊脱宋自立,为逼迫大宋朝承认其西夏国的地位,出兵南下侵宋,败宋军于三川口,直逼延州。大宋朝野震动,皇帝受惊,加封夏竦为陕西路经略安抚使,韩琦、范仲淹为副使,共同负责迎战西夏事务。韩琦主张全力出击,力战定输赢。范仲淹认为一战难以挫败夏国兵马,当缓缓图之,主张招降安抚。夏竦一边想建功立业,一边又怕兵败受责,做起了和事佬,两边不得罪。韩琦将自己的想法申报朝廷,得到多方支持,朝廷最终摒弃了范仲淹的忧虑,采用了韩琦的主张,主动出兵讨伐西夏。”

白玉天给五山道人的酒杯斟满,相敬了一个。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接着说道:“有夏人杜文广间谍于延州,打听到大宋朝廷欲聚集兵马讨伐西夏一时,报于李元昊。元昊善谋,为化被动为主动,先下手为强,于是纠集兵马,越过边疆,迁徙惊扰,直捣兴州、灵州,疾雷不及掩耳。”

白玉天斟满酒杯,问道:“这与范大人的书信有何相干?”

五山道人哼笑道:“是没有直接干系。不过大宋将领于边疆作战没有自主权,事事得先通报朝廷,等朝廷决议通过后方可付诸实施。他李元昊将此等好事记在了心里,出兵侵袭秦、渭两州,惟恐延州的范仲淹及时出兵赴援,便顺了范仲淹主张招降安抚的心里,遣使约和。”

白玉天道:“你是说,李元昊跟范大人书信往来,答应约和,是缓兵之计耳?”

五山道人喝下杯中酒,冷然说道:“范大人深入边疆,深知西北战事难以一蹴而就,当徐缓图之。见李元昊的书信未具表奏,且书有僭号,没有将李元昊的书信发往朝廷。心中有所想,便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便写下书信,派遣监押使韩周、张宗永同着归延德入夏国,堕其术中。”

饭菜上齐,白玉天给五人的酒杯斟满,满桌共饮,饭菜入口。

酒过三巡,阿星问道:“道长,听说好水川之战,宋军大败,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你可知事情原委,能否告知一二?”

五山道人嚼了嚼,吞下口中猪肉,反问道:“听说你们白莲教教徒也有参与此战,岂可不知?”

阿竹答道:“我们虽是白莲教教徒,身为女儿身,外事从不过问,又到那里知晓此事。”

五山道人听过,喝下白玉天敬来的酒水,慢言说道:“西夏景宗李元昊获悉大宋朝廷决议全力讨伐西夏,师出有期,便主动率领十万大军大举南下攻宋。由于当时西北宋军里头范仲淹执掌兵事,且足智多谋,布防严密,从不轻敌冒进,西夏军队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打败宋军,李元昊心生一计,一边与范仲淹书信往来,意在求和,一边将兵马主力埋伏在好水川口,派小股兵马攻打怀远城,并放出狠话,声称要攻打渭州,诱宋军深入。

韩琦讨伐西夏的主张得到朝廷的大力支持,不听范仲淹劝阻,固执己见,派环庆副都署任福率军五万余人,自镇戎军抵羊隆城,出夏之后,伺机破西夏,殊不知西夏伏兵正等着他们。

任福率军到达怀远城,正遇上镇戎军西路巡检常鼎与西夏军队战于张义堡南,杀死几千西夏军队,获胜。见西夏兵马不断增援,常鼎求助,任福军赶到当地支援。李元昊见大宋兵马已动,是时候诱敌深入,合力围歼的时机了。于是下令夏军佯败,任福中计,随尾追击。宋军由于长途追击,粮草不继,人困马乏,已是十分疲惫。追至好水川,遇到李元昊的西夏军队主力伏击,宋军战败,任福等大将战死,几乎全军覆灭。”

阿竹不解,问道:“道长,好水川,位处黄土高原,山头光秃,便于哨兵观察地形,刺探情报。西夏李元昊再诡计多端,潜藏大军设伏,非得几十里外不可。他是怎么知道宋军行军路线,进入埋伏圈的?”

白玉天给举杯斟满,敬了五山道人一个,附和道:“是啊,道长。韩琦大人既然敢调派任福将军讨伐西夏,任福将军定是身经百战,作战勇猛无敌,岂会轻易落入夏军圈套?”

五山道人放下酒杯,夹了一块豆腐吃过,喝了口汤水,不慌不忙地说道:“韩琦受命讨伐西夏,令诸堡戒严,而自行边。甫至高平,夏兵已入渭州境,薄怀远城,急趋镇戎军,尽发其兵,又招募勇士万八千人,命总管任福将之,以都监桑怿为先锋,钤辖朱观、都监武英等将领各率所部从。韩琦授任福进军西夏的方略,三令五申,要持重,不可轻敌冒进。

这天晚上,夏兵趋怀远东南,第二天就与福所部西路巡检常鼎、刘肃说领的兵马战于张家堡,尽弃牛羊马驼,假装败北。任福自捺龙川引轻骑数千前逐,薄暮,伙同桑怿所令兵马屯于好水川,朱观、武英等将领领兵屯于笼络川,中间隔着陇山,相距约五里,等着第二天合兵一处。

当时李元昊自将精兵十万屯于川口,早就用银泥盒子将百余只鸽子密封盒内,放置在道路两旁。清晨,任福与桑怿将军沿着山川向西行进,出六盘山下,快要到羊牧隆城时,士兵看见路旁的银泥盒子,以为见到了宝贝,打开一看,鸽子从盒子中飞出,盘飞军队上空。

李元昊早已埋伏于四围的兵马多为骑兵,片刻间就合围了过来,自早晨一直战斗到中午,两军相持不决,元昊忽令阵中树鲍老旗,长二丈余,左麾左伏起,右麾右伏起,自山背下击,官军多堕崖相覆压,桑怿、刘肃战死。

元昊复分兵断任福归路,任福率兵力战,身中十余矢箭。小校刘进劝任福出围独自逃命,任福秉义不屈、血气方勇,挥四刃铁简决斗,枪中左颊,绝喉而死,其子任怀亮亦战死。元昊并兵攻朱观、武英,杀武英及参军耿傅、渭州都监赵津等,惟朱观及部下千人死里逃生。”言语落,喝下杯中酒,难受一脸,好似自己身临战场一般。

白玉天听过,心中难受,一口尽饮杯中酒,道:“何人如此狠辣,相处放鸽子的毒计?”

五山道人道:“还能有谁,华州书生张元。此人好阴谋,多奇计,性情乖张,好杀。李元昊残暴,对他得谋略赞赏有加,故倚畀尤重。好水川之战后,还廉不知耻题诗界上寺壁云:‘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辇,犹自说兵机。’”

白玉天对张元的行为甚是不解,问道:“道长,张元胜了就胜了,为何还要题诗羞辱?”

五山道人说道:“相互挤兑不。开始,朝廷以户部尚书夏竦为陕西经略使,夏竦揭榜塞上,得赵元昊(李元昊)首者赏钱五百万贯。李元昊听闻,亦令人入塞,佯为卖箔者,遗其箱于食肆,有人得之,献夏竦,开启一看,中有榜‘得夏竦首,与钱三千文’。”

白玉天道:“夏竦又没揭榜塞上捉拿张元,张元有必要挤兑夏竦吗?”

五山道人冷笑道:“张元薄游塞上,觇览山川风俗,慨然有志经略,耻于毛遂自荐,乃刻诗碑,使人曳之而过,放意诗酒,出语惊人,而边帅皆莫之知,怅无所适。闻元昊屡窥中国,遂西走。过项羽庙,沽饮极酣,酬酒像前,悲歌‘秦皇草昧,刘、项起吞并’之词,大恸而行。”

白玉天道:“难道当时将他赶出边塞的边帅是夏竦、韩琦等人不成?”

五山道人答道:“从那边界上的诗文来看,该是此等大将领所为吧。”

默然片刻,叹然说道:“昔魏公叔痤荐卫鞅于惠王曰:‘不用,即杀之。’王以为悖而不听。后鞅入秦,遂强秦而弱魏。盖怀才之士,不为我用,即为敌资。况负气倜傥,纵横不羁,如二人者乎!顾是时竦、韩、范主兵需才孔亟,凡智能之士,无不位置攸宜,器使各当,而独于二人失之,岂非天哉!”

【史臣曰:“元昊乘中国弛备,悉众寇边,王师大衄者三,夫岂天时之不利哉?亦人谋之不臧也。好水川之败,诸将力战以死。噫,趋利而违节度,固失计矣。然秉义不屈,庶几烈士者哉!”

议者谓:“福以素未抚循之众,临敌受命,法制不立,既又分出趋利,以至于败,”

说殆非也。元昊闻朝廷声讨,方谋聚兵一路,以拒官军。及朝议中止,乃分兵四出。盖如泾原主战,非大创之不足以挫其锐也。故伪和以绝延州之援,诈败以骄诸将之气,道旁银合,阵内长旗,其诡谲之智,岂福等所能料哉!书“诱”、书“败”,著其黠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