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侠骨飘香 > 剑出中原 第218章 北辙

侠骨飘香 剑出中原 第218章 北辙

作者:石塘周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9: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茶棚下,阿星、阿竹已叫好了茶水,迎着崔莺莺坐了下来,开始喝上。

白玉天牵马走了过去,却发现路口旁坐着一道人,正是先前出黄山不远处遇见的五山道人。正欲上前打声招呼,不料五山道人事忙,留住两个从西北边走来的年轻男子抽签算命。

那两人停了下来,那个年轻些的男子二十来岁,儒生打扮,坐于五山道人桌前凳子上,在五山道人授意下,拿起签筒摇了摇,捡起从签筒晃出的一支签,朝五山道人说道:“道长,我这签很有些来头,你帮我解解。”

五山道人伸手去接签,男子却拿着签不给,只好微笑道:“客官要我解签,怎得让我知道签上面说了些什么吧?”

那男子笑答道:“那是自然。要不我念给你听听?”

五山道人笑答道:“请说。”

男子放大声儿念道:“逢凶化吉乃为善,迎来送往察行言。拍案叫好堪为巧,马失前蹄莫狡辩!不知此签作何解?”

这那是签文,明摆着就是挖苦讽刺,要是真能通晓命里,早已飞黄腾达去了,何须端坐酷热之下,等他人送来两个小钱混口饭吃。不言而喻,解签算命,不过是善于察言观色,有需要就逢迎拍马,无需要就巧言善辩,然后胡说八道一通。他人心里忌讳什么,惧怕什么,急需什么,就拼命往他人心里填塞,就算是恶毒与恐吓,只要能求个钱财,也管不了那么多。

五山道人听过,欢欢一笑,道:“不知公子打哪来往哪去?所谓何事?”

站于一旁年长些的汉子代为答话道:“从眉县横渠来,往京城去,只为一展心中所学。先生可知,能帮我等实现抱负的那贵人现居何处?”

五山道人迟疑片刻,笑答道:“你就要看客官心里图个什么了?”

坐于登上的男子道:“哦!烦请先生细细道来。”

五山道人见白玉天走了来,自知午饭有了照落,便也不再忌讳什么。心想,说对就算瞎蒙,说错了也没什么,不过是人有失足、马有失蹄而已。于是朝桌前两个男子微微笑了笑,道:“两位要是想为勘平西北战乱出分力,而去京城寻求贵人,自是走错了方向,因贵人已在西北边塞。若是为粉饰太平,经‘春闱’而得进士科进京城,贵人虽居住京城之内,却来的不是时候,今春已过,要付来年。”

坐着的男子一奇,连忙问道:“先生怎可说贵人已在西北边塞?”

五山道人从男子的神色中已猜的一二,不慌不忙地说道:“客官双眼明亮,若是想立志为勘平西北战乱出一份力,自是想找个慧眼识英才的贵人。而此等贵人定也该是个高风亮节、熟读经史的读书人才对,不是的话,就算客官才华满腹,毛遂自荐,也难以如常所愿。毕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男子一听,心中所虑一览无遗,连忙说道:“小生张载,敢问先生道号?”

五山道人笑答道:“自称五山道人。”

张载微笑道:“道长,你为何要说我想找的贵人该是个熟读经史的文人?难道武人不行吗?”

五山道人笑答道:“敢问客官,你舞枪弄棍怎么样?骑马射箭怎么样?排兵布阵怎么样?”

张载勉强一笑,道:“舞枪弄棍是外行,骑马射箭不内行,至于排兵布阵,也就在纸上谈过兵,于乡野见捉拿过小股匪盗。”

五山道人答道:“客官虽年轻有为,愿为保家卫国出力,却样样是外行。试问那些武将身经百战,岂能容纳一个只会说不会做的闲散人在身边指手画脚,废话连篇。都说临阵对敌,百无一用是书生。一般人,都嫌自己升官发财过慢,又何来的那等心思,让他人慢慢展示所长。要想他人能够接纳你将学问慢慢道来,自当学问几相近,志同可道合。”

张载笑问道:“听道长言语,莫非碰见过类似的人或事?”

五山道人答道:“华阴县曾有一书生,年轻时以侠自任,负气倜傥,自认有纵横之才。不甘庸庸碌碌过一生,却天不遂人愿,科举之路屡试不中,又到边疆寻求发展,却被边塞将领无情赶出边塞。后听说李元昊有立国称帝大志,求贤若渴,便改名为张元,奔赴西夏,被李元昊的慧眼识英才,官拜中书令。”

张载不慎叹息道:“诶!日后定是大宋之边患。”

白玉天一旁接话道:“小兄弟何以有此言语?”

张载朝白玉天看了一眼,见其眉宇间英气勃勃,心生亲近,笑答道:“这位大哥,你有所不知。这东至麟州(今陕西省神木县北)、府州(今陕西府谷县境),西至原州(今甘肃镇原县)、渭州(今甘肃平凉),横山山脉自东向西南方向延伸两千余里,形成了一条宋夏分界线,称为“山界”,宋夏两国均沿着横山一线积极布防。元昊为了突破宋军防线,以横山为跳板,从西夏开运元年(1034年)到天授礼法延祚二年(1039年),经过多次试探性的进攻麟州、府州、环洲、庆州、泾州、原州,和派人侦察,终于摸清了宋朝整个西北边防的情况。”

白玉天道:“何以见得?”

张载怅然道:“三川口之战,虽然大宋成功抵御西夏军队的入侵,但损失惨重,大宋甘陕青宁边境的防御从此处于被动,为西夏的生存与发展奠定了军事基础。若不是夏国对大宋的兵马营寨了如指掌,西夏兵马闯入大宋国土岂能犹如无人之境,大宋的兵马又岂能在自己的地盘上被轻易击败。”

白玉天听之,见张载见识非凡,超出了自己的认知,很是敬佩,大有结识一番意愿,朝五山道人说道:“道长,何不一起先喝上一杯,润过嗓子后,再促膝长谈也不迟。”

五山道人好久没过酒了,很是认同白玉天的想法,起身收起家当,同着白玉天等人围成一桌,等白玉天点上茶水、酒水,没等白玉天相敬,欢欢喝上。

白玉天敬了张载跟同行的汉子一杯,自报姓名道:“在下白玉天,不知这位大哥怎么称呼?”

那汉子道:“焦寅。”喝下杯中酒。

等白玉天同着崔莺莺敬过一杯酒,张载同着焦寅回敬一杯,朝五山道人问道:“道长眼开世俗,敢问我张载名不经传,投奔什么人可得偿所愿,能为保家卫国征战沙场?”

五山道人笑道:“投奔他人,当心诚意真,不可勉强。公子为谁进京,自是投奔谁了。”

焦寅答话道:“我等听说范仲淹大人一心谋国,且被召回了朝廷,特来投奔。”

五山道人说道:“山人听说,李元昊为逼迫宋朝承认大夏(史称西夏)的地位,率兵进犯宋境,于三川口之战大败宋军,集兵于延州城下,准备攻城。消息传至京师,朝野震惊。因边事吃紧,圣天子以范仲淹众望所归,召回京师,担任天章阁待制、知永兴军,升为龙图阁直学士,与韩琦一同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担任安抚使夏竦的副手,兼知延州。”

焦寅朝张载看了一眼,道:“贤弟,如此说来,那县太爷岂不是故意骗了我俩?”

张载笑道:“骗了就骗了吧。这里离延州也就十天半个月的路途,走走就到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焦寅道:“可我们从军,往大里说,是为了报效家国,往小里说,顶多只算是为了实现抱负,可谓赤胆忠心,不是为了争什么名、逐什么利。他就算不看好我等,也不该言语相欺,诓骗我们走这冤枉路。”

张载宽慰道:“焦大哥,他再怎么言语相欺,也只能诓骗得了一时,又诓骗不了一世,有什么好计较的。或许这样更好,历经磨难见真经,免得日后四处碰壁乱了方寸。”

焦寅对张载一向充满敬佩之意,见他都懒得理会此事,便也来了个略显大度,喝下白玉天为他斟好的酒水,微微一笑置之,不再做理会。

白玉天给满桌的酒杯斟满,敬了张载、焦寅一个,道:“预祝两位赶往延州府,轻易就能见到范大人,一展才华,平定边患,为国建功。”

张载、焦寅举杯,感谢道:“多谢!。”喝下杯中酒,起身请辞。

白玉天起身,将两人送出茶棚外。

五山道人见崔莺莺三人都穿着白衣,头戴白色斗篷,心中起疑,问了出来:“不知三位姑娘可是白莲教的教徒?”

白玉天坐了回来,坦然介绍道:“道长,这是我妻子崔莺莺,白莲教教主的女儿。那两位是莺莺的两个师妹,阿星与阿竹。”随即朝崔莺莺说道:“还不见过五山道长。”

崔莺莺同着两个师妹敬了五山道人一杯,道:“小女子见过道长。”

五山道人碍于白玉天的情面,喝下杯中酒,脸色不是很好。

白玉天问其故,五山道人哼哼一笑置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