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八百五十四章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八百五十四章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仵作戴上了鲸皮手套,解开了尸骸的衣衫,头也不抬地对着一旁的一个捕快说道,“记!”

“死者,男性,死亡时间:推测为五日之前;死因:咽喉部中刀,一刀毙命。死后落水,长时间在水中浸泡,身体已经肿胀。”

仵作将尸骸翻了个面,“死者左肩,右肋,左胸口处有三处剑伤。都是非致命伤。死者的前胸,左腹受到过重击……”

随着仵作的检查,一条条的信息被记录。

大理寺刑律学院的培训很成功,至少眼前这个仵作,确实是有真才实学的。

叶剑寒接过了记录的报告,左肩,右肋,左胸口处有三处剑伤,这三处伤势,叶剑寒很熟悉,因为是他的剑造成的。

“许仵作,你能不能检验一下这个伤口,对比一下,是否与我的剑吻合。”说着叶剑寒抽出他的佩剑——残雪。

这是一把通体黑色的断剑,乌黑的剑身散发着奇异的光泽。

相比于寻常青峰,残雪长不过二尺,但对于叶剑寒来说,却根本没有影响。

只要他想,他甚至可以用混元破体无形剑气,挥出二十丈的剑气。

五十米的大剑,见识过吗?!

许仵作从叶剑寒手上,双手接过了残雪。

“真是一把好剑啊!”这仵作倒不是在反讽,而是这把剑确实是上等的神兵,这是不知道被什么给削断了。

六扇门的仵作虽然不善武功,但是他们对各种兵刃是了如指掌,这是大理寺刑律学院的必修科目之一,兵器坚定。

大周这样的武学盛世,因兵刃死亡的人不在少数,所以能够鉴定各种各样的兵刃,是痕迹检验和尸体检验的必修科目。

仔细检查了叶剑寒的兵刃,随后又低头看了看尸体上的伤口,这位许仵作摇了摇头。

“大人,这具尸体在水中泡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泡肿严重影响了卑职对伤口的查验,若是单单如此,倒也是有可能核验的,只是这些伤口处都有鲜血渗出,在水中是最先遭到水中鱼虾撕咬的,大人请看!”许仵作指着尸骸的伤口处说道。

叶剑寒看向伤口,周围确实已经多了一圈被撕咬的痕迹。

再加上长时间的江水浸泡,伤口具已变形。

“现在可以得到了信息,就是这些了吗?!”叶剑寒握着手中的验尸结果问道。

“恕卑职才疏学浅,技止于此。”

叶剑寒才是真正的才疏学浅,不爱读书又不懂客套,半天憋出了一句,“辛苦许仵作!”

许仵作施礼之后,便乘着小船离开了。

随后叶剑寒命人找来了冰块,将这具骸骨放入了棺木之中,并在其中安置了大量的冰块在周围,以此来延缓尸骸的腐烂。

“这尸骨,我要带回去交杨大人验看。劳烦诸位了!”

“什么?这死者竟然要惊动杨侯。”捕头闻言吃了一惊。

现如今的杨清源对于六扇门的基层捕快来说,已经是传说一般的存在了。

而且他退隐致仕多年,在朝中并无实职,最近还是因为金陵大疫,才临危受命,出任金陵黜陟使、镇抚使。

“此人乃是江湖中的魔头,诨号血河宗主,其甚至有能力威胁到我大周的江山社稷。千万要小心行事。”

杨清源没有说,此人的身份不能透露,反而鼓励叶剑寒在不经意间散播这件事情。

他到现在还能确认血河宗到底在中原渗透了多少?

不过看蜀中唐门的情况,血河宗显然是对中原贼心不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因为地理原因,蜀中武林与中原武林交流不算密集,而蜀中距离南境又毕竟近,所以血河宗选择了先对蜀中动手渗透。

不管如何,在大周境内,肯定还潜伏着血河宗的人,血河宗主身死的消息传出,这些隐藏的血河宗弟子,便可能会露出马脚。再不济也不敢轻举妄动。

有了杨清源的加持,这些捕快的行动更快了!

现在不过是十月,江南地区照理是没有冰的,但是架不住杨清源和大理寺令箭的威力。

这里是江阴县的地界,江阴县令听闻此事,立刻发动江阴富户,捐出了一大堆的冰块。

叶剑寒找了一辆马车,带上了这具疑似血河宗主的尸骸返回金陵。

……

——

燕城,赵王府。

赵王朱楷,显得有些焦虑。

之前杨清源弑君扶十三上位的时候,朱楷就想过起兵清君侧。

但是,当时他才刚刚吸收了后金的诸部,尚未整合力量,只有五成的把握。他想着将这部分后金的部族,择其青壮,编练成军,再起兵也不迟。

赵王朱楷,实为军事奇才,沙场名将,在他的调教下,这部分后金青壮与赵王府原本的骑军混编,以赵王的练兵之法,操练这些原本便精于骑射的后金青壮。

其战力可以说是呈直线飙升。

即便是天策军中的踏白营这样的“天下名骑”,赵王也有信心一决高下。

原本赵楷以为,十三得位不正,群臣必然不能心服,就算给他三年时间,也未必能收拾朝局,掌握大权。

没想到,十三上位之后,他直接选择了“摆烂”。

十三,也就是现在的麟德天子,完全没有进行政治斗争的意思,反而将治政要事完全放给了内阁。自己则是牢牢抓住了天策军、御林军为首的军权。

有着杨清源这个军方声望第一人,兼天策军准女婿的支持。

御林军、天策军自然是紧紧团结在麟德天子的身周。

随后,西域神策军、南境神武军也都先后递交了效忠麟德天子的奏折,至此,大周尚存的四大野战军都效忠十三。

而治政之事,内阁之中,人才济济。

内阁首辅钱牧谦,为浙党党魁,桃李满天下,由他坐镇全局。

而具体政务,大学士王华总揽,此人乃治世之才,在姚节、李寻欢、陈讷言等一三系的配合之下。

大周府库充实、四海升平、河清海晏、几至太平。

国力甚至已经向着太宗年间靠拢。

在这等经济基础之下,军力也开始恢复。

先是对于大周军马的改良,现在的边关贸易是由并州刺史和汝阳王府负责的。

天策军获得了不少优良的军马,其中还有不少是未骟的雄马,可以选做种马之用。

御林军虽然损失了十万人,但是战后得到了晋阳城防军的补充,经历战火的晋阳城防军,甚至让御林军的战力更上一层楼。

最惨的是龙武军,在大都督行军路线被泄露,遭人偷袭,战死于鹞儿岭,龙武军的残余精锐也在晋阳保卫战中,损失殆尽。原本的晋阳城防军中还有不少人是原龙武军的,但是大部分都被调入了御林军中。

好在,之后平阳侯曹雪阳任检校龙武军大将军,奉命重建龙武军。她直接把自己所部的游龙骑调了一半来麾下,又让六军都督府将杨过调到了龙武军,顺带要来了踏白营。

有了这俩种子,龙武军的框架也是搭起来了。

现在的龙武军战力虽然不能和天策军、神策军相比,但也是可堪一用了。

赵王朱楷原本是想着发育一波,但完全没想到十三入主的朝廷发育能力这么强。

他在发育的时候,朝廷也在发育,而且发育得更快。

现在的军力之盛,已经接近太宗休养生息二十年的巅峰时期。

所以赵王开始急了,他虽然雄踞燕城,遥镇辽东,控制了大半个幽州,但是说白了也就是一州半的地盘,而且名不正言不顺如何能与大周朝廷比发育。

原本他以为,十三是没法在短时间内控制朝局,此消彼长之下,他的胜算会更大,可没成想,事情完全反过来了。

“渡衍大师,现在该怎么办?!”

赵王虽然面色不变,但是语气之中已经带上了一分焦急之意。

越拖,对于赵王来说越不利。

而且麟德天子对于赵王还有一个天大的优势——年轻。

每拖一年,赵王的把握便小一分。

赵王有子四人,长子仁厚知礼,乃是文治之才,然缺少野心。

次子、三子都是武艺不凡,但都是一介莽夫,有野心却成不了大事。

他不可能把期望留到下一代人。

“王爷,心焦了!这不好!”一身黑衣的渡衍和尚,却很淡然,没有丝毫的紧急之色,还优哉游哉地给自己倒了一杯茶。

“大师,非是本王等不了了,而是再等下去,就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了!”

赵王阴鸷,这些年渡衍确实是帮他出谋划策,替他招揽高手。

但若渡衍现在无法给他一个足以信服的理由,那一样会动摇渡衍在他心中的地位,甚至于失去信任。

“老衲知道,王爷能征善战且手下兵强马壮,心中亦有必胜之念。可老衲忝为王爷门客,就该为王爷分忧。”

渡衍一口饮尽杯中的茶水,随后缓缓放下。

“……”赵王此时的眼神已经变得有些震惊,那可是刚刚烧开的水啊!

这一口就喝完了?!

“王爷要起兵,夺位,那自是需要一个名目。总不可能扯着旗造反吧!”

这下赵王更震惊了,这可是喝了一杯烧开的茶水,他刚刚没反应,可能是能忍,但现在看来这是一点反应没有啊!

“大师,那是烧开的茶水……”

“……”渡衍原本以为赵王在思索什么,就这?

“王爷,这都不重要,关键是您需要什么起兵的名目呢?!”

赵王的思想也从震惊回到了正轨之上。

“这名目自然就在父皇的《皇周祖训》之中,《皇周祖训》有言: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如今朝中奸佞横行,孤王身为朝廷塞王,自然应该领兵清君侧、除奸佞,废昏君,立贤王。”

赵王在麟德天子登基的时候,就已经想好了这十二字真言了。

渡衍满意地点了点头,当皇帝就是要有赵王这种不要脸面,颠倒黑白的本事。

如今朝中河清海晏,政通人和,到了赵王嘴里,却变成了奸臣当道。

麟德天子,垂拱而治,仁德圣明,到了赵王嘴里成了昏君,要另立贤王。

“王爷要废天子以自立?!”渡衍觉得,这里有点问题,不像是赵王平时的水准。

“自然不是,我会让群臣和天下人,主动奉我为天子的。”赵王表示,本王当然不会只有这点水准。

“废除天子,本王忝为摄政,暂理国政,随后要迎的贤王,自然是蜀王朱瞻理,他是太宗的四子,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按《皇周祖训》,即便是本王那大侄儿崩后,也该由蜀王朱瞻理继位。朱瞻垕非嫡非长,登基名不正言不顺!”

赵王因为嫡长之别而没有继承皇位的资格,现在他反过来要有皇周祖训的继承法来驳斥十三继位的合法性。

这让赵王心中一时间也是百感交集。

“蜀王朱瞻理在蜀地就藩,到时候,本王自然会派人去迎接,而蜀道艰难,他的出蜀之路也不会一帆风顺,说不定就会死在路上。而宋王朱瞻埙也被麟德天子所杀,那先帝便没有子嗣可以继承皇位了!”

这一番谋划,听得渡衍连连点头,因为杨清源发动的政变,导致他们之前的计划都不能用了,结果赵王在练兵的同时又准备了一套新的计划,甚至比他们的前一套计划还要完善。

“王爷此计,不可谓不妙也!”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太宗文皇帝已无子嗣,自然该有太祖之子,太宗兄弟来继承。

而太宗的兄弟不多,赵王不但总理朝政,且雄才大略,自然无人可与其相争。

这样一来,法统算是完备了。

千万不要小看这一套流程,大义之名,从来不是小事。在这片土地上的人,做事一直是讲究一个出师有名。

若是强行以暴力夺取皇位,根本坐不稳!

“善!赵王大才。不过这些都是事后之事,在这些前面还有两座大山挡在赵王的面前。”

大义重要,暴力同样重要。

想要以大军攻入神都,占据京城,拦在赵王面前的还有两座大山。

天策军大都督李承恩,武乡侯、太子太傅杨清源。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