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八百十九章 前往龙虎山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八百十九章 前往龙虎山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是为达到更高境界,必须有的环境,借死寂之气冲击更高的境界。”

“更高的境界?!”杨清源眼中露出了思索之意。

在天地异变之前,法天象地境和天人境之间的界限并不明显,天人境到底是什么样的境界江湖上根本没有多少人知晓。

当时的洞玄境就像是一道天堑,卡住了不知道多少惊才绝艳的奇才。

当时的洞玄境突破难度甚至比法天象地更高,宛如后世江浙之中考,虽然名声不如高考响亮,但其实却拦下了近五成的学子。

但根据道门的典籍的记载,法天象地之上,就该是天人合一之境。

道门以为天人同构,地有九州,人有九窍。天有风雨,人有喜怒。天有雷电,人有音声。天有四时,人有四肢。天有五音,人有五藏。天有六律,人有六府。天有冬夏,人有寒热……

将人体作为天地的投影,这便是法天象地,再上一步,便是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天地运而相通,万物总而为一。

同气相求,同类相应。顺则为利,逆则为害。

这才是真正的天人合一。

但是这个境界怎么看也不像是需要死寂之气才能突破的吧!

上体天心,道法自然才是正道。

很快这位血河宗的洞玄陈建成给出了杨清源回答。

“传说,我血河宗的武功在法天象地之上还有一境,却不同于寻常的天人合一,而是名为断生!”

“断生?!”

杨清源闻言,心中忍不住惊叹于血河宗的口气之大。

断生除了境界之外,还是剑名。

断生为天地之剑,第一柄剑。

传说,上古铸剑大师襄垣取火神祝融之源火“燎原火”、金神蓐收之源金“烈瞳金”、水神共工之源水“玄冥水”、风神飞廉之源风“青萍风”所铸。

燎原火熔炼,玄冥水淬冶,金铁铸就,榣木制柄,烈瞳金为剑身,长三尺六寸五,宽三寸三。

剑身犹如太古黑金与天外陨铁糅合而成,泛着隐约的幽光。一条明亮的金线划过剑身,流泻至剑尖,成为这把凶器的心枢。那道金线便是熔冶后注入剑身的烈瞳金,它仿佛一条有生命的蛇,被牢牢禁锢在剑里,隐约闪烁着光芒。不知是光在流动还是金在流动,当光芒流过金线时,整把剑竟是隐隐有雷鸣之声。

剑身铸成后,襄垣又使用血涂之阵将一万七千六百一十名俘虏的魂魄强制剥离注入剑中。此时,剑尚未成。最后,又不惜襄垣不惜以自身灵魂为引,用自身生命为断生殉剑、点化剑灵,这才把此剑铸成了一把绝代凶器,“断生”剑如其名,有一剑断绝万物生命之威,被蚩尤持之征战南北,横扫天下各族。

最终败在了天道神锋,轩辕神剑之下,只余下半截,不知所踪。

当然,这也是只是传说而已,什么剥离魂魄,点化剑灵,这太玄幻了。

但这个传说也证明了断生的来历之大。

以断生之名为境界,血河宗的野心何其大也!

“这是血河宗典籍记载?!”

杨清源尝试性地询问陈建成,他毕竟是血河宗洞玄,修炼的血河秘术。

“回杨侯,这血河宗的秘典,血河天经有八卷,以罪人在血河宗的地位,只能修炼五卷,对于后面的内容,确实不知。断生境之名,小人是从血河宗大长老的口中听闻的。”

这是只言片语,难有确切的消息。

不过从血河宗一贯的行事风格来看,这倒是符合他们的画风。

天道下济光明,魔道杀生奉己。

天道上体天心,以人心体天心,入天人之境。

魔道独行为己,以众生为食料,悟断生之法。

断众生之机,成我之大道,这倒是符合魔道的做法。

“还有什么,你都说出来吧!我算你有立功表现,在大理寺断罪司查定你罪行的时候,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刑罚。”

这是杨清源对于大周刑律的改革,对于认罪态度良好、自首、认罪认罚、有重大立功表现的犯罪嫌疑人,适用从轻或减轻刑罚。

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减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的限度以下判处刑罚;减轻是低于法定刑,从力度上说,从轻小于减轻。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最典型的三年起步,死刑不亏。

此罪的法定刑就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有加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

在这个期间量刑都属于法定刑的限度之内,是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

但若是犯人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将其刑罚减至三年以下,这是大周律没有规定的,属于限度之外,被称为减轻。

当然了,以这个陈姓洞玄的罪行,正常情况下就算有立功表现,也是逃不出一个死刑了,只不过是正常的绞刑、斩刑还是凌迟、腰斩,这就有说法了。

随即这个血河宗的洞玄,陈建明一股脑地将自己知道的所有事情都说了出来。

包括血河宗的大长老,人老心不老,与血河宗右护法的夫人通奸……等等一系列的事情。

讲的虽多,但是有用的不多!

杨清源在整理完关键之后,便将这里交给了徐百户,自己带着关键供词,转身出了讯问室。

……

才回到书房没多久,孙十常便带着一瓶丹药来访。

“清源,这是我和濒湖、慎微研制的新解药,搓成了药丸子,你且吃着。”

金波旬花花毒的厉害,已经不用赘述了。而则上千年的菩提木心的药力也是非同小可。

这样的两股药力要是任由其在杨清源的体内碰撞,必然会对杨清源的经络造成一定的影响。

虽然杨清源的修为很高,又是先天之躯,可以修复经络之中的暗伤,但也不能不把小杨当人。

能够保护的,还是得保护起来。

所以孙十常的第一批丹药选择了缓释的药丸子,药力可以直达脾脏,且药性是缓缓而释,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来削减金波旬花的花毒。

“我还里面加了山楂和甘草。”

杨清源从上武当开始,就不爱服药,特别是刚刚到武当双目失明的期间,他每次吃药都是要配汤丸的。

所以孙十常后来在给杨清源开药方的时候,总是会对药方做出小小的改动,在不影响药力的情况下,让药变得好喝。

也就是药王,换了别人还真不一定能如此轻易地在不影响原本药效的情况下,改良药的口味。

“谢了!”杨清源接过玉瓶,便倒出了一粒山楂丸……阿不,应该说是菩提解毒丹,随口服下。

“对了!顺世雄,里知不知道……”杨清源一边嚼着药丸一边问道。

“先咽下去。”孙十常没好气地看了杨清源一眼,“你说什么,我都听不懂。”

“我说,孙师兄,你知不知道血河宗的秘典之中,记载了一个叫做断生的境界?!”

孙十常两手一摊,“你这个问题你问我,你觉得合适吗?!”

老孙头的武功不弱,虽然没有刻意精研武道,但自古医武不分家,他如今也是洞玄境的高手了。

只是武学对于孙十常来说只是附赠的奖品而已,并不能引起他太大的兴趣。

“关于血河宗的事情你该去问老张头,当年他才是扑灭血河之祸的领袖,连那个血河老祖都是死在他的手上的。剩下的,还有北冥子和王重阳这俩老不修的知道,对了,龙虎山老天师应该也知道,不过他知道的可能没有前三人多。当时他和我一样年纪不大,在这场六十三年前的大战之中都是打酱油的存在。”

六十三年前,龙虎山的老天师张玄清,也就二十三岁,堪堪突破到元化之境。

杨清源自然是想回武当问老张的,但是他离开武当之时,老张又开始闭关,按照他以往的闭关时长,少则一年,多则三载。回了武当,也不一定能问出什么。

而北冥子于楼观台毕死关,王重阳躲在神都大明宫内,这么一看还是得去天师府。

龙虎山天师府就在扬州西南,路途也是最近的。

孙十常只觉得眼前一花,杨清源就消失在书房之中,其声音都尚未在空气中散去。

“孙师兄,我去一趟龙虎山。”

杨清源也是心大,他现在是扬州黜陟使、节度使,扬州的最高军政主官,就怎么走了。

不过细想之下,也确实无妨,扬州刺史和东海水师都督、扬州宣抚使杨过都尚在扬州境内,军政事务,可以由他们三人处理。

杨清源这个黜陟使、钦差大臣,可以理解为扬州金陵府抗疫防治专项小组的组长。现在疫病已清,真相已明,杨清源就算不干活也没事。

……

正常来说,在大周要跑长途,肯定是以驿站之马最佳。

大周的驿站有一套完整的快速转运体系,专司重要情报、消息的传递,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八百里加急”。

驿站之中俱是备有快马,这些马冲刺之能一般,但是擅长中途的奔袭,待到了下一个驿站之后,便换上新的快马。

杨清源身为朝廷的从一品的官员,超品的武勋自然是可以征用驿站的快马。

只是这些快马还是没有他的轻功来得快,而他的宝马乘黄被留在了蜀中,交峨眉的人照看。

所以杨清源选择了徒步赶往龙虎山天师府。

不到两个时辰,杨清源就从金陵赶到了丹阳郡九华县,这等轻功已经是超越一般人对人的理解范畴了。

这还是杨清源身中金波旬花花毒的情况下,没法全力施展轻功,否则一个时辰便足以到达此地。

此刻时值正午,杨清源便找了一家酒楼坐下,打算先果腹充饥。

“小二,你们这里最有名的菜肴是什么?!给我上四道!再来一碗白饭。”

说着杨清源将一小锭银子拍在桌子上,约莫是五两的样子。

看见杨清源出手如此的阔绰,小二也是立时笑逐颜开。

“客官用不了这么多,三两银子就够了!”说完,这店小二就兴冲冲地替杨清源介绍起来。

“那就来一道本店最出名的罗汉斋,再来一个佛跳墙……”

“就在这四个吧!”杨清源发现这里的菜名多是和佛门有关,然后才轻拍脑袋,“倒是忘了,这是九华山下了!”

这九华山可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传说中地藏王菩萨的道场,历代帝王赐给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金、玉印,每颗金印上都刻有“地藏利生金印”六字。

根据大周官方的统计,九华山上原有佛寺一百七十处,俱是叫得出名字的大寺庙,后在杨清源的统一全国佛道寺庙道观的整风运动中,废除了五十三处外,尚有一百一十七处。

一下子废了人家三分之一,看看老杨干的这些事情,佛门没有派人来暗杀杨清源,真的已经算是修养很好了。

不一会儿,杨清源要的菜就全部上齐了。

特别是佛跳墙,软嫩柔润,浓郁荤香,又荤而不腻,味中有味。

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

不过,这个店老板也是有点意思,在九华山下的酒楼之中卖佛跳墙,这不是摆明了打佛门的脸吗?!

怎么九华山上的和尚大师不来给这位店老板一点佛法看看?!难不成这个店老板还是个隐藏的高手?!

不过看店老板脚步虚浮,情急之间呼吸急促,也不像是有武艺在身。可能是其背后的官面背景的缘故吧!

杨清源也没有多想,他不过是路过此地,吃饭的时候给自己找个乐子而已,没有深究的意思。

然而,不多时,杨清源的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答。

约莫是一炷香后,一个穿着僧袍,肥头大耳的和尚就拿着一个钵盂走入了店中。

“小二,按照往常一样,上三道菜!”

“好勒,静修大师,里面请。”店小二将其带到了一旁的一处酒桌上,然后大声报菜名道,“一盅佛跳墙,一个红烧猪肘,一条清蒸鲈鱼!”

这菜名听得杨清源直呼好家伙,三道菜里一个素的没有,怪不得这九华山下的酒楼敢卖佛跳墙呢!原来真的有和尚跳墙来吃啊!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