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八百零九章 慈悲不小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八百零九章 慈悲不小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有的人花费上千两白银,遍访名医,未必能救下一命,而无禄和尚不过是花了几两碎银就能救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他不懂什么佛门精髓,大乘佛法。

以无禄大师最朴素的善恶观,便是认为救人性命就是最大的善。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其善因远大于修订经义、塑造金身。

“这些孩子的母亲,或是意外怀孕,无力生养;或是和离后才发现怀孕,自己无能力抚养;也有父母双亡,怀孕7个月,被白面书生骗光财产的孤女;也有与人私通被父母发现却执意生下孩子的大家闺秀;也有青楼之中意外怀疑的风尘女子……这些孩子的身世,都是见不得光的人。”

无禄说到此处之时,神情略显黯淡。

这些孩子即便是因为他能够存活于世,但其日后的人生之路也会异常艰难。

虽然无禄大师的行为在律法上存在争议,但他的善行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大师,您这里需要向金陵府衙备案,明日我会派人前来,对这些孩子进行登记,给他们录入户籍。”

无禄闻言路上错愕,随后露出了欣喜之色。

杨清源简单的一句话,让这些孩子有了户籍。

户籍,对于每一个华夏人来说都是重要的,户籍制度,也就是户口制度,是随着国家的产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制度。

是历朝历代各级郡县对其所辖范围内进行调查、登记、申报,并按一定的原则进行立户、分类、划等和编制。

同时还要根据此征调赋役、落实行政管理、执行法律,也是同时也是国家对农民实行道德教化、恢复人身自由的重要途径。

从上古殷商之时,就有已经有户籍雏形,《尚书·多士》篇说:“惟殷先人,有册有典”,可见当时已有了人头统计。

至上古西周,当时已设立了掌握户籍的官职“司民”,对生齿(男孩满8个月,女孩满7个月为生齿)以上的人,按不同性别登记于册,即“书于版”,并分城(都)乡(鄙)进行人口统计,这是算是已知最早的城乡人口划分,那个时候就已经有首都户口了。

至先秦,因为各国之间的战乱,对于人口和兵源也就愈发地看重,也就建立了更完善的户籍登记制度,即“书社制度”和“上计制度”。“书社制度”的内容是:百姓25家为1社,“社之户口,书于版图。”“上计制度”是:郡、县长官每年于年底前将下一年度的农户和税收的数目做出预算,书之于木券上,呈送国君。商君书有再: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

历朝历代对于户籍登记都是十分看重。

至大周,洪武三年,太祖高皇帝下诏,命户部籍天下户口,并置户贴。登记的主要内容是籍贯、丁口、姓名、年龄等。为防止假冒、伪造,政府将户贴“以字号编为勘合,用半印钤记,籍藏于部,贴给于民”。

大周的户籍制度是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家族、宗族为本位的。

而这些孩子,在出生的时候,就基本注定了他们的父母不能出现在阳光之下,他们也没办法像正常人一样录入户籍。

“这都是小事,我身为扬州绌陟使,代天牧民,这些孩子也是我大周之民。”

又闲聊了一会儿,杨清源便起身开口道,“无禄大师,本官还有公务在身,不便久留。”

杨清源的这声“大师”,乃是出自真心实意的。

不管无禄师承何人法脉,也不管无禄于佛门经义之上有何造诣?单凭他救的这些孩子,就足以让杨清源称他一句“大师”了。

杨清源行至门口,然后转身问师妃暄道:“师仙子,你是继续要留在这里吗?!”

话里的语气并非是强制或者是命令的,而是一个征求意见的语气,即便是现在师妃暄算是半依附于杨清源的状态,杨清源对于独立的个体还是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尊重。

“多谢杨侯,妃暄还是想要留在这里,在这护生居中,妃暄感觉到前所未有的安心。”师妃暄的面容平静,脸上似乎还带着一分慈悲之意,这与之前装出来的悲天悯人不同,而是真心实意的。

“善!”杨清源微笑点头,随后也没有什么举措,只是转身离开了。

直到杨清源走远之后,无禄才开口说道,“妃暄,贫僧倒觉得这位杨侯不像传闻中那般。”

师妃暄秀眉微微一挑,“哦?!师兄听的传闻之中,这位杨侯是什么样的人物?!”

无禄大师回忆了一下,“根据之前在普贤寺中所听的传闻中,这位杨侯乃是心机深沉、鹰顾狼视的枭雄,乃是道门第一智囊,我佛门最大的敌人,朝廷第一鹰犬爪牙……嗯……杀尽胡虏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

无禄大师还吟诗一句,来表达自己心中原本的杨清源。

“今日一见,没想到竟是这样一位光风霁月、翩翩公子。”无禄大师对于这位杨清源杨大人,不吝美词,满是夸耀。

人家一来就要解决这些孩子的户籍问题,分明就是大好人啊!定是普贤寺的那些秃驴诬陷于他的。

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

这是万古不易的至理。

无禄虽然没有吃杨清源的,拿杨清源的,但是收的好处远不是吃的、拿的可比的。

师妃暄奇道,“无禄师兄,他可是道门中人,佛门大敌?”

“这么佛门、道门分得这么清楚干什么?!我佛门自然是导人向善,但道门难道不是一片慈悲之心?贫僧也曾听过道门的十二愿,词词句句尽是大慈悲。”

道门十二愿:

一愿风调雨顺,二愿五谷丰登。

三愿皇王万寿,四愿国土清平。

五愿民安物阜,六愿福寿康宁。

七愿灾消祸散,八愿水火无侵。

九愿聪明智慧,十愿学道成真。

十一愿诸神拥护,十二愿亡者超升。

道门子弟口诵而心维、奉道而行之。

“不仅仅是我们佛道两门,儒门教义不过是‘忠恕’二字,只要有一颗慈悲向善之心,是佛,是道,是儒又何必分得这么清楚呢?!”

无禄和尚语言朴素,但若是杨清源在此,定然会感到熟悉,这个不通武艺的和尚刚刚说出的那番话,竟然和真武道尊在武当山上所言有几分共通之处。

师妃暄闻言若有所思,随后嫣然一笑,继续投入到照顾这些孩子的工作之中。

而杨清源此时则是拿着金陵六扇门的情报,看着这位无禄和尚的生平。

无禄本名吴禄,出身于扬州的通州郡,没有人生来就愿意遁入空门,吴禄也是一样的,不过短短的五年时间,吴禄的绸缎庄便在扬州开得风生水起,甚至向着徐州、越州发展生意。

到了成家的年纪,吴禄依照“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吴禄遵从他父母定下的婚约,两人结婚后有了一个女儿。

吴禄曾许愿,如果孩子健康出生,他愿意在五十岁之前遁入空门,与青灯古佛为伴,没想到一语成谶。

后来孩子果然很健康,但是仍旧没有促进吴禄和妻子的感情,两人最终选择了和离,或是为了还在佛前许下之愿,或许是因为感情的打击,也或许是他厌倦了名利场上的尔虞我诈,三十五岁的吴禄选择到普贤寺剃度出家,法号无禄。

在意外之中,无禄和尚发现了普贤寺中的长生牌许多都是为了孩子所立,发现了那些堕胎祈福的女香客。

在无禄眼里,堕胎就是杀生,而很多女香客之所以选择堕胎,往往与世俗有关系。

而无禄乃是出家之人,以为自己不理世事,不沾红尘俗世,便决定帮助这些女香客,让她们将孩子生下来而不是堕胎,多年的商场经营让他有能力来实施这个想法。

他花钱在金陵之中买了一处幽静的宅子,在这里设立了护生之居,来安置这些女子。

随着他救的孩子越来越多,事情也发生了变化。

作为一个出家人,无禄整天和一些怀孕的女香客在一起,并时不时地抱着孩子来去匆匆,实在是有损寺庙的名声。甚至很多人认为,女香客怀的是无禄和尚的孩子,而这个普贤寺的和尚是个

为了挽救寺院的声誉,普贤寺的方丈最终选择将无禄和尚从普贤寺的除名。

虽然被普贤寺除名,但是无禄和尚没有停下自己的行为,无禄和尚自立门户,他将原本宅邸旁无人问津的万善寺遗址买下,扩建了自己的护生居,继续自己的护生之行。

杨清源看完之后,放下了这份情报。

“这个无禄,你们查过吗?!”

下方所站的东镇抚司的锦衣卫身子笔挺,“回杨侯,在无禄和尚的护生居扩建之时,东镇抚司就发现了他的异常,曾经进入了深入的调查。原本我们以为这和尚是以护生之名,行贩卖人口之事,但我们调查之后,发现这个无禄还真不是这种人,就是一个慈悲为怀的和尚。他呢,也不缺钱。”

锦衣卫再次取出了一份情报,是对于无禄剃度出家之前的财产清查估算,这个无禄和尚在十余年间赚到了近三十万两的身价,像他这种出身普通的人来说,已经是接近陶朱之能了。

对于无禄来说,若是为了钱,根本没必要选择贩卖人口。

卖一个婴儿,也就是二三十两,无禄若是真的靠这个赚钱,那得需要卖上万个婴儿啊!

完全没有必要啊!加上帮助那些女子,购买宅邸、抚养孩子的钱,无禄怕是要亏。

“说实话,咱们这些人也是手染鲜血,但是当查清这些事情之后,还是对这个无禄大师感到佩服。”

即便是杀人如麻的锦衣卫在真正的慈悲面前,也会感到震撼。

当婴儿的啼哭声响起时,即便是心中杀意再盛,也会被削减三分。

“我知道了,辛苦你们了,去做自己的事情吧!”

这名锦衣卫在行礼之后告退了。

杨清源随后取来自己的绌陟使大印,书写下了一份公文。

“来人,将这份文书送到金陵府户曹处。”

……

---------------

扬州的一处深山的洞窟之中。

“一群蠢货!”

一个苍老的声音在这个阴森的洞窟之中响起,让原本血色阴诡的洞府更加的骇人!

“大长老,实在不是我等办事不力,而是那个杨清源太厉害了!”

下方的人立刻辩解道,“我们研制的毒种已经成功了,但是这杨清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就封闭了金陵城,将血毒尊者困在城中。大长老,这姓杨的轻功您也知道,若是让他发觉了血毒尊者的行踪,我们是决计逃不出他的手掌心的,还不如混迹于人群之中。”

大长老听了属下的辩解倒是没有反驳,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识过杨清源的轻功,但是从以为的情报和蜀中血河宗首席护法传回的消息来看,这杨清源的轻功简直非人力可以揣测。

十丈之内,犹如缩地成寸,这等轻功别说是血毒尊者,就算是他也脱不了身。

“那伱是如何脱身的?!”

大长老突然意识到事情不对,这小子该不会是杨清源派来的奸细吧!

“追下属的并不是杨清源,而是郭靖,此人虽然身法奇幻,但是却不善长途奔袭,又有其他弟兄拼死帮我拖延时间,这才跑了出来。”

对着这个从金陵逃回的血河宗高手的话,大长老信了一半。

郭靖内功浑厚,掌力澎湃,但长途奔袭的轻功确实非他所长。

至于后半句这个其他弟兄拼死拖延时间给他创造机会,这种话听听就好了,不必当真。

血河宗都是些什么玩意,别人不知道,他身为大长老还不知道吗?!

除了血河宗主亲手培养的那些最核心的弟子,其他的血河宗门人,向来是谁跑得慢,落在最后,谁负责断后的。

怎么可能有人会主动帮同门拖延时间呢!?

拜托,虽然都带了个“血”字,但这是血河邪宗,不是铁血大旗门!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