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七百八十六章 神都动荡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七百八十六章 神都动荡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天子毕竟尚未成年,放在后世还是读书的半大孩子,虽然一直在杨清源等人的教导之后,可听起“疫病”二字,心底还是不可避免地发怵。

对于他来说,疫病是十分陌生。

但他听老师讲过,在行军打仗的时候,尸山血海的战场是最容易引发疫病的。

大部分时候,针对战场上的疫病,他们力所能及的只能是将患者隔绝起来,放任自流。

就如后汉末年魏武南下赤壁之败,最大的原因并非是火攻东风,而是北方士卒南下,大规模的时疫流传,导致军无战力。

合肥之战已然,张文远大闹逍遥津固然震动吴军,但东吴根本的战力没什么损失,但军中流行时疫,使得孙吴不得不撤军。

平时只要一两人染上疫病,都会造成莫大的恐慌,如今数日之间,二十万人皆染疫病,这等恶疾,亘古未闻。

相比于原本江南的大案,这才是真正轰动天下、动摇国本的大事。

任凭朱瞻垕平日如何装作一副从容镇定,实质上也就是未及弱冠的少年,事到如今也难以保持天子风度,骇然地站立而起,对着殿外的内侍说道:“快,快,立刻邀请诸大学士、六部尚书、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右佥都御史、大理寺少卿入宫。”

这些人都是朝廷重臣,大学士、尚书、左右都御史都是独掌一部的阁老重臣,而右佥都御史李寻欢、大理寺少卿狄知远,这两个人身份特殊,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代表天子亲信。

今日无大朝,不过以上众人都是要参与常朝的。

约莫大半个时辰之后,这些大臣都到达了偏殿之中。

在得知消息的那一瞬间,他们三人也不约而同地低呼出声来。

“这消息是真是假?数日之间,二十万人,古未有之。”钱牧谦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不仅仅是他,户部尚书孙明远、工部尚书赵言,还有李寻欢、狄知远俱是震惊不已。

在短暂的沉默之后,王华开口道,“自古以来,疫病多发生在战乱时期。最早的瘟疫记录在前汉平帝元始二年,青周大疫、汉平帝诏曰:“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

虽然不如杨清源这个移动的通文馆,但王华之博学博览也非常人可及。

“然后最大的疫病便是后汉末年建安二十二年的伤寒大疫,持续整整六年,号称伤寒。史书有载,当时得了伤寒的患者往往会高热致喘,气绝而死;有些患者有血斑瘀块。若非医圣力挽狂澜,以伤寒杂论救世人,恐怕北地要落得个荒无人烟的下场。”

曹植《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殆,或覆族而丧。”

王粲《七哀》诗:“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室室有号泣之声,或合门而亡,或举族而丧,并非妄言。

王华稍顿之后继续开口道,“可即便是周青大疫和伤寒大疫,也未见如此。唯有光熙元年宁州疫病的宁州疫病才可相比。”

光熙元年,宁州疫病,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五芩夷强盛,州兵屡败,吏民流入交州者甚众。

在场众人也是同感,他们虽然不如王华这般博学,但他说的三次疫病,是千百年来,神州史书上记载的最大的三次瘟疫。

这三次疫病伤亡都在数十万以上,但皆有着一定的缓冲和感染期的,缓缓扩大。

而金陵不过数日之间,就能感染二十万人的疫病,是想也不敢想的事情。

面对钱牧谦的质疑,麟德天子开口解释道,“这是有武乡侯亲自传回的消息,焉能有假!?”

这下钱牧谦也不质疑这次疫病的真实性了,他虽然不赞同弟子诛杀暴君的举动,但对于自己这个弟子的人品和能力都是信得过的。

户部尚书孙明远面色难看,“现如今江南的情况如何?如此大的疫病一定造成了州县动荡吧?!”

江南乃是财税重地,可这场疫情之下,江南的财税今年或许就没有指望了。

麟德天子摇了摇道:“目前情况尚不明朗,若是处理不当,这将是一次动摇我大周社稷根基的灾难!”

王华见众人神色凝重也开口安慰道:“诸位大人也不必太过忧虑,有清源在,江南的行政效率必然是可以保证。不仅仅是行军打仗的好手,抚民治政亦不在话下,且他也是精通医术,有他在江南,我等可以放下心来。只需全力支持即可。”

杨清源在士林的名声褒贬不一,可在场的人都是知道他的能力。

一直默默无闻,降低存在感的工部尚书赵言也在此时应和道,“杨侯有经天纬地之才,济世安民之心,必然能力克时疫。”

若说在场哪个人最感激杨清源,那工部尚书赵言一定能算一个。

赵言的能力毋庸置疑,先太宗文皇帝看人很准,手下重臣中基本没有昏聩无能之人。

赵言在工程水利,兴修河道之事上,确实是专家级的人才。

不过他曾经是楚王党的核心中坚,在楚王被先熹宗厉皇帝朱瞻坤毒杀之后,他一度以为自己要完了!

朱瞻坤不会将楚王党赶尽杀绝,反而会留下一部分人以示自己的大度。

但留下的人绝不会是工部尚书赵言这个分量的人。

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杨清源一波清君侧,扶立麟德天子登基,之后仅仅处理了一些贪赃枉法、尸位素餐的官吏,而赵言反而被留下来继续委以重任。

如今算来年岁也快到致仕的年纪了,赵言心中对杨清源是无比地感激,即便平时一直多做少说,这时候也忍不住站出来充当捧哏。

王华对于赵言的话表示了肯定,可话锋一转,“不过,清源虽然才干过人,但此刻的金陵缺粮少药,金陵有人口二百万人,其中染病者已过二十万,这二十万人的一日用药用粮,不可计数。他当前已经打开了金陵的应天仓。但药材依旧紧缺。”

众人的目光此时都看向了麟德天子。

这算是对这位少年天子的一次考验。

朱瞻垕身姿挺拔,在思索片刻之后,开口道,“王卿,拟旨,着加武乡侯,太子少师杨清源黜陟使衔,督越扬两州军政要务,总理金陵防疫之事,遇事不决可先斩后奏!令着徐州、荆州、豫州刺史全力调集药材,支援金陵。若有迁延懈怠者,严惩不贷!”

朱瞻垕的决策很大胆,可在御书房的众臣眼中看来,算得上英明果决。

勇于放权、判断正确、旨意果决。

他们所想之分权,只是想要制衡天子,不让皇权失控,并非真正的要天子做一个傀儡。

“臣遵旨!”

“陛下圣明!”

……

——

然而神都的风波却没有这么快平息。

扬州金陵发生大疫的消息还是被有心人传到了神都。

在联系到麟德天子刚刚下达的圣旨,即便是阁部重臣刻意淡化,但还是有不少人猜到了疫情的规模。

朝中的一些人坐不住了!

虽然经过三年的清理,大部分的朱瞻坤旧党已经被清理,但当时政变之时对付的可不仅仅是朱瞻坤一党。

李宏毅、孔勤礼、长孙辅机等人也涉及其中,在事后被清算。

李宏毅、孔勤礼二人以诬告、弄权、媚上等罪名被斩首示众,

而长孙辅机只是推波助澜,事后自己告老致仕,还乡而去。

这三人虽去,但他们在朝中的党羽还是不少。

特别是李宏毅和长孙辅机,他们两人是正牌的阁殿大学士,辅政多年,自己就是一棵参天大树。

即便是麟德天子、王华尽力清除,也没能完全收拾干净。

除此之外,还有一伙人隐藏于暗中。

赵王的支持者。

趁着当初的政变,赵王也伺机将一小部分的人安插进了朝堂。

现在金陵大疫,正是这两伙人的机会。

于是乎立刻就有官员在第二日的大朝之上直言上谏,“疫病乃是天灾,陛下崇信奸佞,手足相残,导致上苍震怒,天下灾祸于我大周,此非人力可抵挡,臣伏请陛下下诏罪己,祈求上苍垂怜,消雷霆之火,保我大周社稷,万世永存。”

这一番话,将疫病发生的所有责任都推到了麟德天子的身上。

至于崇信的奸佞是谁,这还用多说吗?!

杨清源呗!

第一人开口之后,立刻就有人呼应道,“陛下!奸贼杨清源,弑君犯上,罪不容诛,连上天都忍不住发怒,降下灾祸。臣请诛杨清源,以慰天心!”

随着第二个人站出来,越来越多的大臣都站出来,不过这些官员品级都不高,背后肯定还有指使之人。

麟德天子闻言怒不可遏,但却没有办法直接下令把这些叉出去。

这类事情史上并不少见,古人常常将天灾视为是老天爷的怒火。而发怒的原因是因皇帝无行无德,或者做了什么错事,希望皇帝能够改过或者如何。

且一般情况下,发生了此类天灾,帝王都会祭天拜神,希望老天宽恕。

倒不是每一个帝王都相信神鬼之论,更多的是政治需要,这么做有安定民心之用。

但麟德天子不同,他受到的是杨清源的教诲。

杨清源虽然没有教数理化,但对于神鬼之说,麟德天子是不信的。

他不信神鬼,但敬天道。

道门和道教是有区别的,道教带着宗教色彩,而道门更多是对于自然规律的探索。

对于这些想用自然事件做文章,来逼迫自己,来对付老师的人,麟德天子没有一点好感。

若不是老师的教诲,天子之怒不可妄动,天子之权不可专擅。十三今天就让这些满口胡言、心怀叵测之辈知道什么叫天子一怒。

见御座之上的麟德天子不说话,第一个说话的鸿胪寺丞更来劲了。

“天灾已来,作为天子,却意图与天斗?陛下,上苍已经震怒,若还一意孤行,危害无法估量。”

虽然跪在地面之上,但这位鸿胪寺丞腰杆挺直,语气坚定,正气凛然!

“砰”

麟德天子突然一拍桌子,殿下霎时安静下来。

“住口,什么天命?!朕即天命!朕告诉你们!这大周的江山社稷,是武乡侯和北军将士用鲜血守住的,不是上天赐下的。永安十九年,冀州大雪的时候,老天在哪里?!永安二十三年,乾军南下的时候,老天在哪里?!永安二十四年,后金入侵的时候,老天在哪?!尔等在哪?!

如今天灾降临,就是朕的错?那好,朕现在就要一错再错,就跟这老天斗上一斗,让他知道什么是人定胜天!此事无须在议!”

在君臣的大吵之中,大朝会落下了帷幕。

御书房中,李寻欢、王华等帝党中坚正聚集于此。

“陛下息怒!”

麟德天子却笑着开口道,“朕开始确实很生气,但后来却想明白了!这些人的背后必然是有人指使,这正是一个清点朝堂的大好时机!”

君臣之间的矛盾越尖锐,那跳出来的有心之人便会越多,正好借此机会,将一些隐藏在暗处地刺拔出来。

王华和李寻欢等人闻言,这才觉得小看了这位陛下,这个靠着杨清源的军权声望扶持上位的天子,已经成长到了如此地步。

可即便如此,他依旧没有染指行政大权的想法,他要做的不是一世明君,他为大周后世确立一套更好的制度。

这样的皇帝,才能完成杨清源的分权体制构想。

杨清源没有看错人!

“既然陛下已经有了想法,那我等必然全力配合!”

一张大网从大明宫的御书房中张开,等着那些鱼儿自己撞上来。

算计和博弈从来都是双方的,既然敢在这个时候跳出来搞事,那必然要做好被事后清算的准备。

……

——

金陵城中,杨清源也遇到了麻烦。

药材不够了!

粮食是战略物资,金陵作为朝廷的故都自然是有储备的。

可药材并不是寻常流通的硬通货,官府之中虽然有部分的储备,但绝对是不够二十万人,乃至更多的人使用的。

要想对抗疫病,药材是万万不能少的。

不然即便是孙十常来此,与唐慎微、李濒湖研究出了药物,没有药材亦没有办法治疗疫病。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