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八十九章 博弈(一)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八十九章 博弈(一)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含元殿的偏殿内,在场的诸公都是大周朝廷的高层。

身居庙堂之高,谁会因为情绪,就去决定某一件事情呢?!

都是要算算利益得失的。

这个利益得失是广义上的,比如程青松,权势对于这位老先生来说已经不放在心中,但是青史留名于他便是难以拒绝的利益。

而杨清源提出的限制君权,若是能做成,那便是青史之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钱牧谦、徐忠寿、朱无视也是如此,他们各有利益。

且现在的形势很明显,杨清源兵权在握,即便是他们不认可杨清源弑君的行为,正面对抗也没有好结果。

杨清源愿意给梯子,自然要趁着这个时候下来了。

有人愿意下来,自然也会有非得和杨清源死磕的人。

眼见自己的本家被杨清源带走,陈进儒急了,要是继续坐以待毙,接下来死的就是他了,所以他正在积极地串联宗室,想要借宗室之力来对抗杨清源。

宗室之中确实也有蠢货,在陈进儒的游说之下,竟起了别的心思。

大家都是太祖高皇帝的子孙,为什么我不能当皇帝?!

那可是至尊之位,有多少人能够不心动?!

而且现在也没什么生命风险,不过是在廷推新君的时候多说一句罢了。

就在他串联宗室,联络原太子的亲信的时候,含元殿内,朝廷诸公正在商议政变之罪。

现在有两个问题:第一,如何处理杨清源的弑君之罪。第二,拥立新帝。

按理说,群情激愤,当以第一个问题优先。但,刚刚钱牧谦、程青松等人的态度,就已经说明了问题,朝中的大佬不愿意追究,那剩下的人想要追究也有心无力。在这种情况下,第二个问题便优先了。

政治游戏就是如此,除非像宋问严这样忠直且缺少政治经验的愣头青,不然就剩下两路。

看得透功名利禄的,可以辞官不做。倘若参悟不透,那就只能忍下杨清源。

王华看向程青松,开口问道,“程老大人,您德高望重,您怎么看?!”

按理说内阁首辅李宏毅不在,钱牧谦这个文渊阁大学时兼礼部尚书才是现在的朝堂第一人,王华应该先征询他的意见。

但是钱牧谦是王华的座师,二人又是同乡,所以王华先征求了程青松的意见。

程青松被问道,表现出明显的郁闷且不满。

“大行皇帝冤杀于延益,确实是昏聩之举。杨清源起兵弑君固然太过偏激,但是说实话,也没杀错!”

程青松对于朱瞻坤杀于延益的事情态度很明确,朱瞻坤就是错了,而且大错特错。

他不仅仅杀了于延益,还查封了和于延益关系良好的崇文书院,杀了崇文书院的山长、教谕以及杰出弟子,而且杨清源所说的朱瞻坤毒杀了太宗文皇帝,程青松是相信的。

杨清源的人品可朱瞻坤还是要靠谱的。

“如今这局势,天子死都死了。我等还能如何?难道发动百官与对抗到底吗?那最终是什么结果?图什么呢?!”

而且就算百官联合对付杨清源,难道他就会束手就擒吗?!闹到最后,那就只有双方的混战。

届时,政局动荡,天下大乱,外族入侵,神州陆沉,那他们个个都是千古罪人!

程青松话里话外就一个意思,天子反正已经被杨清源噶了,那就别惹事了,将损失降到最低就可以,别再惹出新的事端来。

而且今晨,杨清源已经在程青松的府上谈过了。

杨清源没有丝毫篡位的野心,甚至他可以放弃现在手上的官位权力,削弱自己在朝中和军中的影响力。

有多少人能走到这一步呢?!

说句不客气的话,杨清源现在是有掀桌子的能力的,即便没法篡位,也可以趁机向朝廷索要更多的好处,比如官职,比如爵位。

但他没有!

而且从内心而言,程青松就觉得杨清源比陈进儒那群先帝遗党靠谱得多。

不仅仅是他,包括钱牧谦、李蔚光、朱无视等人都是怎么觉得的。

杨清源确实有宰辅之才,他提出的限制君权计划,也得到了钱、程两位大佬的认可。

所以刚刚在含元殿内,当王华抛出“国不可一日无君”的议题,他们都对此进行配合。

在程青松表态之后,王华将目光看向了朱无视,他是宗室代表,老宗正不在,朱无视就是宗室第一人。

“王爷,您意下如何?!”

朱无视面上稳如老狗,但内心正在吐槽杨清源。

还我以为如何?!我有的选吗?!天香豆蔻都在杨清源手里,只要朱无视不想素心永远醒不过来,他就只能配合杨清源行事。

“本王以为,当以大周的江山社稷为重,早定天位,以安天下之心。”

之后王华才看向了长孙辅机,“长孙大学士,你以为呢?”

长孙辅机,面带和善的笑容,脸上笑嘻嘻,内心正在发电报。

“老夫以为,程院正和王爷所言老成持重,乃是谋国之言。”

就在刚才,长孙辅机已经想通了杨清源今日一系列的操作。

先是敲响了景阳钟,以天子国丧召集神都之中的文武百官。

当百官聚集在此的时候,就意味大周的权力汇聚于此,作出的决定也会被众臣认可了。

朝堂中有人在配合杨清源行事,杨清源暗中其实已经说服了最有分量的三人。

文渊阁大学士钱牧谦、都察院正程青松、长平郡王朱无视。

虽然弑君的名声难听,但又不是他们背,而且和杨清源合作能获得实打实的利益。

所以当王华抛出扶立新君的时候,钱牧谦和程青松便响应了杨清源,这个时候杨清源就有操作空间了。

杨清源出现在含元殿内时,那些人的仇恨和目光都会下意识地集中在杨清源的身上,但此时,含元殿内的主持廷推的大佬已经是和杨清源达成了暗中的协议。

杨清源一系的人,肯定不能提拥立之事,现在杨清源出面拥立谁,百官必然会反对谁!

但,若是廷议选出来的呢?百官可不是一个整体?而是无数个个体组成的小团体,再由这些小团体组成一个大的集合。

他们是可分化的,可以拉拢的。

即便有智者能看穿杨清源的行动,也难以采取有效的行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杨清源的拉拢可不是空口白话。

程青松实现了他的期待,都察院一系从此将独立于朝廷的行政机构之外,可以尽可能减少来自官场的掣肘。

钱牧谦,不必多说,从声望也好、人脉也好、资历也好,他都是内阁首辅的不二人选。

朱无视,一个救醒素心的机会,就够让他支持了。

李蔚光、李澄光兄弟,原本就在政变之中

……

光有利益不够,光谈理想更是画饼。

刚刚早上含元殿的闹剧还有第二层含义,杨清源在有意识地让百官发泄怨气和怒火。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起初之时,百官自然对于杨清源弑君之事可能都会愤慨,但是随着一次一次的交涉,这种情绪会被淡化。杨清源的目的也就随之达到了。

一个时辰之后,含元殿内的大佬完成了意见的交换,当然真正的廷推还在明日。

——

相比于昨夜的刀兵之声,今夜的神都显得格外的平静。

四月十五,正是皓月当空,一轮圆月高悬于空中。

初夏的风拂过大明宫的檐牙高啄,其中已带着一丝热气。

但是夜间的街道上比往常还是多了不少人,许多府邸上的下仆正在策马狂奔。

在宵禁来临前,京城的各种力量,正在抓紧时间串联。

为推选帝位人选沟通、利益交换、表明政治诉求;

当然亦有人为如何处置杨清源而奔走、呐喊。

这当前局势下的两个核心议题。

越扬一党、都察院一系、新武勋一系现在基本已经站在了吴王朱瞻垕的身后。

而原本曹守正、李宏毅乃至朱瞻坤的嫡系,也在寻求自保的方法。没有在于延益案上参与过深,且自己没有太大过错的,都已经开始选择投靠杨清源一方了。

而另一部分则在想方设法地保魏王朱瞻均登基。

他们和这位十四皇子完全不熟,甚至大部分人都没有接触过这位皇子,但现在他们却要团结在这位皇子的四周。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皇帝不是朱瞻垕就可以,其他是谁都无所谓!

一旦朱瞻垕登基,那杨清源就是帝师,清算他们就成了必然。

于是在杨清源这个外部压力的作用之下,他们团结到了朱瞻理的身周,在朱瞻理自己都不知道的情况下。

月华如纱,柔和地笼罩着整个神都的夜晚。

大周的帝位空悬一日,在这静谧的夜晚中,正呈现着权力更迭时的乱象!

各种谋算、阴诡乃至暗杀,像蛛网一般交织错乱,在暗夜的神都之中不断地延伸。

杨清源起兵政变,对于神都来说就是一场地震,而现在就是地震之后,不断产生的余震。

然而这些变动,对于杨清源来说,已经不算什么了。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大明宫以东,此处多是成年皇子、公主的宅邸。

共有子女十四子,其中五人已经夭折。

剩余长大的九人,六子三女。

新君朱瞻坤,楚王朱瞻圭,魏王朱瞻均,吴王朱瞻垕,蜀王朱瞻理,宋王朱瞻埙,长康公主朱琼华,安康公主朱琼蓉、乐康公主朱琼萼。

其中原太子朱瞻坤是太宗文皇帝第一任皇后孟芸华所生,而楚王朱瞻圭和魏王朱瞻均是第二任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所生。

这三人都是嫡子,其余人都是庶出。

在一众皇子之中,吴王朱瞻垕排第十三,魏王朱瞻均排第十四。

蜀王朱瞻理排第四,宋王朱瞻埙排第八,他们和小十三一样都是庶出,但他们的年纪都长于小十三。

其中蜀王朱瞻理在外就藩,剩余的人都有机会。

原本他们从没有想过这个皇位会和他们有关系,但是今日之事,难免让他们心中有所野望。

……

吴王府。

吴王朱瞻垕正在书房之中,屋中只有一个小宫女陪着他。

这是陪着他长大的女孩,名唤玉容,在十三的生命之中也有不小的意义。

书房之中,摆着一派白蜡,将书房照得通亮。

毕竟是国丧期间,即便是十三不屑朱瞻坤这个大哥,在礼制上小十三还是没有出格之处。在杨清源的教导之下,小十三不是迂腐君子,但也是有底线的人。

他和杨清源不同,杨清源与朱瞻坤之间本就是水火不容。而朱瞻坤虽然不喜他,但还没有对他下手。

好歹兄弟一场,就当送他最后一程了。

在今日之前,十三从没有想过,皇位会和他有关系。

“殿下,奴婢看您心神不宁的,为您煮了一壶安神茶。”就在十三读书之时,门外一个公鸭嗓的声音响起。

“是小安子。”玉容闻言道。

十三放下了手中的书籍,“来得正好!我恰好是渴了!”

小安子打开书房门入内,给十三倒上了一杯茶。

“玉容,你要不要也来一杯!”

十三待人谦和,虽然和婢女、太监有上下级的关系,但不会以此故意来显示自己的权威。

故而吴王府上的太监婢女,在亲近十三的同时,也不会缺少敬畏。

玉容见小安子煮的茶,茶香扑鼻,也是食指大动。

小安子烹茶的技术很高超,今日的茶似乎用得也不一般,茶香格外地吸引人。

“小安子,今晚煮的是什么茶啊!这味道闻着格外的清新。”

小安子笑道,“玉容姐姐的鼻子就是不一般,一下就闻出来的了,这是后厨的人从集市之上买的武夷茶,名为铁罗汉,乃是前唐母树上采摘下来的,只在慧苑岩内鬼洞和竹窠岩长窠有,每年的产量极少,自然不是一般的茶叶可比。”

小十三可是皇室第二隐形富豪,他和小九可都是天地钱庄的股东。

虽然他们的钱经常会被太宗文皇帝征用,但相比于其他皇子公主,不要太有钱。

“那我就尝尝这‘铁罗汉’有什么非同寻常的地方。”

就当小十三端起茶杯的时候,一枚树叶附带剑气破窗而入,削断了十三手中的茶盏。

……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