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起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七十五章 战起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以杨清源的修为,即便没有扩音设备,可以确保声音可以清晰地传入每一个士卒的耳中。

这种时候不适合长篇大论!而且,时间也不允许杨清源长篇大论!

杨清源开门见山,直入主题。

“原天策军、晋阳军的将士们,我是杨清源!”

我是杨清源,单单是这句话就足以凝聚旧部军心,让众军安静地听杨清源讲话。

这是杨清源从北乾打到后金打出来的威望,是杨清源厚待士卒,抚恤家属得到的拥护!

单单一个能打的,自然不足以让杨清源有如此威望,更重要的是杨清源对于士卒的优待。

无论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杨清源所给予的,都是大周普通士卒前所未有的。

战胜所得战利品,除上缴国库的部分外,杨清源丝毫不取,尽数分给将校士卒。

在晋阳之战后,杨清源亲自为阵亡士卒扶棺祭灵,风光大葬,其程度可比公侯。

杨清源的行为,直接提高了大周中下层将校和普通士卒的社会地位。

凡人所求,无非名利,现在都有了,又有何人会不拥戴杨清源?!

普通士卒可能不懂什么是士为知己者死,但他们知道是谁让他们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为朝廷效力,让他们可以在人前,抬头挺胸。

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总是读书人。

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面对目光炯炯的众将士,杨清源语气坚决如铁。

“诸位,当今天子昏庸无道,冤杀楚王殿下和于大学士,现在还要杀我!我决意在今夜起兵:讨公道,废妖孽,立吴王,匡社稷!还请诸君助我!”

杨清源的话不长,但其中内容却是骇人,翻译过来是:天子杀了楚王、杀了于延益,现在要杀我,我决定造反!

杨清源话音一落,校场中陷入短暂的寂静中,这也是人之常情。毕竟是犯上谋逆之举,不可能立即有人响应。

众将士还没反应,但站在杨清源身旁的御林军副统领吕毅之闻言,大脑顿时宕机,甚至有微微眩目之感。

刚刚杨清源对他说的,是拥立魏王,所以他才立时倒戈,帮着稳住了御林军的局面。

吕毅之完全没想到,杨清源现在会说出拥立吴王的话来。

这其中的差别太大啊!

今上不过登基六个月,都还没有过先帝丧气,连自己的年号都没有。说一句立足未稳,丝毫不为过。

而魏王为皇后所出,皇后也就是现在的太后,乃是先帝太宗文皇帝的嫡子。

也就是说魏王本来就是有继承权的,前唐太宗、前唐玄宗都是靠着兵变上位的。也没见史书将这二位当年悖逆之君啊!?

魏王发动政变,神都之中大半的文臣、武勋都会袖手旁观。皇家的事,谁管呢?

换成十三皇子吴王朱瞻垕,那可就未必!

吴王只是文皇帝庶子!自古有嫡立嫡,无嫡立长。朱瞻垕也并非年纪最大的皇子,于礼法不合。

在太祖所著的《皇周组训》之中,有严格的规定,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庶母所生,虽长不得立。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当守分勿动,遣信报嫡之当立者,务以嫡临君位。

大致翻译一下,就是“继承皇位要优先选择嫡子,也就是皇帝正妻所生的后代,而皇帝的庶子,也就是除了正妻之外的妃嫔所生的儿子,就算是长子也不能立。即使有奸臣违反规定立了庶子,庶子本人也要安守本份,自己派人给嫡子报信,然后拥立嫡子。”

在吕毅之看来,杨清源跳过魏王拥立吴王的行为,简直不可理喻。

固然吴王是杨清源的弟子,但魏王年幼,杨清源一样可以当帝师,然后慢慢教导。

整这么一出,不是在给自己的政变增加难度吗?!

夺位之人,若是换成吴王朱瞻垕,以吕毅之的眼光看来,杨清源的胜算至少要少五成。

就在吕毅之打算上前提醒杨清源的时候。

校场在短暂的沉寂之后,瞬间变得混乱、嘈杂!

有数不清的人在相互说话!

片刻后,便有人开始高喊,“杨侯有命,我等自是生死相随!”

一石激起千层浪,随后群情激奋。

“于大人、楚王和杨侯带着我们和建奴打生打死的时候,这狗皇帝还躲在神都呢!”

“无道昏君,干他娘的!”

“杨侯待我等如何?!不必多说!”

“反了他了!”

杨清源手微微一抬,群情激奋的校场竟然慢慢安静了下来,这场面把杨清源自己都吓了一跳,他好像还是低估了自己的威望,这气氛明显不是几个托能够营造的。

“愿随本侯为于大人、楚王讨一个公道者,向右而转。”

随着杨清源的话音一落,校场之中九成有余士卒向右转身。

“其余之人,向左出列。”

杨清源集合的奋武、耀武、练武、显武四营兵马,基本都是由原天策军和晋阳军改编的,有此支持率也在情理之中。

待到不愿跟随的人出列之后,杨清源握拳高喊,“讨公道,立吴王!”

在一瞬的寂静之后,点将台下传来了杂乱的“讨公道、立吴王”之声,慢慢地声浪越来越大,越来越整齐,到最后之时,校场上的声浪,如同山呼海啸,天崩地裂!

“讨公道、立吴王!”

此刻已无退路,唯有奋力向前。

——

夜间,大明宫中。

朱瞻坤刚刚陪着皇后周明玉睡下,但突然被人从睡梦之中叫醒。

朱瞻坤知道,这种时候将他叫醒,就算不是天塌下来了,估计也差不多。

在穿戴整齐之后,朱瞻坤向着含元殿后方的御书房而去。

东厂厂督曹正淳、西厂厂督雨化田、刑部尚书曹守正、新任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李宏毅,文华殿大学士长孙辅机已经在此等候朱瞻坤了。

御书房中,明黄色的帷幕点缀着皇家格调。宣德炉中檀香袅袅。朱瞻坤随意地倚在紫檀的书案后的软榻上,问道:“深夜聚集怎么回事?!”

李宏毅作为内阁首辅,上前奏道:“陛下,根据东西两厂传来确切的消息,杨清源已经起兵谋反。此刻已经出了内城,向外城东北的御林军大营而去!”

经过东西两厂、锦衣卫的消息传递,还有各府之中的自己的消息渠道,此时,神都之中的气氛已经紧张到极致。

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杨清源起兵造反了,这在意料之外,又是情理之中。

不过,对于京城之中大多数的文臣武勋来说,最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平定杨清源的叛乱,而是如何在叛乱之中自保。

杨清源的起兵或许会失败,但在被平定前,他有着血洗神都的能力。

这场叛乱的棋局,杨清源不是稳赢,但他有着掀桌子的能力。

听到杨清源起兵的消息,朱瞻坤先是一慌,随即恼羞成怒,他连于延益这样的宰辅重臣都覆手可灭,更遑论杨清源这样一个二十来说的青年人。

他才是天子,天命在身!

朱瞻坤猛然站立,身姿挺拔屹立,帝王的威严环绕身周,双眼冰冷,杀机涌现。

“传朕旨意……”

——

夜渐渐地深了,原本被乌云遮蔽的皓月渐渐显露。

冰冷凄清的月光,使得今夜平添一分肃杀之气。

神都,起风了。

奋武、耀武两营身经百战的精锐,通过神都东门,青绮门,踏入京城中!

在乘黄宝马之上,杨清源的目光穿过前方漆黑的夜空,看向灯火通明的大明宫。

外城驻扎的七万御林军,共有四万一千人愿随杨清源起兵,今夜之事的最后一块版图,合上了!

杨清源亲提奋武、耀武两营,一万六千入城,剩余的两万五千人,由天策军将军赵明燮统领,负责看守御林军大营剩余兵马,阻击可能自青绮门而来的援军。

此时的杨清源神情沉默,心中却不平静。

他的思绪回到了北境的战场上,回到了晋阳城外。

他没想到,自己的第三次用兵,目标会是大周神都的大明宫。

杨清源已经不在乎所谓天下人会在事后任何看他了!

一时虚名有时尽,千秋青史绝难欺!

……

随着杨清源提兵入城,神都城内的早已经是沸反盈天!

曾经参与诬陷楚王、于延益的太子一系的权贵、官员府邸中风声鹤唳!唯恐杨清源带兵杀上门来!

而就在杨清源带兵入城之时,朱瞻坤在御书房口述,由李宏毅亲自草拟的圣旨已经下达,并有西厂的厂卫送往各处遵照谕令执行。

一、神都中巡防营兵马、五城兵马司严守城门、要道,无圣旨不得擅动!违者,以谋逆之罪论处!

二,调神都场外的御林军敢勇营、果勇营、效勇营、鼓勇营等四勇营入京平叛。

这四营兵马驻扎于神都之北,是离皇城最近的兵马,而且其中的基层将校,都是由

同时,调扬威营协同东西两厂及锦衣卫精锐防卫大明宫,拱卫天子。

三,调西厂、锦衣卫前往剿灭大理寺,生死不论,不许走脱一个。

四,前往杨清源府上,上下一干人等,无论老幼,一概缉拿。

四道命令,杀机重重。

下完圣旨的朱瞻坤眼中的愤怒之色没有减少半分。

“先帝就不该重建这大理寺!前有蓝惟庸,后有杨清源,这大理寺就是个反贼的温床,尽出些犯上作乱的佞臣!?”

“这天下法度,自有天子定夺,朕言即国法,需要他大理寺做什么?!”

朱瞻坤还是很生气,但生气没有什么作用。

一旁的雨化田也在此时开口道,“万岁,杨逆麾下高手不少,单靠西厂之力,不足以将其完全镇压,请万岁下旨,由招募至京中的高手出手,一齐剿灭大理寺。”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西厂成立时间较短,其高端战力在暗六部中稳居倒数第一。

而锦衣卫四大指挥使,只有朱雀返回京中待命。

青龙、白虎各有任务,而玄武曾经和逆贼于延益、朱瞻圭并肩战于晋阳,朱瞻坤并不信任,将他大发去了北境。

光靠现在锦衣卫和西厂的力量,是不足以对付现在的大理寺的。

而东厂的力量较强,需要拱卫大明宫。

朱瞻坤最终同意了雨化田的建议,“大理寺上下,就地正法!”

“陛下……”长孙辅机闻言便要劝谏,却被朱瞻坤打断。

“爱卿,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你不必多言!”

随着朱瞻坤的命令,大量的高手向着大理寺而去。

——

“嗒!嗒!嗒!”

整齐的脚步声和马蹄声在神都的石板地面上响起。

无疑在宣示着这是一支精锐之师。

杨清源所带的四营兵马,是有原天策军游龙骑、虎贲卫所构成的。

游龙骑自然不必多说,乃是杨清源名震天下时所统领的兵马。而虎贲军也战力强劲的步卒。

就在杨清源带兵向着皇城进发时,京城之中的权贵大佬正在观察着事态的发展。

当代中山王徐忠寿,带着弟弟徐膺绪以及小妹徐妙云正正在中山王府的高楼之上,看向皇城方向。

中山王府虽然被先帝削权,但是余威犹在,那是第一代中山王徐天德打出来的赫赫声名,若是此时中山王府出面,未必不能扭转局势。

但中山王府却选择按兵不动。

“小妹,我就很奇怪,那大理寺姓叶的,爱吃包子的小子,不是你的心尖吗?!你怎么会选择让我们保持中立呢?!”徐膺绪问道。

徐忠寿也看向了徐妙云,等待的小妹的回答。

徐妙云了看了自己的两个兄长一眼。

“我中山王府是受太祖高皇帝册封,世袭罔替的王爵,无论谁当皇帝,中山王府都是中山王府。反而自以为聪明,参与朝争,押错了宝,才会丢了王爵之位。”

徐忠寿和徐膺绪尴尬的对视了一眼,没错,他们之前就是那个自以为聪明的人。

“你们难道以为,我是满脑子男人?!况且就算事败,以我们中山王府的势力,想要保剑寒不死,很难吗?!”

一个叶剑寒,中山王府自然能保得下来。

至于杨清源,那关中山王什么事!?他又不是中山王府未来的郡马爷!

……

礼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文坛盟主钱牧谦也在府上观察此事。

同时他已经准备好说服越扬集团的官员,以及他的学生,一切只等杨清源事成。

……

都察院正,程青松的府邸,这位刚正的老大人正宣纸之上缓缓地写字。

宣纸之上,赫然是“忠義”二字。

杨清源虽然曾经和他密探,但他并不知道杨清源会用如此决绝的方式。

——

皇城之中,除了天子和禁卫军外,还有一群人——宦官。

他们才是天子身边的亲信。

在大明宫的西侧,这里是宦官们起居之地。

虽然是深夜,但是大明宫外的动静已经将这些宦官都吵醒了,一个房间里,一名老太监正在坐在躺椅之上打盹儿。

他不是一般人,曾经是先太宗文皇帝的亲信,自幼陪伴太宗文皇帝,文皇帝入宫之后,他更是狠下心给了自己一刀。

后来他因为身体不好,难以侍奉,然太宗文皇帝念其功劳便许他在宫中荣养。

就在此时,一个小宦官快步地走到了他的跟前,“干爹,杨侯带的兵已经打过来了!”

老太监睁开了疲倦的眼睛,看向了自己的干儿子。

“等着吧,等杨侯入了皇城,你就去领路。”

说完,老太监又重新闭上了眼睛。好像什么都没说过一样。

先太宗文皇帝虽然被朱瞻坤篡位,但并不是没有后手留下!

此刻神都之中,工部尚书赵言、户部尚书孙明远、吏部尚书赵艋轲、左都御史李蔚光、京兆尹府童谨言、吕城工部侍郎、卫国公邓镇、宋国公冯成、郢国公冯实……还有礼部侍郎刘宾和他的倒霉儿子刘既白。

所有人,都在关注着皇城之外的一战。

……

——

此刻,大理寺所在的街坊,很安静。

但寂静之中,却有许多的黑影正在向大理寺移动。

就在一个黑影要尝试翻越大理寺门墙的时候,突然响起了一声猫叫之声。

“喵!”

黑夜之中骤然亮起了一道白色的剑光。

百步之外,一剑挥出。

如浮光掠影,惊鸿一瞥。

黑夜之中,鲜血飞溅,黑影重重地落在了大理寺前的地面之上,就如一个破麻袋一般。

而剑也是被真元所引,回到了出手之人的掌中。

百步飞剑,一刃断喉。

“被发现了!强攻!”

“照!”大理寺也是早有准备。

随着一声令下,一道道照明烟花在天空中亮起。

出手之人的身影在烟花的光芒照耀下出现在了偷袭者的眼前。

一个清淡装束的年轻人立在大理寺的屋顶之上,蓝白色的劲装,披着墨蓝色的披风,短发造型干净利落、年轻帅气,肩头还蹲着一只白色的小猫。

年纪不大,但是已有一派剑术宗师的风范。

而就在西厂众人靠近大理寺大门之时,大门突然打开,一道赤色的剑气横扫四方。

霸道炽烈,收割亡魂。

第二人的身影也出现在了众人眼前。

一个头发灰色,散在两肩的少年缓缓从大理寺的大门之中走出。

干净白皙的面庞,透着棱角分明的冷峻,整个人都散发着一种“我就是高手”的气质。

大理寺天秩司供奉,盖聂、卫庄参上!

抱歉,作者君也想多更,但心有余而时间不足啊!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