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六百零四章 镇胡传说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六百零四章 镇胡传说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镇胡城吗?!”

“小人听说过!”

“我也听说过!”

面对准军方第一人,大周武乡侯的问话,被询问的士卒个个踊跃回答问题。

这体现了大周军队官兵一致,上下一心,和乾元、后金等地方割据军阀的军队。

大周军队坚持以周帝为首的领导,根基在百姓,血脉在百姓,力量在百姓,全心全意为大周天子和大周百姓服务。

天策军确实是一支听朝廷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好部队!

……

杨清源看到如此踊跃地发言,也感到十分的欣慰。

“不要急!一个一个讲!有关镇胡城的消息传说都可以。”

其中一个士卒说道,“我听说这镇胡城底下都是胡人的尸骸,是用来镇压胡族气运的!”

“对!我也听说过这事,小时候姥姥给我当故事讲过,镇胡城截断了胡族龙脉气运,否则我们神州也不会出一个太祖高皇帝,来拯救咱们老百姓的。”

“对,我也听说了!”

“……”

“我还听说,镇胡城里都是从胡人那里抢来的财宝。”

众军卒讲了一大堆,不过都是民间传说捕风捉影的事情,并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

“那你们有谁知道镇胡城的位置大概在哪吗?!”

杨清源这个问题问完,原本还挺热闹的场面立时冷了下来。

这种事情,谁会知道啊!

要知道不就早就去找镇胡城的宝藏了吗?!

其中一个一直没有发言的老卒开口道,“咱们天策军如果真的有人知道,那肯定是刘伯!”

“对啊!刘伯!”

“他肯定知道!”

老卒的话引起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杨清源转头看向还在以目示意,目光交流的李承恩和杨宁。

“大都督,刘伯是何人啊!?”

李承恩一听杨清源询问,立刻停止了和杨宁的眼神交流。

“噢!刘伯啊!他是火头军里的一个老兵,是我们天策军里年纪最大的人,已经七十有四了!因为他已经没有家人了,又不愿离开天策军,就让他留在天策军中当了火头军中的大厨。”

火头军,那难怪了!

后世蓝星之上有三大神奇兵种,苏维埃的政委、美利坚的医疗兵已经神州的火头军。

火头军中向来是卧虎藏龙,这几乎是神州历代的传统了。

前汉首位大将军,国士无双的兵仙韩淮阴;初唐名将,平阳郡公,左骁卫大将军,三箭定天山的薛礼;国朝十大将之一,参加过黄花岗起义,护国战争,资历最老的张胜之。

这些人都是火头军出身。

“大都督,那我去见见这位刘伯吧!正好我也饿了!”

杨宁和李承恩军务在身,自然不可能长时间陪着杨清源,便有一名校尉引着杨清源来到了天策军的火头军营房之中。

此时已经临近中午,火头军中已然是热火朝天,烹煮饭食。

在太祖时代,边军的条件还是很艰苦的,士卒们只能吃到饱,至于能吃甚么,那是不一定的,饭食之中也很少有肉糜。

在周帝登基之后,大力发展国内生产力,使得大周的经济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史书之中,一个“永安之治”肯定是没得跑了。文治之盛,三代以来罕见之极。

现在又有杨清源的两次大战收复的土地,来补足武功,多半史书上的评价会是“永安盛世”.

同样的,文治之盛也体现在了军饷和军粮之上,现在的边军不仅仅能吃饱了,还能吃上肉了!

周帝还免除边境的百姓赋税,当地官府征收军粮果蔬以代替征税,并且鼓励西境、北境诸军缴获牛羊,自行放牧。

这些政策综合之下,导致天策军中的伙食承直线上升,天策军缴获的牛羊还成立了数个巨大的牧场,以边境牧民放牧、繁衍。

天策军平均每一个百人队,每个月能够分配十五头羊。

营养得到了补充,战斗力自然也得到了提高。

杨清源来此之时,正在烹煮羊汤。

在校尉的指引下,杨清源和明珠夫人来到了正在烹煮羊汤的一个地灶旁。

一个身着围裙,精神矍铄的老人正拿着一个大的汤勺在调味。

“刘老爷子,这羊汤很香啊!”

正在煮汤的刘伯闻言,转过身,看到杨清源,仔细打量了一番。

“这不杨侯爷吗?!晋阳,你从晋阳回来了?!”

杨清源:“……”

他完全知道自己的名声很大,但是没想到自己的样子在天策军中流传这么广!

但是嘴上杨清源还是很谦逊地问道,“刘老爷子认识我?!”

“杨大人,谁不认识啊!”

一个装杯的好机会杨清源可不会错过。

想来肯定是因为他的两场大战,声名远播,所以才会在天策军中有如此高的辨认度。

就在杨清源期待的时候,刘伯继续开口。

“您可是小曹将军未来的夫婿啊!要知道,当年小曹将军小时候可是只吃我做的饭,没想到一晃这么多年了。小曹将军也要嫁人了!”

“……”

这个知名度似乎和自己想的不太一样了,而且这是谁传得谣言啊?

这要是不成亲,很难收场啊!

一旁的明珠夫人一脸玩味地看着杨清源。

“咳咳!”杨清源轻咳一声,决定先抛开这个问题不谈。

“刘老爷子,我向您打听一个地方。”

刘伯盖上了锅盖,转过身,“杨侯,尽管问吧,我老头没什么别的本事,就是年纪大。”

“……”

杨清源闻言微微沉默,不不不,您老可不仅是年纪大,眼光也很准啊!

“请问老爷子,可知道在大周和乾元的边境上,有一座镇胡城?”

听到这个名字,刘伯添柴的动作顿了顿,然后才长叹一声。

“没想到,这么多年了,我又听到了这个名字。”

刘伯用火钳拨了拨土灶之中的柴火,然后转身说道,“大人,你若是问旁人,可能真的不知道这个地方。这天策军中,可能也就我到过那里了!”

听到刘伯这话,杨清源忍不住杨清源一亮。

有人到过镇胡城,那找起镇胡城来,可就事半功倍了。

“那是快四十年的事情了。当时还是宏武五年,太祖高皇帝平定了南方诸州之后,开始北伐。当时中山王率军北定青、齐,而开平王则奉命从并州出兵,北击元蒙。然开平王病逝,以岐阳王代之,我当时就是岐阳王麾下的精骑营中的一个骑卒。”

这件事情杨清源是知道的,岐阳王临危受命,传为佳话。

“当时,我们于大乾的镇国大将军木里华决战于斡难河。岐阳王素来以疾风闻名,擅长以快打快!但在继续进军追击之时,却遭到了埋伏,虽然王爷他及时收束兵马,但是我们这一部还是被打散了。”

大乾的镇国大将军木里华,为元太祖麾下诸将之首,用兵之能不可小觑。

“岐阳王,最终率军苦战三日,才彻底击溃了木里华的大军。当然了,这些事情我都是后来听军中的弟兄们说起。”

刘伯感觉大锅里的羊汤差不多,便收了火,然后取出,三个碗来,给杨清源,明珠夫人还有他自己各盛了一碗羊汤,在汤表面洒上了一把翠绿的葱花。

“来,尝尝我老头子的手艺。这件事,我慢慢讲给你听!”

杨清源和明珠夫人接过了羊汤,虽然是大锅菜,但是很鲜美。

羊不料,牛不椒。

原汁原味的羊汤,但是膻味却不是很重,即便是明珠夫人这个庖厨圣手,也不得不赞一句,这大锅菜煮的有几分水准。

刘伯喝了一口羊汤,继续说道,“当时我们和乾军的散兵游勇,边打边追,从草原一直到戈壁,最终失去了方向。我们整个百人队,也就剩下我们二十三人。”

“就在我们想要寻找大军之时,却遇上戈壁之上的沙暴!那场景,黄沙遮天蔽日,席卷而来。我们在沙暴之中伸手难见五指,虽然大家将马匹围成了一圈,但是最终还是被沙暴掩埋。”

“待到沙暴过去之时,周围只剩下我们九个弟兄和十一匹战马,剩下的人马不知所踪了。”

不得不说,这位刘伯还是很有说书天赋的,讲起来活灵活现。

“当时我们身边的水袋已经喝完了,若是再找不着水源,弟兄们都得死在戈壁滩上,我们又费力向前走了十几里,我当时受不住晕倒了,等到我醒来的时候,我和我的那些弟兄们都已经被一个屋里。”

杨清源若有所思,“那里就是镇胡城!?”

“没错,那里就是镇胡城!镇里住着的老百姓,不知有宋,更不知我大周,乃是前秦遗民。在听说我们是和元蒙大乾作战的军队之后,他们为我们包扎了伤口,为我们备足了水源,还送了我们九匹骆驼,我和我弟兄们也从戈壁之中走了出来。”

杨清源知道,这应当就是前秦一世皇帝留下镇守镇胡城的人,当年秦皇北驱东胡,在九原附近留下三十万戍边大军。

这三十万大军和百越远征军,并称为秦军两大王牌。

九原军的主将为蒙恬,军中多蒙氏子弟,故又称为“蒙家军”。

前秦二世皇帝,胡亥矫诏赐死了蒙氏兄弟和公子扶苏,而九原军中以蒙氏子弟为核心的数万人也不知所踪,很有可能就是前往了这座镇胡城。

“后来班师回朝的时候,我们向校尉禀明此事,得大将军令,我们带上了谢礼去谢人家,可是却没有能找到这镇胡城。”

回忆这段往事之时,刘伯也是感慨万千,四十年前的事情,恍惚间好像还是昨天发生一般。

那戈壁之中没有路标,确实没法辨别方位,所以他们最终没能再次找到镇胡城。

“那刘伯你还记得镇胡城大概在什么位置吗?!”

刘伯皱了皱眉头,“具体的方位,我肯定是不知道的,毕竟我们第二次也没能找到镇胡城,但是我依稀记得,当时我们是一路向西北走,躲避一队元蒙骑兵千人队的追杀,大约二十多天,才出了草原,进了戈壁。进了戈壁之后,没有标识,只能知道大概是向北前进,其他的却是一概不知了。”

戈壁风沙漫天,即便是熟悉路径的人在其中也会迷失道路,何况是他们这些外来的士卒。

“那刘伯,当年那几个跟您一起去过镇胡城的老伯可还有在世的?!”

刘伯闻言长叹了一声,“当年我们一共是九个人去的镇胡城,次年第三次北伐,老王、老陈、老李、老赵、老冯死在了元蒙人的手里;混得最好的是阿虎,因为斩了射杀了元蒙两个千夫长,被封为校尉。可惜,当了官之后人就变了,贪污军饷被前来军中巡查的都察院御史老爷也抓着了,判了斩立决。”

“剩下我和刚子,三旺,刚子二十年就病死了,刚子五年前也没了。真正去过那个镇胡城的,这天策军中,可能就剩我一个了!”

刘伯已经七十有四,人生七十古来稀,已经是难得的长寿了,他的袍泽年龄应当和他相差不多,却没有他那么长的寿数。

随之刘伯又说了一些细节上的东西,但是由于时间太长,不少都已经记不清了。

“要不是你提,我还真是很少想起这事,但是你一提,又好像是昨个发生的一样。”

一番话,让刘伯忆往昔,感慨良多。

不过对于杨清源来说,虽然没有得到镇胡城的具体位置,但还是收获满满。

通过刘伯的言语,便已经得知,这镇胡城是在戈壁距离草原不远的地方。

再结合望月玉珏和龙纹玉璜的中得到了情报,要找这镇胡城的遗址,也不至于是大海捞针。

特别是镇胡城还有人居住,有人居住便需要与外界交流,那便一定会留下痕迹。

听完了故事,喝完了羊汤,杨清源也是起身,“老爷子,这次要多谢你!”

说着,杨清源从怀中掏出了十张银票,都是十两一张的小额票。

“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刘伯看到这脸色一板,“这话说得,我老刘是贪图这些银子吗?!再说了,我无儿无女的,要这些阿堵物做什么?”

杨清源却笑道,“雪阳不是从小吃您的饭长大的吗?这就当是我给雪阳交的饭钱吧!”

说完杨清源也不再多言,只是带上明珠夫人,身影一幻,便消失在土灶旁。

留下,刘伯一个人,摇头苦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