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四百九十七章 调查银库(上)

钱塘郡,浮玉山中。

“杨清源的进展如何了?!”

静室之中一个醇厚的声音问道。

“你放心吧!一切都在计划之中,山阴府的人刚刚传讯来,杨清源和柳望舒消失的两天很可能是去了古越一族的**之地,寻找阴兵之秘了。”阴柔之声开口道。

“这么说,杨清源现在回来了,应该是已经古越那里打听到消息,勘破了阴兵过道之谜?!”

“也许吧!从京畿一案来看,杨清源和狄知远,你怎么高看他们,都是理所应当的。”

“可是古越族一向少与外界交流,对于周廷更是不信任,杨清源是怎么取得他们信任的!?要知道这等幻法巫术在古越族内部也是秘密!”阴柔声音疑惑不解。

“你刚刚不是说了吗?!杨清源和狄知远,我们怎么高看他们都不为过。”

“……”

醇厚声音者话锋一转,“你的功法还是有缺陷吗?!你这阴柔的声音我听得很不舒服,还是原来的声音自然。”

阴柔声者闻言沉默,许久之后才开口道,“这功法确实厉害,我练功之时被寒气伤到了足少阴经,迟迟无法恢复。”

“你已入洞玄,都没法治愈?!”醇厚之声疑惑。

三年前,元气潮汐。去岁,天地圆满一分。

这确实给了许多卡在元化境难有寸进的人一个契机,得以借天时入洞玄之境。

阴柔声者、古越二老等一系列困在元化境中的顶尖高手,都借此天时破境入得洞玄。

即便是杨清源、庄晓梦等年轻一代的天才高手,也有借助天时之利契机之嫌。

阴柔声者摇了摇头,长叹一声。

“这伤,不是突破洞玄境就能解决的。内伤加上功法缺陷,我走火入魔未死已经是大幸了!”

“你不是在炼药吗?!怎么?这都快十年了,还没练成啊?!”

听到炼药的时候,阴柔声音者,嘴角勾起一丝笑容,“快了!快了!我的药就快成熟了!”

这枚大药一旦成熟,被他吸收之后,他便可以武功大进,到时候洞玄境之中也会少有敌手。

区区杨清源,区区柳望舒,区区叶剑寒,不过是土鸡瓦狗而已。

阴柔声者没有臆想太久,就回归到现实,然后话语一转道,“这是之后的事情了!现在的杨清源该怎么办?!”

醇厚声音一笑,“你别看他现在有所进展,但他查到的一切,都是公子想让他查到的。”

“嗯?!”

“从上次的京畿交手,再加上这些年对于杨清源的了解,这次的借饷,曾经专门为了杨清源的做出设计,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杨清源能查清此案。”醇厚声音是神秘组织青龙会在越州的最高负责人。

“……”

“要想设计一个让杨清源看不破的计划,实在太麻烦了,索性就让他查,只有他查清了一切,我们才能安全地获得那些饷银。”

……

山阴府中,杨清源和狄知远回到了钦差行辕。

眼下掌库李达已死,银箱的线索便断了。

但是虽然银箱子的线索断了,但是银库还在那里,搬不走!

想要调换箱子中的银锭,现在看来能够有机会调包银锭的地方就有越州的银库。

而越州银库的掌库,恰好是一个有问题,却畏罪自杀的人。

在银箱子的线索被掐断的时候,李达的死也给了杨清源和狄知远一个新的方向。

三千神武军的护卫下,某个或者小股的江湖势力是根本没办法调包饷银的,武功再高都不行。

那么能调包饷银的地方就只剩下一个——越州银库。

但是这其中还有问题,李达是如何做到的调包八百万两饷银的?!

虽然他是越州银库的掌库,但李达官不过从七品,他并不是越州银库的掌控者,而是服务者。

且越州银库真正的看守者是神武军的精锐和六扇门的捕快,李达作为银库掌库,在他们面前没有什么话语权也不可能调动他们做什么事情。

光靠李达一个人,决计是做不到调包银两的。

朝廷的银库开启,取银都是有严格的程序的。

取银者持越州刺史府批文,并由越州刺史府银曹带领,前往越州银库取银。

然后由越州银曹、银库守卫统领,掌库三人取出各自的钥匙,打开银库大门。

打开银库之后,银曹和守军统领是不被允许进入银库的,只有掌库和银库的小吏可以进入其中,点算银两。

越州银库中的银两大部分都装于制式银箱之中,这种银箱的大小样式都是有定式的。

每只箱子装满,可装银五千两。

剩余的空间,一两都没法多装!

有掌库点算完成之后,交银曹点算,经银曹确认之后,贴封条交取银者。

这一套流程,规矩森严。

在出府库时,守军统领会核算箱子数量,来确认是否多取了银两。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接触到银两的只有掌库李达和他手下银库的小吏。

但是他们也不可能有任何私自夹带官银的机会。

每日应卯下值之时,银库内部的官吏都会经过神武军和六扇门的双重检查,三方分属三个系统,且六扇门和神武军的人会不停调换。

三方的人员根本没有相互勾结的机会和时间。

这样的银库安保系统放在大周已经是相对完善的了。

所以如果问题出在银库,那么负责守卫的六扇门、神武军和负责银库内部工作的官吏,基本都有问题。

“知远你是越州都察副使,去调查银库内部的官吏名正言顺,银库内部之事就交给你了。至于我,去调查负责守卫的六扇门捕快和神武军士卒。”

“是!”

杨清源和狄知远并没有带着大队人马前去。

在没有确认问题出现在六扇门和神武军中之时,贸然带兵,只能使得众人心生不满。

在前往银库的路上,杨清源提前便派人通知了守卫银库的神武军将军和六扇门捕快。

等到杨清源和狄知远到达的时候,众人已经在银库门口等候钦差大人,越州黜陟使大驾。

“末将神武军中郎将颜剑秋,卑职六扇门统领王甫言恭迎黜陟使大人大驾!”

“二位免礼!”

两人起身之后,再次向狄知远行礼道,“参见狄大人!”

“见过两位大人!”

见礼完毕,杨清源开口道,“今日我们前来,就是为了调查掌库李达受贿贪渎一事。两位与李大人共事也有一段时间了,还望两位也如实告知。”

“末将(卑职)定当知无不言。”

随后杨清源便跟着两人前往了守军的驻地,而狄知远则前往银库内部调查一应官吏。

颜剑秋和王甫言将杨清源和随行的捕快带到了一间书房之中。

“杨大人这里是我们平时休息办公的地方。”

杨清源也不客气,就在主座之上坐下了。

“二位,还要劳烦你们召集麾下将校及捕头来此!”

说实话,颜剑秋和王甫言早就在准备这一天了。

从饷银失踪开始,他们就知道,作为银库的守卫,他们肯定也是要接受调查的。

八百万饷银,不仅仅数目巨大,其意义更加巨大。

大周开国以来,还没有人敢劫过军饷!

一炷香后,神武军和六扇门的中层都赶到了此地。

“那就先从颜将军你开始吧!”

颜剑秋跟着杨清源进入了书房之中。

杨清源搞这么一出,这些将校捕头不心慌,肯定是说不过去的。

“刘老弟,你们六扇门消息灵通些,你知道这位黜陟使大人这么大阵仗,所为何事啊!?”一个队正问一旁的捕头道。

虽然双方私交一般,但毕竟是半年的同事了,这种情况下打听个消息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刘姓捕头双手一摊,轻声说道,“还能有什么事情,不就是为了那八百万两饷银被劫的事情吗?!”

“可这饷银不是在运送的路上被人劫的吗?关咱们这些守银库的什么事?!”

“这种惊天大案子,谁都跑不了!都得查!”

……

质询的不仅仅有杨清源,还有随行的大理寺明秋司成员。

书房之中,杨清源正在和神武军中郎将颜剑秋谈话。

“颜将军是闽州颜氏一族出身吧!”

颜剑秋一愣,“大人看过我的卷宗!?”

杨清源笑着摇了摇头,“那倒不是!只不过是听颜将军的口音应该是闽州方向的人。闽州颜氏的字辈,惟有养启、剑卿芳论……所以才断定颜将军是颜氏族人。”

“杨大人果然博学多才,不错,末将正是出自闽州颜氏。”

杨清源矜持一笑,小装不算装!

“颜将军是什么时候调防越州银库的!”

“回大人,末将原本是在岭南驻防,防止倭寇袭扰来往商船的,去年八月中旬末将接到神武军大营调令,命末将赶赴越州银库驻防,大人也该知道,这在神武军中乃是正常的换防。”

杨清源点了点头,越州银库不仅仅是越州一地的银库,更是辐射周围数州,乃是长江以南最大的银库没有之一。

每年各州向朝廷上交的税款,除去朝廷拨款的多余部分,便会移交到越州银库。

越州银库不仅仅是越州刺史府的银库,更是朝廷中枢的银库。

所以越州银库的防备是最森严的,会由神武军的将领不断调防。

其余各州的银库虽然也是防备严密,但是比之越州银库也是差了不少。

“末将交接完手上的军务,便即刻启程大概是九月下旬达到的越州,从上任到现在大概已经有八个月了。”

杨清源的手指轻搓,越州银库的守卫,大概是半年到一年一换,时间不定,也就是说其实越州银库的守卫已经快到换防时间了。

“颜将军平日和掌库李达接触得多吗?!”

“这……,也不能算少吧!毕竟每日值守都会见面,而且开启银库也需要卑职的钥匙!”

越州银库大门的三把钥匙之一就在颜剑秋的手上。

“这钥匙颜将军一直是随身携带的吧!”

“是!”

“那钥匙可曾有过离开颜将军的时候。”

颜剑秋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末将职责所在不敢懈怠,即便是沐浴如厕之时也会随身携带这把钥匙,时刻不敢离身。”

杨清源继续说道,“颜将军果然是恪尽职守,我们还是继续之前的话题吧!颜将军认为这掌库李达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应该说李掌库是一个办事认真谨慎,不善言辞交际,为官应该也是比较清廉的。”

“哦?!”

办事认真谨慎,不善言辞交际这些在平日共事能看出来,也不算什么奇事,但是为什么还知道他为官清廉呢?

杨清源随即问道,“具体说说,为什么你会觉得他为官清廉。”

“说来也是日常观察所得,李掌库每日应卯下值,都是要经过我们神武军和六扇门的双重检查的。这个检查是要脱去外夜鞋袜,只留里衫的。”

“而李掌库的里衫和袜子上,常年都是有补丁在的,说来惭愧,末将也自问也是清廉之人,但是和李掌库比起来,还是自愧不如。”

杨清源点头,大理寺的人曾经去掌库李达的住处看过,确实在他的住处没有什么发现。

就像是一个普通小官的住处,甚至连被子上都有一个补丁。

且李达此人还未曾娶妻,也没有儿子,这对于一个三十二岁的官员来说,太不正常了。

不过听颜剑秋的描述,这李达确实像是一个廉吏。

随后杨清源又和颜剑秋聊了一些关于李达的细节,两人的接触基本上都是因为公事,颜剑秋所知的也不是很多。

但整体上,杨清源已经刻画出了一个李达的简易形象。

兢兢业业,不擅交际,为人沉默寡言,少有个人志趣爱好,在道德上有一定追求的下级官吏。

但是这样的人会成为借饷案的帮凶之一吗?!

还是说,他一直在伪装,甚至让周围人的都没能发现他的真面目。

杨清源在心里给李达打上了一个问号。

“对了,颜将军,在你值守的这几个月里,这银库可曾发生什么怪异之事?”

颜剑秋苦思了半晌,守卫银库的工作枯燥简单,能有什么怪异呢?

“也不一定是怪异之事,和平常不相同的,也可以。”

“确实没有,”颜剑秋摇了摇头,“如果一定要与平常不同,那大概是今年二月的时候,银库里种了一批绿植。”

“绿植?!”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