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三百九十二章 深宫夜话(上)

二十九年前,太祖刚刚一统天下,治理四方。

同样是在这样一个雨夜,当时还是太子的周帝,跪在了太祖的御书房前,请求太祖准许他娶现在太子的生母,孟芸华为妻。

当时太子和武林二恶,孟神通的小女儿孟芸华已经私定终身。

大周的皇后王妃,虽然不要求背景显赫,但也许家世清白,可孟神通作为武林二恶,名声别说清白,都和“好”字不沾边。

周帝想要娶这样的人当太子妃,太祖自然不可能同意。

太祖性格极为刚强,自然不会在这件事情上让步,但周帝何尝不是如此!?

虽然看上去要比太祖儒雅得多,但是周帝的骨子里也是继承了太祖的坚韧不拔,既然认定了孟芸华,便不会轻易改变。

于是一场父子之间的较量展开了。

和如今的太子不同,周帝那时的地位是绝对稳固的,嫡长子,且参与政务。

而刚刚铲除了明教和胡玉、蓝惟庸的太祖对朝廷的掌控也是绝对的。

周帝根本没有办法通过其他手段来改变太祖的决定,于是在一个夜雨之中,跪在了御书房前。

为了自己的心上人,放下了作为太子的尊严。

太祖固然心坚如铁,但自己的嫡长子在雨中跪了一夜,最终还是让太祖妥协了。

虽然太祖没有任何明示,但此后再也不阻止太子迎娶孟芸华。

孟芸华也就成了太子的第一任太子妃。

之后,孟神通被抓获,但是看在太子妃孟芸华的面子上,朝廷最终没有下杀手。

那个从一介布衣成为天下至尊的老人,最终还是对自己的儿子妥协了。

面对臣民,太祖可用铁血手段,但孝慈皇后和他所生的嫡长子,终究是他心中最后一片柔软。

听着连绵不绝的雨打瓦片声,周帝也踌躇了。

同样的雨夜,同样是求情。

他从跪在门口的太子,变成了坐在御书房中犹豫和难决的帝王。

“哎!”周帝一声长叹,没想到当年自己做的事情,自己的儿子现在也做了一遍。此时的周帝算是体验到当初太祖的心境了。

恨铁不成钢,却又无可奈何!

“皇兄,太子如此,也不过是为了心中挚爱,如同先皇之于孝慈皇后,皇兄之于文穆皇后。毕竟是年轻人嘛!”

周帝闻言看向了自己的这个十四皇帝。

论及才华、天赋,庶出的十四在先帝的一众皇子之中也能算是出类拔萃。

在周帝和赵王之后,便要数朱无视这个郡王了。

但当年的朱无视也是为了一个女人,被太祖削去了王位,降为侯爵。

若非周帝求情,只怕太祖罚得还要重。

这么一看,似乎他们老朱的家血脉,都有一场情劫要经历啊!

“无视,你说说,朕该怎么办呢?!”

周帝在朱无视的面前,放下了一直的面具,此刻的他,只是一个为难的父亲。

朱无视也是沉默片刻,“皇兄,外面雨大,虽然太子有些武功在身,但内力终归是浅薄的,不如让他先进来吧!听听他是怎么说的。”

朱无视知道,在皇兄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便已经动摇了,但他需要有一个人帮他来说出这句话。

果不其然,周帝闻言后点头道,“曹正淳,你去让太子起来,进书房见朕。”

就在曹正淳要动身之时,周帝突然又补充了一句,“深秋雨寒,让他先去沐浴,换身干爽的衣服,再让御膳房备一碗参汤。”

“奴婢遵旨!”

朱无视闻言也行礼道,“皇兄,夜已经深了,臣弟就先行告退了,皇兄也注意身体,早些休息。”

就在朱无视要告退之时,却被周帝拦下。

“十四,你不用急着走,论辈分,你是太子的叔叔,留下听听,太子是怎么说的?!”

周帝对朱无视这个弟弟的感情是复杂的,是将他视为同胞兄弟的。

朱无视是庶出,他的母妃生下他没多久,便撒手人寰。

年幼的朱无视便由孝慈高皇后抚养长大。

两人虽然并非一母,实则更胜于同胞兄弟,朱无视被太祖削去王爵,但在周帝继位的第三年,便恢复了朱无视的王位,封临平郡王。

此外还增加了朱无视的权柄,扩大了护龙山庄的规模,予以调查之权。

也是因为原本大理寺广闻司的底子,再加上周帝的支持,护龙山庄才成了今日,天下最大的情报机构。

对于朱无视,周帝是九分信重,一分怀疑。

而这一分怀疑,也不过是为君的基本逻辑而已。

孤家寡人,便是除了自己,对待任何人都不能付出全部真诚。

特别是身负皇室血脉之人。

杨清源、于延益这些人,在大周天命民心未失的情况下,就算不尊天子,也就是当权臣。

后汉某年,民心已失,曹魏篡汉尚且花了两代人,何况今日的大周。

而雨化田、曹正淳之流的权阉,他们手中的权力来自天子,甚至是天子可以扶植用来对抗文官集团的产物。

别看是权势滔天,但是真到了时候,要解除他们的权利,不过是一句话的事情。

即便他们是洞玄境的高手,也只能保住自身,保不住手中的权力。

而朱无视和赵王却不一样。无论嫡庶,两人都是太祖血脉。似他们这种皇室谋反,是很有可能成功的。

约莫小半个时辰之后,太子已经换了一身衣服来到了御书房中。

“参见父皇,见过皇叔!”

太子一入御书房,就看见偌大的御书房中只剩朱无视和周帝两人。

其余的内侍已经被周帝给屏退。

周帝看着立在阶下的太子,却迟迟没有开口,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朱无视也看出了周帝此时的犹豫。

轻咳一声,然后说道:“太子殿下,你深夜入宫求见天子,所谓何事?”

随着朱无视开口,御书房内尴尬的气氛被打破了。

周帝表情也是一肃。

“说说吧!”

太子酝酿了一番之后,随即跪下说道:“儿臣恳请父皇在大理寺少卿杨清源重查的万年县一案饶他一命。”

周帝虽然知道太子要为周明生求情,但没想到太子会如此的直接,开口就是请求饶周明生一命。

周帝的火气又上来了。

“就为了太子妃,你连最基本的正邪善恶都没有了!?”

周帝深受太祖教诲,对百姓还是很重视的。

不论周明生,欺瞒天子、毁灭证据的一系列罪行,但就他杀害上百平民的罪行,就足以让周帝起杀心了。

太子似乎知道自己的话,并会引得周帝怒火,但是却没有丝毫的犹豫。

“父皇请容儿臣申辩!”

太子跪在地上,俯身不起,但口中朗声说道,似乎没有示弱之势。

“好!朕就给你个机会说,看你能说出什么大道理来!”

太子低着头,在周帝看不见地角度微微一笑,只要周帝给他开口的机会,今日之事,就有八成把握。

“儿臣承认,此来求情,是因明玉之请,但同时也是为了父皇!还请父皇明鉴!”

“呵呵?!还为了朕,朕倒是要好好听听了!”

周帝被太子的这番话气得怒极反笑,明明是为了儿女私情,不顾朝廷律法,却能被太子说得这么理直气壮。

“父皇容禀,儿臣不会否认,阻止大理寺少卿杨大人,有自己的原因,但更多的却是为了父皇的尊严。周明生杀不得啊!至少,不能用李守案,来杀周明生!”

周帝皱了皱眉,“你继续说!朕听着呢!”

“周明生戕害百姓,制造冤案,百死莫赎!若是仅仅因为这杀他,无论是儿臣还是明玉都无话可说!但现在周明生一案涉及的已经不是他自身,更是朝廷的尊严和父皇的威名!”

周帝的政治眼光何等犀利,此刻已经知道太子接下来想要说些什么。

“若是因为李守一案,要诛杀周明生,那就意味着朝廷将李守一案审错了!一个按照太祖遗训,敲响登闻鼓的案子,最终审错了!这是何等荒诞的一件事情!?”

周帝的面色也有些不好看。

李守,历经万年县审判,刑部复审,大理寺核查,还有都察院组建的专案组亲自复核,没想到这么多人都没能查出问题来,这说去出,朝廷确实是面上无关。

“这还不如周明生狡诈狡猾,通过你的关系人脉,来对抗朝廷调查?!现在你还好意思说这件事?!”

太子想要偷换概念,但周帝一眼看破,所谓的朝廷威严尽失,并不是朝廷直接造成的。

而是周明生在刻意地制造冤案,以有心算无心,众官吏才会难以查清。

“父皇,儿臣当然知道周明生罪责深重,但是现在事情已经发生,朝廷应该做的是如何补救,即便是杀了周明生也不能改变案子错了事实,不如将错就错!”

周帝闻言微微一滞,太子的前半句话是有道理的,但是后半句话却让周帝极为不悦。

思虑良久之后,周帝才缓缓开口道。

“你要朕为了所谓的朝廷颜面,任由李守一案成为冤案?!若是如此行事,岂不是会有更多人,以此方法,要挟朝廷?!对待这种奸邪之徒,决不能投鼠忌器!当然,朕也不觉得,所谓的朝廷颜面比上百条人命的公道比更重要。”

虽然周帝还是斥责的语气,但是太子已经听出了周帝语气中的动摇。

这上百个人,毕竟已经死了!

死人,是没有价值的!

周帝当然知道,怎么做才能对大周更为有利,但是在太祖和孝慈高皇后的教育下,周帝不仅仅是个好皇帝还是个好人。

太子再次以头抢地,“父皇,儿臣下面说的话,有大不敬之嫌,还请父皇恕罪。”

“朕恕你无罪,你尽管说便是了!”

太子不敢起身,跪地说道,“若是父皇此时春秋鼎盛,儿臣绝不会阻止父皇重理李守一案!但是现在……”

太子没敢继续往下说,但是周帝已经懂了。

后半句是,但是现在,他已经时日无多了。

周帝身体不好,这几乎已经不是秘密,这太子知道,群臣也心知肚明。

也正是如此,所以在杨清源打破太子和楚王之间的平衡之后,周帝没有刻意地去恢复。

因为他也适时地需要去确认一个继承人了。

太子除了太过宠溺太子妃周明玉之外,没有太大的缺点,虽然不一定能成为圣明之主,但是当一个守成之君,还是绰绰有余的。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周帝的名声出现了污点,那边难以修复了。

若是换作十年之前,周帝会毫不犹豫地重审此案,一个冤案而已,周帝有的是机会来抹除和弥补。

前唐太宗文皇帝,弑兄逆父,夺得皇位,却丝毫不能掩盖他的功绩。

内修政理,外拓疆土。

区区污点,在他身上根本算不得什么!甚至不屑于掩盖此事。

原本的周帝也这样的豪情,但是现在他没有时间了。

自己的身体,周帝很清楚,数十年的政务操劳,此刻的身体已经在崩溃的边缘。

已经没有时间,让他慢慢去抹平这个污点,弥补自己的过失。

若是任由此案重审,那么在后世的史书之上,他前半生的功绩都会被质疑。

想到此处,周帝犹豫了。

太子继续补充道,“父皇仁德,可比先汉文皇,岂能因为此事背上污名!?”

周帝虽然是个好人,但更想当个好皇帝,就像先汉文帝一般,而他也是一直向着先汉文帝学习的。

文帝永思至德,以承天心,崇仁义,省刑罚,通关梁,一远近,敬贤如大宾,爱民如赤子,内恕情之所安,而施之于海内,是以囹圄空虚,天下太平。

三代以下,称帝王之贤者,文帝也。

周帝知道长生不死,不切实际,如今最渴求的,便是在驾崩之后,可得谥号,文皇帝。

但李守一案的影响继续扩大,很可能连这个愿望都无法达成。

滥用刑罚,冤案错假,如何还配得上一个“文”字?!

人都是自私的,周帝也不例外。

太子给了他一个很好的借口,来免除周明生的死罪。

这一刻周帝的心神已经动摇了!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