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三百零四章 御前圣断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三百零四章 御前圣断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禀上位!臣得到线报,闻说左屯卫大将军文颉意欲带兵围杀良善百姓!臣身为大理寺少卿,自有持律护法之责,故带人前往,目睹文颉正在行暴虐之事,臣遂将其当场拿下!”

杨清源面对中山王府的二爷和两位国公,目光平静,话语之间也是平淡,似乎是抓的不是一个正三品的左屯卫大将军,而是一个普通百姓一般!

“杨清源,谁给你的权力抓捕一个朝廷正三品的大将军!你想造反吗?!”

卫国公邓镇看杨清源这副模样就不爽,当即开口道。

杨清源心中不怒反喜!

一旁的徐膺绪未等其他人开口,率先呵斥道。

“卫国公住口!陛下还未开口,哪有你说话的份?!”

此刻徐膺绪的内心正在疯狂吐槽,为什么自己有这样的猪队友?!

此刻是天子问话,天子尚未开口,轮得到你训斥吗?!

即便天子面上没有表示,心里也会不舒服。

邓镇虽然政治智慧不敢,但是毕竟不蠢,微微一愣后,立刻反应过来,“上位,臣一介武夫,君前失仪,还请上位恕罪!”

周帝与太祖不同,有仁君之风,自然不会因为些许小事就怪罪一个一品国公。

“无妨,但邓卿日后还是要精学礼仪,毕竟是朝廷国公,礼仪当为百官表率。”

周帝话语之中,并没有责怪的语气,但是杨清源,徐膺绪都从其中听出了不满之意。

邓镇立即行礼道,“臣谨遵圣谕。”

虽然没有被天子问责,但经此一事,刚刚徐膺绪营造的气势氛围,被邓镇这一番迷之操作泻得干净。

一旁的杨清源更是强忍着嘴角的消息,面部肌肉微微抽搐。

这个邓镇该不会是我大理寺发展的线人吧!?要不然为何会做出这失了智的反应。

知道自己破坏全盘计划的邓镇,心中郁闷,只能小心翼翼地向后退了半步,降低自己的存在感。

事情重新回到了杨清源私自擒拿文颉一事之上。

“清源,你说的可有证据?”

周帝经此一事,连称呼都变了,直接从杨卿变成了清源,相比这群咋咋呼呼,整体惹事生非的勋贵,文臣一系还是要好些。

至少守规矩,能在规则内做事。对比之下,看杨清源又顺眼了一些。

“禀上位,臣于翠华镇张家村将文颉擒获,现场尚有文府家丁三十名!并且大理寺捕快在现场擒杀‘判官剪’余孽,及其宗主,获取口供,并收缴脏银两万两。”

听到两万两的时候,周帝忍不住心中一动。

周帝穷啊!大周国库里有钱,但不代表周帝有钱。

周帝的内帑之中的银子也不过十万两。前些日子还坑了小九和十三一笔钱。

“臣在现场,人赃俱获。文颉买凶杀人,意欲围杀良善,确凿无疑。”

未及周帝说话,一旁跪地的文颉便开口喊道,“上位,微臣冤枉!此事原本便是杨大人审判不公,枉纵杀人嫌犯,使我儿死不瞑目。微臣不得已之下,才出此下策!还请上位明鉴啊!”

说着文颉在御前磕起响头,连续不止,额头处都开始微微渗血。

若是不知道文颉是何人?也不免心生怜悯。

但周帝是何许人也?!

登临帝位,执掌中枢二十余年,处理过的犯官不计其数,文颉的这点伎俩还不足以让周帝心软!

“文将军这是默认围杀张三一事属实吗?”

周帝没有按照文颉的思路,反而是直接问道。

“臣……”

文颉愣住了,没想到周帝不按套路出牌。

“上位,文将军只是不忿大理寺判决不公,出于激愤为子报仇,此乃为父之慈,并非藐视朝廷律法,请上位明鉴。”

一旁的徐膺绪看文颉不知所措,当即替文颉辩解道。

文颉听到徐膺绪的话,立刻顺着徐膺绪说道。

“上位,臣不敢有丝毫不法之想,只是老臣年过花甲只此一子,实在是爱子心切啊!况且此前堂审之中,小儿的尸体被大理寺和京兆府损坏,微臣实在难以信任大理寺!”

文颉俨然是一副慈父的模样,同时联系之前文破军尸身损坏一事将锅甩给了大理寺。

“清源?!”

周帝看向杨清源,询问他的看法。

“上位,国家自有法度,臣于公堂之上曾向文将军和李侍郎讲述清楚。对本案判决不服之人,可向刑部请求复核!或上奏内阁,请天子圣裁。他不信任微臣,倒是勉强合乎情理,但文将军既然觉得臣判决有误,为何不上奏?但莫不是不信任刑部的卫尚书……?”

诛心之言,杨清源没有直说,但是周帝顺着杨清源话想下去,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为什么不请求复核?是因为不信任刑部!

不上书内阁是因为什么呢?是不是不信任内阁和朕?!

徐膺绪和文颉也意识到了杨清源的话术,此子用心何其歹毒,明明只是正常地反驳,话中却一直在暗指文颉。

“上位,文颉一介武夫,对于朝廷律例知之不详也在情理之中。”

徐膺绪和冯成无奈,只能开口替文颉弥补破绽。

替人擦屁股,但自己还没什么好处,还得罪了一个前途无量的年轻官员,这事可憋屈了!

说实话,徐膺绪内心里是不想和杨清源为敌的,没人想得罪一个未来会入内阁的年轻有为的官员!

按杨清源现在的年纪,就算是熬资历也能熬成独掌一部的阁老重臣。

而杨清源的资历也是入阁标配,首先是永安十三年科举的地榜榜眼,入翰林院修书讲学五年,光这份资历的厚重已经胜过不少人。

又在三年前调任冀州平山郡太守,在任三月,功绩赫赫,德政遗泽,平山百姓受益至今。

太祖高皇帝训,非翰林不得入阁,不历府郡州县者不得入阁!

如今的杨清源已经完美符合两个条件!

杨清源在朝中受钱大学士庇佑,于大学士照顾,其余几位大学士对杨清源的感官也不错。

而永安十三年的同年,大部分是杨清源的朋友,翰林院、都察院、通政司、六部的紧要位置上有他的好友!

且杨清源不仅仅受今上器重,太子储君更是对其赞不绝口。

漕运粮仓一案,让楚王元气大伤,虽然杨清源是无心之举,但确实帮助太子稳固了根基!

这样的政治力量,中山王府也有忌惮之心。

这样一个人,中山王府也想交好!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