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北乾小皇帝起身,下阶走到了庞斑的身旁。

“宫主,只是这天策军韧性十足,想要彻底将其击溃,朕还有一事要拜托宫主!”

看到庞斑脸上的动容之色,小皇帝第一次在和其对话之中占据了主动。

一直以来,思汉飞和庞斑高高在上的态度就让北乾大汗很不舒服。

思汉飞还好说,他毕竟是大乾的亲王,北乾小皇帝的太皇叔,是长辈,姿态高一些也是符合情理的。

而庞斑不过是一介布衣,虽然武功高强,但终归是小民,竟然也对他这个大可汗没有半点敬畏之意,这让北乾小皇帝心中极为不满。

如今有这样让庞斑听命效力的机会,他心中的暗爽就像是三伏天喝了一盏冰镇酸梅汤一般。

“大汗请讲,为了我元蒙、大乾的复兴之业,庞斑义不容辞!”

庞斑虽然是武林中人,但是对于大乾亦是有拳拳报国之心,遥想太祖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纵横天下,所向披靡。

元蒙的铁骑所到之处,无不俯首称臣。

而现在的北乾只能在大周的威压之下瑟瑟发抖,兵锋甚至过了望南城。

两者之间的差距判若云泥。

“如今天策军如此坚韧除了自身战力之外,便是秦颐岩、杨宁二人的勇力惊人,鼓舞士气,振奋人心,而我北乾军中无人能够正面击败此二人,故而才导致今日久攻不下的局面。若是宫主与皇叔能够出手击败此二人,则我军必可打破天策军。”

北乾军中有没有洞玄境高手?!当然有了!北乾身为当时国力仅次于大周的大帝国,实力是摆在那里的。

仅仅梁王麾下的猛将中便有三名洞玄境,只是这些人都不愿意为北乾小皇帝效力罢了!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洞玄境之间亦有强弱之分。

杨宁的武功在洞玄境中几乎是没有敌手,在战场之上,就算是杨清源、柳望舒、庄晓梦,这些曾经站在洞玄之巅的人,与杨宁血战生死,怕是也不过五成胜算。

北乾军中的洞玄高手,连秦颐岩都胜不过,又如何能对付天枪杨宁呢?!

最好的办法就是请庞斑和思汉飞出手。

思汉飞本就是军中的大将,气脉相连之下,战力强横无匹,无论是秦颐岩和

而庞斑虽然是江湖高手,不擅沙场争锋,但是凭借其武功之高,在战场之上牵制秦颐岩或者杨宁中的一人,却不是问题。

待到思汉飞击杀了另一人,再由两人合力,必可击杀敌将,大破天策军。

听完北乾小皇帝的请求,庞斑只是微微沉吟,便起身抱拳一礼,“臣,身为大乾子民,自当为我大乾而战!”

这是庞斑第一次正式对北乾小皇帝行此礼数,小皇帝为之激动不已。

之前的庞斑身为一代宗师,虽然是臣子但是对于北乾大汗也都是随手了事,没有半分尊敬之意。

北乾大汗对其也没有什么办法!

今日这礼,是一个开端,朕迟早要你们这些人都俯首称臣!

北乾的小皇帝脸上虽然神色不变,但心中已经激动万分。

庞斑行礼之后下了高台,高台之下已经有人在等他了。

此人须发皆白,身穿蒙古皇服,身形雄伟,甚有气派,生得相貌堂堂,不怒而威,双目电光隐现,冷酷而有一种透视人心的魔力,给人以精明厉害却又城府深沉的感觉,是那种雄才大略之士的典型。

来人正是北乾皇太叔,思汉飞。

思汉飞,原名旭烈兀,为大汗忽必烈之弟,因仰慕神州汉土的文化,故改名为思汉飞。

他与魔宗蒙赤行及国师八师巴,并上一代北乾三大高手。

“庞斑,你很不错!”

思汉飞与蒙赤行的关系还算不错,而庞斑正是蒙赤行的弟子。

庞斑看到思汉飞的第一人,便知道这个人很强,若非时机不对,他都想要向思汉飞讨教两招。

这样的高手,实在是太难得了!

“不过战场之上,拳头可没那么好用!”

说话之间,思汉飞用手中的精钢长矛舞了一个枪花。

庞斑是个自负的人,他对自己的一对肉掌很有自信,但沙场争锋并非其所长。

随即庞斑从弟子方夜羽的手中接过了三八戟。

这一对短戟是原本庞斑的兵器,乃是天上的神秘陨铁所制的三尺八寸短戟,单支有一百五十七斤之重,是庞斑出道时横扫天下的兵器。

但是当他的武功更上一层楼之后,便将其送给弟子方夜羽使用。

此次面对天策军,庞斑再次将这一对短戟拿起。

“好!今日你我二人便联手扫清我大乾复兴之路上的第一块顽石!”

……

——

“砰!”

“嘣!”

一个雄伟的,身披雁翎甲的大将手持双锏,出手之间便有一个北乾军的士卒吐血声望。

他的表情一直是冷漠无情,任由鲜血飞溅到脸上,却没有任何的变化。

秦颐岩,天策军副都督。

他少年之时曾经在武林中闯荡,也有一番威名,但因为其官方的出身,导致不少武林中人抹黑于他,说天策军的副都督秦颐岩残暴无比。

但其秦颐岩乃是一个不是稚子之心的英雄豪杰。对敌之时冷酷果决,下手毫不留情,而对于大周百姓却是异常平易近人,甚至还曾把自己的拳头伸到嘴巴里逗小孩子玩。

他在天策军的武功现在仅次于杨宁,一身武学尽是家传。其祖上就是赫赫有名,人称:赛专诸,似孟尝,神拳太保,双锏大将锏打山东六府,马踏黄河两岸,威震山东半边天的前唐胡国公秦琼。

在民间评书之中,秦琼是一个统帅型的大将,在隋唐十八好汉中,排名第十六,几乎有名有姓的高手都能打赢他。

但在正史之中,乃是唐初第一猛将,三大上柱国之一。

上柱国这可不是随便可册封的,根据前唐的军功制度:凡勋十有二等:十二转为上柱国,比正二品;十一转为柱国,比从二品;十转为上护军,比正三品;九转为护军,比从三品;八转为上轻车都尉,比正四品……

上柱国便是木兰辞中的策勋十二转的上限。

唐书有言:叔保每随太宗征伐,敌有骁将耀兵,出入来去。太宗辄怒之,均派叔宝取之,书保跃马负枪而进,必刺于万众之中。太宗益重之,叔宝亦以此矜尚。

由此可见,秦琼武艺之高,堪称当世第一猛将。

秦颐岩虽无秦琼之勇,但也是得到了秦家家传绝学的传承,一对铁拳,一对金锏,刚猛无铸。

战场之上,无论是身披重甲的猛士还是手持的大盾的士卒,都挡不住他一锏。

为了鼓舞士气,秦颐岩作为天策军副统领,依旧是亲临第一线与天策军的将士并肩杀敌。

“副统领,这些北蛮子怎么跟疯了一样,不顾伤亡地一直强攻啊!?”一个校尉抹了一把脸上的鲜血,苦笑着问道。

这些日子,不仅仅是天策军伤亡不小,强攻不止的北乾军更是数倍于天策军。

按照他们这些沙场老兵的估计,北乾战死的兵马不下于八万人,然没有抢夺到一座天策军的营垒。

三日前,左营差点失守,但是在天枪杨宁带领天枪营的防守之下,还是被反推了出去。

但即使如此,这些人依旧是不断地进攻,即便是如此巨大的伤亡依旧没有停下的意思。

秦颐岩依旧是那副冷酷的表情,“统兵之人不是梁王的人!”

战场上,对手的风格很明显。

天策军现在的对手便是疯狂,极致的疯狂,这不是梁王麾下的那些老兵会打的仗。

“放心,再坚守些时日,他们会先崩溃!”秦颐岩开口说道。

这句话让在场的天策军士卒一阵安心。

秦颐岩是个严谨的人,他的判断向来是精准实际的。

一支军队的士气是有限的,按照北乾军现在的攻势和伤亡,要不了多久,就会崩溃。

士气一旦崩溃,北乾军也就没有继续进攻的资格了。

“杀!”

右营之外,响起了更加浩大的喊杀之声。

秦颐岩的双目微眯,新一轮的攻势来了!

可就当秦颐岩要投入战场之时,北乾军为首之人在第一时间便吸引住了秦颐岩的目光。

……

——

南疆。

一群商人打扮的人在一个苗疆女子的带领下正在向山中进发。

为首之人正是数十章没有出现,只有一个名字的主角,杨清源。

南疆诸部在有心的挑动之下,蠢蠢欲动,甚至有野心勃勃之辈想要借助南疆的兵神怪坛来对付驻扎西南之地的神武军。

兵神怪坛为十二峒古法,本无名,是十二峒中不能再秘密的秘密,融虫、毒两术,以毒制药,然后将人泡入其中,便可为其增肌筑骨,之后再以虫控人,成为以一敌十之利器,如此可战无不胜。

人在浸泡毒药汤后,所有记忆都会被抹去,成为一具躯壳,无神无识,任人驱使(毒药作用于心,若浸泡之前封死心脉则可保留一丝神智)。

控人所用之蛊,须以古法记载之蛊术炼制,蛊无名,形如蛇,若要控蛊,蛊师必须藏蛊于口,并祭声、形、闻、味、触五感,与蛊共享之,但控蛊者之身体所承受的代价极大。

用于战场之上,这就是一群没有感情的战争机器。

即便是以神武军之强横战力也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为了从根源上解决兵神怪坛,杨清源决定来找南疆最神秘的十二峒。

没有办法解决问题,那就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兵神怪坛只有十二峒的峒主才知道,只要他们不再施展秘术,自然也就不会有兵神。

但十二峒的来历神秘,杨清源选择了与一个孟姓的洞主交好。

孟为南疆大姓,曾经诸葛武侯七擒七纵的蛮王便是姓孟,只是在流传过程中,孟姓后人无能,导致部落衰弱。

孟氏从原本的南疆蛮王,变成了现在的七十二洞之一,而且还是实力排名靠后的那种洞主。

但是家族的底蕴摆在那里,即便孟氏衰弱,但其与十二峒的联系尚在。

在杨清源的支持下,孟氏发展迅猛,就在这个时候,杨清源提出了孟氏的势力不足以继续成为合作伙伴。

孟氏洞主刚刚才找到了复兴之路,在杨清源的帮助下,不仅大力发展商贸,使得寨子的生活水平上了不止一个台阶,还吞并了周围的小势力。

在这种发展势头下,杨清源不想合作了,这不是要了孟酋长的老命吗?!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光明。

原本浑浑噩噩的日子,过着也就过着了,孟氏一族一直是这么过来的,已经数百年之久了。

但是杨清源突然让他们看到了复兴的希望,而且还确确实实地给了复兴之路的走法。

只是这路刚刚开始走,杨清源就说了他们不行,没有资格成为杨清源在南疆的合作伙伴。

若是换了个人,孟氏还敢拍桌子,可在见识过杨清源一行的高超武艺之后,孟洞主觉得杨清源说得没错。

以他们展现出来的势力,南疆七十二洞,他们可以选择扶持任何一个势力。

为了证明自己有潜力与杨清源合作,孟洞主拿出了孟氏的底蕴珍藏——蛮王令。

这是当年孟氏一族为蛮王之时,以七十二种不同的矿石所铸造的令牌,一次表明南疆七十二洞对于蛮王的臣服。

如今,孟氏衰弱,这块令牌自然也没有多少人认了。

只是七十二洞主虽然不认这块令牌,但是有人却认,比如……十二峒。

这也就是杨清源一开始的计划,十二峒神秘莫测,他们这些外人想要在十万大山之中找到十二峒的所在,无异于是大海捞针。但是南疆本地的势力就不一样了,特别是孟氏这样底蕴深厚的部落,对前唐流传至今的十二峒,孟氏必然还是有所联系的。

于是,在孟氏的主动邀请之下,杨清源一行人向着一座不起眼的山岭进发。

只是刚刚进山没多久,山中便起了白雾和瘴气,使得前路不清。

杨清源见这白雾瘴气,不仅没有忧虑,反而眼中闪过一抹喜色。

“十万巫蛊十二峒,十二峒岭难寻踪”

看来,他们要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