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一千零十八章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一千零十八章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越州刺史府、越州宣抚司、越州都督府上呈兵部、内阁:

永安五年春,东瀛倭国匪首德仁太子,率领倭兵五万余,自倭岛绕行四明,意图犯我大周。四明水师参将刘任席率部奋起抵抗,然寡不敌众,四明水师自参将刘以下全军殉国。

四明港口,当即陷落。

郡城州县,岌岌可危。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有大义之国民,李太白、墨观澜、浪翻云三人,持剑护国,于东海之畔,死战不退,血满汪洋,终破倭贼,生擒敌酋,东瀛太子德仁。

……

越州刺史府、越州宣抚司、越州都督府联名上呈兵部、内阁、天子,携衙内僚属,顿首再拜!

……

看完了这封从越州八百里加急而来的公文,兵部尚书李澄光的大脑有点宕机,

什么鬼?!

看到前半段的时候,李澄光整个人都不好了!

东瀛倭寇对于大周来说,不过是疥癣之疾,虽然时有扰边之举,但毕竟是丹丸小国,不可能真正威胁到大周的社稷。

所以对于东瀛的防备,也不像是北境那般。

南疆有龙武军镇守,西域有神策军督抚,北境有龙武军、天策军御外,唯独东边沿海,连单独拥有一个天子六军番号的资格都没有。

即便是戚元敬新编的,专门用来对付倭寇的镇海军,在级别上也没法和天子六军相比,充其量等同于四境的边军。

由此也可以看出,大周对于东瀛的轻蔑,就连最近的防备,都是在杨清源的力主之下,才逐渐加强的。

可就是如此的弹丸之国,这次却差点给大周造成了天大的麻烦。

若是真的让东瀛的五万大军于四明登陆,北上钱塘,就等于在大周的腰眼子上捅了一刀。

若是平日里,也是无妨,调集龙武军围剿便是,虽然暂时越州会战火四起,但数月之间,此乱必平。

可现在是什么光景?!

赵王起兵谋反,虽然双方互有胜负,但大周新建的精锐,平靖军几乎是全军覆没,赵王的势力正在向青、齐、徐、并四周扩散。

大周只能勉力防守,等待抽调兵马,再战赵王朱楷的叛军。

而西线和南疆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似乎是与赵王朱楷商量好了一般,几乎在同一时间搞事。

西域三十六国中,较强的几国,集结成联军,对抗神策军。

南疆也是动乱不止。

若是东海有失,大周抽调不出足够的兵马来对付这些东瀛的倭寇。

不过,还算好,越州没有什么大碍。

但这个念头只在李澄光的脑海中存留了一瞬间,随后就被浓浓的质疑和不信代替。

他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能看到这么荒谬的报告,也不相信越州的三司能写出这么离谱的公文,更不相信,真的有三个人能够三人三剑击破东瀛的数万大军。

他们以为这是江湖话本吗?!还是残唐演义啊?!以为是李元霸转世啊!

三个人打五万?!

就在李澄光要开口质疑的时候,一旁的小吏奉上了一个锦盒。

「大人,这是越州连着书信一起送来的锦盒。」

李澄光看着这长条锦盒一眼,然后示意其放在桌上打开。

这其中是一柄东瀛倭刀,此刀的装饰华,刀鎺刻有东瀛王室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

李澄光虽然不如杨清源那般博闻广记,但对于这柄刀和刀上的纹路却能一下子认出来。

现在兵部的库藏之中,也还有这样一柄刀。

这是

太祖高皇帝时期,东瀛进贡的天皇佩刀,谨以此刀恭贺大周帝国大皇帝千秋万代!

太祖高皇帝虽然对于东瀛倭国不喜,但碍于他们的臣服,便也行了册封之事,收下了这把佩刀。

随后赠予了当时的兵部尚书,中山王徐天德。

虽然是小国皇室佩刀,但以徐天德的性格,也是不会擅自佩戴,而是选择在卸任兵部尚书之时,将其留在了兵部宝库之中。

「传武库司员外郎,让他立刻从库中将太祖高皇帝御赐的东瀛宝刀请出。」

是真是假,比对一番就知道了!

东瀛的锻刀之法,乃是学自前唐,与大周现用的锻刀法,截然不同。

虽然说是从武库中取出一柄刀,实则却是一桩-麻烦事。

此刀乃是太祖高皇帝御赐,一旦事情和他老人家沾上边,礼节性的事情就很麻烦。

在一番繁琐的礼节之后,那东瀛宝刀便摆在了李澄光的桌案之上。

净手焚香之后,李澄光才与两位侍郎开始对此宝刀对比。

无论是刀上的配饰,还是这刀身上的纹路,二者俱是一般无二。

「大人,下官以为,这两把刀应该是出自同一匠人之手。」这个开口的兵部左侍郎于大卫,虽然是文人出身,但是之前一直负责将作监的管理,对于兵器的铸造也是颇有心得。

他的眼光还是可以相信的!

李澄光闻言若有所思,如果这把刀是真的,那份越州发来的公文也就是真的?!

李澄光不是习武之人,虽然有武艺在身,但还是不能理解三人破五万的战绩。

不过他不是自以为是的人,宫中高手不少,拿到内阁和天子处说不定有人能够解释。

随即李澄光便带上了缴获的佩刀和这份公文,前往了大明宫。

……

「陛下,虽然这份越州的公文荒谬离谱,然臣已然核对了缴获的佩刀,与当年东瀛所敬献的倭王佩刀一般无二。」李澄光没有说自己的看法,只是将现有的事实一一上报天子,述说给同僚。

而龙椅之上的少年麟德天子在看完了李澄光的奏报之后,脸上露出了一丝喜意。

「李卿,此事多半是真的!」

「陛下,缘何肯定?!」一旁的中极殿大学士王华虽然相信天子所言,却不明其中缘由。

「陛下所言不虚!」一旁一直当吉祥物的钱牧谦开口了。

他此刻已经不是文渊阁大学士,而是太师,位列三公。

原本是在钱塘老家容养,但因为编修文典之时,再次返回了京城。

「诸位,老朽虽是文人,也是粗通武艺。」钱牧谦习惯性地谦虚了一下。

粗通等于法天象地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