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一千零十六章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一千零十六章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1021章

万蚁噬象。

这是德仁太子此时的信念,也是东瀛一直以来的信念。

东瀛人受前唐思想的影响,再加上本土岛国的思想,神道教的精神,形成了一套悍勇且偏激的思想。

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二战期间的东瀛军。

在一战东瀛与双头鹰帝国的战争中,一个叫乃木希典的东瀛将领在战争中大放异彩。

但他并不是因为战胜了,才大放异彩的。

相反,这位东瀛军神的战绩实在不算好看,只是在日俄战争乃木中任第三军司令官,并晋升为陆军大将。在战场上架着机枪逼迫士兵以“肉弹”战术冲锋肉搏,并派敢死队夺取高地。

他留下的一句“钢弹不够,就拿肉弹去顶!”被东瀛的上下军官奉为经典。

甚至到了二战之时,对战红色毛熊和白头鹰都有不少东瀛军官信奉这一套。

只是时代的改变,让他们感受到了什么是钢铁洪流。

但不得不说,东瀛人的战斗意志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数一数二的。

就像现在这般,面对李、浪、墨这三尊剑仙杀神,德仁太子的麾下兵马,竟然一个个嗷嗷叫着,向三人围杀而去。

完全不在乎刚刚李、浪、墨三人击杀东瀛一众剑豪的事实。

要不知道,这些人可都是东瀛鼎鼎有名的高手,现在他们的尸骨都还躺在李、浪、墨三人之前,可东瀛的士卒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之色。

特别是那些头戴面具,背负双刃的鬼武者,他们从小接受训练,甚至被剔除和消磨去了部分的神经,他们宛如不知恐惧和疲倦的怪物。杀向被团团包围的三人。

“杀!”

李太白、墨观澜、浪翻云,此时就如同不知疲倦的杀戮机器一般。

四明朱砂敌酋血,覆雨凝光杯莫停。

剑光闪动之间,鲜血飞溅,断肢落地。

但这样的场面丝毫不能阻挡这些东瀛武士冲锋的决心。

他们口中高喊着板载,杀向了李太白、墨观澜、浪翻云三人。

浓稠几乎成实质的血煞之气在四明港的上空凝结,天地元气亦被这血气所隔绝。

李太白、墨观澜、浪翻云逐渐感受到,曾经得心应手,如臂指使的天地元气,此刻却稀薄生涩异常。

洞玄境高手,领悟天地之用,可以吸收天地元气恢复真元,正常争斗之下,真元回气可谓是生生不息,招式可借天地元气增幅。

而法天象地境高手,这勘破天地元气之妙,一招一式直接借天地元气之势,非是洞玄境所能抵挡。

可战场之上,法天象地境高手却没有办法借天地之势,就像是四明港中此时的情况一般,血气冲天。浓烈几乎成实质的血气将天地元气隔断、冲散。

使得李、浪、墨三人的原本源源不断的真元,现在要精打细算了。

他们三人的内功虽然都是不凡,但在失去天地元气补充的情况下,真元的消耗速度还是比不上恢复速度的。

“看来情况比我们之前想象得要糟啊!”

三人之中,唯有浪翻云有过和成建制的兵马作战的经验,只是当时和大周的洞庭水师作战,还是以击败为主的,并没有大肆杀戮。

而李太白虽在东海也曾对东瀛的浪人武士大开杀戒,但不过是散兵游勇。

如此的情形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

至于墨观澜……他一个整天宅在山庄之中,烹茶扫雪莳花抚琴的宅男,更不可能懂这些了。

“墨兄、浪兄,多年未见,也不知道你们进步如何,不如比比,看看谁杀得倭贼多?!”

浪翻云只是一笑,不置可否。

墨观澜挽了个剑花,“比就比!”

三人突然分成三个方向,向着四面八方杀来的东瀛武士杀去。

原本华丽高深的剑招都被弃之不用,只是最简单的刺、劈、切、削、圈、挑、抹、斩。

一个个的东瀛武士就这样死在三人的剑下。

四明港中,血流成河!

……

四明郡城内。

“太守大人,援兵来了!”一个城防军的校尉带着一个壮硕无比的大汉来到了此地。

“末将,俞龙猷见过郡守大人!”来人雄武非常,手中持拿的是一柄镔铁长棍,一端粗一端细。

正是原四明参将俞龙猷,他曾经也是四明一代抗倭的好手,后杨过、戚元敬二人奉命前来平叛,俞龙猷便被二人看重调到了麾下听用,如今已经是朝廷的荡寇将军。

“志辅!你可真是本官的及时雨啊!”李郡守看到俞龙猷,眼中之中的激动之色几乎要溢出来了。

原本的四明城墙,根本抵挡不住倭寇的大举进犯,陷落只是时间问题,他这个四明郡守,若是不想委身于贼,只余与城同亡一条路。

李郡守虽然有这个的风骨和气节,但不意味着他就想死。

俞龙猷的原本到来,等于间接救了他的命。

“末将正好在远处百里之外练兵,突然接到了锦衣卫东镇抚司以及扬州宣抚使杨大人的将令,立刻点齐了七千精兵,昼夜赶来,果然还是给末将赶上了。”

因为倭寇袭扰之故,沿海一带的城防军和团练损伤都不小。

戚元敬虽然练出了镇海军这样的天下强军,但这样一支机动的快速反应部队,也没有办法守住越扬两州如此漫长的海岸线。

如此一来,训练精干的城防军,加强地方团练也就成了重要的任务。

杨过便将此事交给了俞龙猷。

此人武功不凡,练兵之道虽然不如戚元敬,但也自有一番心得,是个难得的将才。

武功之上,俞龙猷更是亲上南少林,讨教棍法。

俞大猷以为“棍为艺中魁首”。强调随时以“奇正相生”的变化,以静制动,后发而先至,在敌“旧力略过,新力未发”时,施以突击。

南少林同辈高手之中,论及棍法,无一人是俞大猷的敌手。

“七千人?!”听到这个数字的李郡守觉得人带少了!

从现在的情报来看,四明港中登陆的倭寇不下万人。俞龙猷这七千新兵,到底能不能抵挡还是一个未知数。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