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 第九百八十三章 祸起东海

大理寺卿的江湖日常 第九百八十三章 祸起东海

作者:墨观澜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4:5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双方主帅都是久经沙场,根本不会犯下低级错误。

如此一来,双方博弈便更加惊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对方找到破绽。

赵王固然是在此设局,但设局之人也未必一定就是猎人,也有可能是猎物。

在确认地形无误之后,赵天麟等人便回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虽然现在确认了这段河水的深浅确实可以供人蹚水过河之后,又有了新的问题摆在了平靖军众人的面前。

水温!

燕赵之地,入冬之后的水温,寒彻骨髓,不是寻常人可以承受的。

先前赵天麟已经尝试一番,即便是有阳刚真元护体,也感到这河水冰冷。

燕赵之地的隆冬腊月,河面会被彻底冰封,即使是现在的清晨,河面之上也会结一层薄薄的冰面。

这儿的河水,若是让士卒蹚水过河,极低的水温,会让近半的将士在短时间失去战斗能力,若是没有办法及时取暖恢复体温,甚至会出现大面积冻伤冻死的情况。

“将军能不能让精锐的分队先行以舟筏渡河,然后在对面提前点燃篝火,咱们的将士一到了河对岸便立刻烤火,如此便可保证将士不会出现大规模冻伤的情况。”钟亚期觉得自己很机智。

提前做好准备,方能百战不殆。

赵武和赵天麟只是笑笑,还是太年轻了!

现在尚未确定,是白天渡河还是夜间渡河,若是选择夜间渡河,那怎么可能点燃篝火取暖?!这不明摆着告诉赵王叛军,我来偷袭了!!!

就算是白天烤火也不行!

混身湿透的人,即便是借助篝火,想要烤干衣物,也需要一段时间。

如此大规模的军队在河岸边集结,立刻会被赵王军的斥候发觉,那时候,平靖军的将士都围在一起烤火,敌军的骑兵突然杀到,该如何抵抗赵王军精骑的铁蹄?!

这个办法看似周全,实则在战场上根本行不通。

赵武思虑一番之后,开口道,“此地水深较浅,是不是可以让弟兄们在此地搭建一座木桥,乃至数座浮桥,这样弟兄们就不必蹚水而过。”

搭桥最大的难题就在打桩,现在这水深不过到人的大腿,要想打桩不过轻而易举。

赵天麟闻言还是眉头紧锁,赵武这个办法,相比于之前钟亚期所说的烤火,已然靠谱多了。

但对于赵天麟来说,这个办法还是不够高效、便捷。

就算还是搭桥,平靖军的兵马也只能在桥上像挤药膏一样挤过去,虽然比用舟筏要快上不少,但还是不够。

而且搭木桥虽然很快,但一座乃至数座能够容纳上万人乃至十万人的桥,也是需要时间的。很有可能被赵王军巡逻的斥候骑兵提前侦知。

这个办法可以作为最后没有办法的备选,但还需另想他法。

……

——

东海,为大周东部最大的海域,东瀛、琉球、爪哇诸国皆在东海之上。

在前唐时期,这些小国都是前唐的臣属,向前唐俯首称臣。

为了学习前唐的技术,东瀛曾经向前唐派出遣唐使,以此学习前唐的文化技术。

前唐建立之后,在太宗、高宗两大雄主手中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帝国,同时期的东西突厥、高句丽、吐谷浑、铁勒、西域三十六国都被前唐之威压得瑟瑟发抖,唯一能够喘息的,只有依靠地利之势的吐蕃。

前唐的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发达,声威远扬,对东瀛以及东海各国都有巨大吸引力。

东瀛通过四次遣隋使,朝野上下对神州更加仰慕向往,出现学习模仿神州文化的热潮。

从东瀛的舒明天皇第一次派出了遣唐使的二百六十年间,一共任命了十九次遣唐使。

东瀛所谓的“大和文化”其实不过是从前唐文化之中学得了皮毛而已。

东瀛最后一次指派遣唐使之时,前唐刚刚勉强平定了黄青帝之乱,藩镇割据、宦官擅权、朋党之争,国势江河日下,文风逐渐衰颓。

东瀛倭族,宵小奸邪之辈,畏威而不畏德。

前唐的衰弱,让东瀛的狼子开始滋生野心,对于神州少了一分敬畏,多了三寸贪婪。

此后曾经多次想要入侵中原,皆被击退。

但他们骨子的贪婪让东瀛时刻想要图谋神州大地。

而最近,这个机会似乎又来了。

他们从神州之地得到了情报,神州最大的藩王,赵王朱楷起兵靖难。

大周朝廷的注意力已经被赵王所吸引,此刻正是他们突袭东海的大好时机。

此前的东瀛已经暗中派出多支精锐的浪人武士,假扮海盗,在东海之滨烧杀抢掠。

初时,普通的城防军和团练完全不是这些人的对手,沿海之地虽然有精锐神武军士卒防守,但他们驻扎之地皆是要地,不可轻离,就在六军都督府要调精兵、水师镇压之时,杨清源向兵部和六军都督府保举了一个人。

原三水关巡检,后因战功升迁为游击将军的戚元敬。

当时的杨清源虽然已离京城,但正是如日中天的时候。

刚刚登基的麟德天子加封杨清源为太子太师,辅国大将军。

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并从一品掌以道德辅导太子,而谨护翼之。多为虚衔无实职。

而辅国大将军也是武散官,虽然是从一品,但是并不掌军权。

不过此处就可以看出当时杨清源的影响力。

新任检校龙武军大都督曹雪阳是他的红颜知己;新任内阁首辅钱牧谦是他的座师;下一任内阁接班人王华是他志同道合的生死之交。

他保举的人,自然受到了兵部和六军都督府的重视。

戚元敬这个没什么大背景的刚刚勉强迈入中层将官门槛的游击将军被任命为平倭将军,由他编练新军镇压沿海倭寇。

但有的时候,就不得不服杨清源的眼光,内阁兵部、六军都督府对于杨清源这种胡乱保举无名小辈的行为是颇有微辞的。

你杨清源固然用兵如神,在军中德高望重,但也不能随便指派一个自己的亲信去平倭吧!

只要戚元敬平倭失败,他们就可以凭借此为突破口,来削弱和化解杨清源的威望和光环。

然后,他们就没有然后了。

戚元敬与蓟西统兵千总陈伯俸一起来到义乌县城,拿着批文找到县令赵大河,募得三千人,又迫于人心难得,违令增选一千,令赵大河为监军。

随后戚元敬带着招募到的四千新兵前往山阴进行严格的训练。他首先用保家卫国的思想教育士兵,牢记是为解除百姓祸患而战的。同时严明军纪、严格赏罚。随后教授武艺、编练阵法。

因为是临时整编的兵马,暂时没有给番号,于是用戚家军命名

大半年后,戚元敬的这支兵马引来了他们的首战——海宁前哨战。

双方战损比为0:200,倭寇被击杀二百人,而戚家军仅一人轻伤!

台州大捷,戚家军一举歼灭倭寇5500多人,自身伤亡20人,战损比是1:275。

花街之战,歼敌1000余人,戚家军仅阵亡3人,战损比是1:333。

林墩之战!戚家军接连打战,急行军追赶倭寇,导致装备不全,是伤亡最惨重的一次,最终全歼4000倭寇,自身伤亡90人,战损比是1:44。

没错,1:44的战损就是目前为止戚家军的最高战损比了……

前汉巅峰时期,其骠骑军可以“一汉敌五胡”,前唐的精锐也可以以一当十。

而戚家军的最大战损比——1:44。

这种有戚元敬所编练出来的军队,绝对是神州历史上最强的军队之一。

然后原本准备狗叫的那些文臣武将都闭嘴了!

是我等没有远见了!

随后天子下诏,将这支兵马扩编,并赐名——“镇海军”!

戚元敬因战功升任镇海军指挥使,镇海军扩编至一万两千人。这支兵马也就成了东部沿海所有倭寇、海盗的梦魇。

东瀛想要入侵神州,就必须先对付这支镇海军。

此时东瀛的掌权之人为德仁太子,他不想错过赵王起兵反叛这样的好机会,统领东瀛二十万兵马,战舰三千艘向着神州而来。

这已经东瀛之地的全部家底了!

德仁太子虽然掌权,但手下依旧有许多独立的大名不服其命,其实际掌握的也只有关东地区,这二十万人马,便是德仁太子的极限。

德仁太子是个极为谨慎之人,而且这孩子打小算术就好,虽然有二十万大军在手,但是他觉得自己正处于劣势之中。

按照1:44的战损比,一万镇海军可以打四十四万东瀛武士。

这么一算,他觉得自己还少二十四万兵马,敌军势大,敌强我弱,不可硬拼。

德仁太子便制定了一套调虎离山的作战计划。

他命令麾下大将小西行长率领三万兵马向扬州而去,做出要在扬州登陆的态势,以此来吸引戚元敬的注意力,而他自己则率领十万精锐鬼武士从越州登陆。

德仁太子考虑的很周全,若是战事顺利,他便占据越州,遥望中原,若是战事不顺,他便劫掠越州之财富,南下闽州。

闽州多山地,与东瀛的地形极为相象,德仁太子也自负是山地战的专家,只要钻入了这闽州的他便可以依托闽州的群山与大周对抗。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靖难之役正打得如火如荼,东瀛倭贼也来趁火打劫。

“啪!”戚元敬的一掌拍在了自己的桌案之上。

“这些倭寇什么意思?!赵王叛乱,他们也要来凑热闹?!是嫌之前被打得不够疼吗?!那就打!”

戚元敬如今不是初出茅庐的小将了,而是对倭寇屡战屡捷,大周新兴的名将。

杨清源更是赞其,练兵之法,当代天下无人能出其右。

“陈大成、朱文达、吴唯忠、王如龙。”

帐内四员大将听令出列,“末将在!”

此四人都是镇海军中骁勇善战的猛将。

“你等四人点齐六千兵马随我驰援扬州,剿灭倭寇!”

“陈策、戚金!”又是两位大将闻言出列。

“你们二人率领剩余的六千弟兄,镇守越州,谨防倭寇行调虎离山之计,以保境安民为第一要旨。”

“是!”

相比于陈大成、朱文达、吴唯忠、王如龙四员悍将,陈策和戚金的年纪都较小,且文武双全,通读兵马,是被戚元敬当成独领一军的人来培养的。

他们二人更加稳重,于是戚元敬便将守备越州的任务交给了这二人。

次日,戚元敬带上了准备好的粮草,提六千兵马,带着辎重乘船北上,沿着运河向着扬州而去。

这是从越州到扬州最快的路径了!

……

“报!殿下,我们在越州的内应回报,驻扎在越州的镇海军于今日清晨辰时拔营,坐战舰沿运河北上,向扬州而去了!”

说是内应,其实只是倭人给自己脸上贴金的说法。

大周国民素来自傲,对于倭人视之如猪狗。北境的游牧帝国大乾,确实是我大周大敌,你这小小倭奴算是个什么东西?!

即便是德仁太子想在大周收买内线也是收效甚微,还多是一些地痞流氓,赌徒酒鬼。

这些人面对东瀛人的糖衣炮弹,只要糖衣,不要炮弹,主打的就是一个收钱不办事。

无奈之下,德仁太子只能依靠自己的那个神秘盟友。

好在此人虽然行踪神秘,但确实是消息灵通,神通广大。很快就带来了镇海军的情报。

得知了镇海军主帅戚元敬率军北上扬州之后,德仁太子立刻就嚣张了起来。

他心中最畏惧的便是这个镇海伏波的大将,现在心腹大患被调离,这越州还有什么人可以抵挡他的兵锋?!更何况他此次还率领倭军之中的精锐——鬼武者。

这些鬼武者头戴恶鬼面具,身披红黑盔甲,背负妖刀双刃,只有阴流、伊贺、甲贺等派系的武士才有资格加入鬼武士。

这是德仁太子能够统御关中的核心力量,他麾下也只有一万鬼武者。

这一万精锐的鬼武者便是他破开神州海防的无双利刃。

站在战船之上,看着隐约可见的陆地,德仁太子的口中发出了狂热的嘶吼之声。

“帝国,武运昌隆!!”(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