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再证巅峰 > 第三百零六章 第二场(二)

再证巅峰 第三百零六章 第二场(二)

作者:黄粱梦庄周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53:26 来源:平板电子书

黐手是咏春拳独特的练习形式,它不等同于拳套,因为拳套有一个固定的形式,如咏春拳的拳套“小念头”、“寻桥”,无论你练习多少次,形式都是一样。而黐手则不管你练多少次,假如你记录来下来,每次都有不同的变化;然而,黐手也不等如自由搏击,因为后者的结果一定会分出胜负,而黐手是同门之间的互相学习,目的是为了彼此双方技术上的提高。因此,在进行黐手练习时,千万不要将自由搏击的元素泥进去,否则就会变成毫无意义,影响学习效果。

黐手的练习,最少要练就以下四点:一、手法;二、知觉反应;三、用力;四、位置。这四点只是为了在学习时讲解得清楚而有所界别,实际使用时每每会两点、三点,甚至四点一齐使用。

所谓“手法”是指搏击时防守和进攻的手部动作。它是初学者最刘意追求的东西,因为他们以为只要学到一些手法就能解决一切.其实手法是要在其余三点配合下才能完成。就四点而言,手法是最容易学到的,因为它最容易看得到。

“知觉”和“反应”是两回事,知觉在先而反应在后,也就是说,在进攻和防守时都雷要灵教的感觉,继而做出适当的反应,它并不雷要刻意去学习,也不雷要师傅教授和指导,只要在黐手时放松和稍加留意,经过一段时间自然便会感受得到。

咏春拳是一门以柔制刚的功夫,因此,适当的“用力”显得特别重要。所谓适当的用力就是说无论在进攻或防守时,都因应需要而用力,没有需要时枕不必浪费自己的体能。如能做到一只手用力,一只手放松,这样才能令对方难以捉摸。要将自己的力度拉制自如,是需要长时间的黐手训练才能达到的,而且要从无力开始。

“位置”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比较难以用丈字来表达,简单来说是敌我双方距离和方向的组合。由于双方都不断改变自己的距离和方向.加上它看不到、感受不到,所以学起来比较困难。上述四点,用力与位里比较重要,因为用力看不到,只能由黐手中感觉出来,而位五则不但看不到,连感觉也没有,所以是最难学到的。

学习黐手应该分三个阶段,那是顺应咏春三套拳套的次序进行的,它们分别是“小念头”、“寻桥”和“标指”阶段。

小念头阶段是初学者将小念头所学到的手法如摊手、膀手、伏手应用到黐手这一个学习形式中.在这时应该了解上述手法的使用、变化和用力。

第二阶段就是寻桥的阶段。当小念头熟练以后,就应该学习寻桥,并将寻桥的动作如转马加入,与小念头阶段所习得的手法一起练习,最后至和谐纯熟。

第三阶段,即标指阶段,和上述两个阶段的学习程序大致相同。

三个阶段的学习程序所需时间并不相同,以叶准数十年教拳的经验,第一、第三两个阶段所常时间较短,第二阶段时间较长,因为此阶段着重培养学者以柔制刚的技巧。

叶问宗师于1949年抵港并开始传授泳春拳,但当时在香港并未有木人桩,以往在佛山的木人桩都是整支桩藏在地下的,香港的多层式大厦结构,不能安装;在没有木桩的情况下,宗师只好将桩法当作拳套一样教法,这种打法名为“脱手桩”。直至20世纪50年代中期才有弟子想出用木横梁承托木人桩,成为横担桩;同门何联甚至改用弹妥做承托,成为弹弓桩,后来做木人桩最多的便是古生。叶问宗师生前所用过的木人桩,现在摆放于佛山叶问堂内以供纪念。

咏春拳木人桩乃味春拳独特的器械训练,分八节共116式,是功咏春拳的精华和练功所在,木人桩有三手一足,是练功者的假想敌,木人桩的构造和尺寸均有严格的要求,以符合练功者的需要。

木人桩法与咏春拳套和八斩刀法相辅相成,练习木人桩法,可锻炼身形步法的迂回变换和进退的方位角度;要达致符合法度的水准,拳脚腰马要进入合一的境界,练习木人桩是不二法门。

木人桩的锻炼分三个阶段,最先练好116式的固定桩法,然后于每节中各选一式,即共八招的实用动作反复磨练,称为“磨桩”;“磨桩”之后,可进入第三阶段,这时无固定形式,可把已经学到的咏春拳法自由在木人桩上发挥出来。

上述的其实并非练桩的主要目的,练桩最重要的是练好自己的招式动作的位置,使御敌时更加准确,以补充鹅手的不足,鹅手时,对手随意走动,我们只可照顾到敌我的变化,却很难练好自己的位兰,而木桩是固定的,我们借此而令自己的架式、手法更准更美。

很多人对木人桩有错误的看法,其一是打桩要用力、够劲,目的是练硬桥手。如果真是这样,扰无须练桩法,随便乱敲沈可以达到目的;其次是以为木人桩很神秘,学会鱿天下无敌,故很多师傅会辟室教授,并叮嘱学习的弟子不可另传其他师兄弟,更会收取丰厚的开桩利是。

其实,桩并不神秘,其作用是什么呢?大家都知道咏春拳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黐手,须勤练,但有时想黐手却找不着对手,就可找桩当对手,所谓“无师无对手,对镜与桩求”。

在表面上看来,跟人练习黐手较跟桩好,因人会动,有反应;桩则不会动,没有反应,但其实打桩亦有其优点,就是位五。例如你起膀手,真人的手会被推移位,而桩则不会,位里非常准确。所以,习咏春的固然要多黐手,亦要多打桩。

打木人桩的三个要点

1.桩是木头,只有你打它,它不打你。但当打桩时千万不可有这个意念,要常常想象它是真实的对手,会还手打你,否则到实际应用时就会被打死。

2.要黐桩。何谓黐桩?就是要将自己的手与桩手的距离缩到最短。在真实的打斗时,不给与对手活动的机会,自己就安全得多。

3.桩有三只桩手,下桩手模拟的是对手对己方小腹的拳击,或者是起脚直蹬。如果是前者,则用低膀手抵档,后者则以拍手来消。至于上面左右两只桩手,在实际上,对方足很少会双拳并出的,一般的情况是一前一后,所以两只桩手是一虚一实,打桩时要搞清楚哪是虚手、哪是实手。举例来说,当用右手起内门膀手时,自己右侧肋部似有空档为对手所乘,实则右桩手只是虚手(图1),打不到你,练习者要假设对方是以直拳朝中间向自己弃子攻击,左桩手作了一个停顿点,帮你定好内门膀手的位里。

咏春拳手法以膀、摊、伏三下手为主,辅以枕、窒、圈、弹、拦、径捆、托、擸、拍、问、标、扱、冲等十余下手法,动作简单,强调腕部的灵巧与肘底的力量。

脚法方面,通常为派外人士所忽略,以为咏春拳没有脚法。与手法一样,咏春拳的脚法也非常简单,就出脚动作而言,以直踢、横、上蹬三下为主,并皆以脚跟踢击敌人,若应用在攻守中的敌我形势之下,则有八种脚法组合,全放在木人桩法之中,这就是“咏春拳八脚”了。“咏春拳八脚”要配合转马、走马及手法,攻击敌方的腰、膝、胫等部位,威力惊人。

马步方面,立定的有二字拑羊马、子午马;移动的有转马、圈马、标马、三角马等。别派的四平马双腿曲膝尽量分开,站得极稳,但变化缓慢。合腿直立,双腿距离最近,虽动脚极易,却站得不稳,咏春拳的马步就在稳健与变化两方面取得折衷。咏春拳的手法、脚法不会单独使用,必须要配合马步,才能产生作用;因此马步是咏春拳手法与脚法的灵魂。

咏春拳有三套拳:小念头、寻桥和标指,标志着不同的学习阶段。

一、小念头

小念头是咏春拳的基本拳,念头即心思、意思,小念头即是细小的意思,意味着基本的意义;而小念头的“小”与“少”字谐音,少念头是要练习武术的人首先要排除杂念,纯一精神。诚意正心,素来是中国人学习的态度,若能把杂念排除,令大脑静止休息,而可保健养生,其功效跟太极、瑜伽、气功等修心运动相似,但需要较高层次才能到达。小念头分三节,分别锻炼功力、发力、手法。

练习小念头的要诀

1.放松。放松肌肉、放松力量,最重要的是放松大脑。大脑主宰着身体,若其受压,其他部分亦然。

2.开马后只能手部有动作.尤其不能让头、膊移动.宜面对镜子练习,以便观察自己的动作。

3.要慢。越慢越好。

小念头的三个小节

第一节主要是练功力。要慢,就是说要练得认真。咏春拳主要的功力叫“肘底力”,是保护自己的能力,此节另有三个要求:

1.靠肘。无论是摊手或伏手均须靠肘,如果不能放松大脑,这方面就很难办到。

2.取中线。摊手的中指尖及手时要放在正中线;伏手的食指第一节及手时亦然。(见下图)

3.自我判断。要靠自己的意识去检讨姿势,才真正知道标准为何。

第二节主要是练发力方法。特点是“有需要才用力”,何谓“有需要”?就是在快要触及目标的刹那末用劲,短距离发力,否则一方面会消耗体能,另外亦容易被敌人提防。李小龙称之为“寸劲”,味春拳则叫“长桥发力”。所以,在第二节会练习左右、背后、前方和横劈等发力方法.对位置的要求反而并不十分重要。

第三节主要是练基本手法。伏手在第一节时练过了,这一节重点是其他手法,尤其是摊手和膀手。要放松,忌推顶,但要求位置准确。

二、寻桥

寻桥,顾名思义是寻找桥手的意思。搏斗展开,敌方是会走动的,而寻桥就是要锻炼好步法,以适应对方桥手的变化,因此,套拳内包含了180度、90度转马,又有走马、标马。其次,膀手,蹬腿、直踢腿也是这套拳主要的练习项目。

寻桥与小念头一样,同样分为三节,但寻桥比小念头升了一级,比方说小念头终究是单手动作,寻桥则双手并用;小念头的马步、方向均是单一的,寻桥则有多样性。

那么,到底寻桥的功用是什么?我先要说,咏春拳是一套以柔制刚的功夫,以小敌大,以弱胜强,其要诀是卸力和借力打力,这方面在教和学都比较困难。如果只是“力从心发”,则不走好咏春拳。我可以告诉你,哪一个可以教你以柔制刚手法的师傅,就是一个好师傅。要达至这个目标,则一定要勤练转马,除此之外尚有下列要点:

练习寻桥的要诀

1.膀手要放松,忌推顶,并与马步配合。

2.低膀手用作防御,因此要够硬朗,手掌与手臂成一直线,但需在触及对方后即时放松,亦要与马步配合。

三、标指

标指是咏春拳的高级套拳,套拳内尚要练习圈马、径(音耕)手、擸手等项目。

古老的味春拳教学有一句俗话:“标指不出门”,就是说标指要留待徒弟自立门户的前一刻才肯相传,其实我认为这项见解并不妥当。

标指是泳春拳的攻击手法。若以整套拳108个动作计算,扱肘有12下,标指12下,问手12下,此三下手法共占了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它们是整套套拳的主干,因此我个别作以下的论释:

扱肘

肘是最短距离的攻击手法,好处是肘比拳有力,杀伤力大。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时须掌握距离和位里,肘和马要同时到,否则就对自己产生危险,不如不用。另外,因极时比较有伤害性,在黐手时不宜使用。

标指

标指原则上是插敌人的眼睛,使时手不得不防,待守方露出破绽,再进行第二轮的攻击。要注意的是标指须由另一只手的肘底标出,以防止被时方封锁。

问手

问手有两个作用:其一是在搏击的时候,最危险的情况莫过于“对方的手不见了”,“不见了”代表他会随时攻过来,对自己构成潜在的威胁,问手就是要把这只手找回来。其二是在交手之前.先有动作的一方往往会吃了点暗亏,容易被对手乘隙进攻,如果以问手开始,则可以把这个危险减到最低。

标指的其他手法

除以上提及的扱肘、标指和问手外,标指拳套尚有两项重要的手法:

其一是双标指,双标指可做出有效的防御形态,要诀是必须只以单手跟对方接触,保持放松。

其二是擸手,切记擸手只能在有条件下使用,就是说当对方力尽之时或以膀手硬顶、硬推之时才可施展,施展时并须留意三件事:

1.要锁住对方的肘位;

2.擸的时候力要往下,会取得较大功效;

3.要适时放手.否则就算擸得到,自己也没手攻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