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秦时:我在天宗误入歧途 > 第十九章 悟道,物无贵贱

“师叔,怎么了?”

太乙山后山,赤松子见北冥子忽然起身,面色带着些许凝重,不由出声问道。

“还是有些快了。”

北冥子看向山脚的方向,神色略显复杂。

赤松子一听这话,心头泛起一丝古怪,尽管北冥子这话说的不着边际,但他有种感觉,北冥子是在说自己的那位清虚师弟。

“是清虚师弟?”

北冥子点了点头,随后他脚步虚抬,身形微微一晃,旋即消失在原地。

赤松子看到这一幕,抚须而叹。

“没想到,师叔的境界又精进了。”

“还有清虚,慢就是快,快就是慢,老头子我还是头一次在师叔这里听到这个道理。”

“后生可畏啊~~”

山脚一座木制廊桥上,北冥子忽然现身于此,站在廊桥上,他远远看向了清虚。

只见清虚盘坐在溪边一块青石上,神色安详,似乎是在酣睡,其周身有一缕水流环绕。

溪涧流水,不急不缓,水声传入耳中,好似山发天籁,安神定魂。

只是下一刻,北冥子的眉头忽然皱了起来,他有些惊讶地发现,此间水流与清虚身边环绕的水流的流速似乎是一样的。

“是在模仿?”

北冥子不太确定,万川秋水与心若止水虽然与水有关,但核心并不是模仿。

幻境之内,陈修缘随那人视野而动,岁月轮转之中,他走过山川,渡过大河,游历红尘,心境随之波动。

求道之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一个人心神蜕变的一个过程,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浅显易懂的,但真正能够运用到实践中的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都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但在现实中能够举一反三的少之又少,这是因为不曾亲身经历过,道理可能永远都是道理,而不是实际行动。

有人说得道是一个过程,如果我们能够拿起,那必定可以放下。

若是放下了,便能得道。

拿起、放下,四个简简单单的字,轻描淡写,但当一个人真的将之拿起,放下又是何等的艰难。

若是道如此好求,那世间也就不会有“求道难,难于上青天”这等感慨了。

“何为道?”

似乎是一声呢喃,天地再变,陈修缘视线一转,尘事种种,尽成过往云烟,再回首,前方依旧是那条河。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乎?人无贵贱乎?”

这是《庄子》中的话,便览天宗藏书,几乎是一瞬间,陈修缘便想到了出处,但又与书中内容有所出入。

不过书中似乎只提及了“物无贵贱”,并没有提到“人无贵贱”。

心头思绪翻滚,一张张画面在脑海中重现,人间百态,同为稚子,有人溪边垂钓,有人谈笑鸿儒,有人握剑杀戮,有人曝尸荒野,人真的无贵贱吗?

若是以寻常人的眼光来看这些,每个人似乎在出生时就决定日后的成就,在这个时代,诸侯王的子嗣未来注定会成为王,老百姓的孩子未来似乎还是百姓,没有翻身的可能。

无形的阶级将人划分为三六九等,像周礼中提倡的礼,君王、诸侯、士大夫出行所乘马车,拉车的马的数量都会有所区别,甚至欢迎仪式所跳的舞亦有。

对于这个时代的人们来说,似乎都认可了这一套规矩,人有贵贱。

但若是从道的角度来看呢?

一个人成就君王也罢,成就千古名臣也罢,甚至躬耕田间,只是一个百姓也罢,对于成道来讲,是没有区别的。

个人有个人的道,君王是道,名臣是道,百姓也是道,身份不同,只是成就的道不同。

君王要想成就自己的道,或许要带领自己的属下开疆拓土,致力改革,让国家国富民强。

名臣要想成就自己的道,或许他要安邦定国,建言献策,使得治下百姓安居乐业。

百姓之道,更加的简单,种下种子,收获粮食,赡养父母养育子女,衣食无忧便可。

有人可能会说,君王地位高高在上,一言可定人生死,无数种身份成就的道是不平等的,亦有高下之分。

但道就是道,百姓在种下种子,收获粮食之时,便已经成道,名臣在实现自己抱负时,也成就了自己的道,至于君王,就算是伏尸百万又如何,未得道便终不得道。

以小见大,与得道成仙相比,君王之道是否又会渺小,与长生久视俯瞰人间相比,君王之道是否又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物无贵贱,人亦无贵贱。

一念至此,陈修缘再看这湍流不息的江面,目光却不再有先前那般,若以道观之,水就是水,海水是水,江水是水,溪水也是水,水就是水,没有什么不一样的。

外界,陈修缘周身气息忽然一变,似有海纳百川,万川归海之意。

北冥子目光微微一凝,万川秋水作为天宗的顶级内功,他自是也修行了,但这种意境却不曾看到或听说。

人还是那个人,溪涧依旧是那条溪涧,但此时此刻,北冥子总觉得现在与方才相比有一些不同了。

泉水叮咚作响,似乎岁月依旧,山风拂过,树叶沙沙作响,带来了另一种和谐。

就在这时,北冥子心头微微一跳。

“以道观之,物无贵贱,我既流水,或又江河,亦可为海,一载光阴,却一步登天,可敬......可叹......”

北冥子的目光看向清虚身边的那一缕水流,水流不急不缓,依旧按部就班,并没有因山风出现一丁点变化。

溪涧水流亦是如此。

但有一点,山风拂过,终究是出现了外力,溪涧怎么可能没有变化呢?

一开始的时候,清虚身边的水流的确有模仿溪涧流水之意。

但不知何时,溪涧水流已不再随天地流动,而是随清虚身侧的水流变化而出现变化。

清虚身侧的水流不再是眼睛看到了那一缕水流,更像是万川汇聚之所,或者说清虚成了那片汪洋。

物无贵贱,水就是水,一缕流水是水,一片汪洋也是水,那一缕流水自然也能是一片汪洋。

“你明白了吗?”

幻境之中,陈修远忽然听到此话,下意识抬起头,却见那位道人竟朝自己看了过来。

他心头一紧,随后却又摇了摇头。

“弟子受教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