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73章 调查启动,毒燕窝案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173章 调查启动,毒燕窝案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8 13:44: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老王,刘干事,”钱进考虑过后做出了决定,“东西,我收下了。”

刘大柱猛地抬头,眼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狂喜。

“不过,”钱进紧接着的话像一盆冷水浇下,“这不是收你们的礼。”

“实话告诉你们,这东西恐怕有问题,作为咱市供销总社外商办主任我得弄清楚,弄清楚这贴着中央供销总社标签的‘珍品’,到底是个什么来路。”

他目光扫过两人瞬间僵住的脸:“突击队的事,按规定办。该推荐推荐,该审查审查。”

“但这有个前提,刘干事,您是咱泰山路的人吗?我们劳动突击队的全名可是泰山路劳动突击队!”

刘干事努力的辩解:“孩子他妈其实是泰山路的……”

钱进问道:“那你儿子的户口呢?在泰山路吗?”

刘干事不说话了。

钱进只好恭请他出门。

送走失魂落魄的两人,客厅里安静下来。

魏清欢看着丈夫紧锁的眉头和桌上那个刺眼的红盒子,轻轻叹了口气:“真要留下?这烫手山芋……”

“烫手,才更要拿稳。”钱进用官腔回了一句,然后冲媳妇挤挤眼,示意对方不必担心。

哥有数!

他回到书房坐到书桌前,拉开了那盏绿色罩子台灯的开关。

顿时,昏黄的光晕立刻照亮了桌面上一小片区域,将那血红的纸盒映衬得更加诡异。

他小心地打开盒子,里面铺着廉价的黄色绉纹纸,托着几盏干枯、颜色呈暗红褐色的盏状物。

这就是所谓的血燕窝了。

燕窝边缘颜色并不均匀,有的地方颜色深得像凝固的淤血,有的地方则浅淡发灰。

他拿起一盏,入手轻飘,对着灯光细看,那红色像是浮在表面,内部纹理模糊不清,透光性极差。

他凑近深深嗅了一下,一股难以形容的、混杂着微腥、土腥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类似氨水的刺鼻气味钻入鼻腔,绝不同于他记忆中任何优质干货应有的清润气息。

“媳妇儿你帮我找找,看有没有夹带什么单据、说明。”钱进一边仔细查看燕窝本身,一边吩咐。

魏清欢依言翻找盒子内外,只在一层绉纹纸下发现一张折迭的小纸片,上面是油印的、同样中英文混杂的“食用说明”,字迹模糊,英文部分语法都有问题。

钱进找生产厂家、出厂时间这些硬性标准。

毫无所得。

“看来是‘三无产品’的高级版了。”

钱进冷笑一声,小心地掰下极小一片碎屑,放进书桌抽屉里一个空的小药瓶。

他需要更多的证据,不仅仅是包装和外观。

直觉告诉他,这盒“血燕”如同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入口,而迷宫深处,可能盘踞着难以想象的怪物。

他现在是英雄,需要打怪才能升级。

所以面对强大的怪物,他毫不畏惧,反而期待能打出多少经验值来。

供销总社的资料室对钱进这样的业务骨干是敞开的。

年初八,外商办依旧忙碌如战场,钱进却利用午休和工作间隙,一头扎进了资料室那散发着陈旧纸张和油墨味道的幽静空间。

他首先调阅了近半年来所有与“燕窝”、“马来西亚”、“滋补品进口”相关的供销系统内部简报、调拨通知单复印件。

手指滑过一行行铅字,他看的很仔细,然而一无所获。

供销总社层面近期根本没有组织过任何大规模的马来西亚燕窝进口。

刘大柱口中所谓的“中央供销总社引进”、“红头文件调拨”,纯属子虚乌有!

那份调拨文件,要么是伪造,要么是基层供销系统内部有人胆大包天地在玩李代桃僵的把戏。

这让钱进警惕又生气。

现在的供销系统可是国之命脉,没有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人不能了解供销社对人民生活来说多重要。

结果,竟有人敢如此明目张胆的乱搞?

他想起那粗劣的包装、矛盾的标签、荒谬的传说……

这一切都指向一个蓄谋已久的骗局,而供销社的信誉和国家的外汇,很可能正被架在火上烤!

资料室提供的国内信息线索到此中断。

钱进琢磨了一下,很快明白自己要撕开这骗局的口子,必须跳出内部信息的窠臼。

要从外部下手了。

外贸局和侨联这两头应该可以帮他提供一些东西。

他仔细考虑后,决定从侨联入手。

因为他想找的东西是外面的报纸。

侨联与海外联系紧密,能帮他搞到这些东西。

于是晚上下了班,他骑着摩托车来到市侨联办公室,找到了相熟的一位姓陈的副主任。

副主任全名是陈友男,是南洋归侨,消息灵通。

“陈主任,帮个忙。”钱进开门见山,递上一支烟,“最近留意过马来西亚那边关于燕窝,特别是‘血燕’的新闻吗?”

“或者,有没路子能搞到近期那边的报纸?”

陈友男接过烟点燃,烟雾缭绕中眯起眼:“什么事惊动你钱进这位后起之秀了?血燕?这东西最近两年在南洋搞的挺热,真假难辨啊。”

“你要碰血燕?”

钱进摇头,把自己遇到的情况讲给他听。

陈友男认真起来:“哎哟,是从你们单位中央那一级下的批文?那确实是大事。”

他沉吟了一下:“这方面倒是有渠道能打听,你先等我一下,我打个电话。”

陈友男的人脉很厉害。

两个越洋电话打出去便得到了相关信息:“马来西亚确实有一批所谓的血燕窝出问题了,具体内容说不清楚,但是港岛的《华侨日报》有专题报道。”

“这样,我帮你搞一份报道这件事的报纸,不过得等几天,托人从南边带过来,你急不急?”

“急!”钱进用力点头,“关系到可能危害群众健康、扰乱供销市场的大问题!”

陈友男揶揄他:“也关系到你立功的大问题。”

钱进两手一摊:“我在乎这个呢?对我来说,按部就班、步步为营的进步是最好的……”

“跟你靓仔开玩笑啦。”陈友男弹掉烟蒂,“既然着急,我帮你想办法加快搞来报纸。”

他又打了两个电话,最后说:“我找人给你带过来,明天有港岛的朋友飞首都,他可以带过来报纸来,但要送到咱这里,最快也得后天。”

钱进欣喜若狂。

这老哥太给力了!

初十下午,一个牛皮纸文件袋悄然放到了钱进的办公桌上。

他强压住心跳,等下班回到书房,才在台灯下小心翼翼地打开。

里面是几张折迭整齐、散发着油墨和遥远海洋气息的报纸,繁体竖排,日期都是近一个月的港岛《华侨日报》。

他快速翻动着,纸张发出沙沙的轻响。

社会新闻版、经济版、副刊……

最后一则位于经济版的专题报道像烧红的烙铁烫了他的眼睛:

《惊爆!市面“血燕”多为染色毒燕窝,大马出口商涉造假被捕》

就是这个!

专题报道首先引用了一篇吉隆坡报讯:

马来西亚燕窝出口商“万隆记”日前因涉嫌大规模生产、销售化学染色假“血燕”窝,被当地卫生及贸易部门联合查处。

据悉,该商行以白燕窝为原料,长期使用劣质工业染料及高浓度亚硝酸盐进行染色熏制,伪造“血燕”特有红色,牟取暴利……

其产品主要销往港台及部分东南亚地区……

执法人员在窝点查获大量染色剂及半成品,化验结果显示,所谓“血燕”亚硝酸盐含量严重超标,长期食用恐中毒并引发身体癌变……

该商行负责人林某等已被警方拘捕,涉案货品正被追缴。卫生部门呼吁市民切勿迷信“血燕”滋补奇效,谨防上当……

这篇报讯非常详细,钱进仔细看了两遍才往下继续看。

下面内容是搭配的黑白照片: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燕窝盒子,包装风格与钱进书桌上那盒不太一样。

但包装这东西处理起来最简单了。

钱进一拍桌子,他估计进入国内市场的这批所谓高档珍品血燕窝就是马来西亚这批被查处的假货。

还不止是假货。

不光是以次充好。

它是投毒!

上纲上线一下,这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谋财害命!

不管是刘大柱说的还是这包装上写的,都是中央供销总社引进的马来西亚珍品,可珍品源头竟然是一个已被查封、用毒药染色的黑窝点。

那问题就来了。

这毒燕窝是怎么绕过监管,披上“正规进口”的外衣,流入国内,甚至流到了一个个领导干部手里的?

不过这事倒是有个好处。

不坑老百姓啊!

来源大概有数了,钱进接下来还需要对这个血燕窝进行实际检验。

燕窝在国内有着源远流长的饮用文化,属于珍贵中药材行列,所以他这两天打听了,要想知道一款燕窝品质,那得去找中药师掌眼。

海滨市有药材公司,属于供销总社下属单位。

钱进一个电话打出去,就打听到了一位很有威望的退休老药师周秉昆。

周老出身当地百年老号“宏济堂”,解放前就是鼎鼎有名的中医大家,他在健康调理方面是大拿,所以很了解各类补品、中药珍品。

现在老爷子在工作上退休了,但平时带徒弟。

他家在一条安静巷子里,从门口到屋子里都弥漫着浓郁的药香。

钱进带了一本民国出版的中药材大辞典当礼物登门。

这是他在商城找到的盗版书。

正版价值几十万!

不过他估计老爷子手里没有正版书,这样盗版书只是纸张上跟正版书有区别,内容区别不大,没什么问题。

周老本来在给几个中年人讲课,听闻钱进身份和来意后,便赶紧招呼钱进进书房。

等钱进再把礼物拿出来,老爷子摘掉老花镜将书放到眼前仔细看,很激动的拿着巴掌拍桌子:

“是这本书,是这本书,我当初进宏济堂做学徒,师傅最早就是拿着这本书给我们小子们长见识……”

“多少年喽、多少年喽,没想到我老头快要入土了,又看到故书了……”

重礼当前,老爷子自然是卖力帮忙。

他听完钱进的讲述,脸色变得异常凝重:

“那钱主任把血燕窝拿出来给我看看,您是为国为民的热忱心思,老夫没说的,肯定要竭尽所能为您效力!”

钱进展示出血燕窝。

老爷子立刻起身净手,取来一套专用的白瓷盘、镊子、放大镜,打开了台灯。

他将那盏暗红褐色的血燕轻轻放入白瓷盘中,用镊子小心翼翼地拨动、翻转,对着光线反复观察纹理和透光性。

又用特制的细针,轻轻挑开边缘一点结构,放在放大镜下细看。

整个过程,周老一言不发。

房间里只有他沉稳的呼吸声和瓷器偶尔发出的轻微碰撞声。

良久,老爷子放下放大镜,又打开另一个小瓷瓶,倒出一点无色液体在盘中,用镊子夹住血燕盏的一个小角,轻轻将其一部分浸入水中。

慢慢的,那清澈的水液边缘,竟泛起一圈淡淡的、诡异的粉红色!

周老眉头顿时拧成了疙瘩。

钱进心里有数了,问道:“老爷子,您这是用了什么神奇药水?”

“不是药水,”老头哈哈一笑,“哪有那么多神奇药水?我这是蒸馏水!”

“不过你说蒸馏水是药水也没问题,早年间哪有这种毫无杂质的水呢?只有这种水用来检验一些东西,它才最精准啊!”

他示意钱进靠近,然后用镊子夹起那泡湿的部分,凑近鼻端,深深地、缓慢地吸了一口气。

随即,他使劲摇了摇头:“钱主任,你的眼光没有问题,这东西用我们中医业内话来说,是大凶之物!”

他指着盘中那盏血燕,继续摇头:“你看这红色,死板僵硬,毫无天然矿物晕染该有的深浅过渡和灵动感,就像是……”

他顿了顿,似乎在找一个贴切的比喻,最终吐出两个带着寒气的字,“油漆!”

“那我为什么要说它应该有天然矿物晕染色泽呢?钱主任,这血燕窝怎么来的?别信上面写的传闻,这是鬼扯、这是说瞎话!”

“据我所知血燕窝多产于石灰岩洞穴,燕窝接触含铁、锰等矿物质的岩壁后氧化变色,形成了橙红至褐红色泽。”

“这点我可以提供证明,因为我曾经去闽南血燕窝出产现场考察学习过,越靠近洞穴深处、越是高温高湿环境,血燕窝的红色越深。”

钱进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么回事。”

周老点点头:“还有这个血燕窝透光极差,纹理被这红色糊住了,天然血燕不该这样浑浊,尤其是这气味……”

为了保证答案准确性,他又闻了闻,脸上浮现出强烈的厌恶:

“正常的燕窝,无论白燕血燕,干品只有淡淡的蛋白质腥气,若有若无。可这个呢?”

他指着水盘里那圈粉红和浸湿的部分,“腥气刺鼻,里面混着一股子闷捂发酵的霉腐味,还有、还有一股子说不出来的,像化学药水似的呛!”

“刚才那水色变红,更是铁证,我告诉你,钱主任,天然血燕,泡发后水只会微微带一点点黄,绝对不可能褪下这种红色。”

“这颜色依我看是染上去的,而且这褪色的速度和晕染的样子,绝不是植物染料,十有**是一种工业染料!”

钱进鼓掌。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老爷子的话跟报纸上的报道信息是重合的。

周老拿起桌上的小镊子,轻轻敲了敲那暗红的盏身,声音沉闷:“硬度也不对,被化学东西腌过,泡发后肯定容易散碎。”

“还有那股子刺鼻的怪味……钱主任,我老头子把话撂这儿,这东西,百分之百是人为染色的,用的还绝不是好路数的材料。”

“我为什么说它是大凶之物?因为在我眼里这东西它不是补品,是慢性的毒药!”

钱进阴沉着脸点头。

他把血燕窝的来历、报纸报道内容告诉了老爷子。

老爷子经历过旧社会的毒打和建国后前二十年的斗争教育,思想很敏感。

他说:“这种东西不是卖给老百姓的,是卖给领导干部的,说不准还是高级干部之间送礼馈赠。”

“那么你要小心,这可能是一条指向明确、触目惊心的投毒链条!”

钱进听到这话傻眼了:“这么严重吗?”

周老认真的说:“小同志啊,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只有亲身经历者才明白。”

“你知道我们这些中医师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干嘛的吗?我们是毒师!”

“为什么我在建国后得到了党和组织的重用?因为我在40年到45年,连续多年对驻海滨的一些小鬼子海军军官进行连续投毒工作。”

“我当时用的手段就类似这个,”他拍了拍血燕窝,“不过我那时候都是用植物和矿物提取毒素来投毒!”

钱进感激的说:“周老您给我了一个新的怀疑方向,多谢。”

“情况紧急,我必须立刻上报!”

他要出门,老医师拦住他:“我给你出一份鉴定报告,然后现在都讲究科学。”

“你也去市人民医院检验科送检一下,这个事好办……”

他出去吆喝一嗓子,一位气质温和的中年男子进来:“师傅,什么事?”

周老把情况做了说明,将一份血燕窝交给他:“你送去你们医院检验科做详细的化验工作,要快!要结果精确!”

中年人点头。

钱进跟他握手才知道,这竟然是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主任。

是个大人物。

他赶紧交换了联系方式。

这都是很有用的人脉。

中医科主任更赶紧接了他的联系方式。

这可是太有用的人脉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