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66章 进口商品引进试点小组成立,新时代降临

后面易学兵、封长帆、崔虎等几位核心干部挨个进行了发言。

韦斌最后用沉稳的腔调缓慢的说:

“中央的指示精神,省社、中央总社的文件要义,我想同志们已经初步领会。”

他微微侧身,看向身旁的姜茂,“下面,请姜茂同志,为大家宣读中央总社对各省市供销总社的具体工作部署和要求。”

姜茂挺直腰板,拿起桌上的一份铅印红头文件,再次拔高了嗓门。

那文件上的措辞依旧严谨、官方、充满指令性: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立即行动起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的全会精神上来……”

要彻底解放思想,破除陈旧观念束缚……

要切实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在供销系统内部的落实……

要勇于探索商品流通领域的新方法、新路径……

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和经济效益……”

这些指令性的要求,在经历了之前那场思想热浪的铺垫后,听在众人耳中不再空洞。

市场结构要变了,经济运转模式也要改变了。

他们供销系统作为经济排头兵,必须得有足够高的觉悟去领悟上级单位的指示,完成上级单位的工作安排。

钱进以为会议到此结束,已经准备合上笔记本了。

结果韦斌清了清嗓子,目光掠过他后再次沉稳开口:

“贯彻精神,关键是落实。根据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总社的最新指示,结合我市供销工作实际,经上级单位研究决定,”

他顿了顿,声音更加清晰有力,“设立‘进口商品引进试点小组’。”

“由外商办牵头,钱进同志负责,外调、计统、财会、仓储相关部门全力配合。”

“有没有问题?”

相关科室和部门的负责人立马起身:“没有问题。”

韦斌指了指钱进:“进口商品引进试点小组的工作目标我现在要点一下,你记清楚了。”

钱进打开笔记继续笔走龙蛇。

他的责任重了起来。

现在他笔下记录的不是文字,是一份战斗纲要:

“摸清国际大宗农副产品、日用品市场情况,筛选优质适销商品,尝试打通引进渠道,尽快让真正物美价廉的进口商品走入我市市场。”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要,也要为国家探索创汇新路径积累经验!”

毫不夸张的说,会议室的所有目光最后全聚焦在了钱进身上。

钱进只觉得一股热流猛地从脚底蹿上头顶,胸中浊气为之一清。

肩头沉甸甸地压下了一副从未有过的担子,却又被一股巨大的兴奋和干劲儿所填满。

他不等那束束目光的灼热退去,甚至不等韦斌话音完全落下,就挺直上身,毫不迟疑:

“保证完成任务!”

六个字,斩钉截铁的在烟雾缭绕的会议室里撞出回音。

他很清楚这是责任,更是罕见的机遇。

只要小组工作做的好,他的升职脚步就不会停!

散会走出那间令人窒息的会议室,钱进的脚步快得像带了风。

他疾步穿过铺着暗红色老旧漆布的长长走廊,冷风顺着走廊尽头未关严实的木窗缝钻进来,吹在汗津津的额头上,竟有种难言的清爽。

散会的时候韦斌给了他一份“试点小组工作权限及联系名单”的油印材料。

轻飘飘的纸却是沉甸甸的。

这是什么?

是尚方宝剑!

是他行走各部门、调兵遣将的虎符官印!

来到偏楼,外商办上下人员步履匆匆。

很多工作已经展开了。

早就开始有各类商品试引入供销单位里了,尤其是友谊商店里的商品,更是进行了大量的更迭换代。

此时两位副主任程侠和孙健正在紧锣密鼓的安排各项工作:

“老李,把历年咱市里跟港澳台那几个主要中间商、还有东南亚那些橡胶、锡块商人的往来函电找出来,越全越好……”

“哎小赵小赵,你带着材料去干嘛?噢,去档案室复印啊?正好,那你档案室把国际农副产品价格年鉴,尤其是这两年东南亚转口行市那几本,都借过来……”

“李香,你现在就去总机那边问问,上个礼拜就说要给我们办公室开通一条对外的专线电话,怎么一直没有动静呢?”

李香归拢头发步履匆匆。

孙健从办公室探出头来喊道:“跟他们强调一下,咱们是外商业务急需!快去!”

“哟,钱主任你开会回来了?有什么精神要传递吗?”

钱进摆摆手:“忙你们的,还是这个月大会的事,赶紧忙吧,接下来咱们可有的忙了。”

此时外商办已经很忙了。

像一架被拧紧发条的机器。

纸页翻飞的哗哗声,翻箱倒柜的碰撞声,急促的脚步声,在办公室内外汇成一股紧张而充满生机的气流。

这点跟其他科室形成了鲜明对比。

市场经济体制太过于僵化,供销系统本来就应该是个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地方。

结果每年就那些事,接触的都是固定品样的商品,导致各个部门工作起来都麻木了。

现在。

活力来了!

钱进回到办公室不多会,后勤部门送来一张大办公桌。

这桌子太大了,甚至都搬不进楼梯也搬不进办公室的门,于是后勤办就给先拆再装。

与办公桌一起送过来的还有一批文件。

钱进问带队的主管:“怎么给送了这么一件东西过来?”

主管嘿嘿笑:“是韦总的安排。”

打开文件,里面是崭新的地图。

最小单位是全省,然后还有中国地图、东亚地图、东南亚地图、亚洲地图乃至世界地图等等。

这些地图跟新华书店里的商品可不一样,每一件的左上角都标注了两个字:

机密。

这些地图上有与外贸工作息息相关的各个单位分布位置和联系方式。

只见弯弯曲曲的海岸线上,做满了密密麻麻的港口标记,他的目光从广州、厦门、福州,一路追寻到那个汇聚四方货物的璀璨小点——港岛。

等到中午吃饭的时候,他特意招呼手下人过来看地图:“来,同志们,都认识一下这个地方。”

他用铅笔尖用力戳在港岛的位置上:“这是咱们国家最重要的转口港!是进口商品探路的桥头堡!”

“所以各位同志,1978年马上就要过去了,我们将迎来1979年,在新的一年里我对你们的语言工作有新的安排。”

“学习粤语!”

所有人都呆住了。

又、又要学习啊!

外商办到底是工作部门还是学校?

程侠当场哀叹一声:“钱主任啊,我们现在实在太忙了。”

钱进笑道:“我知道,我知道你们很忙,所以给你们争取了这个福利。”

“福利?”正在看地图的孙健抬起头。

经过近一个季度的相处,他有些摸清钱进脾气了。

钱进不会夸大其词也不会糊弄他们,但凡他说是有福利,那肯定是有好东西:

“钱主任您可别给我们卖关子了,咱学粤语是有啥福利呢?”

钱进压低声音问道:“港岛的电影知道吧?武侠片、爱情片、枪战片,甚至恐怖片。”

孙健等青年对视一眼,疯狂点头:“成龙,我知道大鼻子成龙,他今年拍了《醉拳》,《大众电影》说他最能打了……”

“瞎说,李小龙才能打,我家里有一本杂志,它上面应该就是粤语,专门说李小龙的……”

“《小城故事》,主任,咱们能够看到《小城故事》吗?”

“那是宝岛电影,人家不说粤语的,人家说的是闽南话!”

钱进听到这些话后点点头,很欣慰。

还有人知道粤语和闽南话的区别,这个年代可是相当的难能可贵。

看来自己手下确实有人才。

他表扬了几句,然后说道:“我会向上级单位争取一个机会,学习粤语的机会。”

“怎么学呢?看着电影学呀!”

青年们闻言,顿时欢欣鼓舞:“这能行吗?”

钱进说道:“放心,肯定行。”

“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不光要看港澳台电影,还要看欧美日韩电影,听粤语歌、闽南语歌和外语歌。”

这下子大家高兴坏了,都顾不上吃饭了,纷纷挥拳大喊‘万岁’。

孙健最机灵,他喊‘钱主任万岁’,为了掩饰自己的真实企图还在后面加上一句‘外商办万岁’。

钱进撇嘴:“别瞎说,是人民万岁!”

接下来的日子,外商办一头扎进了风起云涌的全球商品信息海洋。

钱进这边最忙活,他书房里的灯光经常彻夜长明。

外商办这种单位是能迅速看到业务能力差距的。

他作为主任,必须得起表率作用。

他就是标杆。

这样大家都是学生,他是最刻苦的学生,然后到了工作上大家都是狩猎外贸商品的猎人,这样他又得是最精明的猎人。

他必须得日以继夜地学习,翻资料、找文件、查报价。

相比其他科室死气沉沉的工作氛围,他还更喜欢外商办。

所有人办公桌上堆积如山的不再是空洞的报表。

而是从各国领事馆商务处艰难收集来的贸易简报、港澳台华商总会印发的部分会员名录、甚至托人从南洋华侨亲友处辗转带回的当地商情剪报。

无数张印满各色农产品、土特产、工业半成品名称和价格的电传打印纸被摊开、标注、比较。

然后他的忙碌还不只是在外商办,劳动突击队这边的小集体企业也干的风起云涌。

月底他休了一天假,专门忙活人民服装厂的工作。

厂房那边不方便办公,但筒子楼的204和205都给收拾出来了,如今成了劳动突击队的办公室。

今天天气很冷,小雪飘零。

1978年年底的寒风裹挟着雪粒子,从关不紧的窗缝里硬生生挤进来,呜咽着在屋里打转。

墙角那只铁皮炉子烧得通红,炉膛里煤块噼啪作响,却驱不散空气里那股深入骨髓的潮冷。

钱进搓搓手,只能抱着茶杯先给双手取暖。

他琢磨着以后要不然在脚下放个电暖脚器,不过这东西对电路功率要求很高,不知道这老筒子楼能不能承担的住。

椅子冰凉,屁股坐上去后就忍不住的提肛缩卵,军大衣的领子竖着,也挡不住寒气往脖子里钻。

然后他这边坐下没多会。

办公室虚掩着的门被轻轻敲了两下。

是个叫庞工兵的老队员,他做事缜密、心思细致,被钱进选出来当了突击队总办公室秘书。

庞工兵探头进来,神情有些古怪:“钱总队,那个、那个咱们厂房那边送过来消息,说是门外有点人,但好像不是来买裤子、买风衣的……”

“嗯?”钱进没抬头,“没看忙着呢?”

他正在研究新政策,从中寻找可以让小集体企业放手大干的蛛丝马迹,所以此时需要聚精会神。

“钱总队我知道您这边很忙,但张总师希望你能过去看一看。”庞工兵的声音更低,有点犹豫,“是几个、呃,不是一般的顾客,是别的单位的书记主任啥的……”

钱进猛地抬起头,铅笔停在报纸上。

“嗯?”

这次他的声音就带着点疑惑了。

厂房没有扯上电话线,什么事还需要找人跑腿说,很不方便。

于是他就叹了口气:“还是得有电话才行,庞总秘,你亲自跑一趟。”

“开年咱单位两件事,头等大事。”

他伸出两根冻得有些发红的手指,搓了搓又哈了口气上:“突击队办公室,还有服装厂新车间,各装一部电话!”

庞工兵一听有工作安排赶紧掏出随身携带的小本开始写字,听完后他愕然抬头:

“装……装电话?”

他下意识地扶了扶滑到鼻尖的眼镜:“钱总队,这玩意儿,恐怕不是咱小集体企业能想的吧?”

钱进没接话,只是把身子往椅子背上靠了靠。

他下巴朝庞工兵抬了抬,那意思再明白不过:“怎么了?咱小集体企业不是劳动人民的集体?他们国企能置办电话机,咱们就办不了?”

“你让你办你就给我办,如果有困难解决不了就把困难说出来,明年咱不光要置办电话机,还要置办小轿车呢!”

庞工兵听傻了。

他很想问一句,老大你是被冻迷糊了吗?这天也没那么冷吧?

庞工兵深吸了一口气,双手在裤腿边上无意识地搓了搓:

“钱总队,你要是允许我提出困难,那我不客气了,这事儿我还真打听来着,可要办的话难,难比登天!”

他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一种老办事员特有的、对规则壁垒的敬畏和无奈:

“头一道关,资格!邮电局那门槛,高着呢!”

他伸出食指,像在列举一项项冰冷的铁律,“装电话,得凭‘单位介绍信’,还得是红头、盖着鲜红大印的那种!”

“咱们‘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算哪级单位?街道办下属的临时机构!人家邮电局认不认这张脸?就算勉强认了,介绍信上写啥?写‘方便联系内部工作’?这理由,在人家那儿,跟没说一样!”

他顿了顿,看着钱进依旧沉静的脸,继续说道:“按规矩,私人……哦不,单位申请,得证明有‘特殊职业需求’。”

“啥叫特殊?医生半夜出急诊,记者抢发新闻稿!咱服装厂踩缝纫机、突击队拉板车运废料、人民流动食堂去卖麻辣烫卖烧烤,这可不算特殊。”

“我打听过的,钱总队,好些大城市,像首都那头,没个‘局级’干部的牌子,连递申请的资格都没有!”

“咱们海滨市是小地方,就算松点,这‘劳动突击队’的牌子,够不够分量敲开邮电局的门?我不敢说,但我看悬,悬得很!”

也不知道是天气让他感到冷还是说话的内容让他感到冷,他到炉子边坐下烤着火说话:

“第二关,钱!钱总队,那是真金白银,能压死人的大山!”

他伸出三根手指,微微颤抖着:“初装费!我托人问了邮电局的老关系,现在行情,一部电话,光这个‘初装费’,就得这个数——”

他用力晃了晃那三根手指,“三千块,只多不少!三千块啊钱总队,您要装两部,那就是六千块打底!”

“咱们突击队账上是有钱,我听说了,服装厂那边日进斗金,可那都是集体的钱,大资金的使用需要区里审批,我琢磨着区里是批不过去的……”

看着他摇头的样子。

钱进更摇头。

他还真不知道,这年头办电话这么费劲。

要知道他们科室刚成立那阵,供销总社一个电话打过去,邮电局就屁颠颠的过来给他们办公室内安装了电话。

不管大小办公室,乃至会议室,全配有电话机。

然后他在筒子楼里住的时候没有电话安装需求也没准备安装,但住到复式楼的时候,一进去里面就有一台电话机了。

却没想到现在电话是如此奢侈的物件。

看到他不说话,庞工兵也不开口了,只是眼巴巴的看着他。

钱进问道:“没事了?就这些困难?”

庞工兵一愣,仿佛被他的话给噎住了。

他喘了口气,继续说:“这还不算完!还是钱的事,材料费、施工费,另算!”

“拉线、立杆、穿墙打洞,哪一样不要钱?邮电局的工人师傅来了,烟茶招待能省,工钱能省吗?”

“七七八八加起来,一部电话没四千块下不来!两部,就是小一万!小一万啊!”

庞工兵掰着手指给他合计,最后又开始摇头,“咱泰山路多少户人家,一家子不吃不喝攒上三年,也未必能攒出这个数!”

窗外寒风呼啸,卷起飞雪拍打在窗户上。

玻璃上出现了一层薄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