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58章 领导开大会,钱进再露脸

国庆节结束,各单位停止了欢庆活动,又开始紧锣密鼓的工作起来。

省供销总社机关大楼这间最大的战略会议室,此刻门窗紧闭,厚重的墨绿绒布窗帘严严实实地垂着。

天花板上六排崭新的日光灯管全开着,惨白明亮的光线硬是穿不透那几层凝固的蓝灰色烟墙,只在墙皮半旧的黄绿色漆面上投下众人斑驳晃动的影子。

长条会议桌是厚重的实木,铺着洗得发白、边缘磨损出毛边的军绿色台呢,触手冰凉。

桌面上散乱地摊着成堆的纸张、红蓝铅笔、边缘浸了茶渍的搪瓷茶杯盖、还有几只冒着烟仿佛正在喘息的不锈钢烟灰缸。

省供销总社、省外贸局的几位主要领导正襟危坐,脸上没了往日的从容。

主持这场会议的可不是这些往省里呼风唤雨的大领导,而是一个头发灰白稀疏、习惯性皱着眉头的老头。

这是国家对外经济贸易部进出口管理局的副局长,齐酉阳。

进出口管理局是对外经济贸易部的四大核心业务司局,另外三个分别是:

对外贸易管理局,对外经济合作司,计划财务司。

其中这个进出口管理局负责编制全国进出口计划,审批进出口许可证,管理配额分配及商品目录,编制全国进出口贸易计划及外汇收支计划,实行指令性配额管理。

所以齐酉阳的称呼是个副局长,听起来没什么,可是在全国进出口贸易行业,他是当之无愧的几个实权派人物之一。

此时办公室里一堆的地方大员——

除了助理和秘书外,参会正式人员中职务最低的也是韦斌这等市供销总社的社长,他们面对齐酉阳没人敢大声说话,顶多可以开个玩笑。

不过齐酉阳工作认真,不喜欢跟人开玩笑。

此时他捏着一迭厚厚的文件纸,指尖捻着纸页边缘,发出连续不断的细碎“沙沙”声,一个劲的摇头。

省供销系统和省外贸系统两大系统的领导们听到这声音、看到他的这个表现,心里焦躁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尤其是省供销服务总社的总社长万承风,此时表情最难看。

他那身笔挺的深蓝色中山装前襟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烟灰烫了个洞,可他却毫不在意,依然在一个劲的抽烟。

而他对面省外贸局的几位主要领导,神色也好不到哪里去。

外贸局局长韩茂林是个圆脸胖子,向来喜欢与人和气说笑,此刻却面色阴沉得能滴下水来。

他给万承风使了个眼色:“那些资料怎么回事?”

万承风自然知道韩茂林说的是齐酉阳手里那一摞的国外商品介绍书。

今天他们要进行一场大型选品会议,开展建国以来省内最大的洋商品引进工作。

面对朋友的询问,他面色复杂的说:“还能是怎么回事?就是我们单位外事处专业翻译给翻译的呀。”

韩茂林压低嗓音说:“就那几个三把刀?这么重要的工作你让他们来开展?”

万承风不开心了:“他们哪个不是外国语学院毕业的精英?怎么还成了三把刀?”

齐酉阳似乎是听到了两人的话,一把将翻译资料扔到了桌子上。

万承风面色更加复杂。

这可是他手下得力干将们连夜鏖战、字斟句酌翻译出来的东西,是省内首批进口商品技术资料汇编。

本来它们应该是宝贝,此刻却摊在桌子的中心位置,像一个烫手的山芋。

“各位领导啊,”齐酉阳终于重重叹了一口气,带着浓重的鼻音开口了。

他伸出手指在那份资料上点了点,面色比万承风还复杂:

“不是我老齐挑剔,这东西……”

他手指下的那些印刷文字,每一个铅字都似乎带着冰冷的恶意。

“这是念咒呢?还是写天书呢?请各位领导自己试着念念这两句!”

他清了清早已被烟熏酒燎得嘶哑的嗓子,皱着眉,艰难地照着念出声,念得磕磕绊绊,带着古怪的节奏:

“……此尼龙拉链产品……采用……呃……‘类似鞋底那种有弹性的厚胶皮’制成……具有良好的……呃……‘拉扯起来很结实不断掉’的优异性能……”

他念不下去了,猛地一拍桌子,搪瓷杯盖跟着咣当一跳。

要发火了!

这时候坐在他旁边的一个中老年干部笑道:“齐局、齐局,喝口茶,这是我们海滨市盛产的海上绿茶,以前我在海滨市上班最爱这一口,它能去火。”

齐酉阳接过他递来的茶杯喝了一口,连连摇头:“杨副主任,要不然你看看这翻译结果吧,我是真看不下去了。”

杨副主任接过去看,又递给了万承风:“万总,这上面确实有几句翻译的不太合适。”

万承风认真查看,面色慢慢涨红了。

他也一拍桌子,冲身边秘书发火:“怎么回事?咱们外事处的同志是怎么回事?怎么翻译出来这样的东西给领导们看?”

“你自己看看!这都翻译的什么玩意儿!难怪齐局不高兴呢……”

“类似鞋底的胶皮?拉扯起来很结实?这比三岁娃娃说话还磕绊!”

“这是给谁看?这话怎么能说出来?你把这样的话念出来给咱单位看门的老张听?那他指定把你当疯子给撵出门去!”

说着,他额角的青筋都鼓了起来。

“还有这个!”旁边负责纺织日杂类商品的齐酉阳助理紧跟着插话。

“……此毛巾套装……面料经过特殊处理……具有……‘不让水很快进去也不让毛毛飞快掉下来的效果’……”

他念得自己也脸皮直抽抽,最后摇摇头也递给了万承风。

万承风继续发火:“外事办怎么做的翻译工作?”

“不让水进去?不让毛毛掉下来?这倒真是‘深入浅出’啊!浅得连地皮都露出来了!”

“咱们供销社系统的仓库管理员文化再低,那好歹也是识字的!”

“以后这商品进来了,咱们按照这翻译结果给贴上标签,这叫人家怎么按技术要求去储存、去管理?!这不是乱弹琴吗!”

万承风发火,会议室里的气氛骤然降到了冰点。

省供销总社这边的几位副职领导脸色都不太好看,有种被人当众刮了脸皮的火辣辣感。

这毕竟是要在他们供销社系统卖的东西!

这种翻译水平流出去,丢的可是整个系统的大脸!

省外贸局那边也挺尴尬。

他们同样有商品的说明书和介绍书进行翻译。

韩茂林抽查了几份,然后那张圆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放在桌上的手指无意识地蜷缩又张开。

他是带着相关专家来的。

此时他看向身后那几位号称精通外贸和技术的“专家”,眼神冒火!

专家们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头埋得低低的,手里捏着的笔在本子上无意义地乱划。

万承风还在发火。

杨副主任劝说了两句,最后叹气说:“我明白各位领导的心情,可是先别发火,咱们把事情摊开说。”

“各位领导,咱们都熟知国家情况,过去的那些年,社会上各类人才断档的厉害。”

“翻译方面的人才更难办,因为咱们国家跟国外联系太少了,能产生联系的资料太少了,导致他们没有学习的环境。”

“另外,国外这些年发展很快,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呀,咳咳,他们发明了很多新东西,咱们的同志压根接触不到这些新发明,这样在翻译上有所欠缺,咱们应该能够理解。”

“是是是,”省供销服务总社的副社长牛文化连连点头,“杨胜仗同志说的很有道理。”

他看向万承风,用眼神示意老大赶紧接住这话。

奈何万承风是特殊年代凭借特殊能力上位的那种领导,发火的本事很大,办事的本事没有。

他注意到了手下的眼神,却不知道该怎么办,这样他咽了口唾沫,继续发火。

旁边的韩茂林嗓子眼发紧。

他倒是理解老朋友。

今天这事办得太打脸了。

于是他决定帮朋友一把。

怎么帮呢?

他努力挤出一点笑容,带着安抚的语气,也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恳求:“齐局您先消消气,消消气。”

“这、这翻译工作的确技术含量极高,专业术语太新太陌生,不光是外事处的同志们工作干的不好,我们局里这几位骨干熬了几个通宵……”

他看了一眼手下那几位缩着脖子的专家,语气更加委婉了些,

“这样各位看看行不行?资料我们先带回去,让他们再找,呃,找找相关专业的老牌专家琢磨琢磨?”

“这次要求他们务必翻精翻细!保证下次开会拿出来的是能读通的东西!”

这个提议看似退了一步,实则像在炽热的炭火上浇了一盆无形的冷水。

省供销总社这边的几位主要领导互相飞快地交换了一个眼神,那眼神里的意味复杂莫名。

有对韩茂林的感激,但更多的是一种被这种低水平问题绊住脚步、有劲儿使不出的憋屈和羞愤。

这么一拖,选品进度至少又要耽搁小半个月!

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即。

国家在经济方面改革在即。

这点他们这些高级干部都已经接到风声了,所以他们明白自己现在进行的这份工作的紧迫性。

齐酉阳显然不认可这个方案。

他不说话,低着头一个劲抽烟。

但偶尔抬头弹烟灰的时候,在座领导们都能看出他的脸色更加难看,腮帮子都紧紧咬住了。

这说明什么?

领导在咬牙切齿了!

就在这时,会议室靠后墙边不起眼的角落里,一直端坐着的海滨市供销总社社长韦斌,像是终于等到了恰当的时机。

他试探的举起手说:“各位领导,我能不能说两句?”

万承风依然在发火。

齐酉阳依然在抽烟。

杨胜仗看着老领导尴尬的举着手,只好疯狂给韩茂林使眼色。

这是今天会议室的三大巨头之一。

韩茂林不能装看不见,只好越俎代庖的说:“噢,韦斌同志要说话?那我们请韦斌同志说几句。”

韦斌不紧不慢地站起身,动作沉稳得像一块老木头从水里浮起。

他手里拿着一份外观同样朴素、甚至显得有些过时陈旧的牛皮纸文件袋,说道:

“齐局、万总、韩局、杨主任,各位领导,各位同志,我是这么想的。”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除了省外事处,我们单位的外商办也接到了外资商品的翻译工作,并且已经做出了一些成果。”

“所以我想要不然咱们将翻译结果做一个综合参考?或许外事处那几份翻译不佳的商品说明书,我们这边翻译的不错呢。”

韩茂林煞有介事的点点头,对左右说:“对,这个有道理。”

“老万,韦斌同志的提议不错。”

万承风终于停止了发火,他阴沉着脸说:“好吧,老韦你把你那边的翻译结果拿给齐局看看。”

韦斌走到了长条会议桌前,恭敬的递上资料。

随着封绳解开,一股新鲜油墨的气味飘散了出来。

齐酉阳拿出材料翻看起来。

纸很普通,是最常见的那种办公用纸。

但纸面上的字迹却异常清晰、端正。

不同于桌上那份“专家”打印稿的狂乱和术语堆砌的夹生感,韦斌拿出的这份文稿布局疏朗有致,重点分明。

齐酉阳拿到一份,另一份则越过桌子,递给了万承风。

“这是我们海滨市供销总社下属外商办,对同批次部分引进商品技术资料做的翻译初稿,也想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他的语气谦逊温和,整个人如同一杯清茶。

齐酉阳不抱希望的戴上老花镜。

镜片后那双因常年批阅文件而布满红丝的锐眼,习惯性地带着审视意味,扫向那些铅字。

刚看第一行,他那紧皱的、刻着深深川字纹的眉心就几不可察地微微耸动了一下。

他的目光飞快地移动着。

那份翻译稿,像是施了魔法。

那些佶屈聱牙的“尼龙粘带”,在纸上变成了清晰明确的“高强度尼龙搭扣”。

原文中混乱模糊的“类似鞋底的厚胶皮”特性描述,变成了:“选用新型氯丁橡胶基材,具有优异的弹性回复及抗疲劳特性”。

那些“具有不让水很快进去也不让毛毛飞快掉下来的效果”之类令人啼笑皆非的天书,则被梳理整合为:

“织物经高效疏水及抗起绒纤维整理工艺处理,具备持久拒水性和优异的抑制纤维脱落性能”。

每一句专业术语,都转化得贴切、流畅、精准、专业,完全符合供销社系统商品流通和管理的语境要求!

读起来不拗口,更没有那种生拉硬拽出来的滑稽感!

仿佛一个精通业务多年的老专家在条理清晰地讲解产品!

齐酉阳脸上的愠怒和烦躁像被海绵吸走了。

他眉头渐渐舒展开,目光越来越专注,手指下意识地在整齐的印刷字行间移动,嘴里无声地默念着。

他甚至没意识到自己微微地点起了头!

韩茂林注意到了,对万承风说:“老万,你把你那份给我看看。”

万承风不耐烦的说:“你急什么?我还得看呢。”

他此时情绪很复杂。

既有对韦斌半路杀出的惊愕——你一个地方分社凑什么热闹?

也有一丝隐隐的不屑——难不成你手下的人还能比我省里请到的专家还厉害?

但当他看到第一页不到一半时,脸上的所有负面表情都冻结了,取而代之的是骤然亮起的震惊光芒!

他几乎是一把抓过摊在桌面的自己那份“专家稿”,飞快地对照着扫了一眼,再看向韦斌这份的稿子时,眼神已彻底变了——

惊愕、难以置信!

“嚯!好!这个翻译得好啊!”齐酉阳最后几乎是脱口而出这么一句话。

他手指激动地点着一行关于某款高级防风衣的翻译:

“看看,都看看人家是怎么翻译的,运用了突破性微孔膜层压技术,实现高效防水透湿功能!”

“虽然咱不懂什么叫微孔膜层压技术,可看起来、听上去确实是那么回事呀!”

此时,他毫不掩饰脸上的惊喜,声音洪亮,笑容绽放。

“瞧瞧,这叫专业,这才叫翻译!‘微孔膜层压’、‘高效防水透湿’,既说透了原理,又简洁明了。人家供销社门市部、仓库保管员一看就懂,懂门道的人看了也觉得有水平!”万承风也赞叹。

韩茂林更是好奇:“给我一份,你把你手里的资料分我几张呀。”

齐酉阳将自己手里的翻译资料交给他,然后带着由衷的好奇看向韦斌:

“韦斌同志,你们这是请了哪个大学英语系的教授?还是专门找了老工程师出身、又会洋文的专家?这功底!不得了啊!”

省供销总社这边的几位领导也凑过来传阅着那份翻译稿,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逆转。

听了齐酉阳的夸奖,万承风紧锁的眉头早已舒展开,连嘴角都挂上了一丝如释重负的笑意。

他带着赞许和探究地看向韦斌,话里话外尽是找回场子的畅快:

“老韦啊,有宝贝藏着掖着到现在才拿出来?这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嘛,差点真让我们被堵死在起跑线上!”

“你这功劳可大了,快说,是省大外语系的哪位大教授出手相助的?”

所有的目光,一时之间都汇聚到了韦斌身上。

这位海滨供销社的少壮派社长,在众人探究的凝视下,脸上依旧挂着那副近乎木讷的沉静。

他缓缓抬眼,目光坦诚得像一块洗磨多年的青石:

“各位领导,实话实说,这份翻译稿没有经过任何大学教授之手。”

“这份资料呢,就是我刚才说的,是我们单位外商办翻译的,然后主持者是该科室的主任,咱们这里有几位领导应该是知道他的。”

“特别是杨主任更清楚,因为这位可是主任就是杨主任曾经的手下得力干将——”

“我草,钱进!”杨胜仗忍不住爆了粗口。

韦斌点头:“对,我们海滨市供销总社外商办公室的主任,钱进同志。”

死寂。

绝对的死寂。

省供销总社其他几位领导面面相觑,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

外商办主任?

地方供销社的一个搞外贸的业务干部?

翻译出这种连省里专家都束手无策的专业技术资料?

这听着简直是天方夜谭!

“钱、钱进?”齐酉阳回过神来后重复着这个名字,眉头重新蹙起,带着满腹的疑窦,“他是你们单位外商办主任?他能翻成这样?”

“他是不是十年前的大学生?或者说他有留洋学习的经历?又或者他家里有留洋的老同志?”

韦斌摇头:“没有,他不是大学生,他是一位特别擅长学习的人才。”

“这点杨主任比我清楚,因为他过去多数时间在杨主任手下当差。”

杨胜仗重重点头。

齐酉阳好奇的问:“这位同志是什么样的人?杨主任,你手下还有这样的人才?当初入京你怎么不带上他呢?”

杨胜仗这边还有点难以置信,他给韦斌使眼色,眼神中探寻含义很足。

韦斌冲他郑重的点头。

杨胜仗放下心来,露出爽快笑容:“哈哈,原来是这小子带队翻译的稿子?”

“这小子?”这次是万承风奇怪的发问。

杨胜仗说:“他今年二十多岁。”

韩茂林震惊的看向身后带来的几位专家。

这些人最年轻的也得有四十岁。

专家们很傻眼。

他们觉得这是在扯淡。

可他们没有证据。

齐酉阳感兴趣的说:“那你说说他,他是什么情况?”

杨胜仗又给韦斌使眼色:“虽然钱进曾经是我的手下,但那时候我们都是韦社的手下,还是让韦社来介绍一下吧。”

韦斌会意,他挪开椅子,向前一步:

“齐局、万总,各位领导,韩局长。”

“钱进同志现在是海滨市供销总社下属外商办公室主任,他入职咱们系统还不到一年时间,关于他这个人……”

他顿了顿,在脑海中精准检索着词语,尽量能够介绍出钱进身上的亮点:

“关于他这个人的情况很复杂,他能力极强,极其擅长带队伍,极其擅长打硬仗!”

“我先介绍几件他身上的光荣事迹吧,去年年底是77年的高考,当时我们全海滨考场分布复杂,很多下乡的知青同志搞不懂名字相近的考场情况,结果他们在高考当天跑错地方了!”

“当时走错路、找错地方、扎堆迷航的考生得有上百人之多呀,那天天气冷,开考前他们发现自己找错考场——有的距离正确考场几十公里呢,他们绝望了。”

“结果这事让钱进这位同志知道了,他当时还不是我们市社干部,只是一个搬运工,同时也是他们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的队长。”

“这位同志当机立断,立马联系各单位空闲汽车,亲自扛住了出问题会导致的压力,安排汽车送考生们去正确的考场……”

“此外他还组织了几条高考专线,他把车辆分散开来,按照专线巡视,把市内考场给串联了起来,把所有找错考场的考生都送去了正确的考场……”

杨胜仗使劲点头。

这事他非常清楚。

牛文化也点头,补充道:“这事还上了《光明日报》,也上了咱们系统内部的宣传材料。”

介绍完这件事,韦斌又介绍其他工作上的亮点:

“在筹备组建外商办期间,所有筹建组的成员都要调岗接受考核。”

“钱进同志接受的考核是最难的,他被下发到我们市一个很边缘的公社供销社担任销售员,当时他刚结婚,并且他已经是干部身份了。”

“可是对于组织上安排的工作他毫无怨言,第一时间收拾行李下乡……”

“他很成功的完成了考核工作,将那公社供销社主任的犯罪行为考察清楚,将其连同犯罪同伙全部给法办……”

“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利用了城乡经济发展上的差异,组织泰山路的劳动突击队下乡支农,为贫困地区的军烈属和五保户家庭捐赠物资……”

听着韦斌有条不紊的介绍。

韩茂林震惊的问万承风:“你手底下还有这么厉害的角色?”

万承风面色茫然却又笃定点头:“我擅长带队。”

杨胜仗又对韦斌说:“各位领导肯定好奇,钱进同志明明是咱单位的干部,怎么还是泰山路劳动突击队的队长呢?”

“韦社,这件事你要不要讲一讲?”

韦斌闻弦歌而知雅意,说道:“这件事杨主任你可比我清楚,还是你来讲吧。”

杨胜仗笑道:“可能有些领导同志对劳动突击队很陌生,这是我们海滨市一个比较有特色的街道组织。”

“这些年来随着下乡知青回城,也随着一些无业青年的出现,社会上打砸盗抢等恶**件不断增加。”

“为了管辖这些人也为了给老城区各街道居民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市里以街道为单位,组织回城知青和无业青年建立了劳动突击队。”

“而钱进同志最早在劳动突击队工作……”

“在他组织下,他们的劳动突击队成立了一家小集体企业叫人民流动食堂……”

“在他的领导下,劳动突击队多次立功,包括今年大年初一在甲港扑灭了一场大火,保护了我们供销社的物资并抓捕了五名犯罪分子……”

齐酉阳听的眉飞色舞:“少年英雄,这是少年英雄啊。”

“还不止如此呢。”韦斌赞叹,“这钱进最近又创办了一家新的小集体企业,叫做泰山路人民服装厂……”

杨胜仗一愣:“哟,这小子又有新主意了?”

他琢磨了起来:“那把他留在海滨市,不大对啊。”

“是呀,这是对人才的浪费呀。”韩茂林若有所思的抚摸下巴。

齐酉阳说道:“他英文这么好,还拥有出色的领导能力,嗯,嗯……”

万承风使劲一拍桌子:“老韦,你给我盯着他,让他好好干,他以后就是咱供销系统里重点培养的青年人才!”

他又冲身边的领导们虎视眈眈:“话题歪了,来来来,继续咱们的会议主题,这次翻译资料准确了,赶紧讨论选品工作!”

“要不讨论一下选人工作?”韩茂林问道。

万承风怒视他:“不要开玩笑,赶紧讨论,选品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