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都市 >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 第153章 团圆饭,都回城

黄金年代从1977开始 第153章 团圆饭,都回城

作者:全金属弹壳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7-08 13:44:11 来源:平板电子书

窗外夕阳西下。

有楼下还是哪一家的饭香味传上来。

几个孩童站在窗口往外看,个子小的踮着脚,更小的直接爬在了哥哥后背上。

看路上的自行车大军,数路上经过的汽车:

“这么多自行车,比我们公社羊群里的羊还多……”

“快看,过去一辆吉普车,俺们林场主任就开了那样的车,我摸过!”

“第六辆公交车过去了,真好,我回去得跟我伙计说说,我这次进城可看到好些公交车……”

钱进在后头给他们拍了一张照片。

钱夕看到后大吃一惊:“小四你干嘛?别浪费胶卷呀,胶卷多贵!”

钱进满不在乎:“嗨,都是朋友送的胶卷,而且这可不浪费,以后等他们有了孩子再给他们看看这照片,他们兄妹肯定乐呵……”

陈寿江好奇的打量:“老小,这就是照相机?给俺看看行不?”

钱进直接递给他:“二姐夫你给他们拍照片吧,很简单,你眼睛从这里看、看到镜头里的画面觉得好,那你就摁下这个快门。”

“但是记住,手必须要稳!”

即使豪爽如陈寿江。

此时也惊呆了。

这老小,太爽快了吧!

钱夕赶紧要去抢夺照相机:“这金贵东西你给他?他是咱家的毛脚女婿,毛手毛脚!”

钱进笑着进厨房:“行了二姐,你就让姐夫玩吧,你别抢啊,反而抢的时候容易摔着。”

听到这话,钱夕不敢上手了。

陈寿江低声向她说:“你还给我说你这个小老弟脾气怪,跟你们不亲,你这不是瞎说吗?”

“得亏这次来了海滨市,要不然我一直以为他跟俺屯子二光溜那家伙似的呢。”

厨房中,炉灶上的火苗欢快地跳跃着。

灶台上是一盆水,水面映照出魏清欢忙碌的身影。

排骨已经炖的差不多了。

里面放的调料不多,只有葱姜,什么八角、桂皮、香叶全不放。

看到他进来,魏清欢说:“今天炖的排骨多,拿出一半红烧吧?小朋友们肯定爱吃红烧的。”

钱进点头抽了抽鼻子。

锅中的排骨正在散发出诱人的香气,弥漫了整个厨房。

现在家里有冰箱。

里头有海滨特产的盐水火腿。

这种粗火腿肠是四方形状,纯肉制造,钱进买了给队员们发福利来着,他自己也留了一份。

魏清欢拿起一块火腿,菜刀锋利,但切成厚片。

每一片都有眼镜片的厚度,吃起来过瘾。

切好的火腿片整齐地码放在盘子里,迭的厚厚的,看起来便馋人。

厨房的案板上,一只肥美的烧鸡被放在中间。

魏清欢手法娴熟地撕着烧鸡,将鸡肉从骨头上分离下来,动作轻快而又利落。

不一会儿,烧鸡就被撕成大小均匀的块状,整齐地堆放在一旁。

钱进关闭厨房门,从后面环住妻子的腰。

魏清欢还以为他要乱来,赶紧拍他的手:“你干嘛?你疯了?”

“我是感谢你。”钱进心情很复杂。

魏清欢扭头,她的侧脸轮廓仿佛工笔画般精致。

乌黑的头发用一条红头绳随便扎起,露出白皙的后颈,透露出妩媚的人妻风情:

“你跟我说这个干嘛?你对魏雄图同志不一样很好吗?我是你媳妇,做这些都是理所应当的。”

“但还是辛苦你了。”钱进在她耳边低语。

“哥姐他们在乡下这些年不容易,要不是你帮我操心,我都把他们给忘到脑后去了。”

他以前对哥姐确实没什么感情。

可相处之后,血浓于水,他能感觉到哥姐对自己的深厚感情,这样对于哥姐两家的到来,他还挺乐见其成的。

最主要的是魏清欢的心意很重要。

女老师并不知道他是穿越客,这种情况下她把哥姐接到海滨市来,纯粹是为了钱进一家人的感情着想。

魏清欢拍了拍丈夫的手:“一家人说什么两家话,话说,你有没有想过想办法把哥姐三家人接回来?”

“我是这么想的,反正咱们房子也有,你现在手头上工作多、事情多,我跟哥姐他们写过很多封信了,能从字里行间感觉到他们对你的感情也能感觉到他们人不错。”

“所以我想,或许可以把他们接回来给你帮忙。”

钱进沉吟:“噢,你这次把他们叫回来还有这个想法?”

魏清欢点点头:“我想亲眼看看哥姐,了解一下他们的品性。”

“如果品性不错的话,那让他们进劳动突击队,应该可以帮你分担很多压力。”

钱进说道:“那我琢磨一下。”

炉子上的水开始冒泡,魏清欢挣脱他的怀抱,又开始忙活起来。

冰箱最上层放着今天托下乡队员从红星刘家生产队刚带回来的海鲜。

螃蟹大虾,个个活蹦乱跳。

蛤蜊海螺,个个肥硕丰腴。

都是好东西。

刘旺财做事体贴,螃蟹被草绳捆得结结实实,青灰色的壳在灯光下泛着水润光泽。

现在正是吃螃蟹的好时节。

魏清欢拿起刷子,仔细刷洗每一处缝隙,顿时,海水特有的咸腥味弥漫在厨房里。

“哎哟!”

一只螃蟹突然挣脱草绳,飞快的跌到了地上。

外头的钱夕闻声急忙进来:“怎么了?”

这解开束缚的大螃蟹,立马冲她竖起了大蟹钳。

钱夕毫不犹豫,蹲下轻巧地从后面捏住蟹壳把它重新捆好:“急什么?急着下锅?”

钱进见此赞叹:“行啊二姐,你这抓螃蟹的手艺没落下。”

钱夕说道:“下乡之前,每到了退潮的时日我就带你去赶海,这手艺是多少年里练出来的。”

“不过还是退步了,毕竟有些年头没碰到螃蟹喽。”

螃蟹捆好,魏清欢开始蒸海鲜。

大铁锅里垫上葱段和姜片,梭子蟹、对虾、蛤蜊、海螺层层码放,四周还铺了一圈嫩绿的海带。

锅里开水已经煮沸了,很快蒸汽从锅盖边缘溢出,厨房里的咸腥味变成了优质海鲜独有的鲜香。

钱进处理海鲈鱼。

这是一条大鱼,清蒸后油泼最鲜美。

他在鱼身上划拉几刀,放上葱姜蒜、料酒去腥,再加入蒸鱼豉油,这样便能上锅。

魏清欢那边又拿出几个鸡蛋,轻轻磕破,蛋液流入碗中,用筷子迅速搅拌均匀。

然后她在锅里放了一点油,油热后将蛋液倒入锅中,摊成一张金黄的蛋皮。

钱夕挽起袖子要帮忙,对这厨房很是赞叹:“这炉灶多,做饭就是方便。”

这房子是给领导准备的。

领导家里是有保姆做饭的,然后考虑到领导家宴多,所以厨房准备的厨灶多。

魏清欢准备了一些新鲜的蔬菜,这也不用花钱,劳动突击队每隔两天就要去西坪生产大队拉一趟蔬菜,其中就有钱进家一份。

这一份跟劳动突击队没有关系,都是周铁镇家自留地摘下的菜,是他专门送钱进的。

钱夕清洗青菜,问道:“怎么做?”

魏清欢说道:“二姐你不用麻烦,你洗干净放那里就行了……”

“咱都是自己人,谁都别见外了,我想搭把手。”钱夕实诚的说道。

魏清欢说:“那你切段焯水吧,待会让你老弟拌凉菜,他干这个很有一手。”

钱进笑。

成品的调料在冰箱里,倒进去就成了。

三个人一起忙碌,一桌子的菜便准备好了。

主要是除了炖排骨耗费时间,其他做起来的都很容易,而且还有几个成品菜。

盐水火腿、红肠、午餐肉、水果罐头,这都是当下好人家才吃得上的菜肴。

等候已久的钱程两口子上来端菜。

炖排骨的汤汁浓郁醇厚,排骨肉质鲜嫩多汁。

火腿片和红肠片色泽红润,灯光下一放,泛着油光。

魏清欢掀开锅盖,白色的水雾“呼”地腾起,满满的海鲜在水雾中若隐若现。

螃蟹变得赤红,大虾弯曲成月牙状,蛤蜊张开了嘴,露出里面嫩白的肉。

各式海鲜蒸得恰到好处,保留了原汁原味。

这让钱程感叹:“了不得、了不得,魏老师是我们钱家头一号的儿媳妇啊!”

“我嫂子第一,我还得往后排排。”魏清欢随意的调侃。

饭菜香味引得孩童们从阳台跑过来:“哇,这么多好吃的!”

陈爱国第一个叫了起来,紧接着其他孩子也跟着欢呼起来。

钱夕的老二陈建国看到有烧鸡,下意识就要伸手。

陈寿江见此一巴掌拍了上去:“就你心急,咋了,在咱林场吃不上饭?”

陈建国委屈的嘟囔:“吃不上烧鸡,我今年还没吃过烧鸡呢。”

钱程的大儿子钱途小声说:“我都没吃过烧鸡!”

钱进立马将鸡腿找出来。

可又犯愁了。

五个孩子呢!

魏清欢去抓了一把糖块分给他们:“先吃一粒糖磨磨牙,等你们糖吃完了,咱就能吃饭了。”

五个孩子看看大人,一时之间没人敢伸手。

钱进失笑:“拿着呀,怎么了,今天还没吃到糖?”

钱途小声说:“吃到了,我婶婶给我们来着,但我妈说一天吃一块糖,不准再吃了。”

魏清欢把盘子往孩子们面前推:“平时一天一块糖,今天例外,可以吃两块。”

孩子们各看自家大人。

大人点头了,他们才欢呼着去抢糖。

钱进抓了把筷子放桌子上,魏清欢又把鲈鱼给泼了一层滚油:

“现在可以开饭了!”

肥美的鲈鱼卧在长盘里,鱼身上铺着翠绿的葱丝和嫩黄的姜片,淋了酱油的鱼皮闪着琥珀色的光。

她特意把鱼眼睛朝向钱程——这是当地的规矩,鱼头要对准客人。

马红霞看着满桌的鱼和肉,眼神都直了。

她有些手足无措的搓着手,问道:“这、这得花多少钱多少票啊?”

“嫂子快坐。”魏清欢拉着她,“别担心,你们老弟没有贪污,这些多数是不要钱的东西。”

她把海鲜的来路解释一通,钱程得知钱进当了干部也不忘支农,黑漆漆的脸上笑容很灿烂。

现在他们兄妹两家子都是农民。

钱进乐于支农的态度便展示出了他对农民的态度。

五个孩子的眼睛早就直了。

听到可以开饭,最小的那个伸手就要抓鸡腿,被钱程一把拦住:“没规矩!”

“让孩子先吃吧。”魏清欢给每个孩子碗里都夹了块排骨,“来,尝尝婶婶、舅妈的手艺。”

接下来的场景让魏清欢既心酸又欣慰。

孩子们起初还拘谨,尝到第一口肉后就完全放开了。

一人一块清炖排骨和一块红烧排骨,然后五个孩子飞快动手,人人面前都只剩下两块骨头。

钱进倒啤酒。

钱程问道:“我记得,魏老师的哥哥和侄女是住这里的?怎么不见他们两个?”

魏清欢解释说:“下班之前我给我大哥打电话了,他今晚带孩子在外面下馆子。”

钱夕不好意思:“魏老师,你看看你,怎么能这样呢?我们这不是赶人了吗?”

魏清欢笑道:“什么呀,是我那个侄女这些日子一直嚷嚷着想下馆子,你们来了可算是给她逮着机会了。”

“再说了,要见面还不简单?明天晚上团圆饭,咱们一起过!”

“好!”陈寿江猛然来了一嗓子。

钱夕嫌弃的瞪自家男人。

而孩子们不管,一味的闷头吃肉。

“慢点吃,别噎着。”魏清欢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

钱进开了啤酒,给大人都满上了。

金黄色的酒液在玻璃杯里泛起泡沫,钱程端起来抿了一小口,很满意:

“这才是正经啤酒!我们乡下供销社卖的那些东西跟马尿似的,都有股子馊味,没法喝!”

“也舍不得喝。”马红霞拆他的台。

男人们哄笑起来,女人们也开始动筷子。

马红霞夹了片火腿放在嘴里慢慢品味:“难怪我家老钱总说海滨市的盐水火腿最好吃,这味道,不一样,就是有个好滋味。”

钱夕更是一口鱼肉下去就红了眼眶:“海鲈鱼啊,我都忘记什么味儿了。”

“记得六三年那会儿,”钱程放下筷子,眼睛里泛着回忆的光,“咱家一个月就一斤鱼票。”

“那时候海鲈鱼怎么买?切成小段上称,一段半拉斤,一家一个月就两段。”

“结果当时也是八月份吧?老四有一次跟着邻居去赶海,嘿,他好运气,竟然捡到了一条海鲈鱼。”

“邻居大人吓唬他,要把鱼抢走,结果他抱着鱼一溜烟的跑了回来,哈哈,当时那个机灵劲,可把爹娘高兴坏了……”

钱夕问钱进:“还记得这事吧?那次得亏是你,全家喝上了一顿鱼汤。”

钱进怎么可能记得。

他轻描淡写地说:“当时我可恨死咱邻居了,后来大一些明白了,那年头家家户户饿的眼睛发绿,他没有下手抢走我的鱼已经算他心好了。”

这是他推断出来的内容。

他推断的很对。

钱夕缅怀的说:“对,老四叔家没有坏人,你小时候他还让你骑大马呢。”

陈寿江说道:“那时候全国各地日子都不好过,我们林场还好一些,靠着长白山的老林子,好歹能吃上饭。”

马红霞摇摇头:“我们那里不行,唉,那时候我们村里……”

她继续摇头,没有说话,只是目光扫过满桌的鱼肉,最后感叹了一句:“真像做梦。”

饭桌上突然安静下来。

五个孩子还在争抢最后的烧鸡,大人们却都陷入了各自的回忆。

魏清欢急忙分螃蟹:“别光吃肉,尝尝这鲜货,海鲜就得吃热的,凉了没什么鲜味光剩下腥味了。”

她把螃蟹给拆开。

钱程给媳妇扒螃蟹肉。

马红霞不好意思的说:“多少岁的人了,我还是第一次吃螃蟹呢。”

她的大儿子嘴里嚼着肉,含糊不清的说:“嗯,妈,螃蟹不好吃,扎嘴,还是烧鸡好吃,真好吃,嗯,婶婶做的排骨也好吃,太香了!”

钱程放下酒杯,不好意思的说:“你看你俩,这准备得太丰盛了,真叫我们不知道说啥好。”

“那就别说,来,大哥,咱俩走一个。”钱进端起酒杯敬酒,一饮而尽。

“你们多吃,”他又对几个孩子招呼,“不用管大人,能吃多少吃多少,但是别撑着,后面的日子有的是好吃的。”

“四叔,明天还能吃到这么好吃的东西吗?”小丫头钱红欣喜的问道。

钱进用筷子指了指魏清欢:“大厨在这里。”

魏清欢笑着说:“只要你们表现好,以后婶婶经常给你们做。”

五个孩子立马表态:“一定好好表现……”

两家大人看的哈哈大笑。

一家人聚在一起愉快的吃团圆饭,这实在是叫人幸福。

钱夕感叹:“可惜老三来不了,否则咱一家人真就团圆了。”

钱程咽下火腿说道:“他没办法,岳父得了急病确实走不了。”

“不过以后还有机会,以后咱还会再来海滨的,说实话,老子应该不至于不欢迎咱吧?”

钱进说道:“说什么还再来海滨呢,你们弟媳妇叮嘱我想办法赶紧把你们调回来。”

“嫂子、姐夫,你们两位怎么想的?要不要回城里来上班?”

桌子上再次安静下来。

四个大人一起震惊的看向钱进。

钱程下意识的搓着手,脸上表情多少有些难以置信。

钱进看向他,心里感慨。

这大哥比他大六岁,看上去却像老了二十岁。

皮肤黝黑,满脸皱纹,头发花白,背已有些弯了!

钱程也看他,讷讷的问:“能、能办回来吗?怕是没那么容易吧?”

陈寿江嘀咕说:“绝对不容易,俺林场的领导天天给知青和家属开会,不让回城,为了这个隔三差五就有知青跟领导干仗。”

钱进笑道:“事在人为,反正现在有知青回城的政策,只要你们愿意回来,我总能想办法把你们调回来。”

“咱调回来也不占国家的资源,房子,你们有了,工作,我这边能自己给你们解决。”

“甚至可以说,你们回城后能给国家创造更多的利益。”

钱程听的激动。

他突然站起来,酒杯里的啤酒晃出来洒在袖口上:“老四,哥敬你一杯!”

他一仰脖把酒灌下去,喉结剧烈滚动着,“其实、其实我们这次来,我跟你姐也是有私心的……”

“我们没想着自己还能回来,我们没这个奢望,就是想把孩子户口迁回来。”钱夕飞快地接话,手指绞着衣角。

“我们想的是,你们看,国家恢复高考了,以后肯定要重视教育工作,不管我们林场还是大哥老三的生产队,那里教育师资力量都比较差。”

“我们一辈子被耽误了,孩子不能被耽误,所以我们想把孩子户口迁到城里来上学。”

钱进说道:“这好呀,这事有什么为难的?”

马红霞也说道:“你大哥跟我说过这个事,我们想把娃户口迁到爹留下的老房子里。你放心,我们以后不分你们的房子,就是让孩子……”

“嫂子!”钱进打断她,眉头皱得紧紧的,“你说这话不是打我脸吗?”

“我大哥说的是国棉六厂工人新村那套房子吧?那本来就是爸爸留给咱们四家的。”

“我现在住单位分的房,那套老房子你们随便用,正好三个房间,以后你们一家子一个房间,住的会比较拥挤,但自己有房子了,住起来肯定舒坦。”

钱夕闻言忍不住捂住脸,肩膀剧烈抖动起来。

陈寿江轻拍妻子后背,调侃道:“你这整啥玩意儿?平日里不是三吹六哨挺虎二吧唧的吗?”

话这么说,他的眼圈也有些泛红,端起酒杯在桌子上顿了顿,说道:“老小、不对,四兄弟,你真他妈是个爷们,牛逼。”

“没说的,姐夫这杯干了,姐夫就会吹牛逼,正经话不会说,反正你明白姐夫心意,感情都在这杯酒里,以后没说的,姐夫就说你牛逼!”

说着他仰头将啤酒灌了下去。

马红霞也开心的要抹眼泪。

钱进调侃说:“姐夫你行不行啊?一杯啤酒而已,你整的我热血沸腾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你弄了一杯闷倒驴呢。”

陈寿江哈哈大笑:“这次过来家里没好东西,没给你带闷倒驴,等回去办手续,到时候我把家底全换成钱,给你带个十斤二十斤的闷倒驴过来。”

“到时候你看我吧,我给你嘎嘎的干!”

钱程问道:“老二,你们要回城?”

钱夕擦拭着眼角说:“要是有希望能办下回城手续,我肯定得回城呀。”

“林场……林场也是个好地方,可怎么能比得上海滨市里头呢?”

陈寿江帮媳妇补充了一句:“尤其是还有房子!”

他拍了拍桌子,冲其他人重复了这句话:“在城里有自己的房子啊!”

“俺们隔壁林场知青点的一个小伙子,”钱夕再次为丈夫补充他画外音,“今年六月份突然被人举报了,说是他有资产阶级思想。”

“小伙子肯定不承认呀,可是没有用,因为有他亲笔信为证。”

“他一看亲笔信傻眼了,竟然是他的家书!是他亲哥把他给举报了,为什么?就为了不让他回城分家里的房子!”

饭桌上的气氛开始变得凝重。

钱程拿出一支烟分给钱进和妹夫,眯着眼睛叹了口气:“这种事有的是。”

孩子很敏感,他们感觉到饭桌氛围上的异样,纷纷怯生生地老实下来。

尤其是钱红这个小姑娘,赶紧把啃了一半的螃蟹腿给放下。

魏清欢起身去厨房,端出一盘金灿灿的炸糖花生:

“来,小朋友们尝尝这个,我用猪油炸的,撒了点白糖,又甜又香。”

五个孩子一人抓了一把,吃的眯着眼睛一个劲点头:

“婶婶真好。”

“我最爱舅妈了,舅妈找我以后,我以后要娶你当媳妇!”

沉重的氛围就此被冲淡。

陈寿江一巴掌拍在大儿子头顶:“不懂事就老老实实的吃你的,别瞎说,你舅妈是你舅舅的媳妇,一辈子的媳妇,人家要白头到老的。”

陈建国憨憨的说:“那我以后要保护我舅妈,我以后挣钱了,给我舅妈花!”

魏清欢说:“好,那以后舅妈给你找个好媳妇。”

“也得会整这个糖花生米。”陈建国认真的叮嘱,“不会的话就算了吭。”

大人都笑了起来。

钱程缓缓说道:“老四,不管以后啥情况,今晚你有你这番话,当大哥的开心,明天死了都开心……”

“你瞎说什么。”马红霞赶紧拍了丈夫一巴掌。

钱程对妻子说:“我没瞎说,我呀,太高兴了。”

“红霞你也知道咱那里的知青为了回城以及回城探亲时候发生的事情,就说房子吧,为了担心以前下乡的知青兄弟姐妹回城抢父母的房子,多少亲兄弟姐妹都不让他们回城?”

他指向钱夕,继续说:“我们那里知青队也发生过类似的事。”

“这两年政策松动,允许知青回城,可有些人的兄弟姐妹就不想让他们回来。”

“我有个伙计是凤城人,家里弟弟想独占房子,就百般阻拦他回去。那伙计今年回去给老爹过生日,弟弟怎么干的呢?”

“他名义上孝顺,然后带爹娘去下馆子过生日,当晚上锁了门,我那伙计紧赶慢赶的回去,到了家门口一看,铁将军把门!”

“他不知道爹娘弟弟一家子去哪里了,只能眼巴巴地在外面干等着,后来知道真相,心里别提多难受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