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武侠 > 重生笑傲:我要当教主 > 第三百五十二章 格物致知

重生笑傲:我要当教主 第三百五十二章 格物致知

作者:宴金秋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7-08 13:43:37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夏日晴好,湖光粼粼。

湖心三岛拱卫,合称百花洲,树木苍翠,花草繁锦,兼具木灵水秀,正是绝佳的避暑闲愉之地,只是此间主人,显然不满足当一个寄情湖光水色的闲王。

“哗啦啦…”

两艘黄龙楼船,劈开湖水,护送中间那只轻舟驶向百花洲。

“哗哗…”

三重舰楼,左舷右舷,每层分布百名弓弩手、火铳兵,船首有八尊虎蹲炮,备制火药铅弹,由专门炮手负责日常养护、战时击发。

“黄龙出江右,河北作战场。”

前些时间,南昌府周边,传唱开一首童谣,宁王府极为恼火,下大力气追寻源头,却无所获,坊间传言四起,本地官府只得上报朝廷,请求查勘。

“右满舵,东南向!”

临近百花洲,黄龙楼船吃水深,不好靠近,满舵掉头向左右各滑出白浪,继续巡弋,今日东湖上的游船,格外之多,甚至还有数千料的沙船。

加之水手、杂役、跳荡,黄龙最多可载六百人。

中间那艘轻舟上,只站着两人。

前面那人一袭茧绸长袍,两撇剑也似的白眉,稳当立在船头,面如古井,不怒而威,目光越过湖面,望向百花洲上的五重杏花楼。

后面那汉子,身量九尺,背着柄样式古怪的大刀。

“这样的船,宁府能有多少?”

“据暗谍呈报,黄龙六艘,青雀十八艘。”

宁府水师,号称青雀黄龙之属,天下内河水师第一。坐镇江西,上可扼阻湖广,下能震慑江浙,国姓藩主里,也就宁王有这份底蕴。

“宁王这次主动示好,若能与之结盟,借用朝廷势力,对于我们开展教内斗争,将大有裨益,不过…同官府交往,与教规不合,须得隐秘些才好。”

刘正风接受皇帝册封,正教齿寒,神教自从创立之日,也以反抗韩氏为宗旨,不外乎东方教主继位之后,勾结朝廷鹰犬,从来便是大罪。

护法堂作为教主佩剑,维护法纪,自然不会不清楚这条。

左十七点头道:“师父放心,我谁都没告诉,西苑人马由唐枭领去青楼取乐,也不会漏风。”

狄白鹰望着湖面,淡然道:“你办事,我放心。其实也谈不上交往,相互利用而已,你觉得宁王其人如何?”

“神教居河北,此次杏花之会,宁府邀请的潞王,封地在河南,‘黄龙出江右,河北作战场’,看来他真有趁皇帝病弱,储位空悬之际,起兵问鼎的野心,师父,我们真要参与进去吗?”

狄白鹰冷笑道:“神教弟子的血,也不能白为他人流,看看诚意再说吧。”

日月神教,对外号称三万教众,在几次内乱、外败之后,其实只剩不足半数,其中精干者,约有万余,五千聚集在黑木崖、平定州,五千分布在各地堂口,与正教势力呈犬牙交错之态。

而如天河帮、长鲸岛、清风寨、五毒教这些附属势力,或者为东方教主的三尸脑神丹控制,或者听命教中某人,狄白鹰若只是护法堂主,也调动不得他们。

狄白鹰忽然问道:“张玉有消息了吗?”

“尚不确切,**坛回了关中,清风寨撤回平阳,张玉在衡阳现身,大败青城派,余沧海生死不知,有逃散的青城弟子,落入我们在长沙府的暗桩手里。”

“谅他也不敢回黑木崖,哼!没抓回曲洋,不过能把此人拉下马,解决堂中隐患,此趟南行,也并非全无收获。”

狄白鹰在左家庄轻易放走曲洋、一来是顾忌蓝凤凰,二来是想得更长远,心中定下计较。

“回去之后,上报黑木崖,呈明:张玉包庇叛徒曲洋,勾结五岳剑派,背叛日月神教,就让这个紫薇剑仙,不容于江湖,沦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清风寨、**坛,两支人马调教得不错,倒时候,你和唐枭去将之收服,充实进护法堂来,叫那小子一番心血,为他人作嫁衣裳,看他痛是不痛。”

“他与童百熊,任大小姐交情厚,还可以趁机牵连之……”

狄白鹰越说越兴奋,双目泛光,令人望之心寒。

左十七小心地问道:“师父之前说,张玉是东方教主心腹,甚受宠爱,是派来监视护法堂的,东方教主保他,只怕这些罪名都难以坐实吧?”

狄白鹰冷笑一声:“东方教主……到岸了!”

轻舟抵岸,码头上站着个青袍官儿,衣冠方正,气质深沉,正是宁王府典史,他上前两步,迎着船上下来的两人,拱手作礼。

“狄老先生莅临寒舍,殿下特遣小臣于此恭候大驾。”

“立本先生客气了,你是江南名士,宁王腹心,狄某再寡闻,也还是听过的。”

“狄老先生厚爱,在下惭愧。”

两方说了些客套话,狄白鹰在江湖上功成名就,但其原本出身河北大族,对于官场礼仪、虚应客套,也是自小耳濡目染。

“宁王殿下在何处?”

“我家殿下和潞王殿下,已经在杏花楼,等候老先生了。”

狄白鹰抬头望去,眯了眯眼睛。

“好景象,莫非这宁王真有几分运道在身?”

岛上有处翠绿高崖,五重高楼还立在崖上,气势巍峨,楼前是片山坡,野花浪漫,杏树间栽,楼后便是十来丈的陡壁,此时,乌云散去,一派日光落在楼上,隐隐有五色烟霞升起。

“五色云烟,那是天子气啊!”

杏花楼四重东阳台,非常宽敞,两位王爷在楼上议事,双方眷属随从,侯在此地,都是些年轻男女,大小沾了天家富贵,心高气傲,相互卖弄见识。

“你如何知道?”小胖子吸溜着鼻涕,满脸不信。

“史记有载,沛公居山东,头顶有五彩云气,皆呈龙虎状,此为天子气也!你们潞王府的人,平时都在干嘛?一点儿书都不读吗?竟然连这也不知道?”

说话的年轻男子,二十来岁,锦衣玉带,仪表不凡,他是宁王妻弟,镇国公幼子汤景康,依仗姐夫的权势,素来狂妄无羁,召集一班文人营造声势,酒后常以霍卫自诩。

他对小胖子颐指气使,目光却偷偷瞥向站在栏杆前的黄衫少女。

小胖子显然是不读书的,但也不服气。

“你胡说!哪里有龙虎状?就算是天子气,也该出在京城。”

“哼,京城当然也有……”

黄衫少女十七八岁,气质娴静,她不喜喧哗,独自在角落里,望向如拱桥般,挂在杏花楼上空的五色云气,北方干旱少雨,此等景象,实属少见。

“弦高先生,你也觉得是天子气吗?”

黄衫少女看向同样远远避开众人那位,一身白色布袍,寻常质地,头发披散,相貌平平无奇,背了张七弦琴,一切都很普通,偏偏有种出尘绝俗的气质。

听说是父亲门下琴师,她之前倒未见过,这也不奇怪,潞府门人,来来去去的,不知凡几。

“在我故乡,这种天象,通常被称为……彩虹,常于雨后出现。”

“彩虹,这名字倒也贴切。”

“沛者,雨水充足也,刘高祖居沛县,难怪能从其头顶看见五色云气。”

“弦高先生真是一语言道破天机!”

黄衫少女轻轻点头。

“在下什么也没说,郡主博学雅识,方能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你也看阳明先生的书?”

“读过几页而已。”

阳明先生丁忧回乡后,当朝几位文章宗师提议禁绝王学,朝廷未有明令,但还是有些风声鹤唳,寻常要走科举仕途的,自然不敢得罪那几位文章宗师,皇亲倒是没有这种担忧。

“他一个江湖卖艺的,如何知道阳明心学?”

汤景康见两人说一块去了,心中不忿,走了过来,脸上露出讥笑。

“多半啊,在街头耍把式时,从谁口中捡了两句,来芷萱妹妹面前买弄,想讨几文赏银也就罢了,若还存着别的心思,那就真该从这杏花楼上扔下去!”

小胖子闻言,趴在栏杆缝隙间,往外一瞧,高崖、杏花楼,加起来至少有近二十丈高,下方湖水正拍打着乱石滩,这要是扔下去,定要摔得粉身碎骨。

这般想着,他连忙缩回脑袋。

“汤景康,这位弦高先生是我父亲的客人,你不要无礼!”

听见自己心仪的郡主,如此维护别人,他心中顿时生出几分醋意。

“芷萱妹妹放心,我就是来跟他讨论学问的。”

那位弦高先生依旧站在角落里,静静望向湖面,没有理会身后的挑衅。

“弦高先生是吧?既然取这个名,想来琴弹得不错。”

汤景康见他不敢说话,认为对方是忌惮自己身份,显然就是普通琴师,背后没什么硬腰杆子,自己堂堂的宁王妻弟,欺负他又怎么了。

“本公子在乐坊听曲时,遇见弹唱甚佳的,都要随手打赏十几两银子。”

“你就在这弹一曲,真好的话,本公子绝不吝惜打赏。”

弦高先生回头看了眼纨绔公子,不想节外生枝,摇头道:“我是潞王殿下的琴师,无令不得弹琴,请汤公子见谅。”

“你不给本公子面子!还让我见谅?”

汤景康冷笑一声,忽然上前两步,探手去抓背在身后的琴,单从这一抓来看,干劲有力,利落明了,这位以霍卫自诩的镇国公幼子,并非完全的膏粱酒肉之徒,显然是个练家子。

“汤景康,你别太过分……”

黄衫少女正要出言阻止,却见弦高先生头也不回,只向左挪动几步,刚好躲过背后那一爪。

“瞎猫碰见死耗子,算你走运!”

汤景康见自己势在必得的一击,落了个空,先是意外,随即又有些恼火。

“苍鹰擒兔!”

他双手挥动,两爪先后落向对方后背的琴。

“啪!”

黄衫少女提步上前,剑指点出,迅疾如风。

汤景康只觉得手腕处一麻,过了电似的,抽搐起来,刹那之间,半边身体都不听使唤,好在很快恢复了正常,他惊讶地看向少女,又看向始终背对自己的男子,眼里逐渐变得怨毒起来。

“你也太无礼了,弦高先生是我父亲的宾客,你对他出手,便是对潞王府动手,我待会儿倒要问问叔叔,宁府的规矩,就是如此待客的吗?”

黄衫少女面色霜寒,斥责汤景康的话,有理有节。

“哼!随你的意。”

汤景康故作不在乎,转身离开。

“弦高先生,你没事吧?”

张玉看了眼黄衫少女,汤景康那三脚猫功夫,不值一提,只是自己眼下身份,是潞府琴师,不好展露武功,若他继续相逼,还只能示弱吃亏。

“我没事,多谢郡主出手解围,看来郡主不止博学雅识,武功亦是不凡,真是令在下见识了。”

黄衫少女笑道:“这门武功,是云南一位老僧,客居潞府时所授,也不知道叫什么,反正闲来无事,跟着练了几年,我打娘胎里带出的寒疾,多少名医也看不好,练成之后,倒是自己痊愈了。”

张玉想了想,云南那边,还是指法,多半与段家武功有关,只是几百年过去了,除非像他这般寻见古人遗泽的,辗转流传下来的武功,多半变样,遗失增补,渐渐面目全非。

“郡主心地善良,洪福齐天,自有满天神佛庇佑。”

黄衫少女转过身来,看着张玉,低声道:“先生也有武功在身,对吧?方才那两步,怕不是巧合吧?”

张玉心中微惊,脸色依旧平静,轻笑道:“我家乡有位圣贤说,叫花子手里也得有根打狗棍,在未入潞府之前,行走江湖,买艺糊口,免不了要应付很多地痞流氓,就跟人学了些拳脚把式。”

黄衫少女点头道:“原来是这样。”

她脸上挂着淡笑,对于这番说辞,也不知是信与不信。

“先生抚琴为生,见过世间百态,知行合一,再跟我讲讲格物致知吧?”

张玉求之不得,他实在不想再提自己会武功的事了。

“阳明先生说,万物皆可格!从物中,得道理。”

“譬如这琴,可以娱人,也可以杀人。”

他哪里深读过阳明之学,无非后世翻过几页书,记得几个名词而已,如今搜肠刮肚的,只想将这个好奇郡主,糊弄过去,捱到杏花宴开。

黄衫少女不解道:“琴是陶冶情操之物,如何杀人?”

“琴在圣人手里,可以是教化万民之物,在玩物丧志之君手里,就会丢了江山,万灵涂炭,沦为杀人之器……”

正当张玉实在编不下去时,那边走来个青袍官员,对楼台上众人道。

“宁王殿下,请诸位入席。”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