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科幻 > 天纵莫敌 >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二)

天纵莫敌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二)

作者:越岭山人 分类:科幻 更新时间:2025-07-05 19:42:18 来源:平板电子书

第十四章 进阶(四十二)

莫敌还能够在桂林呆上半年,最高兴的莫过于莫家,这一回,连莫老爷子也惊动了,特意从老家来到桂林城里问个究竟。来到崇德路,莫老爷子便被莫老五的粮油行惊呆了,过去只知道儿子在桂林做生意,却没有想到生意做得如此之大,崇德路整条街成了粮油街,莫家占据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老三。”莫老爷子坐在府后里老五莫永存家的厅堂正中,很是严肃的问莫敌:“老五的粮油行做得这么大,里面有没有你的份子?”

“应该?有吧!”莫敌不知可否的回答。

一边的老五莫永存笑着说:“爸,你这话问得好笑了,这个店最开始就是三哥开的,他去了抗战前线,我才过来帮手,去年三哥又扩大投资,才把店子搞到这个规模。认真说起来,这个店就是三哥的,我只不过是帮三哥打点这个店而已。”

“乱讲。”莫敌打断了莫永存的话,说:“店子是你的就是你的,什么本来是我的,你就是帮打点的,这些话以后不要讲。我们莫家兄弟,现在也没有分家,不存在你的我的,说起来,都是爸妈的。”

听到莫敌这句话,莫老爷子大为兴奋,连连点头,说:“老三这些年对家里贡献最大,家里的土地增加了一倍不止,我们莫家也一跃成为永宁州的大户,你们大哥在家种田务农,打理土地,仓有粮,塘有鱼,丰衣足食。过年时,你大哥放出了五十石粮捐给穷困户,得县政府积善有余的金字牌匾,唐县长还过府问候,算是十分给脸。永存不错,把粮油行打点得很好,有了粮油行,我们莫家就不再是土地主,所谓富在深山有远亲,有粮还要有钱,有钱才是富裕之家。我打算今年再给你们几兄弟一人起一栋房子,以后回到家,就有自己的单独小院,虽然我们莫家没有分家,但是各人住各人的房子,也方便得多。”

“好啊!六弟也快到娶亲的年纪,顺便把他的房子给起了。”莫永存说。

“哼!”说起莫老六,莫老爷子有点不爽的说:“他说他要读书,要读军校,不当上上校不讨老婆。老三,这都是跟你学的,他总想超过你呢。”

莫敌笑笑,对父亲说,老六跟大哥的儿子一年,才十四岁,就算是再读十年书,也不过是二十四岁,有什么当紧,总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像大哥,再过三几年就要当爷爷。莫老爷子也笑了,自家的老大如同自己的翻版,其他几个,则各有自己的成长道路,现在看起来,老三最有出息,三十来岁已是**少将,实实是祖坟冒烟。

补训班结束的第二天,莫敌把行李从李家村搬回,因为月底开课的高级参谋班没有放在李家村而是放在伏龙洲,莫敌也与其他同学一样告别离开。临走前,莫敌去到甘丽初的办公室领取自己的高级参谋班入学通知,没有想到被热情的甘主任留住,很是谈了一阵。甘丽初告诉莫敌,把自己和封裔忠调来广西,中央自有其深意。莫敌知道,这是中央插手广西的重大举措,表面看来是广西人治理广西,不会引起太大的反弹。封裔忠长于政治,甘丽初长于军事,是不二的选择。甘丽初希望莫敌在高级参谋班结业后留在广西,最好是进入广西绥靖公署或者第十六集团军任职,届时,必有重用。莫敌告诉甘丽初,自己目前仍然属于二十一集团军的人员,跨集团军调动,只怕需要通过军政部。如果军政部一声令下,自己绝对遵从。

甘丽初知道,要让军政部派发调令,不太容易,自己只是黄埔一期的,目前还影响不到中央军委部级决策,叹息了一声,让莫敌离去。不能留下莫敌,甘丽初很是沮丧,在补训班里,他唯一认可是只有莫敌一人,认为莫敌堪为领军之将,其他人,或者鲁莽有余,或者智慧不足,或者就是土鸡瓦狗。

补训班里的行李不多,一套铺盖,一个脸盆装了一堆杂物,此外就是一个装衣物的皮箱,把铺盖扎好,背在背上,左手一只皮箱,右手一个装脸盆的网袋,莫敌走出了宿舍。学校派出了两辆道奇大卡车,负责把学员送到桂林南站,在南站外面的路边,莫敌告别了一年同班同学,叫了一辆人力三轮车,回到了斗姆巷。

接下来,他有为期半个月的休假,是真正的休假,不用向谁报备,也不用向谁请假,完完全全属于自己,相当的难能可贵。

终于,他有机会可以带着夫人周世铭,畅游一番自古便有山水甲天下之称的桂林。

“是真的吗?”周世铭睁着不敢相信的大眼睛:“我还担心,回到桐城后,别人问我,桂林都有什么好玩的,我回答不上来。我总不能告诉别人,除了十字街,东边最远去过中正桥,西边最远到过濠塘,北边没有出过定桂门,南边也只到了火车站。走得最多的是榕杉湖,在那地方还差点被人踩得半死。”

听周世铭可的可怜,莫敌哑然失笑,说:“我今天先带你去象鼻山,明天去伏波山,后天去风洞山,大后天我去找辆自行车,搭你去花桥那头看酒壶山、普陀山和月牙山,然后我们再去游漓江。”

“好啊!”周世铭说:“老五说了几回想买自行车,总是买不到,你想想办法,问问能不能买回一辆,家里没有自行车,也不太方便。”

“好!”莫敌说:“我去问一下唐杞,能不能想办法找一辆自行车。警备司令部有一批自行车,英国三枪的,又漂亮又好骑。”

接下来,莫敌把这一年来最闲适的日子发挥到了极致,泛舟漓江,登临普陀,逍遥楼前怀古,独秀峰下观今,观音阁外湘菜辣,桃花江畔芦荻青。

“福哥,桂林之美,应是初夏为盛吧?”站在明月峰顶,周世铭俯瞰漓江,问道。

莫敌摇摇头,说:“桂林之美,首重春色,春天阳气上升,常有春雨春雾,雨中的桂林如仙如幻,其境更佳。还记得今年清明时,我们回老家上坟时看到那满山的红杜鹃吗,那就是春天桂林的颜色。”

“然后呢?”周世铭好奇的问。

“然后便是深秋,当乌桕树上的叶子变得金黄,倒映在漓江碧波之中,便可在这满江碧色中增加一丝颜色。”莫敌说:“今年深秋,我会带你去看乌桕叶,看过漓江边的乌桕叶,再回到桐城看枫叶红时,你会感觉到其间会有奇妙的一致之处。”

周世铭点点头。

在伏龙洲上找了一条鹭鸶竹排,顺江而下,直到大圩,饱览漓江景色之后,弃排上岸。

走进大圩,周世铭几乎目瞪口呆,这里的建筑规模,不弱于桂林,可以想像曾经的繁华程度,更在桂林之上。

“民国十五年,我来过这里。”莫敌说:“当时这个地方,是北伐的大本营所在,我们出发誓师,就是在这座码头。先总理在码头上扎台发表演说,我当时年纪小,离得又远,更听不懂孙先生的粤语,就知道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一转眼,十七年过去了。”

牵着周世铭的手,经过几十级石阶,上到塘洲码头顶,一条青石铺就的大道出现在眼前,紧接着,是四通八达的古朴街道和巷陌,无一不是饱含了悠久的文化和历史的沧桑。

“福哥,这个地方怎么会有这么一座大镇?”周世铭问道。

“大圩的水路,极为方便,上通秦堤,下通西江,逆水行舟上桂林,落帆顺流下广州。这里是漓江的十字路口,对面是相思河口,沿着相思河,可以到我之前读书的军校,沿着相思河而上,可以到达永福罗锦。还有一条河可以抵达潮田,此外还有一条马河通往福利。”莫敌介绍说:“大圩,古称芦田,起于唐宋,盛于明清,在民国初年达到极点,明初解缙曾有诗曰:大圩江上芦田寺,百尺深潭万竹围。柳店积薪晨爨后,僮人荷叶裹盐归。直到前几年湘桂铁路修通之后,水路的重要性有所下降,这里的商业价值才渐渐淡下,十大码头八大街,虽然屋舍如旧,繁华之境已大大不如。我们今天晚上就住在这里,明天,找一条往下江的商船,继续往阳朔方向。”

在万寿桥边泗瀛洲,莫敌找了一家临江的旅店,旅店很干净,也很清静,不仅可住可食,景色更是可嘉。推开窗户,面前便是漓江的清波,远远看去,山影巍峨,竹影婆娑。漓江里,不时游过一群鸭子,在水面上打着水花,嬉闹着,追逐着,一派农家景象。莫敌告诉店家,晚餐不用弄别的,一只江中水鸭,黄焖即可。周世铭惊讶的望着身边的男人,这种大煞风景的话居然也是他说出来的!

入夜的大圩极静,静得听不到人声,旅店除了莫氏夫妇,并没有其他的客人。风从江面上吹来,荡起竹帘,轻轻拍打在窗棂上,发出低声的脆响,在静夜中,更显沉寂。偶尔会听到两声狗吠,在夜空里显得特别的幽远,一个走向萧条的市镇,再难回复向日的繁华,或者再过几年,这里将再也没有旅店没有商铺,有的只有搬不走的青石板路面和不值钱的铺路鹅卵石。

一大早,店家来了,告诉莫敌,有船下阳朔,如果要动身,可以跟着去。

莫敌看了看码头上的船,是一条二十料的大船,这个船比较平稳,速度也快,顺江而下,晚上即可到达阳朔,让周世铭收拾了行李,到地灵街上吃碗桂林米粉,登船而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